教宗方濟各
第五十二屆世界傳播日文告
「真理必會使你們獲得自由。」(若八32)
假新聞與維護和平的新聞工作
臺灣地區主教團祕書處恭譯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傳播是天主對人類計畫的一部分,亦是我們經驗彼此相通與共融的一項重要方式。我們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造,與祂相似,所以能夠表達並分享一切真、善及美的各樣事物。我們能夠描述自身的經驗,並刻劃周圍的世界,進而由此創造出歷史性的記憶,同時加深對諸多事件的了解。反之,如果我們向自己的驕傲和自私妥協,我們的傳播能力可能會遭到誤用,一如在聖經中遠古時代加音和亞伯爾的故事及巴貝耳塔的故事裡所看到的(參:創四4-16;十一1-9);不論就個人或團體而言,其典型的徵候就是對真理的扭曲;反之,當我們忠於天主的計畫時,我們視尋求真理和實踐良善為己任,並藉傳播的方式,有效地表達出來。
在今日資訊傳播迅速的數據時代,我們正在見證所謂「假新聞」的四處流竄。此一現象令人深思;因此我決定在這次的世界傳播日文告中,再度探討「真理」的議題──在我之前的幾任教宗,從保祿六世開始,已經多次予以提出;他1972年的文告,即以「社會傳播為真理服務」為題。因此,我希望大家能齊心合力,遏止假新聞的散布,重新恢復新聞工作的尊嚴,並肩負起記者的個人責任,以傳播真理。
一、假新聞何以「假」?
「假新聞」一語曾引起廣大的討論與激辯。一般而言,乃指在線上或利用傳統媒體散播假消息。這些假消息出自毫無根據或扭曲不實的資訊,意圖欺騙和操縱讀者。散布假新聞可以加快達成特定目標、影響政治決策,並謀取經濟利益。
假新聞之所以見效,主要在於它模仿真新聞,讓人看起來真實可信。其次,這種虛假卻令人置信的新聞,雖然錯誤百出,卻擅於利用固定的形式和一般社會上既有的成見,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並即時挑起他們的情緒,比如焦慮、輕蔑、憤怒和沮喪等等。假新聞的散播力,經常取決於所使用的社群網路如何被操縱,以及其運作的模式。虛偽不實的故事傳播迅速,連官方鄭重否認也無法遏止所造成的傷害。
假新聞之所以難加拆穿及剷除,亦導因於一個事實:即大多數人都在同質性高的數據環境中與人互動,反而阻絕了不同的觀點與意見。由於缺乏與其他消息來源相制衡,虛假信息持續猖獗;本來它們可以有效地挑戰各種偏見、並展開建設性的交談;結果人們被迫成為偏頗意見和虛幻想法的散布者。假新聞所造成的悲劇,在於對他人失去信任,並將他們視作敵人,甚至將他們妖魔化,助長衝突。假新聞揭示出拒絕接納異己和高度敏感的態度,只會導致傲慢與仇恨的散播。這就是不實消息的終結果。
二、如何認出假新聞?
我們每一個人對於抵制這些錯繆謊言,責無旁貸。此一任務,實則不易,因為假新聞通常奠基於刻意迴避、精心誤導的言詞,有時甚至會運用複雜的心理機制。其中致力於設立教育性計畫,著實令人稱道,其目的在於幫助人們對媒體所提供的消息加以解釋及評估,並教導他們積極地拆穿謊言,而不是不知不覺地成了散播假新聞的幫凶;又如建立制度,採取立法行動,亦誠屬可貴,其目的在於發展法規,以遏制假新聞的現象,不再議論由科技和媒體聯手完成的假新聞,同時找到新的標準,以驗證出隱藏在千千萬萬筆網路數據簡介資料背後,個人真實的身分。
然而,要防止假新聞發揮效力,並辨別出其運作的機制,同樣需要經過深入和謹慎的辨明。我們必須揭穿所謂的「蛇戰術」,採取此一戰術的人擅於偽裝他們自己,好能隨時隨地準備攻擊。這就是創世紀當中那隻「狡猾的蛇」所使用的策略;它在人類的初始,製造了第一則假新聞(參:創三1-15),使得人類悲劇性的犯罪歷史由此展開,之後又發生了史上首樁兄殺弟事件(參:創四),以及其他無數違抗天主、冒犯近人、危害社會和破壞造物的罪行。這技巧高明的「撒謊者的父親」(若八44)的策略,就是以假亂真,使用狡猾的手段及招致危險的誘人方法,進入人心,使之充滿虛假錯繆卻深具吸引力的論調。
在原祖犯罪的過程中,誘惑者假裝要做女人的朋友,好接近她,凡事為她設想,然而一開始就沒有百分之百地說真話:「天主真說了,你們不可吃樂園中任何樹上的果子嗎?」(創三1)其實,天主從未告訴亞當不可吃樂園中任何樹上的果子,只說不能吃其中一棵樹上的果子:「只有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創二17)。雖然女人有出口糾正蛇,而且措辭嚴正,謹守法律(創三2):「只有樂園中央那顆樹上的果子,天主說過,你們不可以吃,也不可以摸,免得死亡。」然而,她後來還是被蛇煽動,聽信蛇的那一套謊言,並被誤導。她相信了蛇的保證:「你們決不會死!」(創三4)
然後,誘惑者的「破壞行動」披上了真理的外衣:「因為天主知道,你們那天吃了這果子,你們的眼就會開了,將如同天主一樣知道善惡」(創三5)。天主如父母般所給予的諄諄教誨,原來是為了他們的益處,卻因為仇敵的引誘,受到質疑:「女人看那棵果樹實在好吃好看」(創三6)。這一段聖經章節,令我們做出重要反省:凡是不實的謊言,沒有不造成傷害的;相信虛假的言論,可能招致嚴重的後果。即使只是對真理有些微的扭曲,都可能帶來危害。
這其中至要的關鍵,在於我們內心的貪慾。假新聞經常風行,快速散布,以至於無法阻攔,並非因為社群媒體重視分享的特質所造成,而是由於假新聞掌控了極其容易被挑起,卻又難以滿足的人性貪慾。假新聞的生成,有其經濟性及操縱性的目的,肇因於對權勢的渴求,以及對財物和享樂的慾望,後卻使我們成為某種更具悲劇性的糾葛──亦即邪惡者欺騙的力量──之下的犧牲品;它游移於一個又一個的謊言之間,只為剝奪我們內心的自由。因此,真理的教育才教導人們如何辨明、評估和認識我們深沉的渴望和傾向,使我們不至於失去判別良善的能力,而每每陷於誘惑。
三、「真理必會使你們獲得自由。」(若八32)
持續不斷地受到欺騙的言語所玷汙,我們的內在生命後勢必陷於黑暗。杜斯妥也夫斯基的觀察給人光照:「向自己撒謊、並聽信自己謊言的人,後將不能分別出那在他們之內或在他們周圍的真理,他們將失去所有對他們自己和對他人的尊重。由於沒有尊重,他們不再去愛;為了得到排遣,他們放縱感情,追求粗俗的享樂,沉淪墮落於敗壞惡習之中,甚至顯露獸性,因為他們不斷地向他人和他們自己撒謊。」(《卡拉馬助弟兄們》,II,2)
因此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呢?對抗錯繆病毒根本的處方,就是藉由真理來淨化。在基督宗教當中,真理不單只是一個概念上的事實,端看我們如何判斷事物,並從中分辨真假而己。真理也不僅只是讓隱蔽的事物曝光,「揭露事實」,如同古希臘詞語「aletheia」(出於a-lethès,指「不隱藏」)所指。真理和我們的生活是全然相關的。在聖經中,真理的概念包含支持、堅固和信賴,如同我們在禮儀中答覆所使用的「阿們」這個詞語的來源,即「’aman」這個字根的意思。真理是某件你可以依靠的東西,如此使人不致跌倒。循此邏輯,唯一可以真正依靠並值得信賴的那一位──亦即我們可以仰仗的那一位──就是生活的天主。因此,耶穌能說:「我是真理」(若十四6)。當我們在我們自身之內經驗到真理──經驗到那位愛我們的天主,祂的忠心,祂的值得信賴──我們得以重新發現真理。只有這句話可以使我們得到釋放:「真理會使你們獲得自由。」(若八32)
一方面不再受錯繆謊言所困,另一方面尋求真實的關係:倘若我們的言語和行為要展現出真實可靠與值得信賴,以上兩個條件不可或缺。為能辨明真理,我們需要辨明所有鼓勵共融相通、促進良善的事物,避免一切形成孤立、分裂和對立的事。當真理是被強加的、不帶個人感情時,它無法真正地被領會;只有從人與人之間自由自在、彼此傾聽的關係當中,它才能湧流出來。我們也不能停止追求真理,因為即使在我們宣講真理時,錯繆虛假總不放棄悄然入侵。不可否認的事實,得以建立不可搖撼的論據,但若以此來傷害他人,並使別人因此對此人產生懷疑,則即使看起來正確無誤,卻不屬於真理。我們可以從話語所產生的結果,辨別是否出自真理:倘若它們引起爭端、助長分裂並導致分離,則否;倘若它們促進有意識的及成熟的思考,進一步導向有建設性的交談和豐碩的成果,則是。
四、和平是真新聞
對付假新聞的佳良方,並不在於使用何種戰略,而是取決於人們的態度:他們要不貪婪,但隨時能夠聆聽;他們要致力於真誠的交談,使真理呼之欲出;他們要受良善的吸引,並為如何使用語言負起責任。如果說終止假新聞散播的關鍵,在於「負責」,那麼那些以提供新聞為工作的人們,亦即記者們──新聞的守護者──勢必雙肩扛起這份重責大任。在現今這個世界,他們的工作,無論如何,都不僅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使命。在各家媒體走火入魔、爭相報導獨家新聞的狂熱之中,他們需要謹記:新聞的核心價值,並非被報導的速度有多快,亦非對大眾造成多大衝擊,而在於人。將消息傳播給他人,意指建立他人,並因此和人們的生活產生聯繫。
因此,確保消息來源的正確性,並小心謹慎的予以傳播,才是推動良善、促進信任並開展共融與和平道路的真正方法。
所以,我想邀請你們每一個人一起來推動維護和平的新聞工作。我不是指那種報喜不報憂──拒絕承認嚴重問題存在的新聞工作,或者就只會以煽情造作來譁眾取寵。相反地,我指的是誠實無欺的新聞工作,反對錯繆虛假的訊息、詞藻華麗的口號和聳動的標題。這樣的新聞工作,由人所從事,也為人而從事,並為所有人服務,特別是為那些沉默無聲的人們──他們占我們這個世界的絕大多數。這樣的新聞工作,較不注重即時新聞的報導,反而多去探索各類衝突的深層原因,並經由合乎道德的漸進過程,促進更深入的了解,以謀求解決之道。這樣的新聞工作,在面對節節高升的喧鬧叫囂和言語暴力等現象時,致力於指出可替代的方案。
為此,讓我們從聖方濟和平禱詞中汲取靈感,為使我們身體力行歸向真理:
主,
請讓我們成為祢和平的工具。
請幫助我們辨認出傳播過程中潛藏的邪惡──那將無法建立共融。
請幫助我們去除因判斷所產生的苦毒。
請幫助我們在談論他人時展露友愛之情。
祢是忠誠信實的,祢是值得信賴的;
願我們的話語為這個世界成為良善的種子:
在有叫囂的地方,練習聆聽;
在有混亂的地方,啟發和諧;
在有模糊的地方,帶來清晰;
在有排外的地方,給予團結;
在煽情的地方,運用理性;
在膚淺的地方,發掘問題;
在有偏見的地方,喚起信任;
在有敵意的地方,付出尊重;
在有錯繆的地方,宣揚真理。
阿們。
教宗方濟各
梵蒂岡
2018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