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本篤十六世

第五十屆世界聖召祈禱日文告

聖召是建立在信德基礎上之希望標記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

2013年4月21日,復活期第四主日,我們將舉行第50屆世界聖召祈禱日,適逢為紀念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召開50周年而欽定的「信德年」,我願藉此機會邀請各位反省這一主題:「聖召是建立在信德基礎上的希望之標記」。在梵二大公會議期間,天主之僕教宗保祿六世選定了這一天(復活節第四主日)特別為世界向天父祈禱,懇求祂繼續為教會派遣工人(參閱瑪9:38)。正如當時教宗所陳述的:「司鐸數量是否足夠的這一問題,直接影響到全體信徒:不僅因為基督宗教的未來依賴聖召,也因為該問題明確而不可避免地標示出各堂區和教區團體信德與愛德的活力,並證實了基督徒家庭道德的健全性。有大量的司鐸和度獻身生活聖召的地方,無論是何處,當地的人們一定慷慨地活出了福音的精神」(教宗保祿六世,1964年4月11日電臺文告)。

幾十年來,世界各地不同的基督徒團體,每年都在復活期第四主日共聚一堂,團結一致地懇求天主賜予聖召的恩寵,並一再提醒需對天主的召叫做出回應的迫切性,使全體有所反省。的確,這一年一度的重要大事已形成一種強有力的承諾,把司鐸和度獻身生活之聖召的重要性,放在靈修、祈禱和對信徒的牧職工作的中心位置上。

希望就是對某事物的未來懷有積極的期待,而與此同時,它也必須維持當下的存在狀況——該狀況往往有著不滿和失敗。我們的希望建立在什麼基礎上呢?觀看舊約以色列人的歷史,尤其在像「出埃及」那樣特別困難的時期,我們看到一個要素不斷浮現,這要素特別能在先知們的作品中找到,即人們記得天主對猶太人的先祖們所作的承諾:這記憶邀請我們效法亞巴郎足堪典範的態度,正如聖保祿宗徒提醒我們的那樣,「他(亞巴郎)在絕望時,仍然希望,仍然相信自己將成為『萬民之父』,一如預許他的那樣,『你的子孫也將這樣多』。」(羅4:18)因此,在整個救恩史中所浮現的安慰並啟迪人的真理就是:天主忠於自己所訂的盟約;從洪水氾濫時期(參閱創8:21-22)一直到出離埃及、走在曠野的旅途中(參閱申9:7),無論何時,人們因自己的不忠和罪惡違背了盟約,天主卻一再更新之。這同樣的忠信,使得天主藉由其聖子的血,與人類訂立了新而永久的盟約;聖子為了我們的得救,死而復活。

每一時刻,特別在最困難的時刻,上主的忠信永遠是救恩史可靠的驅動力,天主的忠信喚醒了男男女女的心靈,並使他們更堅定地懷抱著有一天會到達那「恩許給他們的福地」的希望。我們發現每個希望的可靠基礎就在於:天主永遠不會遺棄我們,祂永遠忠於自己的誓言。為此,在每一種處境下,不論是順境或逆境,我們能懷著堅定的希望,與聖詠作者一起祈禱:「只有在天主內,我的靈魂才得到安息,我的希望全來自於祂」(參閱詠62:6)。因此,懷有希望就等同於信賴忠信的天主,祂永遠堅守盟約的許諾。這樣,信德與望德是緊密相關的。事實上,「希望」是聖經信仰中的關鍵詞彙,乃至於在某些聖經章節中,「信仰」與「希望」兩個詞彙仿佛可以交替運用。為此,《致希伯來人書》在「所明認的希望」(希10:23)與「充滿信心」(希10:22)之間,建立了直接的關係。同樣,當《伯多祿前書》規勸基督徒要時刻準備好對他們希望的「道」(logos)——意義與基本原理——給予解釋(參閱伯前3:15)時,「希望」就等同於「信仰」(參閱《在希望中得救》,2)。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我們懷著「明認的希望」所堅持的「天主的忠信」到底是什麼呢?那就是祂的愛!天主聖父通過天主聖神,把祂的愛傾注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參閱羅5:5)。在耶穌基督身上完全彰顯出來的天父之愛與我們的存有會晤,並要求每個人對自己所希望的人生作出回應;也對他(她)為活出更圓滿的生命而準備作出的奉獻給予回應。有時候,天主的愛所遵循的道路是人所不能想像的,但是祂的愛永遠能通達那些願意被天主找到的人。因此,通過「我們明認並相信天主愛我們」(若一4:16)的確信,希望得到了滋長。這一滲透於表面之下的、深沉而具高度要求的愛,賦予了我們勇氣;它在我們人生旅途中,以及在我們的未來,給予我們希望;它使我們信任自己、相信歷史,也信任他人。我特別想和青年人說話,現在我再次對你們說:「沒有天主的愛,你們的生活將會是怎樣的呢?天主從創造天地到世界終窮——那時,祂將完成自己的救恩計畫,祂一直關愛著每個男女。在復活的上主內,我們的希望是確實的!」(教宗本篤十六於2011年6月19日對聖馬力諾‧蒙特費爾特羅教區青年的講話)

正像耶穌在世生活時所做的一樣,今天,復活的耶穌也沿著我們的生命之道走來,祂專注著我們的行動——帶著我們所有的願望與需要。在我們每天的生活環境中,祂繼續對我們說話;祂召叫我們與祂一起生活,因為只有祂能滿足我們對希望的渴求。現在,祂生活在門徒團體——教會——中,仍召叫人們跟隨祂。這召叫隨時都可能發生。同樣地,今天耶穌也繼續對我們說:「來,跟隨我」(谷10:21)。接受祂的邀請就意味著不再挑選我們自己的道路。「跟隨祂」就意味著把我們自己的意願涵攝在耶穌的旨意中,真實地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領域內——家庭、工作場所、個人的興趣愛好,及我們自身——給予祂優先權和首要的地位。這意味著完全交出我們的生命,親密無間地與祂一起生活;通過耶穌基督,在聖神內,進入與天主聖父的共融,並因此與我們的弟兄姐妹團結一致。與耶穌基督的生命共融,是給我們的特別恩賜,在這共融中,我們能體驗到希望;在這共融中,生命將是圓滿而自由的。

司鐸和度獻身生活的聖召,誕生於個人與基督相遇的經驗,出自與祂推心置腹的對話,這樣,就能融入祂的旨意。因此,信仰經驗的成長是必須的,這可理解為與耶穌建立起深刻的關係,內心專注於祂的聲音——我們在內心深處才能聆聽到這聲音。使我們有能力積極回應天主召叫的這過程,只有在基督徒團體中才可能發生,在那裏,人們熱情地活出信仰;在那裏,人們忠於福音,慷慨活出見證;在那裏,有強而有力的傳教意識,可帶領人們把自己作為完整的禮物奉獻給天主之國;依靠聖事——特別是感恩聖事——以及熱心的祈禱生活,人們能得到滋養。至於祈禱,「一方面,它必須是完全個人的,是自己內心與天主、生活的天主之間的一次相遇;另一方面,它必須不斷地被教會和聖人們的偉大祈禱、禮儀祈禱所引導與光照,在這些祈禱中,上主一再地教導我們如何正確地祈禱」。(《在希望中得救》,34)

深刻而恆久的祈禱促成了基督徒團體信德的成長,並不斷地更新我們的確信:天主永遠不會遺棄祂的子民;祂通過提拔特殊的聖召——司鐸和度獻身生活的聖召——來維持他們,這樣,他們為世界就成了希望的標記。確實,司鐸和獻身者蒙召,無條件地把自己奉獻給天主的子民,為福音和教會貢獻愛的服務,為堅實的希望服務,這希望只能來自對天主全然的開放。因此,憑藉著他們對信仰的見證和使徒熱情,他們能夠傳遞——特別向年輕一代——強有力的願望:慷慨而敏捷地回應那正在召叫他們更親近地追隨祂的基督。無論何時,耶穌的門徒接受了天主的召叫,願意獻身於鐸職或度獻身生活,我們就見證了基督徒團體所結出的最成熟的果子,這幫助我們懷著特別的信賴和希望,看到教會的未來以及她對福傳事業的交託。這一切需要不斷地有新人來宣講福音,來主持感恩聖事和修和聖事。因此,讓我們能有信守承諾的司鐸吧,他們懂得怎樣作為「旅途中的伴侶」來陪伴青年們,幫助他們行走在那經常是扭曲而艱困的道路上,並幫助他們承認基督是道路、真理、生命(參閱若14:6),告訴他們,懷著福音所賦予的勇氣,為天主、為基督徒團體、為自己的弟兄姐妹們服務是多麼地美好!讓我們有熱情奉獻且結出豐碩果實的司鐸吧,他們賦予自己生命圓滿的意識,這意識是建立在那先愛我們的那一位身上(參閱若一4:19)。

同樣地,我希望那些有著許多膚淺而短暫選擇的青年們,能夠培養自己去追求具有真正價值、崇高目標、根本抉擇的事物,效法耶穌基督為他人服務。親愛的年輕人,不要害怕跟隨祂,不要害怕行走在具高度要求和需要膽量的愛德的道路上,不要害怕慷慨地付出!這樣,你將快樂地服務;你將成為一個喜樂的見證,這喜樂是世界所不能給你的;你將成為無窮永恆愛情的活火焰;你將學會「對你心中所懷有的希望,給出一個解釋」!(參閱伯前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