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望保祿二世

主及賦予生命者

Dominum et Vivificantem


緒言

1 教會明認聖神是「主,賦予生命者」的信仰。她根據在尼西亞(三二五年)及君士坦丁堡(三八一年)兩地召開的二次大公會議所制定,且頒佈的信德條例而明認。同時,信德條例亦包括聖神經由先知們發言的聲明。

教會從其信德之原,耶穌基督,領受此言。依照若望福音所告,聖神帶給我們新生命。就如耶穌在帳棚節慶日所作的預告與許諾:「誰若渴,到我這裡來喝罷!凡信從我的,就如經上說的,從他的心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1福音作者解釋說:「這話是指那信仰他的人要領受的聖神。」2耶穌與撒瑪黎雅婦人談話時,同樣採用活水的比喻,祂談到「永生的湧泉」3。與尼苛德摩會話時,祂論及由「水及聖神」獲重生的必要,以便能「進入天主之國」4

因此,教會聆聽基督的教言,得自聖神降臨的體驗,以及自己的傳教史實,從初世紀開始已經宣稱聖神是賦予生命者的信德,由於聖神,不可探測的天主聖三與人類溝通,成了人類的永生之泉。

2 這個為教會毫無間斷所宣稱的信仰,在天主子民的意識中需不斷地提醒和加深。近百年來,教會曾多次做過:教宗良十三世的《這是天主的恩寵》通諭(一八九七年),專論聖神;教宗庇護十二世的《基督奧體》通諭(一九四三年)論及聖神是教會的活力本原,聖神聯合奧體之首,基督,在教會內工作。5梵二大公會議提議對聖神的信理作新研究的必要性,就如教宗保祿六世所強調:「基督學,尤其教會學能有成效,必須從對聖神的新探究和敬禮著手,這正是大公會議訓導不可欠缺的充實」6

因此,在我們時代裡,教會亙古常新的信德召叫我們重新接近賦予生命者的聖神。與東方正教共享的繼承遺產對我們有所幫助和激發,東方正教珍惜地保存著教父們有關聖神非常豐富的教導。基此理由,我們可以說於一九八一年聖神降臨瞻禮日同時在君士坦丁堡和羅馬慶祝君士坦丁堡第一次大公會議一千六百週年紀念是近年來教會事務最重要事件之一。因此,藉著對教會奧祕的默想,聖神更好說是導向基督徒合一的領路者,當然,基督徒合一的最高動力來自天主本身,對於這點聖保祿以常用於感恩祭典開始的話作特別說明:「願主耶穌基督的恩寵,天主的聖愛,以及聖神的友誼與你們眾人相偕」。7

事實確是如此,我先前發表的《人類救主》及《富於仁慈的天主》兩個通諭,其動機與靈感來自這段勸告:我們的得救大事因子而完成,而父派遣子來世上,為的是「世界藉著他而獲救」8以及「一切唇舌明認耶穌基督是主,以光榮天主大父」。9從這勸告而來,現在再論及聖神的通諭,聖神發自父及子,與父及子同受欽崇和讚美:祂是天主第三位,是基督徒信仰的中心,是教會革新的泉源和動力。10這通諭是擬自大公會議成果的核心,因為藉著大公會議由於討論教會本身及教會在世界的訓導文獻,推動我們藉著福音,教父們及禮儀更深入領悟天主聖三奧祕經由基督,在聖神內,歸向聖父。

這樣教會亦能回應今日人們心中隱存的一些願望,教會自信能夠辨別得出來:在人超性的實在中嶄新發現天主無限的聖神,正如耶穌向撒瑪黎雅婦人所介紹的;「以心靈和真理」11來欽崇天主的必要;在聖神內發現愛的秘密和「新創造」12的能力,聖神正是生命的賦予者。

教會本身意識到被召喚去宣揚聖神的使命,正當她與人類大家族一起接近基督降生第二個千年期的尾聲。對著天地將「過去」的背景,她非常明白「聖言決不會過去」13具有特殊的辯才。那是基督談論聖神的話,「永生活泉」14,汲之不盡,是真理和救恩。教會反省思量這些基督的話,她願意提醒信友及人們注意,她正準備慶祝第二個基督徒千年期進入第三個千年期大會。 自然地,下面的思慮目的不在竭盡所能來探究聖神的豐富教理,也不是贊同仍未有定論的問題的某一特別解答。主要目的是發展教會內的認知,「天主定了基督為普世救恩的本原」,15教會在聖神的推動下去協助天主聖意的完滿實現。

緒言 附註

  1. 若七37
  2. 若七39
  3. 若四14;參梵二大公會議,《教會憲章》4
  4. 參若三5
  5. 參教宗良十三世通諭Divnum Illud Munus ( 9 MAY 1897):Acta Leonis. 17 (1898).PP.125-148:教宗庇護十二世通諭Mystici Corporis (29 June 1943):宗座公報卷35(1943).PP.193-248
  6. 教宗保祿六世接見群眾談話( 6 June 1973):Insegnamenti di Paolo VI XI (1973)P.477
  7. 羅馬彌撒本;參格後十三13
  8. 若三17
  9. 斐二11
  10. 參梵二大公會議,《教會憲章》4;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對國際靈修大會講詞(26 MAY 1982).I:Insegnamenti VI (1982).P.1004
  11. 參若四24
  12. 參羅八22;迦六15
  13. 參瑪廿四35
  14. 若四14
  15. 梵二大公會議,《教會憲章》17


第一部分 父及子的聖神賜給教會

一 在最後晚餐中耶穌的許諾及啟示

3 當耶穌離世的時刻行將來到,祂告訴宗徒們「另一位護慰者。」1福音作者若望,當時也在場,寫道:在他受難及死亡前夕的最後晚餐中,耶穌告訴宗徒們這些話:「你們因我的名無論求什麼,我必踐行,為叫父因子獲得光榮……我要求父,他必會賜給你們另一位獲慰者,他是真理之神,將永遠與你們同在」。2

這真理之神耶穌稱之護慰者,也是「調停者」或「護佑者」。耶穌稱聖神是「另一位護慰者,第二位護慰者,因為耶穌自己是第一位護慰者3,第一位傳播和賜給福音者。聖神於其後來到,為著耶穌之故,乃藉著教會,在世上繼續福音救贖工作。有關由聖神來繼續他的工作,耶穌在同一告別講詞中再次提到,這告別詞是為齊聚在晚餐廳的宗徒們對他的離去作準備,亦即是他的苦難及死在十字架上。我們所引證的話是記載在若望福音中的。每一詞句對那些預言和許諾加深新因素,同時它的緊相關連,不僅從事件的本身著眼,也是從父及子及聖神的奧祕角度來看,天主聖三的奧祕,沒有其他聖經章句有如此顯明的表達。

4 作了上述預言片刻後,耶穌附加說:「但是那護慰者,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派遣來的聖神,他必要教導你們一切,也要使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4聖神是宗徒們和教會的護慰者,常在他們中間,即使看不見祂,卻是基督所宣揚的同一福音的導師。「他要教導」,「使你們想起」的語意,不僅說明聖神,以祂特殊的方法,要繼續鼓勵救贖福音的廣揚,同時也要幫助人們了解基督訊息內涵的正確意義;意謂在環境與條件演變之中,聖神要確保對基督訊息了解的延續性和一致性。於是,聖神要保全真理在教會內延續下去,這真理是宗徒們從他們的師傅處聽到的。

5 為傳播福音,宗徒們與聖神以特別的方法結合在一起。這是為何耶穌繼續說:「當護慰者來到時,就是我由父那裡要給你們派遣的,並發自父的真理之神,他必要為我作證,並且你們也要作證,因為你們從開始就和我在一起」。5

宗徒們是親眼看見的證人。他們曾聽到,親眼看到,並以手觸摸過基督,就如福音作者若望在另一章節內提及。6這人性,第一手及歷史性的證人為基督作證,與聖神的作證相連結:「他要為我作證」。因著真理之神的作證,宗徒們的證言獲得強有力的支持。此後,代代相傳的基督徒和信友也由此找到為基督作證延續性的潛在基礎。

天主對人類最高峰和最完善的啟示是耶穌基督本人,聖神的作證卻鼓勵、保證,並確定了在宗徒們的講道及著述中7對這啟示的忠實交待。而宗徒們的證言在教會及人類歷史中保全此啟示符合人道的闡釋。

6 從剛才提到的預言和許諾看來,其內容與意向具有嚴謹的相連關係,這關係在若望福音本文找到:「我本來還有許多事要告訴你們,然而你們現在不能擔負。當真理之神來時,他要把你們引入一切真理,因為他不憑藉自己的權能講話,只把他所聽到的講出來,並把未來的事傳告給你們」。8

在先前的談話中,耶穌介紹護慰者,真理之神,祂「教導」和「使你們想起」,並為耶穌「作證」。現在耶穌再說:「他要把你們引入一切真理」。這「引入一切真理」,論及宗徒們「現在不能擔負」的事,是與基督的苦難及死在十字架上的自我空虛相關連,當耶穌說這話時,祂的苦難及死亡隨著就要發生。

然而從此之後,「引入一切真理」不僅與十字架恥辱的關連變成明確,也是與基督「所行所教」9的每一件事的關連明白交待。就基督奧祕整體而論,要求信德,因為信德適當地領人進入啟示奧祕的實在性。因此,「引入一切真理」是在信德內,並經由信德來實現:這是真理之神的工作,及其在人心內行動的效果。為此聖神要成為人的至高引導者及人性之光。對宗徒們,目擊的證人來說,這是真真實實的事,宗徒們現在必須把基督的所行所教,尤其是祂的十字架和復活向全民宣布。從遠處來看,對基督世世代代的門徒及為信仰作證者而言,也是真實不移的事實。因為他們必須以信德來接受,以正直來承認,天主奧祕在人類歷史中工作,這被啟示的奧祕說明了人類歷史的確實意義。

7 在聖神與基督之間,在救恩的計劃中,存在著密切的關鏈,聖神以另一位護慰者身份在人類歷史中工作,永保納匝肋耶穌所啟示的福音的傳播和流傳。因此,由於聖神在教會奧祕和行動中,不斷地繼續救贖者在世上的歷史性臨在及其救贖工作,基督的光榮照耀四方,就如下面聖若望的證言:「他(真理之神)要光榮我,因為他要把由我所領受的,向你們傳告」。10由這句話先前的一切陳述再次獲得確定:「他要教導……他使你們想起……他要作證」。天主的高峰而完善的自我啟示,在基督身上完成,並由宗徒們的講道作證,透過看不見的護慰者,真理之神的使命繼續在教會內彰顯。聖神的使命與基督的使命如何密切地關連著,如何完滿地從基督的使命抽出,聯合和進展救贖成效於歷史中,由動詞「領受」來說明:「他要把由我所領受的,傳告給你們」。好像由解解「他要領受」的字義,明顯地說神聖三位一體之根原,耶穌附加說:「凡父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為此我說,他要由我領受而傳告給你們」。11由於領受那屬於「我的」的事實,他取得了「那屬於父的」。

在「他領受」這話的光照下,因此我們也能解釋受難前耶穌在晚餐廳論及聖神說的另一句有意義的話:「我離去為你們有益,因為我若不離去,護慰者就不會到你們這裡來;我若去了,我要派遣他到你們這裡來。當他來到時,就要指證世界關於罪惡、正義和審判」。12重溫此語及分別探討是必要的。

二 父、子及聖神

8 父,子及聖神被冠以位格是若望福音經句的特色,第一位有別於第二位和第三位,並且他們之間彼此分明。耶穌談及聖神護慰者,數次用人稱代名詞「他」;同時,在整個告別講詞中,他揭露聯合父,子及聖神彼此的關係。於是「聖神發自父」13,而父「賜給」聖神,14父因子之名「派遣」聖神,15聖神為子「作證」,16子求父派遣護慰者聖神17但是,論及他經由十字架的「離去」,他同樣肯定並作承諾:「我若去了,我要派遣他到你們這裡來」。18因此,基於祂的父權,父派遣聖神,一如祂派遣了子19,但同時子派遣聖神,乃基於基督完成贖罪的權力!在此意義上,聖神也由子派遣:「我要派遣他到你們這裡來」。

這裡應該注意,當在晚餐廳所作的其他許諾,預言基督離去後聖神的到來時,若望福音第十六章七至八節也包括在內,並且顯明地指出互相倚屬的關係,可以稱為彼此彰顯的因果關係:「我若去了,我要派遣他到你們這裡來」。聖神要來乃因基督要經十字架而離去:他不但隨後來到,而且因為基督透過父的意願和行動完成了贖罪的緣故。

9 因此從最後晚餐的告別講詞中,我們可以說是觸及了聖三啟示的最高點。同時,我們置身於決定性事件的開端和結局的話,這些話最後演譯成交付宗徒們的偉大傳教命令,並經他們傳交給教會:「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在這意義上,這命令包含洗禮聖事的聖三定則:「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付洗」。20這定則反映出天主親密的奧祕,神性生命的奧祕,父及子及聖神,聖三的神妙結合。告別講話可以看作是聖三定則的特別準備,這定則說明聖事的賜予生命的能力,使人分享天主聖三的生命,因為聖事賦給人聖化恩寵,超性的恩禮。因著恩寵,人被召喚並能夠分享天主不可測量的生命。

10 在祂的親密生命中,天主「是愛」21本體之愛是聖三共有的:位際之愛是聖神,祂亦是父及子的神。因為聖神「連天主的深奧事理也洞悉」22不是受造的愛與恩賜。可以說在聖神內,天主聖三的親密生命完全地成為恩惠,是天主聖三之間彼此愛的交流,藉著聖神天主以恩惠的模式存在。聖神就是自我給予與為愛而生具有位格的闡釋。23聖神是位格-愛。聖神是位格-恩賜。這裡我們有實在性的,取之不盡的寶庫,對天主位格深奧難明的概念,此概念唯有天主啟示能使我們明白。

同時,聖神在天主性方面與父及子是同性同體,是愛及非受造的恩惠,從祂這個源流產出所有受造的恩惠:藉著創世賜給萬物生存的恩惠;經由救贖工程賜給人類聖寵的恩惠。如同保祿宗徒寫道:「天主的愛,藉著所賜給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入我們的心中」。24

三 藉著聖神天主作自我賜予的救恩

11 在最後晚餐時基督的告別講詞特別提示「賜予」及聖神的「自我賜予」。在若望福音中,我們有包含在天主永恆計劃中救贖奧祕的最深邃「邏輯」的啟示,猶如父及子及聖神之間難以言喻的相通的延伸。這「邏輯」是由天主聖三的奧祕導向耶穌基督贖世的奧祕。在人類俗世歷史的幅度中由子完成的救贖-是經過十字架和復活的「離去」而完成的-同時,這整個救贖的德能,傳交給聖神:就是祂「要領受我所有的」25若望福音文中指出,依照天主的計劃,基督的「離去」是為聖神的「派遣」和來到不可或缺的條件,文中亦提到,現在在聖神內,天主救恩性的自我賜予也已開始。

12 與最初而原始天主自我賜予救恩的開始,也就是創世本身的奧祕來說這是新的開始。這裡我們來讀創世紀中起首句:「在起初天主創造了天地……。天主的神在水面上運行」26聖經上這創世的概念,不僅包括宇宙本身的存在受造,也就是說賜予存在,也說明天主之神在創造中出現,也就是說天主與其所創造之物自我共通的開始。首先有關以天主肖像和模樣受造的人的事實:「讓我們照我們的肖像,按我們的模樣造人」27誰能疑惑造物主在言及祂自己時用多數,已經在某種方式下提示聖三奧祕,天主聖三在創造人的工作中出現?基督徒讀者,已經知道這奧祕的啟示,能夠識別這奧秘反映在這話上。總之,創世紀的上下文使我們能夠看到在創造人時,天主救恩性的自我賜予初次開始,祂賞賜給人與祂自己相稱的「肖像和模樣」。

13 即使耶穌在告別講詞中說的話,似乎也應該在創世「開始」的光照下再讀,是久遠的事,然而卻是基本的,我們從創世紀中得知。「倘若我不去,護慰者不會到你們這裡來;我若去,我要派遣他到你們這裡來」。述說他的「離去」是為護慰者「來到」的條件,基督把在聖神內天主救恩自我顯示的新開始和救贖的奧祕連接一起。一個新開始,首先因為在初次開始與整個人類歷史之間-從原祖的墮落以來-罪已經介入,罪是與臨在於受造物中的天主之神相反,尤其是與天主自我顯示給人的救恩相反。聖保祿寫道,正因為罪,「受造物……被屈伏於敗壞狀態之下……,同聲嘆息直到如今」,並且「等待著成為天主義子期望的實現」28

14 所以耶穌在晚餐廳中說:「我去為你們有益;我若去,我要派遣他到你們這裡來」。29基督經由十字架的「離去」有贖罪的能力-這也意謂在受造物中天主之神的重新出現:在入聖神內天主自我顯示給人的新開始。「為證實你們確實是天主的子女,天主派遣了其子的聖神到我們心中喊說:「阿爸,父啊!」如保祿寫給迦拉達人信中所言。30聖神是父的神,在晚餐廳裡的告別講詞可以為證。同時,祂是子的神:祂是耶穌基督的神,宗徒們尤其是塔爾索的保祿願意作證。31藉著此聖神的派遣「到我們心內」,「受造物等待著的期望」開始應驗,當我們讀給羅馬人的書信就能明白。

聖神以基督「離去」的代價來到。然而這「離去」導致宗徒們悲傷32,而這悲傷在聖週五耶穌的苦難及死亡達到頂點,「這悲傷將轉變成喜樂」。33因為基督將在贖罪的「離去」上加添祂復活與升天歸向父的光榮。所以,隱存喜樂的悲傷,為體會到他們師傅「離去」的宗徒,是一種「有益」的離去,因為由於它另一位「護慰者」將來到。34十字架的代價使贖罪實現,藉著耶穌基督的全部巴斯卦奧祕的力量,聖神來到,從聖神降臨之日起,以便和宗徒們在一起,和教會在一起,在教會內,並經由教會停留世上。

在這種方式下,透過人類與世界的救贖者,耶穌基督的工作,三位一體的天主自我顯示的新開始,在聖神內明確地實現。

四 默西亞因聖神受傅油祝聖

15 默西亞的使命也全部完成,也就是說,為天主的選民及整個人類他充滿了聖神。「默西亞」文字真意就是「基督」,就是「受傅油者」,在救恩史上就是「因聖神受傅油者」。這是舊約時代先知性的傳統。遵照這傳統西滿伯多祿在科爾乃略家中就說:「你們應該都聽到最近在猶太所發生的事……在若翰宣講洗禮以後:天主怎樣以聖神和德能祝聖了納匝肋的耶穌」。35

從伯多祿的這些話,以及許多類似的說法,36我們首先應該回到依撒意亞先知書,有時稱之為「第五部福音」或「舊約福音」。暗示著一位神祕人物的來到,新約啟示將他與耶穌認同,依撒意亞將他的人和使命與天主聖神的特殊行動連接一起-主之聖神。以下是依撒意亞先知的話:
  「由葉瑟的樹幹將生出一個嫩枝,
   由它的根上將發出一個幼芽。
   上主的神將住在他內,
   是智慧和聰敏的神,
   是超見和剛毅的神,
   是明達和敬畏上主的神。
   他將以敬畏上主為快慰。」37

對舊約的整個聖神學來看,本文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在舊約裡主要地被了解為「神恩的噓氣」的「神」的概念,和「神」是一個位格、一個恩賜、一個給人的恩賜,兩者之間建立的一個橋樑。達味後裔(出自葉瑟的樹幹)的默西亞就是上主的神「將住在」他內的那個人。在這種情況下,明顯的還談不到護慰者的顯示。然而,由這影射未來默西亞的狀況來看,可以說,開始走向聖神在聖三結合奧祕中的完滿啟示之路,這奧祕終將在新約中彰顯出來。

16 默西亞本人就是這道路。在舊約中,傅油祝聖成為聖神恩賜的外在表徵。默西亞(在舊盟約中比任何其他受祝聖者都大)是唯一被天主自己傅油祝聖的偉大人物。他是被祝聖者意謂他擁有天主聖神的完滿性。他自己也將是向全體人民保證祈求聖神的調停者。這裡請看先知的另一段話:
  「吾主天主的神臨到我身上,
   因為上主給我傅了油,
   向貧苦的人傳報喜訊;
   派遣我治療破碎了的心靈,
   向俘虜宣告自由,
   釋放獄中的囚徒,
   宣佈上主恩慈的喜年」。38

受傅油祝聖者也是「與上主之神」一起被派遣者:「現在上主天主派遣我和祂的神」。39

依照依撒意亞先知書,受傅油者和與上主之神一起被派遣者也是上主所揀選的僕人,天主之神降臨他身上的人:
  「請看我扶持的僕人,
   我心靈所喜愛的被選者,
   我在他身上傾注了我的神。」40

我們知道在依撒意亞先知書中,揭示上主的僕人是真正滿懷悲傷的人;默西亞為世人的罪過受難。41同時,這正是他的使命,為全人類產生拯救的果實:「他要給萬民帶來正義……」,「要成為人民的盟約,萬民之光……」,並「使我的救恩達於地極。」42

因為,「我在你身上所賦的神,我在你口中所放的話,總不離開你的口,和你子孫的口,以及你子子孫孫的口,上主說,我的救恩從現今直到永遠」。43

這裡引述先知中的經句應在福音光照下閱讀,同樣地,新約也從這些舊約經句包容的神妙之光中獲得特別的說明。依撒意亞先知介紹默西亞猶如一個因聖神而來者,是本身具有聖神完滿性的人,同時,他來的目的是為他人,為以色列,為萬邦,為全體人類。天主聖神的完滿性陪伴著許多不同的恩典,救恩寶藏,尤其為貧苦者設想,是為所有敞開心靈嚮慕這些恩典的人-有時透過他們自己生存的痛苦經驗-然而尤其是透過由信德而來的內在適合性。年老的西默盎,「正直和虔誠的人」,而且「聖神也在他身上」,在聖嬰耶穌受獻於聖殿的一刻,他感覺到這恩典,當他在嬰孩身上覺察「在萬民面前已準備好的救恩」要付極大痛苦的代價-十字架-並將由祂和祂的母親一起來承擔」。44童貞瑪利亞,「曾因聖神而受孕」,45更清楚地感覺到這些,當她在心中默念默西亞的「奧祕」,及自己與此奧祕息息相關之時46。

17 這裡「上主的神」在未來的默西亞身上,明顯地是天主的恩典賜給稱為上主之僕的那個人,這點必須加以強調。但是他自己不是孤立與獨立的人,因為他依照上主的意旨行事,由上主決定與抉擇。即使根據依撒意亞章句的說明,上主之僕,默西亞的救恩工作包含聖神的行動,這行動經由他而實踐,然而在舊約中對主體或存在於聖三奧蹟中的天主性位格有區別的暗示,不若以後在新約中卻有所啟示。在依撒意亞書及全部舊約中,聖神的位格完全隱存不現:無論是在對一個天主的啟示,或是預告未來的默西亞時。

18 耶穌基督在祂的默西亞使命活動開始時,將引證依撒意亞書中所隱存的這端預言。這事將發生在納匝肋,那裡在木匠若瑟的家中,祂和瑪利亞,祂的童貞母親,曾經生活過三十年的地方。當祂在會堂裡有機會發言時,祂翻開依撒意亞先知書,發現這段寫著:「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他給我傅了油」;唸了這段話後祂向在場的人們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47以這種方式,他承認並宣告,祂就是默西亞,聖神住在祂內,祂自己是天主的恩賜,祂具有聖神的完滿性,祂指明恩典的「新開始」,天主在聖神內賜給人類的恩典。

五 在聖神內納匝肋的耶穌受褒揚

19 雖然在祂的家鄉納匝肋耶穌未被接受為默西亞,可是,在他的公開活動一開始,在聖神內祂的默西亞使命就被洗者若翰揭露給人們。匝加利亞和依撒伯爾之子若翰在約旦河邊預告默西亞的來到,並施行悔罪洗禮。他說:「我以水洗你們;但是比我強的一位要來,就是解他的鞋帶我也不配;他要以聖神和火洗你們」。48

洗者若翰預告默西亞-基督,不僅是因聖神而來的那一位,並且是「帶來」聖神的一位,就如耶穌在晚餐廳中將更清楚地予以揭示。這裡若翰忠實地迴響依撒意亞的話,即在舊約先知書中有關未來的話。然而若翰在約旦河邊的教訓是給新默西亞真相作直接的介紹。若翰不但是一位先知,而且也是一位信使:他是基督的前驅。他預告之事在眾目前完成。納匝肋人耶穌也來到約旦河接受悔改的洗禮。看見祂的來到,若翰喊道:「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49他說這話乃由於聖神的感召50,對依撒意亞先知預言的實現作證。同時,他對納匝肋的耶穌的贖罪使命表示信心。若翰洗者口中的「天主的羔羊」是有關贖罪者的真理表明,與依撒意亞用「天主的僕人」來表達,具有同樣的意義。

因此,由於若望在約旦河邊的見證,納匝肋的耶穌雖然被他自己的鄉民拒絕,但卻在以色列眼前受高舉為默西亞,就是說因聖神而「受傅油者」。這見證被另一個高層次的見證所確定,即三部福音對照所敘述它。當時人們都受洗,當耶穌接受洗禮後,正在祈禱時,「天開了,聖神藉著一個形像,如同鴿子,降臨在他上邊」51,同時「有聲音來自天上說『這是我的愛子,我因他而喜悅』」。52

這是天主聖三的顯現,利用約旦河接受洗禮的機會為基督的褒揚作證。不僅證實了若翰洗者的見證,而且也揭示了有關納匝肋的耶穌是默西亞的真理的另一更深的幅度。就是:默西亞是父的愛子。他受隆重褒揚不能被降低到僅指「上主之僕」的默西亞使命。根據天主於約旦河上的顯現,這褒揚觸及默西亞本人的奧祕。他被舉揚,因為他是天主的愛子,天主因他而喜悅。有聲音從天上說:「我的愛子」。

20 天主在約旦河顯現只以閃爍方式明示納匝肋人耶穌的奧祕,而他的全部活動卻因聖神主動的臨在得以完成。53這奧祕漸漸地被揭示和被證實,乃由耶穌藉著自己「所做和所教」54的每一件事物。在他的教導和他所行,默西亞神蹟的過程中,直到他在晚餐廳發表的告別講詞,我們發現事件與談話對這漸進的啟示構成特別重要的階段。因此福音作者路加,他曾經介紹耶穌是「充滿聖神」和「被聖神領到荒野裏去」56,告訴我們說:七十二門徒從導師託付他們的傳教使命歸來後56,當他們高興地報告他們工作的成果時,「就在那時刻,耶穌因聖神而歡欣地說:父啊!天地的主宰,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瞞住了博識和理解的人,而啟示給小孩子。是的,父啊!你原來喜歡這樣做」。57耶穌為天主的父親地位而歡欣:他歡欣,因為這父親地位交給他來啟示;最後,他歡欣,因為這神聖的父親地位特別照顧「弱小者」。福音作者描述這一切是「因聖神而歡欣」。

這「歡欣」在某種意義上促使耶穌說的更多。我們聽到:「我父將一切都交給我,除了父,沒有人認識子是誰;除了子及子所願啟示的人外,也沒有人認識父是誰」。58

21 在約旦河天主的顯現中,可以說是「從外面」,從高處來說,此處是「從內在」來說,就是說從耶穌本人深處來說。這是另一項父和子,聯合聖神的啟示,耶穌只談論天主的父親地位和他自己的子性-他沒有直接談聖神,聖神是愛,為此是父和子的結合。不過他談父和他自己-子-是從他自己內的滿腔聖神而流露出的,聖神充滿他的心,滲透他的自「我」,從內心深處啟發並激勵他的行為。由此而生「在聖神內喜樂」。基督完全意識到的與聖神的合一,表達在「喜樂」中,這多少使他「感覺到」聖神隱密的泉源。這是人子-基督默西亞-特有的流露和喜樂,他的人性屬於天主子的位格,與聖神是一性一體一個天主。

在天主父親地位的出色表明中,納匝肋耶穌也表明了他自己,他天主性的「我」:因為他是「同一性體」的子,因此「除了父,沒有人認識子;除了子,也沒有人認識父」,這個「為了我們人類並為了我們的得救」因聖神的德能而成為人,並生於名為瑪利亞的童貞女的子。

六 復活後的基督說:「領受聖神吧!」

22 由於路加的講述,引領我們接近在晚餐廳內講詞中包含的真理。納匝肋的耶穌,因聖神而復活,在這講詞和談話中他自我介紹是「領來」聖神者,是他將經由十字架的「離去」的代價領來聖神並將祂「賜給」宗徒們和教會。

動詞「領來」被用在這裡首先意指「啟示」。在舊約中,從創世紀書以還,天主之神在某種方式下讓人知道,首先如同天主賦予生命的「噓氣」,是超性的「生命氣息」。在依撒意亞書中,天主之神被介紹為給默西亞其人的「恩賜」,祂降臨並住在他身上,以便從內心指引「受傅油者」所有的一切救恩活動。在約旦河邊,依撒意亞的宣告被賦予具體的形式:納匝肋的耶穌是因聖神而來的那位,他帶來聖神有若相稱他本人的恩典,為了藉著他的人性來分施這恩典:「他將以聖神給你們付洗」。59在路加福音中,聖神的啟示被確定並增添為耶穌的生命及默西亞任務的密切根由。

依在晚餐廳內告別講詞中耶穌所說的話看來,聖神以一個新的和更完滿的方法被啟示。祂不僅是施於位格(默西亞的位格)的恩典,祂而且是位格-恩典(PERSONGIFT)。耶穌預告聖神的來到如同「另一位護慰者」,是真理之神,祂將導引宗徒們和教會「進入一切真理」。60基於聖神與基督之間特別共融的理由,這事要被實現:「他要領受我的一切而傳告給你們」。61這共融有其在父內的原始根據:「凡父所有的一切都我的;因此我說:他要由我領受而傳告給你們。」62來自父的聖神是由父而受派遣。63聖神如恩典首先被派遣給降生成人的子,以便完成默西亞有關的預言。在子基督的「離去」之後,若望章句言明,聖神直接「要來」(這是祂的新使命)完成子的工作。因此是聖神將把救恩史帶入完滿的新紀元。

23 我們發現自己正處於巴斯卦事件的序幕。聖神具有位格新而明確的啟示在這關鍵時刻完成,祂也是恩典。巴斯卦事件-基督的苦難,死亡與復活-也是聖神重新來到的時刻,以護慰者和真理之神出現。是在聖神內經由贖罪者基督的工作天主聖三和人類共融的「新開始」的時刻。這新開始是世界的救贖:「天主竟這樣的愛世界,甚至把自己的獨生子賜給它」。64子的「賜給」,子的恩典,已經說明天主最深奧的本性,天主是愛,是賜給恩寵不盡的源泉。因子而來的恩典完成永恒的愛的賜予和啟示:聖神在深不可測的天主性深處,經由子的工作,也就是說,藉著巴斯卦奧祕祂是位格-恩典,以一種新方式聖神被賜給宗徒們和教會,並透過宗徒們和教會被賜給人類及整個世界。

24 這奧祕的明確顯示是在復活當天。在這一天,納匝肋的耶穌,「按肉身是生於達味的後裔」如保祿宗徒所寫,是「按至聖的神性,由於他從死者中復活,被立為具有大能的天主之子」。65因此也可以說,因聖神,基督的默西亞式的「升起」於復活時達到最高峰,在復活時他揭示自己是天主之子,並「充滿權能」。

這權能,其泉源湧向不可測量的聖三共融,首先彰顯於復活後的基督所做兩件事的事實上:一方面,他完成天主曾經藉先知的話所表示的許諾,「我要賜給你們一顆新心,在你們五內我要放上一種新精神……我的精神」66,另一方面,他完成了對宗徒許下的話,他自己的許諾:「我若去,我要派遣他到你們這裡來」。67是祂,真理之神,復活的基督派遣來的護慰者改變我們成為他自己復活後的肖像。68

「正是那一週第一天晚上,門徒們所在的地方,因為怕猶太人,門戶都關著,耶穌來了,站在中間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說了這話,便把手及肋膀指給他們看。門徒們見了主,便喜歡起來。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罷!」69

若望福音這些主要章句所作的描述有其說服力,尤其是我們若參照巴斯卦事件序幕時耶穌在晚餐廳說的話來閱讀他們。現在這些事件-耶穌-父以傅油禮祝聖他並派遣他來世上-的三件神聖使命達到完成的地步。基督是人子及天主的羔羊,在十字架上「斷了氣」70,一旦復活,他去找宗徒們,以羅馬書信中談及的權能「向他們噓了一口氣」。71主的來到使在場的人充滿了喜樂:「你們的悲傷將要變成喜樂」72,就如在他受難前曾經對他們許下的承諾。總之,告別講詞中的重要預言都實現了:復活後的基督,有如開始一個新的創造工程,「帶給」宗徒們聖神。他帶來了聖神是以他「離去」的代價:他帶給他們聖神似是透過他被釘的傷痕:「他給他們指出他的手及肋膀」。基於這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權能他對他們說:「你們領受聖神罷!」

因此,在子的派遣和聖神的派遣之間建立了密切連繫。沒有十字架和復活就沒有聖神的派遣(原罪之後):「倘若我不去,護慰者就不會到你們這裡來」。73在聖神的使命和子的救贖使命之間也建立了密切的連繫。在某種意義下,子的使命在救贖中找到「完滿」。聖神的使命卻從救贖中「引發」:「他要由我領受屬於我的,而傳告給你們」。74救贖完全是由子-受傅油者所實現,他來並且以聖神的德能而行事,最後獻出自己在十字木架上就義犧牲。同時,這救贖不斷地在人的心靈-在世界歷史中-被實現,是由於聖神,祂是另一位護慰者。

七 聖神和教會時代

25 「在地上完成了父委託給子的工作」後(參若十七:4),在聖神降臨那天,聖神從此就被派遣來聖化教會,為使信友藉著基督並在同一聖神內能夠進到父面前(參弗二:18)。祂是生命之神,湧向永生的水泉(參若四:14;七:38),藉著祂,父重建那些因罪而死亡者的生命,直到有一天,在基督內祂要使他們死去的身體復活(參羅八:10)」。75

以這種說法,梵二大公會議論及教會的誕生是在聖神降臨那日。這事件明確表示於復活主日在晚餐廳內所已經完成之事。復活後的基督來到,並給宗徒們「帶來」聖神。他賜給他們聖神時說:「你們接受聖神罷!」當時發生在晚餐廳內的情況是「門戶均關閉著」,以後,在聖神降臨那日,聖神卻是公開的在屋外顯示的。晚餐廳的門戶大開,宗徒們走向為慶節聚集在耶路撒冷的居民和朝聖人群前,為了藉著聖神的能力為基督作證。由此方式預言因之實現:「他必要為我作證;並且你們也要為我作證,因為你們從開始就和我在一起」。76

梵二大公會議另一文獻中我們讀到:「無疑地,在基督受光榮前,聖神已經在世界工作。然而,在聖神降臨那一天,祂降臨到門徒們身上,並且永遠與他們同在。在那一天教會公開地揭示於大眾之前,福音藉宣講開始傳播於萬邦。」77

教會時代由「來到」而開始,就是說,由於聖神降臨到聚集在耶路撒冷晚餐廳內的宗徒們與主之母瑪利亞78身上,開始了教會時代。

教會時代開始於那些明白指出有關謢慰者,真理之神的許諾和預言完全而又明確地在宗徒們身上應驗之時,如此決定了教會的誕生。宗徒大事錄以許多章節詳述此事,指出初期教會團體的心境,路加敘述他們深信,聖神作了看不見的引導者-但多少是可以「感觸」到的-引導那些自主耶穌離去後深深地感到有若被遺留的孤兒的人們。因聖神的來到,他們感覺到能夠完成委托給他們的使命。他們感覺到精力充沛。正是這樣聖神在他們內工作,也正是這樣經由他們的繼承者聖神繼續在教會內工作。因為聖神的恩寵藉著覆手禮宗徒們傳給他們的助手,繼續在主教祝聖時被傳授。而主教們藉著聖秩聖事使聖職人員成為這精神恩典的分享者,同時藉著堅振聖事保證所有由水及聖神重生者因這恩典而獲堅強。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聖神降臨的恩寵是永存教會內的。

就如大公會議所記載,「聖神住在教會內,並住在信友心中如同住在聖殿內(參格前三:16;六:19)。在信友心中祂祈禱並證明他們是義子的事實(參迦四:6;羅八:15-16、26)。聖神引導教會進入真理的完滿(參若十六:13),賜給她友誼和服務的合一。祂以種種恩典,包括聖統的及神恩的,供給她和指導她,並因祂的恩寵成果裝飾她(參弗四:11-12;格前十二:4;迦五:22)。藉著福音的力量,祂使教會成長,不斷地使她革新,引領她與她的淨配趨於完美的結合。」79

26 這些從大公會議教會憲章引證出來的經句告訴我們,教會時代開始於聖神的來到。也告訴我們教會時代要繼續下去。它要世世代代的繼續下去。在我們自己的世紀中,當人類已接近基督降生後第二個千年期的尾聲,教會時代特別地由於梵二大公會議,我們世紀的大公會議而顯示自己。因為我們知道它特別是「教會學的」大公會議:專論教會的大公會議。同時,這大公會議的訓導主要的是「聖神的」:有關聖神教會的靈魂的真理蔓延其中。我們也可以說,由訓導的豐富內容來看,針對救恩歷史的現階段的情形,梵二大公會議正是涵蓋了「聖神告訴教會」的一切事物。80

遵循真理之神的引導並與祂一起作證,大公會議對聖神-護慰者-的臨在給予重要的實證。在某種意義上,大公會議使聖神重新「臨在」於我們的困難時代。根據這種信念,我們更清楚地領會到推動完成大公會議的訓導,它牧靈的和合一的努力,都是極重要的。在這意義下,後期的幾次世界主教會議也應予仔細地研究和評估,它們的目的是在保證真理和愛的成果-聖神的真正成果-為天主子民在未來世紀的地上旅程,成為永恒的寶藏。教會為了識別並集合聖神在大公會議中所賦予的救恩成果,這項工作是必要的。為了這個目的,我們應該學習如何「識別」它們,小心地從每件事物可能源出於「這世界的首領」81區分出來。這識別在執行大公會議的工作是尤其需要的,就事實來看,大公會議對現代世界開誠佈公,可從大公會議二大重要文獻《論教會憲章》及《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中清楚地看到。

在牧職憲章中我們讀到:「因為教會(基督信徒的團體)是由團結在基督內的人們所組成的團體。在他們走向天父之國的旅途上,由聖神所領導,並接受向人類宣報福音的使命。因此,教會深深地感到自身和人類及歷史具有真實而密切的連繫」。82「教會深知唯有她事奉的天主,才能滿足人心的最深願望,塵世可供獻的決不能使之滿足」。83「天主之神以其神妙之權能指導時序並革新地面」。84

第一部份 附註

  1. 若十四16
  2. 若十四13,16-17
  3. 若壹二1
  4. 若十四26
  5. 若十五26-27
  6. 參若壹一1~3;四14
  7. 梵二大公會議,《啟示憲章》Dei Verbum. 11. 12
  8. 若十六12-13
  9. 宗一1
  10. 若十六14
  11. 若十六15
  12. 若十六7-8
  13. 若十五26
  14. 若十四16
  15. 若十四26
  16. 若十五26
  17. 若十四16
  18. 若十六7
  19. 參若三16-17、34;六57;十七3、18-23
  20. 瑪二十八19
  21. 參若壹四8,16
  22. 參格前二10
  23. 參聖多瑪斯:神學大全(第一)問題37-38
  24. 羅五5
  25. 若十六14
  26. 創一1~2
  27. 創一26
  28. 羅八19-20
  29. 若十六7
  30. 迦四6;參羅八15
  31. 參迦4:6;斐一19;羅八11
  32. 參若六6
  33. 參若十六20
  34. 參若十六7
  35. 宗十37-38
  36. 參路四16-21;三16;四14;谷一10
  37. 依十一1~3
  38. 依六十一1~2
  39. 依四十六16
  40. 依四十二1
  41. 參依五十三5-6,8
  42. 依四十九6
  43. 依五十九21
  44. 參路二25-35
  45. 參路一35
  46. 參路二19,51
  47. 參路四16-21;依六十一1~2
  48. 路三16;參瑪三11;谷一7-8;若一33
  49. 若一29
  50. 參若一33-34
  51. 路三21-22;參瑪三16;谷一10
  52. 瑪三17
  53. 參聖巴西略「論聖神」十六章,39希臘聖師32-139
  54. 宗一1
  55. 參路四1
  56. 參路十17-20
  57. 路十21;參瑪十一25-26
  58. 路十22;參瑪十一27
  59. 瑪三11;路三16
  60. 若十六13
  61. 若十六14
  62. 若十六15
  63. 參若十四26;十五26
  64. 若三16
  65. 羅一3-4
  66. 則三十六26-27;參若七37-39;十九34
  67. 若十六7
  68. 聖西廉(亞歷山大)「聖史若望解」卷五,二章,希臘聖師73-755
  69. 若二十19-22
  70. 參若十九30
  71. 參羅一4
  72. 參若十六20
  73. 若十六7
  74. 若十六15
  75. 梵二大公會議,《教會憲章》4
  76. 若十五26-27
  77. 梵二大公會議,《傳教法令》4
  78. 參宗一14
  79. 《教會憲章》4,有關聖神與教會的密切結合之神學傳統,請看憲章內詳細附註。
  80. 參默二29;三6;十三22
  81. 參若十二31;十四30;十六11
  82. 梵二:《牧職憲章》1
  83. 同上41
  84. 同上26


第二部分 聖神指證世界關於罪惡

一 罪惡、正義及審判

在晚餐廳談話時,耶穌預告聖神的來到是以他自己的離去作「代價」,並許諾「我要派遣他到你們這裡來」,在同一章節中他附言提到「當他來到時,他要指證世界關於罪惡,正義和審判」1。祂曾被許諾過,祂「要教導」和「使你們想起」,祂「要作證」和「引導進入一切真理」,以及剛才引證的話所預告的,祂「要指證世界有關罪惡,正義和審判」,祂是同一位護慰者及真理之神。

就文字的內容看來深具意義。耶穌把有關聖神的預言和指出他的「離去」乃經由十字架的話連結起來,並且強調這「離去」的必要性:「我去為你們有益,因為我若不去,護慰者便不會到你們這裡來」2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耶穌自己在說明中增添了這三個字詞:罪惡、正義、審判。因此他說了這些:「他要指證世界關於罪惡、正義和審判:關於罪惡,因為他們沒有信從我:關於正義,因為我往父那裡去,而你們將不再看到我;關於審判,因為這世界的首領已被判斷了」。3在耶穌的心目中,罪惡、正義和審判有很準確的意義,有別於人們可能傾向給與這些字眼脫離說話者所表明的意義。這一說明同時也指出人們應如何去了解完全屬於聖神行動的「指證世界」的意義。個別字眼的意義和耶穌將它們連貫在同一文句內的事實是重要的。

「罪」,在這段經文中,意指懷疑性,耶穌在「他自己人」中遭遇到它,開始是他自己故鄉納匝肋的群眾。罪意指對他的使命的拒絕,這拒絕將導致人們宣判他死刑。其次,當他談到「正義」時,耶穌似乎在腦海中對正義有明確的定義,即父將要還他公道,當祂向他保證復活和升天的光榮時:「我去父那裡」。基於此,「罪惡」和「正義」連接的文意才得以了解,「審判」意指因宣告耶穌十字架死刑,真理之神要指出世界的罪過。然而,基督並非來到世間只為宣判和譴責它:「我來是為拯救它」4。指證有關「罪惡」和「正義」有其救世救人的目的。這真理似應加以強調,「審判」僅是針對「這世界的元首」-撒殫,就是他從開始就妄用創造工作來反對救恩,反對盟約及天主與人的結合:從開始他「已被判斷」了。聖神護慰者若指證世界,正是著眼於審判,為的是在世上繼續基督的救恩工作。

28 這裡我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聖神「指證世界關於罪惡」的使命上,同時,兼顧耶穌在晚餐廳談話的內容。聖神由子處接受贖世工作,基此事實,祂接受「揭發罪惡」的救世任務。這指證與「正義」相對照:就是說,在天主內的明確救恩以及救恩計劃的實現,以被釘死而受光榮的基督為中心。此天主救恩的計劃,在某種意義上,讓人離開「審判」,就是離開加諸撒殫,「這世界的元首」的責罰,因他的罪惡,他成為「黑暗世界的首領」5。由於對「審判」的比照,這裡我們看到朝向瞭解「罪惡」和「正義」的遼闊視野。聖神憑著指出罪惡在救恩計劃中違反基督十字架的景況(可以說「罪被救了」),使我們明白何以祂的使命也是「揭發」罪惡,而罪惡又已經被明確地判斷了(「罪被宣判了」)。

29 贖罪者在受難前夕於晚餐廳內所說的一切,成為教會時代的一部份:首先有關聖神-護慰者及真理之神的話。這些話以常新的方式,在每一時代,每一世代,成為教會的一部份。這是至少在我們這一時代,由於梵二大公會議的整個訓導;尤其是教會在現世的牧職憲章而被確定。這文獻的許多章節清楚地指出,由於打開心門接受真理之神的光照,大公會議被視為是基督在告別講詞中對宗徒們及教會所作的預言和許諾的真正保管者:以預言的受託者的身份用一特殊方式來說明聖神要「指證世界有關罪惡,正義和審判」。

文獻已經指明這點,在文中大公會議說明如何了解「世界」:「大公會議正視世界及整個人類大家庭,以及這大家庭生活於其間的種種事實。觀察人類歷史舞台的世界,它常有人類奮鬥,悲劇和勝利的戳記。在信友看來,世界乃由天主聖愛所造化,所保存,雖不幸為罪惡所奴役,但現在都為基督所釋放。基督被釘死而復活攻破惡魔的堡壘,目的在使這世界依照天主的計劃,獲致改造而臻於完善」6。

這段豐富文句必須與牧職憲章其他章節連合閱讀,這些章句以真實信德尋求指出罪惡在現代世界的狀況,並從不同觀點開始尋求說明它的本質7。

當耶穌在巴斯卦節前夕談到聖神要「指證世界關於罪惡」時,一方面、這聲明必須給予可能有的最廣闊的意義,其廣闊幅度包括人類歷史中所有的罪惡。然而,在另一方面,當耶穌說明這罪惡存在於「他們不信從他」的事實中,這意義看來似乎僅適用於那些拒絕人子的默西亞使命,並宣判他死於十字架上的人們。但是我們不能忽視有關罪的「限度」及歷史性的特別意義已在擴張,直至達到世界性的幅度,此乃基於藉十字架而完成的救贖是具有世界性的理由。救贖奧祕的啟示開闢了解的途徑,無論何地何時每一罪惡發生均與基督的十字架有關-因此,間接地也犯下那些「不信從他」的人的罪,他們宣判耶穌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

從這觀點來看,我們必須回到聖神降臨的事件上。

二 聖神降臨那天的見證

30 基督在告別講詞中的預言在聖神降臨那天獲得最正確而直接的證實,尤其是我們正要討論的預言:「護慰者……要指證世界關於罪惡」。在那一天,預許的聖神降臨於聚集在同樣的晚餐廳內與耶穌的母親瑪利亞一起正在祈禱的宗徒們身上,就如我們在宗徒大事錄中讀到:「他們都充滿了聖神、照聖神賜給他們的話,說外方語來」,8 「因此,領回失散的民族歸於合一,並向聖父獻上萬邦的初果」。9

基督的預言與這事件之間的連繫是明顯的。這裡我們觀察到有關護慰者的預許獲得首要而基本的實現。祂來到乃由父所派遣,在基督離去「之後」,並以那離去作「代價」。先經由十字架的離去,其後,復活後四十天,再以升天而離去。再者,在升天的時刻,耶穌吩咐宗徒們「不要離開耶路撒冷,但要等待父的恩許」;「但不多幾天以後,你們要因聖神受洗」;「但當聖神降臨於你們身上時,你們將充滿聖神的德能,要在耶路撒冷及全猶太和撒瑪黎亞,並直到地極,為我作證人」。10

這最後的幾句話含有正在晚餐廳所作預言的迴響或召喚。在聖神降臨那一天,這預言完全正確地實現。當宗徒們在晚餐廳內正在祈禱時,他們領受了聖神,並在聖神的德能下行動,伯多祿來到為節日而聚集一起且語言不同的人群前,並對他們說話。他宣告那些他以前絕對沒有勇氣說的話:「諸位以色列人……納匝肋的耶穌是天主用德能,奇蹟和徵兆,即天主藉他在你們中所行的,給你們證明了的人……這位耶穌照天主已定的計劃和預知,你們藉著不法者之手釘他在十字架上,殺死了他。但天主卻解除了他死忘的苦痛,使他復活了,因為他不能受死亡的控制」。11

耶穌曾經預告並許諾過:「他要為我作證,……並且你們也是我的證人。」在耶路撒冷伯多祿的第一次講演中,這「作證」明顯地開始:為被釘在十字架上死而復活的基督「作證」。聖神護慰者和宗徒們的作證。藉著伯多祿的唇舌道出初次作證的內容,真理之神「指證世界關於罪惡」:首先,是拒絕基督的罪惡,甚至判他死刑,死在加爾瓦略山的十字架上。依照宗徒大事錄記載,類似的宣告在其他際遇及不同的場所重覆被提到。12

31 從聖神降臨日的首次作證開始及全部未來的時日裡,真理之神「指證世界關於罪惡」出於對基督的拒絕而發動,與為巴斯卦奧祕承擔的見證緊相連結:被釘十字架上死而復活者的奧祕。在這連結中,「關於罪惡的指證」揭示了它的拯救的幅度。因為「指證」的目的不是僅僅對世界作控訴,更非定它的罪。耶穌基督不是為審判世界和定它的罪而來,而是為拯救世界」。13在伯多祿首次講演中強調這點,當他聲稱:「所以,以色列全家族應確切知道,天主已把你們所釘死的這位耶穌,立為主,立為默西亞了」。14其後在場的人們遂向伯多祿和宗徒們:「諸位弟兄:我們該作什麼?」,伯多祿便回答:「你們悔改罷!你們每人要以耶穌基督的名字受洗,好赦免你們的罪過,並領受聖神的恩典」。15

以此方式,藉著聖神的德能,「關於罪惡的指證」同時成了「有關罪惡赦免的見證」。伯多祿在耶路撒冷的講演召喚人們悔改,就如耶穌開始默西亞使命活動17召叫他的聽眾悔改一樣。悔改需要對罪的信認!包括良心內在的判斷,這是真理之神在人心靈深處行動的證明,同時也成為獲得恩寵和聖愛的新開始:「你們接受聖神罷!」18因此,從「關於罪惡的指證」來看,我們發現雙重恩典:「良心真實性的恩典,及贖罪確實性的恩典。真理之神就是護慰者。

關於罪惡的指證在初期教會藉著宗徒們宣道牧職常被提及,並在聖神的推動下,與被釘死而復活的基督的贖罪德能相互參照。因此,在復活節前談及聖神所作的許諾獲得實現:「他要領受屬於我的,並傳告給你們」。所以,當伯多祿說到「不信從耶穌」18,並羞辱耶穌至死的那些人時,他為戰勝罪惡作證:在某種意義下,勝利乃藉人所能犯的最大罪行而完成:即殺死與父同性同體的天主之子耶穌!同樣地,天主之子的死克服了人的死:「啊!死亡,我將是你的喪鐘」19,釘死天主之子的罪「征服」了人類的罪惡!即聖週五在耶路撒冷犯下的罪以及人類的每一種罪。因為在人可能犯下最大的罪,而在贖罪者心中,由於崇高的愛之奉獻卻征服了人類所有罪過的邪惡。基此信念,教會在羅馬禮儀內毫不猶豫地每年在復活節前夕重複說「啊!幸福的罪過!」當執事以歌唱「喜樂」來宣告復活喜訊。

32 然而,除真理之神自己外,無人能夠使世界,人或人的良心信服這個以言詞難以說明的真理。聖神「就連天主的深奧事理也洞察」20。面臨罪的奧祕,我們必須對「天主的深奧事理」作深入探討。只探討人的良心及人的奧妙是不夠的,我們必須透入天主的內在奧祕,「天主的深奧事理」綜合如此:藉著聖神,在子內,而歸於父。正因聖神「洞察」「天主的深奧事理」,並從而得知天主對人的罪過的反應。這反應與「關於罪惡的指證」的過程相近,就如聖神降臨事件所顯示。

以指證「世界」有關加爾瓦略山上犯的罪,有關無辜羔羊的死,就如這指證發生於聖神降臨那日,聖神也指證在人類歷史中任何時地犯下的每件罪過:因為祂指出罪與基督十字架的關連。「指證」是對罪的邪惡及每件罪過,與基督十字架有關連的證明。在這關連中,罪在邪惡的全部幅度上被認定,並由隱存於罪中的「不義奧祕」21而認定。人不知道這邪惡的幅度-人離開基督十字架是絕對不會明白罪是什麼。是以,除非藉助於聖神:真理之神,也是護慰者,人不可能被說服有關罪的指證。

由基督十字架的關連上來看,罪同時也與「虔敬奧祕」22的全部幅度認同,就如世界主教會議之後發表的「和好與懺悔」23勸諭所指出。人離開基督十字架也是絕對不明白罪在這方面的幅度。除非依靠聖神:「洞察天主深奧事理」者,人也不可能被說服有關罪在這方面的幅度。

三 有關創始的見證:罪的原始

33 這是我們在創世紀書中24找到有關創始的見證,罪的幅度。衣照天主啟示的聖言罪構成所有其他一切的根由。我們發現自己面對著人類歷史中同時也在整個救恩計劃中原罪的實在。就是說由於原罪「不義的奧秘」由是而生,但是,也可以說正因為原罪,「虔敬的奧祕」的救贖德能變成尤其明顯和有效。聖保祿說明了這點,他比照第一亞當的「不聽命」與第二亞當基督的「聽命」:「聽命至死」25。

依照有關世界開始的證述,原罪發自人的意願和良心,首先是「不聽命」,也就是人的意願相反天主的意願。這始初的不聽命出自於拒絕,至少是背向保存於創世者天主聖言內的真理。這聖言是「在起初就與天主同在」,就「是天主」,「世界藉著他而造成的,凡受造的,沒有一樣不是由他而造成的」26。聖也是永恒的法律,也是規範世界,尤其是人的行為,每一律例的根源。所以,在受難前夕,當耶穌說到那些「不信從伳的」人的罪時,語中充滿悲傷,有若在創世奧祕中隱晦地刻記著的原罪的迴響。因為說話者不僅是人子,而且是「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因為一切都是在他內受造的……藉著他並為了他」27。依據這真理,我們可以明白起初奧祕中的「不聽命」,在某種意義下,可認為「沒有信德」,「他們沒有信從」,此在巴斯卦奧祕中還要重複提到。

我們曾說過,它是拒絕,至少是背向保存於父聖言內的真理。拒絕在事實上就是「不聽命」,也是由「撒謊之父」28而來的誘惑所致的犯罪行為。所以,人類罪惡的根原是撒謊,撒謊是指對在父聖言內所保存真理的斷然拒絕,藉著聖言造物主的慈愛、全能得以表明:即「天地的創造者天主父」的全能和聖愛。

34 「天主之神」,依照聖經中對創世的描述,「在水面上運行」,29意指同一聖神「洞察天主的深奧事理」:洞察父及子在造物奧祕中的深奧事理。祂不僅是創世源出於祂們相通的愛的直接證人,而且祂本身就是這聖愛。祂是愛,祂本身也就是永恒及非受造的恩典。在祂內有賜給受造物的每一恩典的起始和泉源。我們從創世紀以還整個啟示裡找到的有關起始的見證,在這點上有其致性。創造意謂從虛無而產生實在:所以,創造就是賦予存在。假使可見的世界是為人而受造,那麼,世界是賜給人的。30同時,人在他自己的人性中接受了天主的「肖像和模樣」的特殊恩典。這不僅意指機成人類天性特質的理性和自由,並且也是指從一開始人就有以人的本位與天主聯繫的資格,以「我」和「你」相稱,同時也有建立盟約的資格,即在天主與人救恩性的通傳中發生的。以天主的「肖像和模樣」的背景來觀察,「聖神的恩典」最終的意義是友誼的召喚,基此友誼,「天主的深奧事理」在某種方式下成為公開,並讓人參予。梵二大公會議訓導說:「由於祂底無盡的愛,天主與人談話視之如友,生活於他們之中,以便祂能邀請並引導他們與自己建立友誼」。31

35 所以,聖神「洞察每一事物,甚至天主的深奧事理」,祂從一開始就知道「人的隱祕」。32因為這個理由,唯有祂才能充分地「指證關於罪惡」,此罪惡發生於起始,並且是其他所有罪惡之根及人在世上犯罪之源,而此根源從未停止活動。真理之神知道由「撒謊之父」所誘發於人的意志中發生的原罪,「已受到審判」33。所以,聖神向世界揭發與這「審判」關連的罪惡,並且不停地引領它走向「正義」,這正義藉著基督:經由「聽命至死」34的十字架而啟示於人。

36 依照我們在聖經及傳承裡看到有關起始的見證,參照在創世紀書中最初的描述(亦是頗完整的描述),原罪應被了解為「不聽命」,簡單而直接地意謂對天主立下的禁令所作的侵犯35。

就整個光景來看,顯然地這不聽命的最終根由應就人的整個實際將況來加以探討。人-男人與女人-被召喚而存在,只是一個受造物。包括理性與自由的「天主肖像」說明人性主體-位格的偉大和尊嚴。但這人格主體也永遠是一個受造物:由他的存在與本質來看,人隸屬造物主。依照創世紀書中記載,「能知善惡的樹」正是說明,並不斷地提醒人有關受造物不能超越的「限度」。天主的禁令應作如是了解:造物主禁主男人與女人吃能知善惡之樹的果子。聖經中描述的教唆文字,也就是說誘惑,是引誘侵犯這禁令,也就是說越出「限度」:「當你們吃了這果子,你們的眼睛就會開了,將如同天主一樣知道善惡」36。

「不聽命」正是指越出那限度,對受造物的人底意願和自由而言,是不能超越的限度。因為天主造物主是祂所創造的世界中倫理秩序的唯一而正確的根本。人不能自我決定什麼是善及什麼是惡,不能「如同天主一樣知道善惡」。

在受造的世界中,天主當然保持有關決定善惡的優先和最高權能的依據,藉著生存的密切真理,這真理是聖言的反映,而聖言即是永生之子,與父同性同體。對人來說,依天主肖像而受造,聖神賜給他良心的恩典,為的是在此良心中,肖像能夠忠實地反映出模式即天主的智慧和永恒之律是人在世界中倫理秩序的根本。「不聽命」依罪的原始幅度說,意指對上述根本的拒絕,由於人要求成為決定善惡的獨立而唯一的根本。聖神「洞察天主的深奧事理」,同時對人來說,是良心之光及倫理秩序的根本,完全知道在人之起始奧祕中刻劃著罪的幅度。而聖神不停地「指證世界關於罪」的幅度,及其與加爾瓦略山上基督的十字架的關係。

37 依照起始的見證,天主在造物過程中啟示自己是全能,是愛。同時祂啟示給人,有若造物主的「肖像和模樣」,人受召喚分享真理和愛。這分享是指與天主結合的生命,天主是「永恒的生命」37。但是,人在「撒謊之父」的誘惑下讓自己與這分享分離。到什麼程度?當然不是純精神體罪惡的程度,到撒殫之罪惡的程度38。人的心靈是不能夠達到如此程度的39。在創世紀的描述中,「從起始就犯罪」39(或仍留於罪惡中),並且已經「受判斷」40者的「邪氣」,和人不聽命的邪惡之間,容易看出其程度的差別。

然而,人的不聽命始終是指背離天主,在某種意義下,人對自己封閉了自由。不聽命也是指人對「撒謊之父」敞開自由-人的心智與意志的自由。這有意識的選擇行為不僅是不聽命,而且牽連到對動機的切實同意,這動機包容於罪惡的初次誘惑中,並在世人的整個歷史過程中不停地翻出新花樣:「因為天主知道當你們吃了這果子時,你們的眼睛就會開了,將如同天主一樣,知道善惡」。

這裡我們發現自己處於所謂「反聖言」,也就是說「反真理」的中樞所在。因為有關人的真理被扭曲:人是誰,以及什麼是他底生存和自由所不能超越的限度。「反真理」成為可能,因為同時存著有關天主是誰的真理的全盤曲解。在受造物的心目中,天主造物主被置於猜疑與控訴的狀態中。因為在人類歷史中初次出現邪惡的「猜疑特質」。他意圖「曲解」善的本身,絕對的善,他在創世工程中正好是以善彰顯出來,難以言語表達的方式賜予:充沛的恩寵,建設性的愛。誰能夠完全地「指證有關罪惡」,或有關人原始不聽命的動機,除聖神外別無他人,祂是唯一的恩典,及一切恩典施予的泉源,祂「洞察天主的深奧事理」,並且是父及子的聖愛?

38 因為,盡管創世的見證,以及與創世具來的救恩計劃的見證,黑暗之神41是有能力指明天主就是祂自己創造物的敵人,首先是人的仇敵好像是對人構成威脅和危險的來源。以此方法撒殫設法在人的靈魂播植敵對的種子,「從起始」天主就被視為是人的仇敵,而不是慈父。人被挑唆成為天主的敵手!

罪在其原始幅度上的分析指出,由於「撒謊之父」的影響,在人類歷史的過程中,人不斷地遭遇抗拒天主的壓力,甚至達到怨恨祂的程度:誠如聖奧斯定所指,「私愛自己達到對天主蔑視的程度」42。人應偏差地視天主為他的限制,而非他低自由和完善的泉源。在現時代裡我們看到這點受到證實,當無神論的意識型態意圖根除宗教,理由是宗教導致人的極端「偏離」,好像人接受天主的觀念時,他將本屬於人的,專屬於人的都歸之於天主!因此,在歷史社會觀的思想和行動的進展中,對天主的排斥已達到宣告祂的「死亡」。其概念與表白均是荒謬之談!但是,「天主已死」的意識型態對人更具威脅,如同梵二大公會議指出,當其分析「世俗事務的獨立性」問題時,寫道:「因為受造物而無造物主,勢必等於虛無……一旦忘記了天主,受造物本身便無所適從」43。「天主已死」的觀念輕易地在它的效果中證明,在「理論與應用」層面來看,它是「人已喪亡」的意識型態。

四 聖神化悲痛為救恩的愛

39 洞察天主的深奧事理的聖神,耶穌在晚餐廳所作的談話中稱其為護慰者。因為從起始聖神就被「呼求」44俾能「指證世界關於罪惡」。祂是藉著基督十字架決定性地被呼求。關於罪的指證意宣示罪所包容的邪惡,也就等於揭發不義的隱祕。如不探究天主的深奧事理,無法捕捉罪的邪惡全部悲慘現實。從一開始,罪的朦朧奧祕呈現在世上,是與人的自由的造物主相背。罪呈現著受造物人的意願行為違背天主的意旨,天主的救恩意旨;的確,罪的出現是與真理敵對,甚於現今已經明確地「被判斷」的謊言:此謊言已將創造與救恩的愛,陷於控訴與不斷猜疑的狀態中。人迫隨「撒謊之父」,置自己於與生命之父及真理之神敵對的立場。

所以,「有關罪的指證」不也就意味著揭示苦痛?揭示難以想像及難以形容的苦痛,是因為罪惡的緣故,創世紀以人像化的透視似乎要窺探「天主的深奧事理」,並在某種意義上,窺探不可言喻的天主聖三的心境?教會從啟示得到感悟,堅信並明認罪是對天主的冒犯。在父,聖言及聖神的不可探測的默契中,什麼能與這「冒犯」,及對聖神的排斥相匹比?聖神乃是愛和恩典。天主是必然而又最完善的實驗的概念,因此天主自然沒有從缺陷或傷害引發出的任何苦痛;但是在「天主的深奧事理」中保存著父愛,此愛面對人的罪過,在聖經語言中,這父愛反應極深,以致說:「我後悔造了他」45。「上主看到人在地上的罪惡重大……上主遂後悔在地上造了人……上主於是說:『我後悔造了他們』」46。但是,聖經更常對我們談及一位父親,祂憐憫人,因而分擔人的苦痛。總之,這難以探測及難以描述的慈父的「苦痛」,促使在耶穌基督內贖罪之愛的奇妙計劃實現,以便藉虔誠的奧祕,在人的歷史中,能啟示愛比罪更強。「恩典」得勝!

在耶穌話中提到要「指證有關罪惡的聖神」,是父及子的愛,也是天主聖三的恩典,同時也是賜給受造物每一神恩的永恒泉源。正因在聖神內,我們以超性的方法能夠想像到慈悲的人格化與實踐化,遵循新舊約方向的教父及神學傳統將慈悲歸屬於天主。就人來說,慈悲包括對鄰人的不幸應有的悲傷和同情。就天主來說,懷愛的聖神以湧泉般的救世的愛來表明對人類罪惡的關切。救恩計劃發自天主,在父與子的結合中,這計劃以救贖恩典來充實人的歷史。由於拒絕愛的緣故,罪導致人的「悲痛」,而這悲痛多多少少影響到整個受造的世界47,然而聖神以就的流露的愛進入人類與宇宙悲痛中,而此愛將救贖世界。在耶穌救贖者的唇舌上,因為在其人性中,天主的「悲痛」得以具體化,我人常聽到的一個字顯示了充滿慈悲的永恒之愛:即憐憫48。因此,在聖神方面,「關於罪的指證」屈伏於虛妄之下的受造物,尤其在人的良心深處,是表示藉著天主羔羊的犧牲,罪已被征服,天主羔羊成為聽命的僕人,甚至「聽命至死」,他由於決心為人的不聽命作犧牲,完成了對人類的救贖。是這樣,真理之神,護慰者,「指證罪惡」。

40 基督贖罪犧牲的價值由希伯書信作者的極具意義的話表明出來,作者憶及舊約時期以「牛羊之血」來潔淨「肉慾」之後,加添說:「更何況是基督的血!他藉著永生之神,已把自己毫無瑕疵的奉獻於天主,他的血豈不更能潔淨我們的良心,除去死亡的行為,好去事奉生活的天主?」49。雖然我們明白還有其他可能的闡釋,但是我們對聖神臨在於基督的整個生命中的認知引領我們去看這段文字,有若邀請我們去體會聖神也臨在於降生成人的聖言贖罪犧牲的祭獻中。

我們先開始思考涉及這奉獻的起首數字,然後,再分開來思考這奉獻所完成的「良心的潔淨」。因為,是藉著永生的聖神而奉獻的祭獻,由此而「引申」出「指證罪惡」的德能。祂是耶穌基督在晚餐廳所作預許,在其復活之日將給宗徒們「帶來」的同一聖神,當耶穌帶著被釘的傷痕出現在宗徒們之前,他「賜給」他們「為赦免罪過」的聖神:「你們領受聖神罷!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被赦免」50。

我們知道「天主以聖神和德能祝聖了納匝肋的耶穌」51,如同西滿伯多祿在百夫長高乃利家裡說的話。我們也從若望福音知道在巴斯卦奧祕中他的「離去」。現在希伯來書中的話給我們說明基督如何「把自己毫無瑕庛的奉獻於天主」,並且如何「與永生的神」來完成這事。在人子的祭獻中,聖神臨在並採取主動,就如祂在耶穌的受孕,在他來到世界,在他的隱居生活,以及在他的公開宣道中活動一樣。依照希伯來書的述說,經由革責瑪尼及加爾瓦略山完成他的「離去」道途中,此同一基督耶穌在他的人性中,完全敞開自己讓聖神護慰者行動,而聖神使永恒救恩的愛因苦難而源流不息。所以「就因他的虔敬而獲得了俯允。雖然他是天主之子,卻由所受的苦難,學習了服從」52。希伯來書以此寫法指出在第一亞當的後代中,人性如何屈伏於罪惡之下,但在耶穌基督內,人性變成完全順命於天主,並與天主結合,同時充滿情愛以待他人。因此,在耶穌基督內,藉著十字架的苦難,一個新的人性重返被亞當因犯罪而背棄的愛中。這個新人性正確地說在恩典的原始湧泉內被發現:也就是在聖神內,祂「洞察天主的深奧事理」,而祂自己即是愛和恩典。

天主之子耶穌基督。以人的身份,在為他的苦難熱切祈禱中,促使已經滲透入他人性深處的聖神,經由他為愛而犧牲死於十字架上的行動轉變人性成為一個完善的祭獻。他作這奉獻的決定出自他自己。以唯一司祭身份而言,「他把自己毫無瑕疵的奉獻於天主」53。就他的人性來說,他有資格成為這個祭獻,因為,唯有他是「毫無瑕疵的」。可是,他「藉著永生之神」奉獻這個祭獻,就是說,聖神以特殊方法參予人子的這個純然的自我給予的行動,為的是轉變這個苦難成為贖罪的愛。

41 舊約在多次機遇中談及「天降之火」燃燒人們呈獻的祭品54。借喻比擬,我們也可以說聖神是「天降之火」在十字架奧蹟深處工作。聖神發自父,導引子的祭獻歸向父,把祭獻帶入聖三共融的超性實在中。假使罪導致悲痛,而今天主在被釘基督內的苦痛,藉著聖神,獲得完全合符人道的解釋。因此,此處有看似矛盾的愛的奧祕:在基督身上,天主忍受被自己的受造者捨棄的苦痛:「他們不信從我!」;可是,同時從這悲痛的深處-間接地從「不信從」的罪過深處-聖神描繪出恩典的新尺度,即在創世之初已為人及萬物而準備的恩典。在十字架奧蹟深處,天主的愛在工作,愛把人找回再分享在天主自己內的生命。

是愛和恩典的聖神,以某種意義說,降臨於在十字架上奉獻的祭獻中心。參照聖經傳統,我們可以這樣說:祂用在聖三共融中結合父與子的愛之火,燼化這個祭獻。雖然十字架的祭獻是屬於基督本身的行為,但在這祭獻中他也「領受」聖神。他以這種方式領受聖神,其後唯有他和天主父,能將聖神賜給宗徒們,教會及人類。唯有他從父那裡「派遣」聖神55。唯有他在晚餐廳內出現於宗徒們之前,「向他們噓口氣」,並說:「你們領受聖神罷!你們若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被赦免」56,就如若翰洗者曾預告的:「他要以聖神和火給你們付洗」57。藉著耶穌所說的那些話,聖神因而被揭示,同時以聖愛的化身出現,在巴斯卦奧蹟深處工作,祂是基督十字架救恩力量的泉源,是新而永生的恩典。

關於聖神的真理在羅馬禮儀書中找到每天的表明,在領聖體前,司祭宜讀那些深具意義的字句:「主,耶穌基督,永生天主之子,𠕇遵照聖父之旨意在聖神合作下,藉你的死亡使世界獲得生命……」。並在成聖體經文第三式,提及同樣的救恩計劃,司祭祈求天主,願聖神「使我們成為𠕇永恒的祭品」。

五 寶血淨化良心

42 我們已經說過,在巴斯卦奧蹟的巔峰點,聖神明確地被揭示,並以新的方式出現。復活後的基督對宗徒們說:「你們領受聖神罷!」。因此,聖神被揭示,因為基督的話乃在證實他曾經在晚餐內告別講詞中所作的許諾和預言。基此證實,護慰者也以此新方式出現。事實上,從創世奧祕開始及貫穿天主與人的舊盟約歷史過程中,祂已經在工作。祂的行動因人子受派遣為默西亞得到充分證實,默西亞乃因聖神的德能來到。在耶穌的默西亞使命的巔峰時刻,聖神以其神性主體出現於巴斯卦奧蹟中:就是祂現今繼續根植於十字架獻中的救恩工作。當然,耶穌委託這工作給人類:給宗徒們及教會。然而,在這些人中及透過他們,聖神仍然是在人們精神及人類歷史中,完成這工作的超性而主要的行為者:祂是看不見的,同時也是處處都在的護慰者!聖神「如風吹拂,隨意飄揚」58。

復活後的基督在「這週的第一天」說的話,特別強調護慰者聖神的臨在,就是那位「指證世界關於罪惡,正義和審判」的。因為,只有在這關係上才能說明耶穌給宗徒們直接論及聖神的「恩典」的話。他說:「你們領受聖神罷!你們若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被赦免;你們若拘留誰的罪,誰的罪就被拘留」59。耶穌託付給宗徒們赦免罪過的權柄,於是他們能夠傳給教會內他們的繼承者。但是這託付於人的權柄假定有並包括聖神的救恩行動在內。由於成為「心靈之光」60,也就是說良心之光,聖神「指證關於罪惡」,也就是說,祂讓人發現自己的邪惡,同時引導他趨向於善。基於聖神的種種恩典,祂被呼求為「七恩者」,每一種人類的罪過,都可為天主的拯救德能所能及。事實上,就如聖文德所說,「由於聖神七恩,一切惡行遭毀滅,一切善事由是生」61。

因此,人心悔改是為罪的赦免不可或缺的要件,而人心悔改卻由護慰者的感召而產生。沒有真實的悔改,即內在的懺悔,以及沒有誠實而堅決的定改,在耶穌的話中及新舊盟約的傳統中,罪維持「不被赦免」的狀態。因為,依照瑪爾谷福音記載,耶穌在他的宣道使命開始時先說了這些話:「你們悔改,並信從福音罷!」62這勸告證實了「有關罪的指證」,而聖神藉著人子的寶血完成的贖罪,並以新方法承擔了「有關罪的指證」的任務。因此,希伯來書信說這「寶血淨化良心」63。所以,可以這樣說,給聖神敞開人心靈深處之門,讓聖神進入人的良心聖壇。

43 梵二大公會議,當其論及人的職責,尤其是有關人格的尊嚴時,談到天主教有關良心的訓導。尤其良心決定人格尊嚴。因為良心是「人的最隱密的核心和聖壇,在那裡人單獨與天主會晤,而天主的聲音響徹於良心深處」。「在必要時,便告訴人心:這事應當執行,那事應當避免」。由造物主安置於人內心這行善及避惡的指揮能力,是人格主體的主要特徵。但是,同時「在良心深處,人發現法律的存在,這法律的來源並不是人,但人應服從它」64。所以,良心並不是決定何者為善,何者為惡的獨立而獨有的能力,毋寧說,在良心上銘刻服從的原則,針對客觀標準而定,而客觀標準建立並界限相稱於良心對遵行和禁止的決定,遵行和禁止是人行為的基本所在,就如我們曾經思考過創世紀書中有關章節的提示65。在這意義上,良心才是「祕密聖壇」,「天主的聲音響徹」其中。良心是「天主的呼聲」,即使人認識良心僅僅是倫理秩序的準則,這點誰也不會疑惑;即使對造物主沒有任何直接的敬重。良心通常發現其基礎與評價正因為有此認識。

在真理之神的感應下,福音中「有關罪的指證」能夠在人身實現,除透過良心外,別無他途。良心若是正直,它能「遵循真理,解決私人及社會生活所掀起的道德問題」;於是,「私人及團體避開盲目的選擇,而設法遵循道德行為的客觀標準」66。

正直良心的效果首先是正確明辨善與惡,我們讀牧職憲章裡的話就知道:「各種殺人罪、墮胎、安樂死及惡意自殺等危害生命的惡行;損害肢體完整,虐待身體及心靈的酷刑,企圖迫害人心等侵犯人格完整的惡行;非人的生活條件,任意拘留及放逐、奴役、娼淫,婦女及幼童買賣等貶抑人格尊嚴的惡行;將工人視作只是賺取利潤的工具,而不以擁有自由及責任感的人相待等有侮辱人格的工作條件」;指名道出在我們的時代裡頻頻發生並到處擴散的許多不同的罪惡之後,憲章附帶說:「這一切及其他類似的種種都是可恥的罪孽,荼毒人性社會。這些罪孽固使受害者飽受創傷,但這罪孽的主使者玷污尤深。再者,它們極其違反造物主的光榮」67。

道出對人極不名譽的罪孽之名,並指出它們是對人類進步只有負面作用的反倫違常的邪惡之後,大公會議也描述這一切有若舞台,演出「整個人生,無論私人生活或團體生活,形成善與惡,光明與黑暗間戲劇性的戰鬥」68。一九八三年的世界主教會議,在論及和好與懺悔時,更清楚地指出人類罪惡對個人及社會的重大影響。

44 在他受難的前夕,及在復活那天的晚上,耶穌在晚餐廳內說到聖神,祂要為罪惡仍繼續存在於人類歷史中的事實作證,雖然罪惡已屈伏於救贖的德能之下。「指證世界關於罪惡」不會停止,罪有其名、名符其實,遍看罪的全部領域,即知其為事實。以指證世界關於罪惡,真理之神與人的良心呼聲相接觸。

循著這個途徑我們到達舉證罪的根原,這根原是在人的內在本性中去尋找,就如牧職憲章所描述:「誠然,現代世界所患的不平衡,是與根植於人心的基本不平衡,緊相連接。在人性內,存在著許多互相搏鬥的因素。一方面,由於人是受造者,故體驗到自身受多方面的限制;另一方面,又感覺到自身具有無窮的願望,和走向更高級生活的使命。人既為眾多慾念所吸引,故必須經常有所選擇,有所放棄。甚至由於自身的柔弱無能及向惡成性,往往做出本心不願做的事,又往往不做本心所願做的事」70。這裡,大公會議的文字是參照聖保祿的眾所週知的名言71。

「關於罪惡的指證」伴著人良心的反省,導向揭露在人性內的罪的根原,並且也發現在歷史過程中良心受到支配的途徑。這樣,我們發現上面已經詳述過的原罪的事實。聖神「指證關於罪惡」與人的原始奧祕有關,指出人是受造物,因此,無論在本體上和倫理上完全依恃造物主的事實。聖神同時也提醒我們有關人類本性承襲的罪過。但是聖神護慰者「指證關於罪惡」經常與基督的十字架相連接。基於這層關係,基督教義對於罪惡不採信任何「宿命論」的看法。大公會議訓導:「人類整個歷史充斥著反黑暗勢力的強大鬥爭。依照基督的聖言,這鬥爭由世界肇建伊始,將延續至末日」72。「但基督親臨救贖並加強人類」73。因此,人單憑自己良心的呼聲不足以自拔於罪惡陷阱,「人若想堅定於善,必須不斷搏鬥。同時,除非仰仗天主聖寵,努力奮鬥,則不可能保持自身,完整無失」74。大公會議正確地認定罪惡是嚴重地影響人的個人及社會生活產生偏離失常的主因。同時,也不厭其煩地提醒我們最終勝利的可能性。

45 「指證世界關於罪惡」的真理之神,與人的良心所作的毅力相聯結,大公會議文獻如此生動地論及此點。良心的毅力也決定悔改之道:唾棄罪惡,使能在人心中重建真理和愛心。我們都知道認識在自身上的惡行,有時需要極大的毅力。我們都知道,良心不僅要求和禁止,而且也依照良心深處的命令與禁令而作判斷。良心也是懺悔之源:人內心悲痛,因為他曾犯了惡行。這悲痛難道不是有若聖經上以人像化的說法論及天主「造人的悔意」的遙遠迴聲嗎?這悲痛難道不是天主聖三內心的「自責」的迴響?並且基於永恒的愛,這自責不是演變為十字架苦難,基督的聽命至死嗎?當真理之神充許人的良心分擔這悲痛,則良心的悲傷尤見深邃,也更獲救恩。於是,藉著妥善的痛悔行動,心靈的明確悔改得以完成:這是福音的「悔改」。

人心的毅力,或良心的毅力-悔改由其而出-是一反省過程,經此過程自責改變為救恩的愛,而此愛卻能忍受悲痛。聖神就是這拯救能力的暗中賦予者:教會稱祂為「良心之光」,滲透而充滿「心靈深處」75。在聖神內完成如是的悔改,人就能獲得寬恕,罪的赦免。這一切有關悔改與寬恕的神妙動力證實了聖奧斯定所寫關於人的奧祕的真理,當他詳述聖詠這句話時:「深淵召喚深淵」76。正是為了人以及其良心的這些「不可測量的深處」,聖子及聖神的使命才得以完成:由於基督在巴斯卦奧蹟中的「離去」,聖神才「來臨」:由於十字架的祭獻,聖神來到每一個悔改與寬恕的具體個案中。因為在這祭獻中,「基督的寶血……潔淨你們的良心,除去死亡的行為,好去事奉生活的天主」77。因此,有關聖神是「另一位護慰者」的話延續不斷地實現,這些話是在晚餐廳內對宗徒們說的,並間接地對每一個人說的:「你們認識他,因為他與你們同在,並在你們內」78。

六 違反聖神的罪

比對前面所述,耶穌的另一些使人震驚和不安的話就比較容易明白。我們可以稱之為「不得赦免」的話。福音書告訴我們有關「褻瀆聖神」的特別罪過。試看三部福音書中如何敘述:瑪竇福音:「凡出言干犯人子的人,可得赦免;但出言干犯聖神的人,必不得赦免,無論在今世或來世」79。瑪爾谷福音:「世人的一切罪惡,連所說的所何褻瀆了聖神,絕對得不到赦免,而是永久罪惡的犯人」80。路加福音:「凡出言干犯人子的人,尚可獲得赦免;但是,褻瀆聖神的人,決不能獲得赦免」81。

為什麼褻瀆聖神不得赦免?應該如何了解這褻瀆的意義?聖多瑪斯答覆這罪的問題說,「罪之不得赦免,應由其本質觀之,蓋因其排除罪之獲赦應具備的因素」82

依照如此詳介,「褻瀆」並非僅指以言語干犯聖神;毋寧說,它是指拒絕接受天主藉聖神配合十字架的德能而賜予人的救恩。人若拒絕「有關罪惡的指證」;這指證由聖神而發,並有拯救能力,人也就拒絕護慰者的「來到」,而聖神的「來到」卻是在巴斯卦奧蹟內,與基督寶血的贖罪能力相結合中實現:他是「良心,除去死亡行為」的寶血。

我們都知道這潔淨的效果就是罪的赦免。所以,誰若拒絕聖神與寶血,誰就停留在「死亡的行為」中,停留在罪惡中。對聖神的褻瀆正是指徹底拒絕接受罪的赦免,而聖神是從內心賜與這赦免者,同時他也拒絕帶給良心真正悔改所必要的一切。假使耶穌說對聖神的褻瀆,在今世或來世,不得赦免,因為這「不赦免」與它底要因「不悔悟」相連結,換句話說,徹底拒絕接受悔改。意指拒絕接近贖罪的根原,然而,在救恩工程中贖罪之門「永遠」保持開敞,而聖神的使命卻是在救恩工程內達成。聖神具有從這些贖罪根原取得的直接德能:「他藉領受屬於我的一切」,耶穌如是說。以此方式,聖神在人的靈魂內帶基督完成的贖罪工作的完滿性,並分施其果實。因此,褻瀆聖神是這樣的人犯下的罪行,其人宣稱有堅持在惡行中的「權利」,總之在任何罪惡中的權利,於是,其人也就拒絕贖罪。人若把自己關閉於罪惡中,悔改便成為不可能,結果,人視罪惡的赦免對其生命來說是不重要或微不足道。這是精神毀喪的狀態,因為褻瀆聖神並不允許人由自建的牢籠中脫困,亦無從接近良心潔淨和罪惡赦免的神恩泉源。

47 真理之神為「關於罪惡的指證」的救恩工作所採取的行動,遭遇到人內在的抵制境況,是良心的冥頑不靈,基於自由選擇的理由所固定的心靈狀態。聖經上通常稱這種狀態為「心硬」83。在我們的時代裡,心靈持有這種態度,也反映出對罪惡感的失落,為此完座勸諭「和好與懺悔」以數頁篇幅專論此點84。教宗庇護十二世曾經宣稱「本世紀的罪是罪惡感的失落」85,罪惡感的失落與「天主觀念的失落」異曲同工,在上述勸諭中我們讀到:「事實上,天主是人的本原與極終,人在自身攜帶著神恩的種子。因此,天主的實體啟示並照亮人的奧祕。假使沒有冒犯天主的感覺,體認罪惡的真實感的話,那麼要想侵犯人及人性價值的罪惡感生根,簡直是緣木求魚了」86。

因此,教會不斷地懇求天主賜予恩寵,俾使人的良心正直不致失落,對善惡的健全反應不致遲鈍。良心的正直和反應與真理之神的內在行動深切地相連結。聖保祿的勸告在這事上更見有說服力:「不要熄滅神恩」;「不要令聖神憂鬱」87。總而言之,教會以極大的熱情不斷地懇求,俾使福音所謂「褻瀆聖神」的罪惡在世上不致增加。更好說,她祈禱,俾使它在人的靈魂內,以及社會的形態及結構中減退,而留下餘地讓良心敞開接受聖神的拯救行動。教會祈禱俾使冒犯聖神的危險罪行讓路給接納護慰者的使命的妥善準備,當祂來到「指證世界關於罪惡、正義和審判」時。

48 在他的告別講詞中,耶穌貫連這三方面的「指證」作為護慰者使命的因素:罪惡、正義和審判。它們標示出虔敬奧祕的界限,在人類歷史中與罪惡對敵,與不義的奧祕相抗衡88。誠如聖奧斯定所說,一方面,「愛自己達到輕慢天主的程度」,另一方面,「愛天主能做到輕視自己的程度」89。教會不斷地揚聲禱告並提供服務,俾使在人類大家庭中社會的歷史和良心的歷程不致降落到罪惡的低窪,拋棄天主的誡命「達到悔慢天主的程度」,卻能提升至愛,在愛中賦予生命的聖神得以顯揚。

凡讓自己信服聖神「關於罪惡的指證」的人,也必能讓自己信服「有關正義與審判」。真理之神幫助人們,人的良心,認識關於罪惡的真相,同時,也讓人們知道有關正義在耶穌基督內進入人類歷史的真理。這樣凡信服「有關罪惡的指證」,並且經由護慰者的行動而悔改的人,在某種意義上,他們已被帶離「審判」的行列:基此「審判」,「這世界的首領已被判斷」90。在其神性與人性奧祕深處,悔改意指打破每一枷鎖,藉著枷鎖罪惡將人捆綁於整個不義的奧祕中。所以,凡是悔改的人,聖神帶領他們離開「審判」的行列,並引領他們進入在基督耶穌內的正義,正義在他內,因為他從父那裡領受了它91,是天主聖三聖德的輝映。這是福和贖罪的正義,山上聖訓和十字架的正義,藉著羔羊的寶血,正義產生潔淨良心的效果。是父賜給子,以及賜給在真理和愛中與子相結合者的正義。

在這正義中,「指證世界關於罪惡」的聖神-父及子之神啟示自己,並使自己以永生之神而臨在於人心中。

第二部份 附註

  1. 若十六7-8
  2. 若十六7
  3. 若十六8-11
  4. 參若三17;十二47
  5. 參弗六12
  6. 牧職憲章2
  7. 參同上,10、13、27、37、63、73、79、80
  8. 宗二4
  9. 參聖依肋乃:「反異端人」三17、2
  10. 宗一4、5、8
  11. 宗二22-24
  12. 參宗三14-15;四10、27-28;七52;十39;十二28-29;等等
  13. 參若三17;十二47
  14. 宗二36
  15. 宗二37-38
  16. 參谷一15
  17. 若二十22
  18. 參若十六9
  19. 歐十四14(拉丁普通本);參格前十五55
  20. 若格前二10
  21. 參得後二7
  22. 參第前三16
  23. 參「和好與懺悔」勸諭
  24. 參創一-三章
  25. 參羅五19;斐二8
  26. 參若一1、2、3、10
  27. 參哥一15-18
  28. 參若八44
  29. 參創一2
  30. 參創一26、28、29
  31. 啟示憲章2
  32. 參格前二10-11
  33. 參若十六11
  34. 參斐二8
  35. 參創二16-17
  36. 創三5
  37. 參創三22有關「生命之樹」;也參若三36;四14;五24;六40、47;十28;十二50;十四6;宗十三48;羅六23;迦六8;弟前一16;鐸一2;三7;伯前三22;若一,一2;二25;五11、13;默二7
  38. 參聖多瑪斯「神學大全」一之二,80題一節之三
  39. 若一,三8
  40. 若十六11
  41. 參弗六12;路廿二53
  42. 論天主之城十四28
  43. 牧職憲章36
  44. 希腦文動詞ΠαραΝαλεΤV指呼求,或呼叫
  45. 參創六7
  46. 創六5-7
  47. 參羅八20-22
  48. 參瑪十五32;谷八2
  49. 希九13-14
  50. 若廿22-23
  51. 宗十38
  52. 希五7-8
  53. 希九14
  54. 參肋九24;列上十八38;編下七1
  55. 參若十五26
  56. 若廿22-23
  57. 瑪三11
  58. 參若三8
  59. 若廿22-23
  60. 參續禱詞伏求聖神降臨
  61. 聖文德「論聖神七恩」
  62. 谷一15
  63. 參希九14
  64. 參牧職憲章16
  65. 參創二9、11
  66. 牧職憲章16
  67. 同上,27
  68. 同上,13
  69. 參宗座勸諭「和好與懺悔」宗座公報77(一九八五)二一三頁
  70. 牧職憲章10
  71. 參羅七14-15,19
  72. 牧職憲章37
  73. 同上,13
  74. 同上,37
  75. 參聖神降臨續禱詞:充滿內心
  76. 參聖奧斯定,釋聖詠四一首13深淵是什麼?深淵提示什麼?假使深淵意指深處,難道我們沒有想到,也許人心就是一個深淵?然而,有什麼比這個深淵更深沉呢?人能言善道,由四肢的動作被看到,由會談被聽到;但人的思想能被窺透嗎?人的心能被看出嗎?
  77. 參希九14
  78. 若十四17
  79. 瑪十二31-32
  80. 谷三28-29 80
  81. 路十二10
  82. 聖多瑪斯「神學大全」二之二,14題三節參聖奧斯定書信185聖文德「路加福音釋註」十四章15-16
  83. 參詠八十一13;耶七24;谷三5
  84. 宗座勸諭「和好與懺悔」
  85. 教宗庇護十二世,向在波斯頓召開全美國教理大會的廣播詞(一九四六年十月廿六日)
  86. 宗座勸諭「和好與懺悔」
  87. 得前五19;弗四30
  88. 宗座勸諭「和好與懺悔」
  89. 參聖奧斯定論天主之城十四28
  90. 參若十六11
  91. 參若十六15


第三部分 聖神賦予生命

一 慶祝公元兩千年的理由:基督因聖神而受孕

49 自從基督來到世上的第廿世紀行將結束,第三個千年期將要來臨,教會的心靈轉向聖神,我們瞻望此教會將慶祝的大事的重大喜年。依照時間的計算法基督的來臨被視為屬於大地人類歷史的事件。公用的時間衡量制度決定年份,世紀,千年期,以基督誕生之前或後來計算。然而,對我們基督徒來說,我們應該紀念這一事件,如聖保祿所說,它是指出「時期的完滿」1,因為在此一時刻,天主本身的「量度」完滿地滲透入人類歷史中:即「永恒的現今」的超越性臨在。祂是「今在,昔在,將來永在的」!祂是「阿爾法,和奧美卡」,「首先與極後,開端與終末」2。「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3。「當時期一滿,天主就派遣了自己的兒子來,生於女人……致使我們獲得義子的地位」4。而子聖言的降生成人,卻「因聖神的德能」而實現。

幸虧兩位福音作者為我們敘述納匝肋的耶穌底誕生及童年,他們以相同的方法敘述這件事。依照路加福音,在宣報耶穌誕生時,瑪利亞問道:「這事怎能成就?因為我不認識男人」,但她接到這樣的答覆:「聖神要臨於你,至高者的德能要庇陰你,因此,那要誕生的嬰孩,將稱為聖者,天主的兒子」5。

瑪竇福音敘述卻直截了當:「耶穌基督的誕生是這樣的。他的母親瑪利亞許配於若瑟後,在同居前,她因聖神有孕的事已顯示出來」6。當若瑟正為這事困擾時,在夢中接到如下的說明:「不要怕娶你的妻子瑪利亞,因為在她內受孕的,是出於聖神。她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耶穌,因為他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們的罪惡中極救出來」7。

因此,教會一開始就明認降生成人的奧蹟,此與聖神有關的信德底重要奧蹟。宗徒信經說:「他因聖神的德能而受孕,出生於童貞瑪利亞」。同樣地,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德宣告說:「祂藉聖神的德能,由童貞瑪利亞取得肉軀,而成為人」。

「藉著聖神的德能祂成為人,教會依照信德的話宣告,他是子,與父同性同體:「出自天主的天主,出自光明的光明,出自真天主的真天主,祂是聖父所生,而非聖父所造」。「由童貞瑪利亞取得肉軀」而成為人。這就是當「時期一滿」而發生的大事。

50 教會已經著手準備第二個千年期結束時的大慶典,它直接關連到基督學的層面:因為它是耶穌基督誕生的慶祝。同時,它也有聖神學的層面,因為「藉聖神的德能」,降生成人的奧蹟才得以實現。促使這奧蹟實現的聖神,與聖父及聖子同性同體,在天主聖三無限奧秘中,祂是有位格的愛,非受造的恩典,在受造界祂是來自天主的每一恩惠的永恒泉源,是直接本原,並在某種意義上,於恩寵界祂是天主自身溝通的主體。降生成人的奧蹟構成這賜予的巔峰,天主性自身的溝通。

耶穌基督的受孕和誕生,事實上是聖神在創世與救世歷史中,所完成的最偉大工程:誠如聖多瑪斯所闡釋,是至高恩寵,「結合的恩寵」,其他每一恩寵的泉源8。大慶典是關係到這一工作,而且我們若探測這工作的深處,也關係到此工作的創作者,即聖神本身。

尤其「時期的完滿」配合著在聖神內天主聖三自身溝通的完滿。「藉著聖神的德能」「天主與人的結合」才得以實現,也就是說,在聖言子一人身上存在著天主性與人性的結合。在領報時瑪利亞說出她的「願意」:「願照祂的話成就於我罷!」9,她在無損童貞的方式下懷了男胎,他是人子,亦是天主子。藉著聖言子的「人性化」,天主自身的溝通在創世與救世的歷史中達到決定性的完滿。這完滿在若望福音章句中有豐富而明確的表達:「聖言成了血肉」10。天主子降生成人意謂不僅是取得人性與天主結合,而且在這人性內,提升每一「血肉」的生物與天主結合:整個人類及全部看得見的和物質的世界。因此,降生成人也有宇宙觀的意義及宇宙性的幅度。「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11在基督的個人人性內降生,以某種程度,他與人類整體結合,人的實在性也是「血肉」12,並在這整體中結合一切的「血肉」,結合整個受造界。

51 這一切是藉聖神的德能而實現,所以也是未來大慶典的一部份。教會為大慶典除了在聖神內作準備外,別無其他方式。以往藉著聖神的德能,「在時期的完滿中」完成的,亦唯有透過聖神的德能,現在從教會的記憶中浮現。藉著祂的德能,它能呈現於人在世的歷史的新階段中:基督。降生第二千年聖神以其德能庇蔭瑪利亞之貞軀,在她內促成她底天主母親地位的開始,同時使她的心完全順命於天主自身的通傳,而這通傳超越一切人性的理念與才能。「那信了的是有福的!」13:她的表姊依撒伯爾己身「充滿聖神」14向瑪利亞如是致候。在向瑪利亞的致候詞中的「那信了的」,我們似乎發現一個有段距離(但事實上很接近)的比照,就是有關那些基督所說的「他們不信」15的人的對比。瑪利亞經由信德的聽命進入世界的救恩史。而信德的最深意義是敞開人心以接納恩典:接納在聖神內天主自身的通傳。聖保祿寫道:「主就是神,主的神在那裡,那裡就有自由」16。當天主聖三在聖神內向人開啟自己時,天主的開放啟示並賜予受造的人類自由的完善。這完善以崇高的方式表現出來,正是經由瑪利亞的信德,「經由聽命的信德」17:真的,「那信了的是有福的」

二 慶祝公元兩千年的理由:聖寵得以彰顯

52 在降生成人奧蹟中,「賦予生命」的聖神底工作達到最高點。給予生命,給予在天主內的圓滿的生命是不可能的,除非使它成為人的生命,就是基督由於聖言在「神人的結合」中所有的位格地位。同時,因降生成人的奧蹟,以新方式在人類歷史中敞開了這神恩生命的泉源:聖神。聖言,「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成了「罪多弟兄中的長子」18。如此,他也成為奧體之首,這奧體就是教會,而教會誕生於十字架上,並在聖神降臨那日顯揚出來,他在教會內成了人類之首:每一國家,每一種族,每一地區及文化,每一語言及大陸的人民均受召喚接納救恩。「聖言成了血肉,在他內有生命,生命是人們的光……凡接受他的,他賜給他們權能,好成為天主的子女」19。但是,這一切均「藉聖神的德能」而完成了,並不停地在完成。

誠如聖保祿所教導,「凡受天主聖神引導的,均是天主的子女」20。人的天主義子身份乃基於降生成人的奧蹟而誕生,就是經由基督-永恒的聖子。但是,新生或重生之發生,是在天主父「派遣子的神進入我們的心中」時21。於是,「我們接受義子的精神」,為此我們呼喊「阿爸,父啊!」22。因此,透過桯寵培植於人靈魂內的天主義子的身份是聖神的工作。「聖神親自和我們的心神一同作證,我們是天主的子女,我們既是子女,便是繼承者,是天主的繼承者,是和基督同為繼承者」23。聖寵是人新生命的原理和泉源:神恩的,超性的生命。

這新生命的賜予,有若天主對聖詠作者的禱詞的明確答覆,這禱詞可以說迴響了一切受造物的呼聲:「𠕇神一出,萬物創成,𠕇使地面,煥然一新」24。天主之神在創世奧祕中賜予人生命,給予宇宙諸多看得見及看不見的不同形體,經由降生成人的奧蹟再次更新這生命。因此,創世由降生成人而完滿,並從那時起救贖的德能滲透其中,這德能充溢人類及一切受造物。這就是聖保祿告訴我們的:他底宇宙觀及神學的觀察似乎是重複古時聖詠的話:凡受造之物「都熱切地等待天主子女的顯揚」25,就是那些天主所預選的人,也預定他們與自己的兒子的肖像相同26。因此,這超性的「義子名分」的根源是聖神,聖愛和恩典。聖神是在這種情況下被賜給人。並且由於非受造恩典底豐實,在人們的心中開始有那份特別的受造恩典,由是他們「成為神性的分享者」27。因此,人性生命經由參予為神性生命所滲透,並獲得神恩的,超性的幅度。因此,新生命由是獲得,在此新生命中身為分享降生成人奧蹟者,「人在聖神內才得接近天主父」28。因此,在賜予生命和聖寵的聖神,與在人內源出於聖神的豐富超性活力之間有密切關係:在非受造的聖神與受造的人之心神之間的關係。

53 這一切可以說包括在上面提到的大慶典的範圍中。因為,我們必須超越僅考慮這事件的歷史幅度的表面價值。透過這事件的基督學內涵,我們必須達到聖神學的幅度,以信德的眼光來看真理之神二千年來的行動,許多世紀以來,聖神從基督完成的救贖寶庫中取出並賜予人們的新生命,促使因唯一獨生子而來的義子名份在人們身上實現,聖化他們,使他們也能同聖保祿一樣重複:「我們領受了……從天主而來的聖神29」。

然而,當我們追踪大慶典的理由時,我們不能侷促於自基督誕生以來已經過去的二千年,我們需要回顧更遠,包括聖神行動的全部歷程,在基督降生以前,從世界起始,並遍及世界,尤其在舊約的救恩計劃中的行動。因為,這行動在每一地點,每一時刻,自然也在每一個人內運作,按照救恩的永恒計劃,由是這行動與降生成人及救贖的奧蹟緊相連接,而這奧蹟本身在凡相信將來基督再來臨的人身上實行其感化力。特別是在厄弗所人書30中證明了這點。所以,恩寵之內包含基督學與聖神學兩方面,總之,聖神學方面,在凡公開接受基督的人身上非常明顯:「在他內(在基督內)你們受了恩許聖神的印證,這聖神就是我們得嗣業的保證,直到我們取得嗣業的所有權」31。

仍然以大慶典的遠景著眼,我們需要看得更遠,走得更闊,認識「風之吹拂,隨意飄盪」,依照耶穌和尼苛德摩談話時採用的喻像32。梵二大公會議,雖然主題討論集中在教會,但是提醒我們聖神的活動也在「教會可見之形體以外」。大公會議正確地談到「凡聖寵以無形方式工作於其心內的所有善意人士,為他們亦有效。因為,基督為所有的人而死,而人最後的使命又只是一個,亦即天主的號召,我們必須相信,聖神替所有的人提供參加巴斯卦奧蹟的可能性,雖然其方式只有天主知道」33。

54 「天主是神,朝拜祂的人,應當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祂」34。這些話是耶穌在另一次談話中說的,就是和撒瑪利亞婦人會談那次。在這千年期結束及下一個千年期開始時舉行的大慶典,對所有「以心神和真理朝拜天主的人」應該構成一個強有力的號召。對每一個人來說,應該是一個默想天主聖三奧秘的特別機會。三位一體的天主本身對世界來說,尤其是對有形的世界來說是完全超越的。「天主是神」35,祂是絕對的神,並且在這樣奧妙的方式中,祂不僅親近這世界,而且臨在於世界上,以無所不在的意識,深入世界共從其內賜予世界以生命。這對人的關係來說尤見真實:天主臨在於人的本體之密切所在,在他的意志,良心和心靈中:是人類學和心理學上的實在性,聖奧斯定思考這點時說到天主,祂比「我之最深邃本體更接近」我36。這話幫助我們更瞭解耶穌對撒瑪利亞婦人所說的話:「天主是神」。唯有聖神才能在我之存在,以及在我之靈修體驗中,比「我之最深邃的本體更接近」。唯有聖神才能在人內及在世界上無所不在,然而在祂的絕對超越性中,保持不可侵犯性和不變性。

但是,在耶穌基督身上,天主在世上及人間的臨在,卻以新方法及可見的形式而彰顯出來。在他身上「天主的恩寵的確彰顯出來」37。天主父的愛,既是恩典,無窮的恩寵,生命之源,在基督身上成為看得見的,並在基督的人性內,聖愛成為宇宙,人類大家庭及歷史的「部份」。這恩寵出現於人類歷史,是經由耶穌基督及聖神的德能而完成,聖神是天主在世上一切救恩活動的泉源;祂是「隱密的天主」38,是愛,是「充滿了世界」39的恩典。教會的整個生命將在大慶典時出現,意指與看不見的天主,隱密的天主相會:與「賦予生命者」的聖神相會。

三 聖神處於人的內在衝突:「因為肉體的慾望相反聖神,而聖神的意願相反肉體」

55 不幸地,救恩史指出天主的來到並使自己出現於人與世界之前,聖神神妙的「紆尊降臨」,卻在我們人性現實中遭遇到抵抗和反對。從這觀點來看,老人西默盎那先知性的話何其貼切,他受聖神的感召,來到耶路撒冷聖殿,以便在白冷新生的嬰兒面前預言他「已被立定為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復起,並成為反對的記號」40。反對天主,祂是看不見的神,就某種程度來說,原起於天主與世界極端不同的事實,也就是說,以世界的「能見性」及「物質性」與「看不見的」及「純神的」天主對比;從世界的本質的及不可避免的缺陷與完善的天主對比。但是這對抗由於侵佔人心的罪惡的作崇,在倫理方面演變成衝突和叛逆,於是「肉身的慾望相反聖神,而聖神的意願相反肉身」41。我們曾經說過,關於這罪惡,聖神「指證世界」。

是我告訴你們,依聖神的引導行事,切勿求肉身慾望的滿足。因為肉身的慾望相反聖神,而聖神的意願相反肉身;二者互相敵對,致使你們不能行你們所願意的事」42。在由靈魂與肉身結合而成的人身上,已經存在於「精神」與「肉慾」之間某種緊張和爭鬥的傾向。這爭鬥事實上屬於罪的後遺症,是罪的結果,同時也證實罪的存在。這是每日體驗的一部份。聖保祿寫道:「私慾的作為是顯而易見的:即淫亂,不潔,放蕩…酗酒,宴樂,以及與這些相類似的事」。這些是稱為「肉慾」的罪。他也增添了其他:「仇恨,打擊,嫉妒,忿怒,自私,不睦,分黨,貪慾」43。所有這一切構成了「私慾的作為」。

但是,比對這些毫無疑問地是邪惡的作為,聖保祿提及「聖神的果實」,即是「仁愛,喜樂,和睦,忍耐,親切,良善,忠信,柔和,節制」44。從文字內容看來,其意甚是明顯,對聖保祿來說,不是虐待和責罰身體的問題,身體配合靈魂構成人的本性和人格主體。更好說,他關心倫理上的善行或惡行,德行的不變素質,是順從聖神的救恩行動的效果,或者惡習,是反抗救恩行動的結果。因此,聖保祿寫道:「如果我們因聖神生活,就應隨從聖神的引導而行事」45。並在其他章節也說過:「因為隨從肉性生活的人,切望肉性的事,但是隨從聖神生活的人,切望聖神的事」,「你們是屬於聖神,事實上天主的聖神住在你們內」46。聖保祿在「隨從聖神」的生活與「隨從內性」的生活之間的比照,抓起一個更深遠的比照:「生命」與「死亡」之間的比照。「隨內性的切望導入死亡,隨聖神的切望,導入生命與平安」,於是,他警告說:「如果你們隨從肉性生活,必要死亡;然而,如果你們依賴聖神消除肉性的妄動,必能生活」47。

正確的了解,這是勸人生活於真理內的勸告,就是說,依照正直良心的指示而生活,同時,也是在賦予生命者的真理之神內作信德表白。「身體固然因罪惡而死亡,但你們的神魂卻因正義而生活」。「因此,弟兄們,我們並不欠肉性的債,以致該隨肉性生活」48。更好說,我們欠基督的債,在巴斯卦奧蹟中,他為我們取得聖神,導致我們之罪的開釋:「的確,我們是被高價買來的」49。

在聖保祿的文字中,有關本體論幅度(肉體與精神)的重疊和相互滲透性,倫理方面(道德上的善與惡),和聖神學方面(在恩寵界聖神的行動)。他的話(尤其是在給羅馬人和迦拉達人的書信中)使我們認識並生動地感覺到人性內,於傾向聖神的行動及抵制反抗祂,和祂的拯救恩典之間,進行著緊張和爭鬥的強度。對比的兩端或極限是:在人的方面,他的限度和罪惡感,這正是他底心理的和倫理的實在性的主要因素;在天主方面,恩典的奧祕,在聖神內神性生命不停的自我賜予。誰能獲勝?就是那歡迎恩典的人。

56 不幸地,聖保祿強調的人內在的及主觀的幅度中對聖神的反抗,如發生在人心內的緊張,爭鬥和叛逆,卻發生於歷史的每一時期,尤其是現代,以其外在的幅度發生。這外在的幅度採取具體的形式,成為文化和文明的內容,諸如哲學體系,意識型態,行動方案,和改造人行為的模子等等。在唯物主義中達到最明顯的表現,無論是以理論形態:成為一種思想體系,或是實際形式:是闡釋與評估事實的方法或是配合行為的計劃。這類思想,觀念和行動被發展到最高峰,並產生極端的實際影響的體系是辯證的與歷史的唯物論,它仍被認為是馬克思主義本體的核心。

在原則和事實上,唯物主義極端排斥天主在世界上,總之在人內的臨在和行動。基本上,這是因為唯物主義不承認天主的存在,它是一個本質的及有系統的無神的體系。這是我們時代的驚人現象:無神論,梵二大公會議以不少頁數專務無神論的探討50。即使不可能在齊一同聲的方式下討論無神論,或限定其範圍只討論唯物論的哲學思想。因為有許多形式的無神論,也許無神論一詞常被用錯,然而可以確定的是,真正而確實的唯物論,被了解為解釋現實的理論,並被認為是個人及社會行動的指導原則的唯物論,其特徵是無神的。唯物論描述價值秩序及行動目標,嚴格地限於把整個現實闡釋為「物質」。雖然有時也論及「精神」和「精神問題」,例如在文化或倫理領域方面,這樣做也只是考慮到從物質源流出來的某些事實,因為根據這體系的說法,物質是唯一存在,以及存在的唯一形體。依照這種闡釋,隨之而來的宗教只能被了解為是一種「理想者的幻覺」,依據時地的境況,以最適合的手段和方法加以戰鬥,以達到從社會和人心中消滅宗教的目的。

所以,也可以說唯物論是聖保祿所譴責的有系統及合邏輯發展的「抵抗和對立」,他說:「肉身的慾望相反聖神」。但是,聖保祿強調他底格言的第二部份,這敵對局面是相互的:「聖神的意願相反肉身」。凡願意因聖神而生活的人,接受並配合祂的救恩活動,不得不棄絕「私慾」的內在與外在的傾向和要求,也應棄絕肉慾以意識型態和歷史性所表達的反宗教的「唯物主義」。面對我們時代的這個特殊背景,我們在籌備大慶典時必須強調「聖神的意願」,作為新的將臨期之夜迴響的勸告。在此將臨期結束時有如二千年前一樣「人們將看到天主的救恩」51。這是教會委託給現時代男女的一種可能和希望。教會知道在「慾望相反聖神」,尤其是某些領域中成了現代文明許多特徵,與「意願相反私慾」之間有相遇或是撞擊,由於天主接近我們,他的降生成人,他聖神不停地更新通傳,這相遇或撞擊在許多情況中成了悲劇,並且可能導致人類新的失敗。但是,教會堅信在天主方面,救恩的自我賜予常在,救恩性的降臨,或者以另一方式說藉聖神的德能救恩性「對罪惡的指證」常在。

57 聖保祿在「聖神與「私慾」之間的比照,也包括「生命」與「死亡」之間的比照。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人們應該立刻說,唯物主義,作為一個思想體系,無論是形式,意味著將接受死亡視為人類生存的最後結局。任何物質之物是可腐壞的,所以人的身體(視如「動物」)是會死的。假使人的本質僅僅是「肉軀」,「死亡」對人而言是不可能越過的界限和限度。因此,人們能夠了解何以一般認為,人的生命為「死亡而存在」外別無意義。

這裡必須附帶提到,在現代文明的水平線上,尤其在科學與技術的極度發展的形式中,死亡的信號與徵兆成為格外地敏感與頻繁。人們只要想及武器競爭,以及競爭帶來核子毀滅的危險。再者,大家越來越意識到我們地球上廣大地區烙印著瀕臨死亡邊綠的貧窮和饑饉的嚴重境況。它不僅是經濟問題,而更是倫理的問題。可是,在我們時代的地平線上聚集著更灰暗的「死亡信號」:一種風尚廣泛地被建立,在某些地區幾乎成為制度,殺害人的生命,甚至在他們出生之前,或他們到達自然死亡點之前。再者,盡管有許多為和平所作的高尚努力,新的戰爭已經爆發並正在進行中,戰爭毀滅生命,或摧毀千千萬萬人民的健康。人們怎能不提及恐佈主義對人命的攻擊呢?尤其組織國際規模的死怖主義。

不幸地,正當我們越來越接近基督降生第二個千年期的尾聲時,這只是在我們這一時代組合成底部份而又不完整的死亡圖像的素描。難道不能從唯物文明的陰影下,對賦予生命的聖神,抓起一項新的和自覺的懇求嗎?尤其從造成唯物文明的社會學的和歷史的印像中的那些有增無減的死亡訊號嗎?無論如何,即使從唯物的思想和生活體系的發展而發生的人的希望或失望,以及幻相或欺騙的尺度不相關連,基督徒的確定性仍然存在,聖神吹拂隨意飄揚及我們擁有「聖神的初果」,所以,即使我們要承受時間內的折磨,但時間行將過去,「我們內心嘆息,當我們等待…我們肉身的救贖」52,或我們人本體的一切,肉軀與靈魂的救贖。是的,我們嘆息,但是在充滿希望的期待中,因為正是這樣的人,天主接近他。天主父「派遣了自己的兒子,帶著有罪肉身的形體,當作贖罪祭,在這肉身上他給罪惡定讞」53。在巴斯卦奧蹟的巔峰,天主之子降生成人,並為救贖世界的罪惡被釘十字架上死,復活後出現在宗徒們之間,向他們噓了一口氣,並說「你們領受聖神罷!」。這個「氣息」永遠繼續下去,因為「在我們的軟弱中,聖神幫助我們」54。

四 聖神堅強人的靈魂

58 教會宣告並生活於基督復活和聖神降臨的奧蹟中,她繼承並實行宗徒們有關耶穌基督復活的見證。她是戰勝死亡勝利的常久證人,這勝利揭示了聖神的德能,決定了祂新的來臨,祂在人間與世上的新臨在。因為,在基督復活時,聖神護慰者啟示了自己,尤其祂是生命的賜予者:「那使基督從死者中復活的,也必要藉著住在你們內的聖神,使你們有死的身體復活」55。以基督復活的名義教會宣告超越死亡限度,強於死亡的生命。同時,她宣報賜給這生命者:聖神,生命的賦予者;她宣揚祂並在分施生命的事上與祂合作。因為,「雖然你們的身體因罪惡而死亡,但你們的神魂卻因正義而生存」56,這正義是由被釘死而復活的基督來完成。以基督復活的名義,教會本著和聖神密切結合及事奉聖神,來為發自天主自己的生命服務。

正因透過這種服務,人在常新的方式下成為「教會之路」,我曾在論基督人類救主的通諭中說過,現在我在這個論聖神的通諭中再重申。與聖神相結合,教會甚為明白靈魂的實體,是人性內最深奧和最主要的實體,因為它是精神的和不腐壞的。在這層面上聖神接種「不死不滅的根」58,並從其發出新生命。這是人在天主內的生命,是天主在聖神內自我通傳的救恩果實,其能發展和茂盛唯有靠聖神的行動。因此,聖保祿代信友們向天主說話,並向信友們宣告:「我在天父面前屈膝……願天父藉著他的聖神,以大能堅固你們的靈魂」59。在聖神的影響下,這「精神體」的露魂成熟且茁壯。感謝天主的自我通傳,「知道人心秘密」的靈魂,與「洞察一切事物,甚至天主的深奧事理的聖神」60相合合。在這稱為永恒恩典的聖神內,天主聖三向人及人的靈魂敞開自己。天主聖神的隱形氣息,使人的靈魂在天主的拯救及聖化的自我開放前敞開。藉著來自聖神的聖寵恩惠,人進入「新生命」,被帶領到天主生命的超性實體中,成為「聖神的住所」,天主的生活宮殿61。因為,經由聖神,聖父及聖子來到他那裡,並在他那裡設立住所62。在與聖三的恩寵共融中,人的「生活領域」拓寬並高舉至天主生命的超性層面。人在天主內生活,並由天主而生活:人「遵循聖神」而生活,並「仰慕聖神的事物」。

59 人在聖神內與天主的密切關係、也使他在新的方式中了解自己,以及自己的人性。於是,人從他的起始就是天主的肖像和模樣得以完全實現63。這個有關人的真切真理,必須繼續不斷地在基督的光照下重新發現,基督是與天主關係的典型。同時在基督內也必須重新發現「透過誠實的自我奉獻於他人而獲完滿的自我發現」的理由,就如梵二大公會議所寫道:正因為與天主相似,在這大地上…唯有人是天主為人的本身而喜愛的受造物」,並賦予人格的尊嚴,同時也對社會的溝通和整合開放64。這有關人的真理底切實認識和完全付諸實行,唯有藉聖神的德能才能成功。人從耶穌基督那裡學到這個真理,並藉聖神的德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實踐它,而耶穌自己已經把聖神賜給了我們。

沿著這途徑-人內在成熟的途徑,包括人性意義的完滿發現-天主向人親近並越來越週密地深入整個人性世界。三位一體的天主,本身「存在」著相互給予的超性實在性,在聖神內把自己當作恩典賜給人,從內部改變人性世界,從人的內心和理性改變人。沿著這途徑,受造以分享神恩的世界變為如大公會議所教導的「更合乎人性,更深刻地合乎人性」65,因此,在世界內,經由人們的心靈和智能,天國得以擴展,天主終竟是「萬物中之萬有」66:恩典和愛。恩典和愛是天主聖三在聖神內開放給人及世界的永恒德能。

當基督誕生以還的二千年將屆,問題是如何使更大數目的人眾「能夠完滿地發現……已經由自身誠實的奉獻」,依照上面已引述過的大公會議所說而生活。經由聖神護慰者的行動,期望在我們的世界上人性真正成長的過程,能在個人及團體生活中實現。關於這點,耶穌自己,「當他向天父祈禱時說,『願他們合而為一…就如我們原是一體一樣』(若十七:21~22)隱含著在天主位格的合一與天主子女在真理及仁愛中的合一之間的相似之處67。大公會議重提這個關於人的真理,而教會在人身上看到有關本身宗徒在務格外強烈而確定的指示。假使人是教會之路,這路通過基督的全部奧蹟,基督身為人之超越性典型。順著這道路,堅固我們每一位「靈魂」的聖神,讓人更能「完滿地藉著自我的奉獻,而找到自己」。大公會議牧職憲章的這些話,可說是概括了整個基督宗教的人類學:在那建基於福音的理論和實踐中,人發現自己乃屬於基督,並發現在基督內被提昇到天主子女的地位,由是更明瞭自己身為人的尊嚴,正因為他是天主接近和臨在的主體,天主「紆尊降臨」的主體,包含著最終光榮的遠景和根由。於是,真可以說-「天主的光榮是生活的人,而人的生命是天主的盼望」68:渡著神性生活的人是天主的光榮,而聖神是這生活和這光榮的隱藏的分施者。聖巴錫爾論及聖神說,雖然本質單純,而德性眾多,伸展自己而無幾毫減損,臨在於每位有資格接納祂的主體,有若祂只臨在於一人,卻又賜給恩寵以滿足所有的人」69。

60 在護蔚者的庇蔭下,當人們發現自己的生存與生命的神恩幅度時,他們無論是個人或是團體、能夠從各種不同的決定論中解脫出來,這些決定論主要源出於唯物基礎的思想、運用和相關的行動模式。在我們時代裡這些因素成功地滲入人靈深處,滲入良心聖壇,在那裡聖神繼續不停地放射「天主子女的自由」底新生命的光和力。在這種生活中人的成長,遭受到加諸其身上的種種約制和壓力所阻礙,這些約制和壓力則來自社會各階層有統轄權力的制度與結構。可以說在許多狀況中,社會動力,不僅沒有培育人類精神的發展與擴張,最後反而剝奪人之存在與生命純正真理的人性精神-聖神護守著此真理-而令其屈伏於「這世界的元首」之下。

因此公元二千年的大慶典含有由聖神德能帶來的解放訊息,唯有聖神能夠幫助私人和團體從各種新的舊的決定論中解脫,以「在基督耶穌內賜予生命之神的法律」70來引導他們,由此發現並達成人之至高的真正自由。就如聖保祿寫道,「主的神在那裡,那裡就有自由」71。這自由的啟示,亦即是人之真正尊嚴的啟示,為處在被迫害狀況下-過去的與當前的-基督徒及教會獲得特殊及有力的辯護,因為,為天主的真理作見證由是成為臨在於信友心靈中的真理之神底行動的活證明,他們常以自身經由殉道的死亡刻劃出人性尊嚴的至高光輝。

在社會正常狀況中,基督徒身為人真正尊嚴的見證,藉其順從聖神之引導,也能作各種「使地面更新」的貢獻,與兄弟姊妹們攜手合作,在現代文明進步中,有關文化、科學、技術,以及思想和人的活動等其他方面,致力完成並善用每一件屬於好的,高尚的和美麗的事物72。他們以基督門徒的立場致力這工作,大公會議寫道,「基督復活後,藉其聖神的德能,在人心內工作,不唯激發人們期望來生幸福,而且同時激發,淨化並增強人們另一高尚的志願,即設法使人類大家庭的生活,更為適合人性,並使整個大地朝向這宗旨邁進」73。因此,他們更強有力地確認以天主的肖像和模樣而受造的人底偉大,即因天主聖子降生成人的奧蹟而顯示的偉大,在「時期的完滿」中,並藉聖神的德能,天主聖子進入人類歷史並顯示自己是真人,祂出生於所有受造物之前,「萬物藉他而有,我們也藉他而生存」74。

五 教會是與天主密切結合的聖事

61 常第二個千年期將屆尾聲時,這是件應該提醒大家的事,叫人記起時期屆滿聖言重新來到人間之時,教會再次按照梵二大公會議的訓導和有效計劃,思考她底神性的及人性的結構和使命的本質,此使命她能夠分擔基督的默西亞使命。循此路路,我們返回晚餐廳,在那裡耶穌基督揭露聖神是護慰者,是真理之神,並且在那裡他談到他自己經由十字架的「離去」,是為聖神的「來到」的必然條件:「我去為你們有益,因為我若不去,護慰者便不會到你們這裡來;但是我若去了,就要派遣他的你們這裡來」75。我們看到這預言成真,第一次是在復活那天晚上,其後是在耶路撒冷聖神降臨慶典中,我們也看到從那時起透過教會這預言在人類歷史中實現。

依照那預言,我們也抓住耶穌在最後晚餐中說到有關他的新「到臨」的全部意義。因為,耶穌在同一告別講詞中,不僅預告他的「離去」,而且也預告他的新「來臨」,其意義極為深長。他底不折不扣的字句如下:「我必不留下你們孤獨無助;我必要回到你們這裡來」76。在他升天前作最後告別時刻中,他更明澈地重提:「看,我同你們在一起」,並且這是「真到今世的終結」77。基督這新的「來臨」,為了與他的宗徒們在一起,與教會在一起,這「來臨」繼續下去,「我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這當然不能改變他「離去」的事實。基督在世上的默西亞活動結束後的離去,他的新「來臨」發生在預告派遣聖神的範疇中,在某種意義上,構成他自己的使命的一部份。然而,它是藉著聖神的德能而實現,聖神使基督的新「來臨」成為可能,基督已經離去,而現在以新方式來到並永不離開。藉著聖神的德能,基督的新來臨,他在精神生活中不變的臨在與行動,均在聖事的事實中實現。在這事實中,基督之可見的人性雖已離去,但他來臨,常在並行事於教會內,以如此親密的方式使教會成為他自己的身體。在這種親密關係中,教會生活,工作和成長「直到今世終結」。所有這一切均透過聖神的德能而發生。

62 透過十字架及復活奧蹟,基督的「離去」最完整的表示是聖體聖事。在每次舉行聖體聖事時,基督的來到,祂救恩的臨在,是以聖事方式實現祭獻及領聖體時。這是由聖神的德能而完成,作為聖神自己使命的一部份78。透過聖體聖事,聖神完成厄弗所書中論及的「堅固靈魂」之事79。透過聖體聖事,並藉聖神的行動,私人與團體學習發現人性生命的神性意義,如大公會議所談論:為此耶穌基督「完滿地啟示人與人本身的意義,暗示「在天主聖三相互契合與天主義子們在真理及愛德內的相互契合之間某種類似點」80。這契合透過聖體聖事格外明顯及真實,在聖體聖事中,人分享禮儀所實現的基督的祭獻,並且也學習「透過自己的天賦,尋找自己」81,透過與天主的共融,以及與其他兄弟姊妹的共融。找到自己。

基於這個理由,早期的基督徒,從聖神降臨之日以還,「專心擘餅和祈禱」,在這種方式下,他們由於宗徒們的教誨形成一個團結的團體82。這樣,「他們明認」復活而升天的主在教會的聖體聖事團聚中,並藉著它,重新來到他們中間。教會受聖神的指引,並透過聖體聖事,自開始就表明並確定她的身份。在每一個基督徒時代,直到我們的時代,直到我們等待第二個千年期結束的現階段,一直都是如此。然而,不幸地我們必須承認在這行將結束的千年期中曾發生基督徒之間大分裂的事實。所以,在基督內的所有信友效法宗教們的芳表,應該熱切地努力使自己思想和行動與聖神的意願一致,「聖神是教會合一的本原」83,因此,凡在同一聖神內受洗而構成一個身體的人,應成為兄弟一起舉行同一的聖體聖事,聖體聖事是「愛的聖事,團結的標記,愛德的聯繫」84。

63 基督在聖體聖事的臨在,他庇聖事性的「我和你們在一起」,使教會更深入地發現她自身的奧秘,就如梵二大公會議的整個教會學所顯示:「教會在基督內是聖事,是與天主契合及整個人類團結的標誌和工具」85就教會是聖事來說,她是從基督「離去」的巴斯卦奧蹟發展而來的,藉聖神的德能,以基督常新的「來臨」而生活,並生活在護慰者真理之神的同樣使命內。這正是教會本質上的奧蹟,如同大公會議所明認。

雖然,經由創世,天主就是在祂內我們「生活,行動,和存在」的86,但是救贖的德能在人類歷史及世界中,有若以雙重「動律」繼續並發展下去,而「動律」的來源發現在永恒聖父內。一方面,是聖子使命的動律,藉聖神的德能,由童貞瑪利亞出生,來到世上;另一方面,聖神使命的動律,就如基督明確地揭露了祂。透過聖子的「離去」,聖神來到並繼續以護慰者和真理之神身份來到。就他的使命全貌來看,似乎存於聖神的不可分離的臨在內,聖子在巴斯卦奧蹟中「曾經離去」,又「來到」,並繼續地臨在於教會的奧秘中,在教會歷史中,有時他隱藏自己,有時顯示自己,但經常指引教會的步調。透過聖神的德能,所有這一切均以聖事方式發生,「從基督救贖的富藏汲取」的聖神,不停地賜予生命的。當教會更意識到此奧蹟時,她更清楚地看清自己,尤其她是一件聖事。

同時,因為由於上主的意願,透過各個別聖事,故會也完成對人的救恩牧職。這聖事牧職每次的完成,帶來經十字架和復活基督「離去」的奧蹟,因著基督的「離去」,聖神就來到。祂來到並工作:「祂賜予生命」。因為聖事意謂恩寵和賜給恩寵:聖事意謂生命和賜予生命。教會是神聖標誌的看得見的分施者,而聖神卻在它們內,以標誌所表示的看不見的分施生命者而行動。與聖神在一起,基督耶穌臨在並行動。

64 如果教會是與天主契合的聖事,她在耶穌基督內才是如此,在基督內這契合得以完成,成了救恩的事實。教會在耶穌基督內,藉聖神的德能才是如此。救恩事實的圓滿,亦即基督在歷史中的事實,以聖事方式,在聖神護慰者的德能內伸張。在這種方式中,聖神是「另一位護慰者」或新護慰者,因為透過祂的行動,福音在人的心靈與意志中成形,並伸入歷史中。所有這一切是由於聖神,祂賦予生命。

當我們用「聖事」一詞來形容教會時,我們必須記住,在大公會議的本文中,教會的聖事特性,嚴格地說,顯然有別於聖事專有的聖事特性。我們讀看:「教會-依聖事的性質-是與天主共融的標記和工具」。但是,聖事一詞之用於教會和聖事中的類比意義,主要是教會與聖神德能的關係,唯有聖神賦予生命:教會是賦予生命的聖神之臨在和行動的標誌和工具。

梵二又說教會是「全人類合一的…聖事」。顯然地,合一的問題對人類本身而言有各種方式的差別,但合一是來自天主並在天主內的。這合一在創世奧秘中有其根源,並在救贖奧秘中取得新幅度,而救贖是為普世得救而註定。因為天主「願意所有的人都得救,並得以認識其理」87,而救贖包括全人類,在某種程度下,也包括所有的受造物。在救贖的同樣普世幅度中,聖神在行事,是因「基督的離去」。所,教會因她本身的奧秘根植在天主聖三救世計劃中,有理由自視為「整個人類合一的聖事」。祂知道藉著聖神的德能她是如此,在達成天主救世的計劃中,她是標誌與工具。

這樣,聖三無盡的愛之「紆尊降臨」得以實現,無窮而看不見的天主親近看得見的世界。天主聖三在聖神內並藉自己的「肖像和模樣」自起始就與人溝通。在聖神行動之下,人類透過聖神並為基督所救贖的受造世界,在天主內朝向最終歸宿。教會是創世和救贖,天主和人兩端連結一起的「聖事,就是說,標誌和工具」。她致力於重建及增強在人類根本上的合一:在人與天主,他的創造者,主和救贖者的共融關係上。這端建基於大公會議訓導的真理,我們能默想,說明和應用其完美意義,在從基督降生第二個千年進入第三個千年期這段轉移時期內。我們高興更清楚地認識在救恩史,也是人類歷史的一部份,教會實踐的工作中,聖神臨在並工作,聖神以神性生命的氣息滲透入人在大地的旅程,並導致一切受造物,一切歷史,一起流向終極,終止於天主無涯汪洋中。

六 聖神及教會說:「請你來吧!」

65 神恩生命的氣息-聖神,以其最簡單與最普通的方法表達自己,並使自己在祈禱中被感覺到。這是一個美麗而有益的聯想,在世界上那裡人們在祈禱,那裡聖神就臨在,祂是祈禱的生命氣息。這是一個美麗而有益的聯想去承認,假使祈禱遍及全世界,在過去,現在及未來,同樣地,聖神的臨在和行動也伸展全球,在人心內,在最懸殊的環境和修件下所有無涯的區域中,對精神和宗教生活有時順利及有時不順利的環境中,聖神「嘆息」祈禱。多次,透過聖神的感召,祈禱從人心抓起,不願禁止或迫害,甚至官方宣佈決定無宗教,或無神特色的大眾生活。祈禱經常保持著所有表面上看來沒有聲音者的聲音,在這聲音中經常響應著希伯來書諉歸基督的「大聲哀號」88。祈禱也是人心深淵的揭露:深處來自天主,亦唯有天主能夠充實它,正是以聖神充滿人心。我們在路加福音中讀到:「你們縱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東西給你們的兒女,何況在天之父,更會將聖神賜與求他的人!」89。

聖神是恩典,是與祈禱一同進入人心。在祈禱中祂首先且特別顯示自己是「在我們的軟弱中幫助我們」的恩典。這是呈保祿給羅馬人書信中拓展出的偉大思想,他寫道:「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祈求纔對,而聖神卻親自以無可言喻的嘆息,代我們轉求」90。所以,聖神不但促使我們祈禱,而且在祈禱中「從內心」引導我們:祂臨在於我們的祈禱中,並給予祈禱神聖的幅度91。因此「那洞察人心的天主知道聖神的意願是什麼,因為聖神乃按照天主的旨意代聖徒轉求」92。藉聖神的德能所作祈禱,成為新人更成熟的表明,藉著這樣的祈禱新人分享天主性生命。

我們的困難時期對祈禱有特別的需要。在歷史過程中-在過去和現在-許多男女為祈禱的重要作見證,以奉獻自身來讚美天主和祈禱生活,尤其在隱修院和會院中;近年來也看到為數增多的人們,在更廣泛的運動和團體中,以祈禱為首務並在祈禱中尋求精神生活的革新。這是一個有意義及令人快慰的訊號,因為這經驗在信友間對祈禱的復興帶來真實的貢獻,幫助信友對聖神獲得更清楚的概念,如同聖神在心靈中注入成聖的深切渴望。

在許多私人和團體之間,越來越意識到,即使科學與技術文明的快速進步,盡管真實的追求及目標都達到,人卻受到威脅,人類受到威脅。面臨這種危險,以及已經體會人之精神頹廢的可怕事實,私人和整個團體,似乎受信德的內在意識的引導,尋求提昇人的力量,從他自己,從他的錯誤和謬想把他救出來,而這些通常對他的追求造成傷害。因此,他們發現祈禱,在祈禱中「聖神扶助我們的軟弱」得以彰顯。如此,我們生活的時間將聖神引近許多重歸祈禱的人。並且我相信人們在這通諭的教導中找到內在生命的食糧,以及在聖神的行動下,他們將做到增強完全合乎教會和她訓導的祈禱行為。

66 置身在我們時代的諸多難題,失望和希望,背棄和歸返中,教會對其誕生的奧秘保持忠實。雖然它是一個歷史事實,教會在聖神袶臨那天走出晚餐廳,我人大致可以說她從未離開過,就精神上來說,聖神降臨事件不是僅屬於過去:教會銘記在心她常在晚餐廳內的事實。教會恒心祈禱,如同宗徒們與瑪利亞,基督的母親,以及在耶路撒冷構成基督徒團體初期種子的那些人在一起,以祈禱等待聖神的來臨。

教會與瑪利亞恒心祈禱。祈禱的教會與基督的母親底契合,從開始就是教會奧秘的一部份:我們見到在這奧秘中她在場,如同她出現在她聖子的奧秘中一樣。大公會議告訴我們:「蒙祝福的童貞女……在聖神的庇蔭下……生了聖子……天主在眾多兄弟中立他為長子(參看羅八:29),就是說在眾多信徒中他是首生者,在他們的誕生和成長中她以母愛來合作」;她是透過「他(聖子)的恩寵與職位…密切地與教會結合…(她)是教會的典範」93。「再者,教會默想瑪利亞的神妙聖善,敦法她底仁愛,…自身成為一位母親」,並且「自身是一位童貞女,信守…她對她的淨配發誓的貞德。效法主的母親,並藉聖神的德能,她的童貞的純潔堅持完整的信德,堅定的望德,和誠信的愛德」94。

因此,可以了解為什麼童貞之母契合的教會不停地祈禱,有若新娘對她底神性淨配的請求深切理由,大公會議引用默示錄的話可苡證明:「聖神和新娘對主耶穌說:請你來吧!」95。教會的祈禱是指這不停的懇求,在懇求中「聖神親身代我們轉求」:在某種意義上,聖神親身與教會及在教會內發聲祈禱。因為受賜給教會的聖神,以便藉著祂的德能天主子民的整個團體,不論如何的分散和差異,都能夠堅持望德:在望德中「我們得救了」96它是世界末日時的希望,在天主內確定完滿的希望,永恒天國的希望,就是分享天主聖三生命的實現。聖神,以護慰者受賜給宗徒們,在教會的心中是這希望的護守者和鼓勵者。在導向基督誕生後第三個千年期的時間中,當「聖神與新娘向主耶穌基督說:請你來吧!」時,他們的這一祈禱與經常一樣充滿著末世論的意義,也預定給予舉行大慶典完滿的意義。

這祈禱關係到救恩的目標,聖神以其行動開啟人心朝向救恩的目標並透過人的歷大遍及大地。同時這祈禱也指向一個歷史性的具體時刻,即二千週年刻記下「時期完滿」的顯著時刻。教會希望在聖神內準備這個慶典,正如納匝肋的童貞女,由聖神安排,在她內聖言成為血肉。

第三部份 附註

  1. 參迦四4
  2. 默一二八;廿二13
  3. 若三16
  4. 迦四4~5
  5. 路一34~35
  6. 瑪一18
  7. 瑪一20
  8. 參聖多瑪斯神學大全三,二題
  9. 路一:38
  10. 若一14
  11. 哥一15
  12. 參創九11,申五26,約卅四15,依四十6;四十二10;詠一四五21;路三6;伯前一24
  13. 路一45
  14. 參路一41
  15. 參若十六9
  16. 格後三17
  17. 參羅一5
  18. 羅八29
  19. 參若一14;四12~13
  20. 參羅八14
  21. 參迦四6;羅五5;格後一22
  22. 羅八15
  23. 羅八16~17
  24. 參詠一○四30
  25. 羅八19
  26. 羅八29
  27. 參伯後一4
  28. 參弗二18;啟示憲章
  29. 參格前二12
  30. 參弗一3~14
  31. 弗一13~14
  32. 參若三18
  33. 牧職憲章22;參教會憲章16
  34. 若四14
  35. 同上
  36. 參聖奧斯定,懺悔錄,三章6~11
  37. 參鐸二11
  38. 參依四十五15
  39. 參智一7
  40. 路二27~34
  41. 迦五17
  42. 迦五16~17
  43. 參迦五19~21
  44. 迦五22~23
  45. 迦五25
  46. 參羅八5~9
  47. 羅八6~13
  48. 羅八10~12
  49. 參格前六10
  50. 牧職憲章19、20、21
  51. 路三6;參依四十5
  52. 參羅八23
  53. 羅八3
  54. 羅八26
  55. 羅八11
  56. 羅八10
  57. 參通諭人類救主
  58. 參智十五3
  59. 參弗三14~16
  60. 參格前二10~11
  61. 參羅八19;格前六19
  62. 參若十四23;ST. Irenaeus, Adversus Haereses, V. 6, 1:SC153 pp. 72-80; ST Hilary, De Trinitate, VIII, 19. 21:PL 10.250.252; ST. Ambrose, De Spiritu Sancto, I, 6, 8:PL 16, 752f; ST Augustine, Enarr. In PS. XLIX, 2:CCL 38, pp.575 f; ST Gyril of Alexandria, In Ioannis Evangelium, BK, I; II:Pg. 73, 154-158; 246; BK. IX: Pg 74,262;ST. Athanasius, Oratio III Contra Arianos, 24:Pg 26, 374 f; Epist. I ad serapionem, 24:Pg 26,586 f; Didymus The Blind, De Trinitate, II, 6-7:Pg.39,523-530;St. Johm Chrysostom, In Epist. Ad romanos Homilia XIII, 8:Pg 60,519;ST.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 Ia g 43 aa.1,3-6.
  63. 參創一26~27;聖多瑪斯神學大全一:93題
  64. 參牧職憲章24~25
  65. 參同上38,40
  66. 參格前十五28
  67. 參牧職憲章24
  68. 參聖依助乃:駁異端四20~7
  69. 參聖巴西略:論聖神九22
  70. 羅八2
  71. 後三17
  72. 參牧職憲章53~69
  73. 同上38
  74. 格前八6
  75. 若十六7
  76. 若十四18
  77. 瑪廿八20
  78. 這是成聖體前的經文("Epiclesis")「請你的聖神祝聖這些禮品,使成為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聖體聖血」(感恩祭典第二式)
  79. 參弗三16
  80. 牧職憲章24
  81. 同上
  82. 參宗二42
  83. 梵二,基督徒合一法令文
  84. 聖奧斯定釋若望福音廿六13;參梵二,禮儀憲章47
  85. 教會憲章1
  86. 宗十七28
  87. 弟前二4
  88. 參看五7
  89. 路十一13
  90. 羅八26
  91. 參奧利振:「論祈禱」2
  92. 羅八27


結論

67 我們願意在教會的心中及人的心中結束這些採討。教會的道路中人心通過,因為這裡是與聖神,與隱藏的天主,救恩性相遇的隱密場所,正是在此人心,聖神成為「湧向永生的小泉」1。祂以真理之神和護慰者來到這裡,如基督所曾預許的。從這裡祂以護慰者,調停者;辯護者身份行動,尤其當人,當人類發現自己致身於「控訴者」的責罰審判之前,關於「控訴者」默示錄提及「他日夜在我們的天主前控告他們」2。聖神不曾停止作為在人心內希望的護守者:一切人類受造物的希望,尤其是那些「有聖神初果」及「期望肉身的救贖」3的人的希望。

聖神在與人類贖罪者的神聖共融的奧妙約定下,祂促成祂底工作的繼續性:祂從基督那裡取得並轉送給所有的人,並經由人心不停地進入世界歷史中。這裡祂成為-如同聖神降臨節的禮儀繼抒詠中所宣稱-真的是「貧苦者之父,恩典之賜予者,心靈之真光」;祂成為「人靈的嘉賓」教會在每一個人的內心的聖壇的門檻處不停地歡迎祂。因為在勞苦中,在人的手腦工作中,祂帶來「憩息」與「慰藉」;在炎日之中,在焦慮、掙扎,以及每一時代的禍患中,祂帶來「安息」與「鬆緩」;當人心哀傷,及陷於失望時,祂帶來「安慰」。

所以,繼抒詠喊出:「除非有𠕇的幫助,人便一無所有,人更一無是處」。因為唯有聖神「指證罪惡」,指證邪行與惡念,以便在人及世界上重修善行善事:以便「更新地面」。因此,祂洗淨使人「醜陃」與「污穢」的每一事物;祂醫治甚至人類生存的至深創傷:祂變換靈魂內部的枯乾,轉變成恩寵與聖善的肥沃良田。在救恩的道途上,凡是「硬的祂柔化」,凡是「冷的祂溫暖」,凡是「歧途的祂指引迷津」4。

因此教會在祈禱中,不停地宣認她的信德,即在我們受造的世界裡存在著聖神,祂是非受造的恩典。祂是聖父及聖子的聖神:如同聖父及聖子,祂是非受造的,無極限的,永恒的,全能的,天主,上主」5。此天主的聖神「充滿宇宙」,一切受造物在祂內認識自己身份的來源,在祂內找到自己超性的表現,以自己的本性歸向祂、等待祂、請求祂。人歸向祂,即歸向護慰者,仁愛與真理之神,人因真理與仁愛而生存,沒有真理與仁愛的來源人不能生存。是人類心靈的教育,轉向祂,為所有的人祈求,並分施給所有的人愛的恩典,藉著祂「愛已灌注入我們心中」6。沿著人在世旅途中的複雜途徑,教會轉向祂:祂祈求,祂不停地祈求人行為的正直,因它是聖神的工作;她祈求喜樂與安慰,唯有祂是真正的護慰者,由於祂的降臨,能夠將喜樂與安慰帶入人們心靈深處7;教會祈求品德的恩寵以獲得天上的光榮,祈求永恒的救恩,在天主性生命內的完全通傳,聖父自永恒就「預定了」人享此生命,人是以天主聖三的肖像和模樣由愛而受造的。

教會以她擁抱所有人心的心,向聖神祈求那唯有在天主內才有完全實現的幸福:「那無人能夠奪走」8的喜樂,喜樂是愛的果實,因為天主是愛;她祈求「義德,平安和聖神內的喜樂」,天主之國存在其中,衣照聖保祿的說法9。

和平也是愛的果實:疲乏的人在其心靈深處尋求的內在和平;人性,人類大家庭,人民、國家、大陸,均乞求和平,從這第二轉至第三基督降生的千年期的轉移光景中,渴望獲得和平。既然和平之道終於經由愛而通行,並追求創造愛的文明,教會凝視那祂是聖父及聖子的愛,儘管危險增多,她不停地信賴,她不停地請求,並為世人的和平服務。她的信賴建立於聖神,懷愛之神,也是和平之神,祂不會停止臨在於我們人性的世界,在良心和心靈的水平上,以仁愛及和平來「充滿世界」。

在這些思考結束時,我跪在祂面前,懇求祂,聖父及聖子的聖神,賜與我們大家幸福和恩寵,以玉聖天主聖三之名,我願意將這幸福和恩寵傳遞給教會的子女及整個人類大家庭。



一九八六年(在職第八年)五月十八日,聖神降臨節頒於羅馬聖伯多祿大殿。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結論 附註

  1. 參若四14;教會憲章4
  2. 參默十二10
  3. 參羅八23
  4. 參繼抒詠:伏求聖神降臨
  5. 參信德條例Quicmque DS 75
  6. 參羅五5
  7. 教宗保祿六世一九七五年聖年勸諭
  8. 參若十六22
  9. 參羅十四17;迦五: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