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

第四十八屆世界傳播日文告


傳播應為真正的相遇文化服務

﹝2014年 6月1日,主日﹞

天主教香港教區視聽中心譯



主內的弟兄姊妹: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變得越來越「小」的世界中,在那裡因此,它看來更容易讓我們所有人成為鄰人。 交通和通訊科技的發展將我們彼此拉得更近和令我們有更緊密的聯繫,即使全球化使我們日漸互相依賴。 然而,分岐,有時是頗大,繼續存在於人類大家庭。 在全球層面上,我們看到富人的富裕和窮人的窮困之間一個可恥的差距。 許多時我們只需要在街上一走,看看露宿街頭的人和商店櫥窗璀璨的燈光之間的對比。 我們對此已習以為常,它們已不再煩擾我們。 我們的世界忍受種種形式的排斥、邊緣化和貧窮,不用說由經濟、政治、意識形態和很遺憾,甚至由宗教動機結合成衍生出的衝突。

處身這樣的世界,媒體能幫助我們感覺與人更互相靠近,營造人類大家庭的團結感,反而能激發共融和認真的努力,以確保所有人有一個更有尊嚴的生命。 良好的溝通幫助我們發展更緊密,彼此更了解,最終更趨團結。分化我們的高牆,只會在我們準備好聆聽和互相學習時才能崩潰。 我們需要通過種種形式的對話,幫助我們增進了解和互相尊重,以解決我們之間的分岐。 相遇文化不但要求我們準備好施予,還要接受。 媒體在這方面給予很大幫助,特別在今時今日,當人類通訊網絡已經取得前所未有的進步。 互聯網,特別提供相遇和團結的巨大可能性。 這確實是天主給我們一份美好的禮物。

這並不是說某些問題不存在。 信息傳達的速度超出我們思考和判斷的能力,這非有助於更平衡和適當的自我表達形式。 種種公開表達的意見可以被視為有幫助的,但也促使人們將自己阻隔於一些只確認他們自己的意願和想法,或政治和經濟利益之外。 傳播的世界能幫助我們擴大知識或迷失方向。 對數碼連線的渴求能導致我們的鄰人、距離我們最近的人孤立我們。 我們不應忽視那些不論出於什麼原因無法接觸社會媒體的人,引致被遺棄的風險這事實。

雖然這些不足是真實,它們不能解釋拒絕社會媒體; 而是他們提醒我們傳播最終是一個人而非技術的成就。 它怎樣之後幫助我們在數碼環境內增進人性和彼此的了解? 我們需要,例如,恢復某些蓄意和沉著的感覺。 這需要時間和保持靜默和傾聽的能力。 如果我們想了解那些和我們不同的人,我們也需要保持耐性。 當人們不只在被容忍時,但知道他們真正被接納的時候,才能完全地表達自己。 假如我們真誠地留心傾聽別人,我們會學習以不同角度看世界和欣賞彰顯於不同文化和傳統中的人類經驗的豐饒。 我們也會學習更充分欣賞由基督宗教啟迪的重要價值觀,如人的視野、婚姻和家庭的性質、政治和宗教領域之間的正確分野、團結和互補原則等等。

那麼,傳播應為相遇的真實文化服務? 作為上主的門徒,按照福音跟其他人相遇,它對我們來說是什麼意思? 儘管我們有自身的局限和有罪惡感,我們如何真正互相靠近? 這些問題總結為一位經師 – 一位傳播者-- 曾經問耶穌 : 「誰是我的近人﹖」(路 10:29)。 這問題幫助我們看到傳播方面的「睦鄰」。 我們可以把問題這樣釋義 : 我們怎能在運用傳播媒體和由數碼科技營造的新環境中睦鄰呢? 我在慈善的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中找到答案,它也是有關信息交流的比喻。 那些實際上溝通的成為近人。慈善的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不僅拉近那個他發現半死在路旁的人;他為他負起責任。 耶穌轉移我們的理解:它不只關於看到他人如看到自己般,但也關於令自己像他人的能力。 傳播是真正關於理解到我們都是人,都是天主的兒女。 我喜歡看到這種傳播的力量如睦鄰般。

每當傳播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消費或操縱他人時,我們正對待像比喻中那被劫匪痛打和被遺棄在路上的人,所遭受的痛苦的一種暴力侵略。 肋未人和神父不視他為近人,但卻視為被距於門外的陌生人。 當時,這是由於純潔禮的規則影響他們的反應。時下有一種危險,某些媒體影響我們的回應,以致我們察覺不到真正的近人。

於數碼高速公路上作為路人是不足夠,只是「連繫著」;連繫需要發展為真正的相遇。 我們不能離群獨居,封閉自己。 我們需要去愛和被愛。 我們需要溫和親切。 媒體策略不確保在傳播上是美、善良和真實。 媒體世界也必須關注人性,它也被要求展示溫柔的一面。 數碼世界可以是一個富於人性的環境,一個不是只有電線,而是有人的網絡。 媒體的公正性只是外表;只有那些在他們的通訊中抽身而出的人,才能成為一個為其他人的真正參考依據。 個人的參與是一個傳播者可信賴的基礎。 基督徒見證,多得互聯網,能夠觸及人類存在的邊緣。

由於我經常注意到,如果要我在一個傷痕累累的教會和一個過份聚焦的教會中選擇,我豪不猶豫選擇前者。 那些人們居住和他們被觸及的俗世的「街道」,無論是效用和感情上。 數碼高速公路是其中之一,一條充斥人群的街道,人們經常互相傷害,男和女在尋找贖世或希望。 通過互聯網,基督徒信息能到達地極 (宗 1:8)。 保持我們教會的大門開放也是指將它們在數碼環境中保持開放,因此人們無論在生活中的任何情況都能進入,因此福音能走出去接觸所有人。我們被召叫向外展示教會是我們所有人的家。 我們是否能夠傳遞這個教會的形象? 傳播是一種表達整個教會的傳教感召;今日社交網絡是一種方法去經歷這感召以發掘信德的美和與基督相遇的美。 在傳播的領域裡,我們需要一個能夠帶來溫暖和振奮人心的教會。

有效的基督徒見證,不是關於以宗教信息轟炸人們,而是關於我們「透過願意耐心和恭敬地,全心向其他人分享他們的問題和疑問,因為他們促進追尋人類存在的真諦和意義」(本篤十六世,2013年第四十七屆世界傳播日文告)。 我們必須記得門徒往厄瑪烏的路上。 我們必須能夠與今天的男女對話,以了解他們的期望、疑問和希望,為他們帶來福音,耶穌基督自己,天主的化身,祂從罪惡和死亡中死去和復活以釋放我們。 我們被激發成為有深度的人,留意在我們身邊正發生的事和靈性上警覺。 對話是指相信其他人有值得說的話和考慮他或她的想法和觀點。 參與對話並不代表公開放棄我們自己的想法和傳統,但要求對話本身是有效和絕對。

願慈善撒瑪利亞人的形象,傾向在傷者的傷口上澆上油和酒,成為我們靈感的泉源。 讓我們的交流成為舒緩痛楚的香脂和使人心寬的醇酒。 願我們照亮別人的光不是由於化妝品或特別效果,而是我們作為關愛和仁慈,為那些受了傷和被遺忘在路邊的人的「近人」。 讓我們勇敢地成為數碼世界的公民。 教會需要被關注,現在於傳播世界裡,為了與今日的人對話和幫助他們與基督相遇。 她需要成為一個在眾人身邊,能夠一路上陪伴每個人的教會。 革命正發生在通訊媒體和資訊科技的領域中,代表一個偉大和令人興奮的挑戰;願我們以新的能量和想像力回應這挑戰,因為我們尋求與其他人分享天主的美。

方濟各
發自梵蒂岡城
2014年1月24日聖方濟沙雷氏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