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第十三屆世界病患日文告

二○○五年二月十一日

 

基督─非洲的希望

1.

二○○五年,非洲再一次成為舉辦世界病患日的東道主,對上一次已是十年前的事,這次將在喀麥隆首都雅溫得(Yaounde)的宗徒之后聖母朝聖中心舉行。這選址是要讓大家以具體的方式,對飽受嚴重醫療不足的非洲大陸人民,表達出互助關懷的精神。這是繼十年前第三屆世界病患日後的一大進展,當年非洲信友毅然承擔起輔助困難中兄弟姊妹的重任,化身成「慈善的撒瑪黎雅人」。

我在主教會議後文件《教會在非洲》(Ecclesia in Africa)宗座勸諭中曾寫道:「今日的非洲可比擬作那由耶路撒冷下到耶里哥的人,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服,把他打得半死,丟下他就走了(參看路10:30-37)」。我繼續寫道:「非洲大陸有許多人──包括男女老幼──都躺在路邊,患病、受傷、無助、受排擠、被遺棄。他們極需要些善心的撒瑪黎雅人,向他們伸出援助的手」(《教會在非洲》,41: AAS 88 [1996], 27)。

2.

世界病患日的目的之一,是要發人深省「健康」為何物:它深遠的意義,令人想起人與自身和周遭世界間的和諧。非洲文化能充分表達出這觀念:它多采多姿的人文和宗教藝術,以充滿喜樂、節奏和音樂感的特色,把這思想表露無遺。

可惜今日這美麗和諧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許多疾病肆虐非洲大陸,當中尤以「愛滋病」最厲害,「在非洲各處散播死亡與痛苦」(《教會在非洲》,116)。與此同時,衝突與爭戰蹂躪著不少非洲地區,令預防疾病和治療工作難以進行。在災民和難民營中,經常躺著許多甚至連生活必需品也缺少的人。

我央求那些有能力的人,切勿放棄竭力壓止這樣的悲劇(《教會在非洲》,117)。我要向從事軍火買賣的人,重申我在該文件中所說的話:「那些藉軍火買賣而助長非洲戰事的人,是干犯人類可恥罪行的同謀」(《教會在非洲》,118)。

3.

至於愛滋病肆虐一事,我曾在其他機會上指出,它也反映出一個「心靈的病症」。要負責地抑制這惡疾,便應透過對生命神聖價值的教育,和培養正確的性行為,來加強預防。事實上,許多感染是經血液接觸而來,尤其是在懷孕期間,而這種感染是應全力抑制的。但更多感染卻是經由性交而來,且可以透過負責的行為和謹守貞潔而得以避免。

出席一九九五年非洲主教會議的主教們,指出這疾病的擴散是不負責的性行為所致,同時提出了相應的建議。我亦願意在此重申:「基督徒婚姻和忠貞帶來的恩愛、喜樂、幸福和平安,以及由貞潔而來的安全,應繼續推廣於信友間,尤其是在年青人當中」(《教會在非洲》,116)。

4.

致力對抗愛滋病,是大家責無旁貸的使命。在這方面,執政者和政府當局有責為市民提供清晰而正確的資訊,動用足夠的資源去教育年青一代,以及照顧市民的健康。我敦請國際機構在這方面推動明智和出於互助精神的行動,不斷為維護人性尊嚴和人類生命不可侵犯的權利而努力。

對那些設法令治療愛滋病藥物保持低廉的製藥工業,我們要致以衷心感激。醫藥衛生上的科研,固然需要大量資金,而且醫藥新發現在成為可賺錢的商品前,還要動用其他資源,但是人命關天,拯救生命常應先於其他一切考慮。

我要求牧靈工作者,「為患愛滋病的兄弟姊妹,盡量送上物質上、精神上和心靈上的慰藉。我迫切請求全球的科學家和執政者,出於對每人應有的愛心和尊重,要用盡各種可能方法去消除這禍害」(《教會在非洲》,116)。

我想在此特別稱許那些醫療人員、修會會士和志願工作者,他們懷著慈善撒瑪黎雅人的心腸,獻出自己的生命,侍候在愛滋病患者身旁,而且還兼顧他們的家人。在這方面,數以千計的天主教醫療機構,到了非洲為飽受各種疾苦的人民,尤其是為愛滋病、瘧疾和癆病患者服務,有時甚至到了英烈的地步,實在十分難能可貴。

最近幾年裡,我為愛滋病患者向世人作出呼籲,終見有點成效。我感到很欣慰,眼見不同國家和機構,群策群力,共同推行預防和治療疾病的實際行動。

5.

我今特向其他地區的主教團成員說話:親愛的主教們,你們要慷慨地與非洲地區的主教聯合一起,好能更有效地應付目前及其他急難。宗座醫療事務委員會一如以往,必會協助統籌和促進此等合作,務使各主教團作出實在的貢獻。

教會對非洲問題的關注,不僅是出於對急需者的人道心腸,也是由於忠於救主基督之故,教會在每個受苦者身上認出基督的儀容。故此,歸根究柢,古往今來常是信德驅使人獻身照顧病人。而望德卻令我們能不怕各種艱難困阻,耐心執行這使命。最後,愛德教人以正確的態度去面對不同的處境,讓人能明瞭每個情況的特性,並作出適當的回應。

教會懷著深切的分擔態度,前去接觸生命受創的人,以各種方式把基督的愛帶給他們,這都是「愛德的創意」(《新千年的開始》,50)提示她用來幫助他們的。教會對每個患病的人說:「你要振作,天主並沒有忘掉你。基督與你一起受苦。你若能獻上自己的病苦,便能與基督合作,拯救世界。」

6.

每年一度的世界病患日,讓大家能加深認識醫療牧靈的重要。在今日的時代,我們的文化充斥著俗世主義,因而易於忽略牧靈在醫療上的重要。人們認為這醫療工作並非關注人類終向的地方。相反,人在患病之時,正是他們更迫切要找到滿足人類生命終極問題的答案:即有關病痛、受苦和死亡意義的問題。這不僅應當作艱苦地要面對的費解問題,而要視為基督親自體現我們生命的奧秘,令這生命朝向一個嶄新而決定性的重生,邁向一個永遠的生命。

在基督內才有真正圓滿健康的希望,他帶來的救恩才是人類最終疑問的真實答案。在塵世得救與永恆救恩之間並無矛盾存在,因為主基督已為全人類和全人的得救而死(參看伯前1:2-5;聖週五朝拜十字聖架禮儀)。救恩構成新盟約的最重要內容。

在即將舉行的世界病患日上,我們一方面要宣告全非洲和全人類健康的希望,同時要以更大的決心為了這偉大目標而努力。

7.

主耶穌在宣講福音真福時說:「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瑪5:4)。受苦與喜樂二者間表面看似的矛盾,在施慰者聖神的行動下已被克服。聖神使我們肖似基督被釘和復活的奧蹟,從而讓我們在現世已預嘗他日在真福中與救主相遇的圓滿喜樂。事實上,人類所嚮往的不僅是肉體和精神上的幸福,而是那種與天主、與自己及與人類全然和諧共處的「健康」境界。只有透過基督受苦、聖死和復活的奧蹟,才能達到這目的。

至聖童貞瑪利亞很有說服力地為我們預先說明了這末世真理,尤其藉著她的始胎無原罪和蒙召升天的奧蹟。聖母因她在毫無罪惡暗影下成孕,能全然順應天主的旨意和為人類服務,因此充盈著那流露喜樂的深厚和諧。

為此,我們向她祈求,並稱她為「我們喜樂之泉源」,實在是理所當然的。童貞聖母賜給我們的喜樂,不會在考驗中消失。畢竟,當我想到這個滿溢人類、文化和宗教資源的非洲,同時又見它受著無可言喻的痛苦,我的口便不期然的發出以下的禱告:

 

始胎無原罪童貞瑪利亞,
痛苦與希望之女性,
請憐視一切受苦的人,
為眾人求得豐盛的生命。

請以慈母的眷顧,
尤其俯恤多難的非洲,
解救他們於急難,
免除愛滋及其他致命疾苦。

請垂憐哀悼子女的母親,
關照無依無靠的長者,
扶助年幼喪親的孤雛。
請把眾人緊抱於妳的慈懷中。

非洲及普世之母后,
至聖童貞聖母,
請為我們祈求!

若望保祿二世
二○○四年九月八日
發自梵蒂岡


網頁製作:聖神修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