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我要給你們牧者」勸諭

Patores dabo vobis

一九九二年三月廿五日

 

天主教中國主教團秘書處編譯

台北:天主教教務協進會出版社,1993

 

 

**********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選自人間

第二章     祂給我傅了油並派遣了我

第三章     上主的神在我身上

第四章     你們來看看罷!

第五章     祂選十二人與祂同在

第六章     司鐸的進修

結論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我要給你們牧者」勸諭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後

        教宗致主教,聖職人員和信徒

                     談有關司鐸在今日處境中的培育

  引言

    1「我要給你們一些隨我心意的牧者」(耶三,15)

從耶肋米亞先知口中,我們知道天主許給祂的子民,永遠不會離棄他們;並且許諾賜給他們集合共領導他們的牧者:「我要興起牧者來牧放牠們(我的羊群),使牠們無恐無懼,再也不會失掉一個」(耶二三,4)

    天主子民-教會,不斷地體驗到此一預言的真實性,而又不停地、歡天喜地感謝天主。她知道耶穌基督自己就是天主諾言的、生活的至高而確切的實現:「我是善牧」(若一11),祂「作群偉大司牧的」(希一三,20),將牧放天主羊群的職務託給宗徒們和他們的繼任人(參閱若二一,15及以下;伯前五,2)

    沒有司鐸,教會就不能度基本的服從生活,這是她於歷史中存在與使命的核心,此服從是答覆基督「去使萬民成為門徒」(瑪二八,19)和「你們應行此禮,為紀念我」(路二二,19;參閱格前一一,24)的兩項命令,也就是服從宣傳福音和每天為世界的生命而重新獻身流血作祭獻的命令。

      藉信德我們知道:主的許諾是不會落空的。此一許諾本身就是教會慶幸現今在世界某些地方司鐸聖召增加與成長的潛在理由和力量。它也是刷新信德的基礎和動力,而且也是世界其他的地方感覺面臨司鐸嚴重缺乏的殷切希望。每人都被召分沾信任天主許諾的徹底圓滿完成,因此主教會議的教長們作以下清楚堅決的表示:「主教會議徹底信任基督的諾言:『看哪!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二八,20),並且意識到聖神在教會內不停地工作,因而確信在教會內永遠不會完全沒有聖職人員……雖然在某些地區聖職人員的數目確實短缺,但激發聖召的天父的行動,仍然繼續不停地在教會內工作」。(1)

    當世界主教會議結束的時候,面對司鐸聖召的危機,我曾說過:「教會所能給與的首要答覆是,完全在於我們對聖神的信賴,我們深切相信,如果我們忠於所接受的恩寵,這種拋開一切的全心信賴,絕對不會落空」。(2)

    2忠於接受的恩寵!天主的恩寵並不消除人的自由;反而加強、發展、並且尊重自由。

    因此,對天主無條件的、忠於其許諾的完全信賴,伴隨著教會內嚴格與召叫的天主行動密切合作的責任,而且對天主所撒的善種,提供製造與維護的條件,使種子能生根,並結出豐碩的果實。因此教會永遠不該停止求莊稼的主人派遣收割莊稼的工人(瑪九,38)。她應該向新的一代清楚地、而且勇敢地宣導神聖的召喚,助人辨識由天主而來的召喚的真實性,及勇敢地回應,並給未來的司鐸候選人特別的照顧和培養。

    未來司鐸的培育,無論是教區的或修會的,和對他們於職務上個人聖化的終生不倦的照顧,以及不斷地刷新他們對牧靈的投入,這一切都被教會視為一項為人類未來的福傳是最嚴格的要求和最重要的工作。

    教會的培育工作是基督在世時親自工作的延續,瑪谷聖史曾用下面的話來說明:「隨後耶穌上了山,把自己想要的人召來,他們便來到祂面前,祂就選定了十二人,為同祂常在一起,並為派遣他們去宣講,且擁有驅魔的權柄」(谷三,13-15)

    也可以說,藉培育未來的司鐸或已身為司鐸者,教會在她整個歷史過程中,繼續以各種不同方式或幅度、度此節福音所描述的生活。然而,今天因為教會深受社會與現代文化快速發展的催迫,由於福傳與作證場合的多元與多樣,因為普世某些教區司鐸聖召的顯然增加,因為亟需司鐸培育的方法與內容的刷新,因為主教與其團體對聖職人員長久的短缺的關心,並且由於「福音新傳」司鐸們首先應成為「新傳福音者」的迫切需要,她被召以更新的決志,重度基督老師與宗徒們一同所作的一切。

    的確,世界主教會議常會,就是在這種文化和歷史背景中舉行的。其目的是在梵二大公會議二十五年後的今天,實現大公會議有關司鐸培育的教導,使之更能跟上時代並與現實環境精確配合,因而致力於「在今日情況下司鐸的培育」。(3)

    3按照梵二有關司鐸職務與培育的文憲(4),並且有意將此豐富和權威性的教導適用於各種不同情況,教會在各種不同的機會上,曾經討論過有關司鐸的生活,職務和培育等問題。

    她在主教會議時,更隆重地完成此舉。一九六七年十月,第一屆世界主教會議常會時,以更新修院為題,曾從事了五次全體會議。此項工作給天主教教育部,以「司鐸培育基本規範」(5)為題文獻的撰寫,作了決定性的推動。

    一九七一年召開的第二屆常會中,在司鐸職務問題上利用了一半的時間。冗長會議討論的結果,濃縮並編成一些「建議」,呈給我們的前任教宗保祿六世,並在一九七四年主教會議開幕時宣讀,主要是有關公務司祭職的教導和幾點有關司鐸靈修與職務的問題。

    在許多其他機會上,教會的訓導也曾經表示了對司鐸的生活與職務的關懷。可以說,自從大公會議之後,教會訓導所討論的問題,明確地或含蓄地,無不與司鐸們在團體中的地位和角色、教會生活與世界對他們的需要有所關聯。

    近幾年來有人聲稱,從某些相對的新觀點,並適用於今天教會與文化的情況,有重新回到司鐸問題的必要。注意力從司鐸身分問題轉移到司鐸的培育過程和司鐸生活的品質。新一代被召選盡公務司祭職的人,與他們緊接的前一代司鐸們所扮演的角色和性質完全不同。再者,他們生活的世界,從許多方面來說,它是新的而正在快速和不停地演進之中。這一切都不能視若無睹,特別是在設計與實施培育那些邁向公務司祭職不同階段人們時。

    此外,那些經過一段相當長的忙碌傳教生涯,在牧靈活動與日俱增的今天,似乎過分地失去活動力。同樣,面對現代文化與社會問題,他們被迫重新檢討他們的生活方式與牧靈優先,而且他們越來越覺得有繼續進修的需要。

    一九九○年主教會議的關切和討論,集中在鐸職聖召的增加和鐸職候選人的培育,企望協助他們認知並跟隨耶穌,準備接受鐸職並願度聖秩聖事生活,因而使他們享有基督,教會的頭、牧者、僕人和淨配的容貌。同時,主教會議也在尋求進修的方式,供給司鐸們靈修與牧靈的實際和有效的支援工具。

    同樣主教會議也在尋求,在上次會議中提出的有關平信徒在教會與世界上聖召和使命問題的答案。平信徒自己要求:司鐸們要致力於自己的培育,為使平信徒們能適當地得到協助他們圓滿地扮演,並共同分擔教會使命的角色。實在說來,「平信徒的使徒工作越發達,越感到需要有受過好的培養的有聖德的司鐸。因此天主子民的生活本身,就已顯出梵二大公會議,有關普通司祭職與公務司祭職或聖統司祭職之間關係的教導。因為在教會的奧蹟中,聖統本身有公務特性(參閱:萬民之光,10)。平信徒對自己聖召的意識越深,司鐸的地位也就越穩固」。(6)

    4在主教會議典型的教會經驗層面上,(就是說:「在普世主教共融基礎上獨特的經驗,加深普世教會意識,和主教們對普世教會及其使命負責的意識,在與伯鐸有感情的與實際的共融」)(7),聽到了各種特殊教會的聲音-而且在此次會議中,初次聽到了東方教會的聲音-並且加以留心。教會曾宣佈她對天主滿全許諾的信仰:「我要給你們一些隨我心意的牧者」(耶三,15)。他們也重申注重聖召和培育司鐸的牧靈決心,警覺到教會的前途、發達和普遍的救恩,都繫於此。

    在主教會議後的宗座勸諭中,我從籌備主教會議時所作的反省、努力和策劃,並且也從主教會議教長們的工作中重拾教會豐厚的遺產。站在羅馬主教與伯鐸繼承人的身分,我也加上我的呼聲,與他們一起向每位信友,特別向每位司鐸和那些從事重要而嚴格的培育工作者們發出我的呼籲。的確,在此勸諭中我願同每位司鐸,無論是教區的或修會的,都同你們相會。

    引證「世界主教會議致天主子民的最後文告」的話,我把主教會議教長們的話和所表達的情感當作我自己的:「司鐸弟兄們,我們願向你們表示感激,你們在使徒工作上是我們最重要的助手。你們的鐸職攸關匪淺,無可取代。你們肩負起天天為信友服務的主要重擔。你們是聖體聖事的聖職人,你們也是和好聖事中天主仁慈的聖職人。在人們生活困難的時刻、帶給他們安慰和指導的也是你們。」

    「我們珍惜你們的工作,並且再次感謝你們,鼓勵你們在自願所選的途程上,歡天喜地地繼續下去。當我們作天主的工作時,無人應該灰心;召叫我們,派遣我們並與我們同在的同一天主,在我們一生之中日日相偕,我們是基督的使者」。(8)

 

附註

(1)主教會議提案二。

(2)閉會講話(一九九○年十月二十七日,羅馬觀察報, 一九九○年十月二十八日第五版)

(3)主教會議提案一。

(4)參閱教會憲章「萬民之光」,28號;

   司鐸職務與牛活法令「司鐸聖秩」;

   司鐸之培養法令:(Optatam totius)

(5)司鐸培育基本方案(一九七○年元月六日):宗座公報62(一九七○),三二一-三八四。

(6)閉會講話(一九九○年十月二十七日),仝上。

(7)仝上。

(8)世界主教會議教長致天主子民的文告:III:羅馬觀察報,一九九○年十月二十九至三十日。

 

第一章 選自人間

             -第二千年尾面對司鐸培育的挑戰-

時代的司鐸

    5「每一位大司祭都是從民間所選的,受委派替人執行有關天主的事務」(希五,1)

    希伯來人書清楚地肯定了作「天主職員的人性面」:他來自人間團體,為他們服務,並效法「一位在各方面與我們相似,受過試探,只是沒有罪過」(希四,15)的耶穌基督。

    天主常從特定人群與教會境遇中召選司鐸,他們無可避免地受該境遇的影響;而又被委派回到那種境遇中,為基督福音服務。

    因此主教會議渴望將司鐸問題「落實」在今日社會與教會準備第三個一千年的境遇中。這將在本題發展到第二部分時指出:「在現實情況下的司鐸培育」。

      當然「在本質上司鐸永恆不變:明日司鐸,不多不少,就像今日一樣,應像似基督。當耶穌在世時,於自身顯出司鐸的確定角色,是藉公務司祭職的建立,而宗徒們是第一批受其委任的。鐸職命定在歷史中永垂不朽。謹循此意,第三個一千年的司鐸,就像前兩千年一樣,將繼續從事使教會生活活躍的工作。第三個一千年的司鐸聖召,也將是被召度基督獨特而永恆的鐸職生涯」(1)。同樣確定的是,司鐸的生活與職務也該「適應生活的每一時代和環境……因此我們在這方面應盡量設法,向自上而來的聖神的光照開放,為能發掘當代社會傾向,辨識最深靈性需求,決定採用最重要的具體方針和牧靈方案,這樣才能充分地回應人性的期盼」(2)   

    肩負將鐸職的永恆真理與今日需求特性結合為一的重任,主教會議教長們尋求一些以下重要問題的答案:在社會文化與教會境遇中,能影響男童,青少年和青年人,一生中被召將鐸職生活方案帶入成熟的正負因素是什麼?我們這一時代設下了何種阻礙?而且為善盡鐸職,從聖事中接受相稱的恩寵和不斷伴隨著的靈性生活,究竟能提供何種新的可能?

    如今提出幾項主教會議教長們所分析的情況,我深深地意識到,不同國家社會文化和教會情況相差甚遠,必然地限制,我們只能討論最顯明與較普遍的現象,特別是那些與教育問題和司鐸培育有關之事。

今日福音:希望與阻礙

    6有一些因素看來似乎在使今日人類更深一層地意識到人格尊嚴,更向宗教價值,福音和鐸職開放。

    即使矛盾重重,社會逐漸地證實:人類對正義與和平的強烈渴望,對受造物應有的關懷和對大自然的尊重更加熱絡,更開放地尋求真理,以更大的努力維護人類尊嚴,在世界許多地區,國際間的團結決心,和在自由與正義上的新秩序更趨成長。與科技所提供的不斷的發展潛能,和資訊交換與文化交流並駕齊驅的是:重新鼓吹道德倫理,即意義的尋求,也就是尋求一個勾劃出進步的可能和限度的價值客觀標準。

    在宗教氣氛和基督信仰特別的領域,意識型態的成見,以及靈性的和宗教價值信息的激烈抗拒正在崩潰;而一種新的,出人預料的福音傳播的可能性,在世界許多角落興起,教會的生活也在復甦。這一切都在喜愛聖經上;在許多年輕教會的活躍和漸趨茁壯上;在維護與提升人類生命和人格價值更大角色的扮演上;並在歐洲中部與東部教會殉道者們的光輝見證上;以及其他仍被逼為信仰受迫害及磨難的教會的忠貞與勇敢上顯示出來。(3)

    今天,人們對天主並主動與祂有意義交往的渴望非常強烈,甚至在缺乏基督福音正常圓滿傳播的地方,興起了沒有天主的宗教狂熱,許多派別也開始蔓延。為教會眾子女們,特別是司鐸們,這些現象的增加,即使在傳統基督信仰環境中,不但是我們檢討福音見證的可信性的動機,也應該是尋求天主有多深多廣的訊號。

    7除了與此正面混和之其他因素之外,還有一些問題重重的負面因素。

    理性主義仍到處流行,而且側身「科學」背後,以科學為名,使人類理性對啟示和天主的超越性變得漠不關心。

    我們也應注意,拼命維護傾向自我關閉的個人主觀,使人無法有真正的人際關係。其後果是許多人、特別是幼童和年輕人,尋求以各種不同方式和尖銳程度的享樂主義或逃避責任,來彌補孤獨。在成為逃避俘虜的當兒,他們在目前的情緒與感性的層面上,尋求「消費」最強與最滿足人心的個人經驗,無可避免地發現自己變得不關痛癢,而當他們要面對生活計劃的投入時,特別是包括屬於精神和宗教層面並要投入團體決志時,他們就變得「癱瘓」無力了。    

    再者,雖然意識型態的倒下,它曾使唯物主義成為信條,以抗拒宗教為政綱,但在世界每一角落仍有實際的存在的無神主義,它認同對生命與人生終向俗化的看法。這種人「作自縛,不僅把自己視為興趣中心,並膽敢將自己提升為一切實在的原因和理由」(4)。對「心靈代用品」,物質享受供應之廣,陷於無法自拔,且又在自給自足上為物質財源所騙,他會發覺更深的孤獨之感,他不再需要對天主的抗拒;他覺得沒有祂也能生存。

    在此情況下,我們應特別提出來,有關家庭破裂與人類性慾的曲解。這些現象對青年教育和他們對任何宗教召喚的響應,產生相當消極的效果。再者,應提的一點,社會不正義的惡化,財富集中少數人手中,不人道的資本主義,(5)逐漸加深富裕及貧困人們之間的差距。這樣,緊張與不安介入各種生活情況,深深地攪亂了人民及整個團體的生活。

    教會內也有些直接影響司鐸生活和職務,令人擔心的消極因素:例如信友中應有信仰知識的缺乏:很少有實踐效果的教理;又為無孔不入,頗具說服力的大眾傳播信息所窒息:神學上不正確的多元性和文化與牧靈教導,雖始於善意,但終於阻礙合一的交談並威脅信仰的必要統一:對聖統訓導權持久的不信任,幾乎到了不接受的程度;以一面倒的方式將福音豐富的信息沖淡,將信仰的宣講和見證改變成純人性因素和社會形態的解放,或遁入迷信和無神的宗教熱狂。(6)

    一個特別重要的現象,雖是最近在許多傳統上屬於基督宗教的國家內,在同一地區有不同種族與不同宗教大量集中的人民,因此產生多元種族和多元宗教的社會。這現象一方面可作有效交談的機會,胸懷開放,關係正常,適當的包容;但另一方面也可能產生混亂及相對主義的情況,特別是在信仰尚未成熟的民族和人口中。

    除了這些因素之外,尚有密切與個人主義增強相連的現象,即是在信仰層面上的主觀主義。有不少的基督徒,由於他們主觀地傾慕人個人所好和符合個人經驗和習慣的一切,因而對信德道理的普遍性與客觀性的感受趨於冷漠。處此情況,即使對個人良心的神聖不可侵犯的訴求,雖然訴求本身並無不妥,但危險地能形成模稜兩可。

    此種情況,給予部分和有條件的「歸屬教會」的現象有機可乘,其後果是對司鐸新聖召的產生,和司鐸自我意識並在團體中執行任務上發生消極效果。

    最後,在今天教會的許多地方,司鐸的缺乏乃然造成相當嚴重的困擾。教友長時間自己照管,缺乏牧靈支援,其後果是基督徒成長受損,遑論成為更好的福音傳播者的可能。

年輕聖召的培育

    8我們今日的青年所體會、生活與經驗社會與文化,包括教會的團體,有許多矛盾的地方和潛伏的能力,並在他們人格成長上,產生立即而又特別密集的尖銳反響。因此,在男童、青少年和青年們中間,司鐸聖召的出現與發展,經常不斷地受到壓力並面臨許多阻礙。

    所謂的「消費社會」的誘惑在年輕人中間是那麼強烈,致使他們完全為個人唯物享樂主義對人生的詮釋所控制和禁錮。他們所拼命追求的物質「享樂」,成為他們一生所努力獲致的理想,一種不擇手段,不惜任何代價志在必得的享樂。一切談論犧牲的話題均遭拒絕,一切有關為實踐靈修及宗教價值的努力皆被唾棄。決定一切對佔有的「關注」替代了「該是什麼」的首要地位,因此,個人與他人之間的價值觀,不是按照給予和慷慨的推理,卻按自私的佔有和對他人剝削的邏輯。

    這一點特別從對性慾的看法上反映出來,按此看法,兩性間的相互給與和共融服侍的尊嚴,貶低而為純屬消費的貨品。由此而言,許多年輕人從事感情的經驗,本來應該有助於人格的和諧與喜樂的成長,開放為自我給與的行為,但卻演變成嚴重心理和倫理上的內心轉向自我,這在未來的日子一定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為某些年輕人,對自由的歪曲觀念就是以這些傾向為基礎。不但不把它視為對客觀與普遍真理的服從,反而把自由當作生活本能我麻醉劑或個人權力的階梯。因此,在思想或行為的層次上,很自然地可以看到倫理原則腐化的內心默認。在宗教層面上,這種情況,即使不經常導向明確的否認天主,卻難免造成廣汎流傳的冷漠;而在生活中,即使在最重要和最具決定性的時刻,也過得像似沒有天主一樣。處此情況,不僅全心回應司鐸聖召是件困難的事,就是了解它的原意,視其為「該是什麼」比「該有什麼」更為重要的見證上,並視生活意義,在於自由而又負責地將自我給與別人的認知上,並站在司鐸的立場上,甘心情願地完全將自己置身於為福音和天國而效力,也很困難。

    通常說來,青年人的世界,即使在教會內,也是「問題重重」。實際上,如果在他們中間-比在成年人中更甚-存在著將基督信仰主觀化,並部分地和有條件地歸屬於教會的生活和使命的強烈傾向。如果為了種種原因,教會團體緩於採取行動,或未能及時給青年人勇敢的牧靈照顧和支援,他們將冒自暴自棄的危險,並任憑心靈脆弱的擺佈;對成人世界抱不滿與批評的態度,因為成人無法以持久和成熟的方式度信仰生活,青年人認為成人沒有可以取法的模式。

    這樣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以完美而深入的基督徒和教會生活經驗,供給青年人一些教導是多麼困難。因此,司鐸聖召的遠景,與青年人每天的實際興趣相差甚遠。

    9雖然如此,在青少年與青年人心中,也有積極激發並培養新的隨時應命的情況,甚至真誠的研討倫理和靈修的價值。這一切自然會帶來有利的條件,在聖召與鐸品的途程上、邁向完全將自己獻於基督和教會。

    首先,我們該提的是,在最近的過去,製造許多問題的某種現象已在減少,例如激烈的反抗,自由主義的傾向,理想主義的要求,和不拘形式的社會化和暴戾。

    再者,我們應該承認,今天的年輕人以他們現代典型的精力和活力,也是明日歷史理想創造的前驅:自由的的渴望、人格至上價值的認知、真實誠樸的需求,男女間交往關係的新觀念和方式,堅決迫切地尋求一個更有正義、關心、和團結的世界,與眾人交談開放並致力於和平。

    今天許多年輕人在有效與主動的發展中、將許多不同志工活動指向社會最被人忘記和唾棄的人們,這種現象在這個時代所代表的是人格成長的特別重要資源。它激發並支持年輕人度一個少關心自己,卻開放自己並關心窮人的生活。此種生活方式能幫助青年人了解、渴望並且接受穩固與完全服務他人的聖召,步武司鐸完全獻給天主的後塵。

    最近由於意識型態的崩潰,對成人世界,不經常提供以道德或超越價值為基礎的生活見證,而有嚴厲地批評反對,以及那些企圖藉毒品或暴力來逃避的伙伴們的經驗,相當有助於去面對較尖銳而又無法逃避的基本問題,也就是何種價值真能給予生命、痛苦和死亡的問題。為許多年輕人,對宗教問題和對靈修的需要,越來越明朗化了。這在他們對「曠野經驗」和祈禱生活的嚮往,恢復個人的和定期的研讀天主聖言和神學上顯示出來。

    年輕人既已投身於志願的社會服務領域中,他們更積極以領袖身分在教會團體中活躍,特別藉助參加不同組織,無論是傳統而已革新的或是較新成立的。他們體驗到的是藉聖神的激勵引發教會從事的一項「新福傳」,並且回應遠離卻需要基督的世界的要求。他們也同樣體驗到在維護並推動人權和人格尊嚴時,一個同個人或民眾合作的教會-這種經驗使青年人的心和生活、向令人興奮和要求很高的理想開放,而只有在跟隨基督並領受鐸職上,方能具體實現此一理想。

    當然不可能不顧人類和教會的這些情況,它具有強烈的正負兩面特性,不僅在聖召的牧靈工作和未來司鐸的培育上,而且也在關心司鐸生活、職務和不斷的進修上。同時,當我們尚能查明,今日司鐸在職務、靈修生活並且特別在公務司祭職性質和意義的闡釋上深受影響的不同「危機」時,同樣值得一提的,是以喜樂和希望的性情,有許多新而積極的可能性,處此歷史時刻,提供司鐸們圓滿達成任務的機會。

福音辨識

    10以上用籠統的概念和例證,所簡短描述的現今的複雜情況,不僅需要認知,而且更要闡釋。惟其如此,方能充分答覆此一基本問題:如何培育真正符合今日需要並能向今日世界宣傳福音的司鐸?(7)

    認知情況相當重要,然而只蒐集資料並不足夠;所需要的是「科學的」調查,以便描繪一副精確而具體的今日社會文化與教會現狀的構圖。

    然而闡釋此種情況更為重要。此種闡釋有其必要,是因為正負兩面,甚至有時自相矛盾,這些現代情況的特徵;混合著困難與可能,消極因素與希望的理由,阻礙與選擇,就像福音中提到的田地一樣,善種與惡草「同時並存」(瑪十三,24)

    從惡中理出善來,從威脅中辨認出希望的徵兆,此中辨別闡釋,不常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司鐸的培育上,僅僅採用正面因素,抵制負面因素是不夠的。正面因素本身也需要經過縝密的辨別功夫,使它們不致成為孤立並且互相矛盾,絕對而又彼此衝突;同樣,為負面因素也是一樣,他們也不能囫圇和吞棗,不分青紅皂白,不加分辨即拋之於外,因為其中暗含待釋並重新恢復全部真理的價值。

    為信友闡釋歷史情況找到理解原則,並在新而獨特實況中找到選擇的信證,該從福音的角度著手。此一闡釋,是從真實生活的福音所提供的角度和力量而完成的工作,即靠耶穌基督並藉聖神恩寵。這樣,福音從歷史事件和情況中所作的分辨,不僅理出一項,記錄正確,卻仍讓人留在冷漠被動的單純「事件」中,然而卻是一項激發個人與團體共同自由回應的「工作」。它是一項與「召叫」聯合在一起的「挑戰」,天主在歷史情況中發出的呼聲。天主在此情況中並藉此情況,召叫信友,首先是教會,確定「聖召和鐸職的福音」,在變化多端的生活情況中表達她永恆的真理。因此梵二大公會議的話也可適用於司鐸的培育:「教會歷來執行其使命的作風,是一面檢討時代局勢,一面在福音神光下,替人類解釋真理,並以適合各時代的方式,解答人們永久的疑問,即現世及來生的意義,和今生與來世間的關係。因此必須認明並了解我們生活於其內的世界,以及這世界所有的期望、理想及其戲劇性的特質」。(8)

    這個福音的辨識,以對耶穌基督愛的信賴為基礎,祂對教會的關心總不厭倦(參閱弗五,29)祂是全部人類歷史的主、師傅、關鍵、中心和終極。(9)這個辨識為聖神的光和力量所滋潤,祂時時處處都在激發對信仰的服從,跟隨耶穌的喜樂、勇敢和智慧之恩,此恩使人能審斷一切,但不為任何人所審斷(格前二,15)。這一切都在聖父許諾中找到基礎。

    這樣教會覺得能面對歷史新階段的困難和挑戰;無論是現在或未來,她也能供應訓練有素,信心堅強並滿腔熱火,盡「福音新傳」職務的司鐸,耶穌基督和人類大家庭的忠實與慷慨的僕人。在這方面我們並不忽視困難;它們並不少,而且十分重要。然而為了征服這些困難,我們有希望在手,也有對基督永不落空的愛的信心,更有在教會的生活中並在此世界上、鐸職必不可缺和無法替代的保證。

 

附註

(1)三鐘經(一九九○年元月十四日)2;羅馬觀察報,一九九○年元月15-16

(2)仝上3

(3)參閱:提案3

(4)教宗保祿六世,梵二大公會議,第九次會講道(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七日):宗座公報58(一九六六)55

(5)參閱:提案3

(6)參閱仝上。

(7)參閱:主教會議,「在現今處境中司鐸培育」-大綱,56

(8)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喜樂與希望」,4

(9)參閱:世界主教會議,七屆常會,主教會議長致天主子民的文告(一九九○)1:參閱註(8)

 

第二章 祂給我傅了油並派遣了我

      -公務司祭職的本質和使命-

司鐸一瞥

      11……會堂裡眾人的眼睛都注視著祂」(路四,20)。路加聖史所記述有關安息日納匝肋會堂裡,民眾聽了耶穌詮釋剛讀過依撒意亞先知的話,可適用在一切基督徒身上。他們常被召,在納匝肋的耶穌身上,認出先知們的信息決定性地實現:「祂便開始對他們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路四,21)。祂所讀的那段「聖經」是「…… 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祂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嘉訊,向俘虜宣告釋於,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路四,18-19;參依六一,1-2)。如此耶穌自認是充滿聖神的人,「為傅油所祝聖」,「向貧窮人傳報喜訊」者。祂就是默西亞,祂是司祭,先知和國王。

    這就是基督信友用信和愛的眼光、所應注視的基督的面貌。主教會議的教長們以此「靜觀」為出發點並不斷以之為依據,經常反省,有關在今日情況下的司鐸培育的問題。沒有以上這種關於培育目標的反省,也就是有關公務司祭職,更好說是分享教會和耶穌基督的公務司祭職,此一問題就無法解決。對公務司祭職的本質和使命的認知,乃是一重大前提,同時也是教會內培養並確認司鐸聖召,以及訓練被召晉陞聖職者的確定指南,和發展牧靈行動的動機。

    公務司祭職的本質和使命的正確與深入的認知,是應該採取的步驟-實際上,主教會議已採取此一步驟-使之從司鐸身分危機中脫穎而出。在主教會議的最後的演講辭中我曾聲明說:「這種危機發生在緊接大公會議之後。它是基於一個錯誤的理解-而且有時甚至是有意的偏見反抗-大公會議訓導權的主張。無疑地,這也就是那時教會所經驗到那麼多離職的背後理由,這些損失嚴重地傷害到牧靈職務和司鐸聖召,特別是傳教士的聖召。就像一九九○年,藉在此大廳內所聽到的許多聲明,重新發掘司鐸身分的圓滿深度一樣,盡力在這些傷心的損失的悲痛中注入穩定的希望。這些聲明顯示出、司鐸職與基督大司祭和善牧之間相結合的、在本體上有特殊聯繫的意識。此種身分是建立在為培育司鐸必備的形態上,而此培育將終其一生。這也就是主教會議的明確目標(1)

    因此,主教會議認為,就像教會信仰歷經數世紀所承認的,和大公會議今天又重新呈現天主子民前的、公務司祭職的本質和使命的總結是必需的。(2)

在又是奧蹟又是共融與使命的教會內

    12「司鐸的身分」主教會議教長們這樣寫道:「就像每一位基督徒的身分一樣,肇源於天主聖三」(3),在基督內啟示並通傳給子民們,並在衪內,藉著聖神建立教會「就像天國的種籽和開端」(4)。「平信徒」宗座勸諭,在總結大公會議教導時表明教會為奧蹟、共融和使命:「她是奧蹟,因為聖父、聖子和聖神的生命本身和愛,像禮物一樣,無償地送給每個因水和聖神而重生的人(參閱若三,5),而且被召叫度天主的共融生活,並且在歷史(使命)中彰顯它,把它通傳給別人」。(5)

    在教會奧蹟內,由於它是天主聖三共融的奧蹟,具有遣發漲力,每位基督徒的身分,特別是司鐸們的特殊身分和職務都得到了啟示。的確,司鐸藉聖秩聖事內的祝聖、已被聖父經由中保耶穌基督所派遣。他同基督、天主子民的首領和善牧特別貌同神合,好能藉聖神的德能和力量而生活並從事服務教會,和解救世界的工作。(6)

      只有這樣方能明瞭司鐸身分基本的「關係的」幅度。藉那無可言喻的天主奧祕,自其深處引申而出的鐸職,即自天父的慈愛,耶穌基督的恩寵和聖神融合的恩惠,司鐸藉聖事進入與主教和其他司鐸們的共融(7),為了給天主的子民,亦即教會服務,並按照主的祈禱引人類歸向基督:「聖父啊!求磞]磢漲W,保全磡瓟蝯鳩琲漱H,使他們合而為一,正如我們一樣……就如磞b我內,我在磥滿A為使世界相信是磟˙漱F我」(若十七,1121)

    所以,公務司祭職的本質和使命,除了藉多元、相連而又豐富的關係之外,是無法確定的。此種關係導源於天主聖三,並在教會的共融中延伸,教會是基督的標誌和工具,並在同天主和全人類的共融中延伸(8)。由此觀點來說,共融的教會學成為了解司鐸身分、基本尊嚴和他在天主子民與世界中的聖召和使命。因此,確定司鐸身分與教會之關聯,雖然不佔首位,卻極為重要。身為奧蹟,教會主要是與耶穌基督有關聯。教會是祂的圓滿,祂的身體和淨配。教會是基督永遠臨在我們中間,並代我們行動的「標誌」和活的「紀念」。司鐸在身為基督新而永恆盟約唯一大司祭的所從出,延續並分享祂的司祭職時,才能找到自己身分的全部真理。司鐸是耶穌基督、大司祭活生生的鮮明形象。基督的司祭職是祂在救恩史中絕對「嶄新」的表達,祂是一切基督徒,特別是司鐸所分享的,惟一司祭職的源頭和主要典範。這樣以基督作參證,為了解司祭職的實況,是絕對必需的關鍵。

與基督首領兼善牧的基本關係

    13耶穌基督在自己內啟示了完美及確切的新約司祭面貌。(9)祂藉在世生活完成此舉,然而特別在祂苦難、聖死與復活的中心事件中。

    正如致希伯來人書所寫的,基督像我們一樣是人,同時又身為天主的獨生子,本質上祂就是天人之間完美的中保(希八;九)。藉助於聖神恩寵,祂賜予我們直接投向天主懷抱的管道:「天主派遣了祂兒子的聖神,到我們的心內喊說:『阿爸,父啊!』」(迦四,6;羅八,15)

    當祂自獻於十字架上時,使其中保任務達到圓滿地步,祂同時向我們開放,一次而永遠地使我們進入天上聖所、父的家鄉(希九,24-28)。與耶穌相比,梅瑟和其他舊約中天人之間的「中保」-國王、司祭和先知-只下過是「預象」,或未來美物的「影子」而已,並「非實物的真相」(希十,1)

    耶穌是預許的善牧(則三四章),認識祂自己的羊,為他們捨命,並希望將他們集合在一起,共成一牧一棧(若十,11-16)。祂是那位「不是受服侍,而是服侍人」而來的牧者(瑪二十,28),祂在洗腳的逾越行動中(若十三,1-20)給門徒們留下了彼此服侍的模式,自願將自己當「無罪羔羊」奉獻,且為救贖我們而犧牲(若一,36;默五,612)

    藉一次決定性的十字架上的犧牲,耶穌將新而永久盟約司祭的尊嚴和使命、通傳給所有的門徒。這樣天主給以色列子民的許諾:「你們為我應成為司祭的國家,聖潔的國民」(出十九,6)終於實現了。按照聖伯鐸的說法,全體新約子民被立為「屬神的殿宇」,「聖潔的司祭,以奉獻因耶穌基督而中悅天主的屬神的祭品」(伯前二,5)。受過洗的人被稱為「活石」,藉靠近基督「天主所精選,所尊重的活石」(伯前二,4)而建立屬神的殿宇。新的司祭子民,就是教會,不僅在基督內有其真實面貌,並且從祂那裡接受、永久鐸職實際本質上的分享,教會應該在其生活上與此鐸職相符。

    14為了這新約普通司祭職之故,耶穌在塵世任務中,就召集了門徒們(路十,1-12)並以特具權威的命令,召選並指定了十二人「為同祂常在一起,並為派遣他們去宣講,並且有驅魔的權柄」(谷三,14-15)

    因此,就在祂公開傳教期間(瑪一六,18),特別在祂死而復活之後(瑪二八;若二十;二一),耶穌向伯鐸和十二位宗徒,為了未來團體和向萬民傳播福音,給予全然特殊的能力。在召選他們跟隨之後,就把他們留在身邊,並與他們共同生活,以言行和榜樣,給與他們有關救恩的教導,然後派遣他們到全人類去。為了使他們能夠達成任務,耶穌特別賜予宗徒們聖神的逾越傾注,祂從聖父那裡領受的同一默西亞權能,在復活期中全部授予:「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都交給了我,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看哪!我同你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二八,20)

    如此耶穌在自己的和交給宗徒們的使命之間、建立了一個密切的關聯:「誰接納你們,就是接納我;誰接納我,就是接納那派遣我來的」(瑪十,40);「聽你們的就是聽我;拒絕你們的,就是拒絕我;拒絕我的,就是拒絕那派遣我來的」(路十,16)。的確,在死與復活的逾越事蹟觀點下,第四部福音強而有力並明確地肯定說:「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若二十;二一;並參閱十三,20;十七,18)。就如耶穌的使命,直接來自天父,並使天主的權能臨於人間(瑪七,29;二一,23;谷一,27;十一,28;路二十,2;二四,19),同樣宗徒們也有了一個那來自耶穌的使命。就像「子不能由自己作什麼」(若五,19)同樣祂的教導也不是祂自己的,而是派遺祂來者的(若七,16),於是耶穌向宗徒們說:「離了我,你們什麼也不能作」(若十五,5)。所以宗徒的使命不是他們自己的,而與耶穌共享同一的使命。這一切成為可能並非由於人類才幹,卻是因為基督和其聖神的「恩惠」,由於「聖事」:「你們領受聖神罷!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你們存留誰的,就給誰存留」(若二十,22-23)。這樣宗徒們絕不是因自己的特殊功勞,而祇靠無償分享基督的恩寵,代表全人類,經過歷史全程,直到世界終結,延續耶穌的同一使命。

    此一使命的本然和成效的標誌與前提,是宗徒與耶穌,並在祂內,彼此之間並與聖父合成一體,就像主的司鐸禱詞一樣,總結祂的使命,並為之作證(若一七,20-23)

    15在宗徒那一方面,他們為主所派,漸漸實現他們的使命,藉不同但相輔相成方式,召選主教,司鐸和執事,以滿全復活的耶穌、在每一世代派遣使徒往訓萬民的命今。

    新約著作一致強調,同一基督的聖神,引薦這些選自民間又派往民間盡職的人們。藉覆手(宗六,6;弟前四,14;五,22;弟後一,6)通傳聖神恩寵,使徒們被召充滿德能,繼續施行和好,牧放並教導天主羊群的職務(宗二十,28;伯前五,2)

    因此,司鐸被召選是為延續基督、惟一大司祭的臨在,落實其生活方式,在交給他們照管的羊群中使基督現身。我們發覺這在伯鐸前書中有清晰精確的說明:「所以我這同為長老的,為基督苦難作證的,以及同享那將要顯示的光榮的人,勸勉你們中間的眾長老:你們務要牧放托付給你們的羊群:盡監督之職,不是出於不得已,而是出於甘心,隨天主的聖意;也不是出於貪卑鄙的利益,而是出於情願;不是做托你們照管者的主宰,而是做羊群的模範:這樣當總司出現時,你們必要領受那不朽的榮冠」(伯前五,1-4)

    司鐸在教會內並替教會、以聖事性的方式代表耶穌,祂是首領也是牧人,對祂的聖言作權威性地宣講,重複祂赦免及提供救恩之舉,特別在聖洗、懺悔與聖體聖事中,顯示基督愛的關懷,到完全為羊群自我犧牲的頂點,他們使羊群共融團結,藉著基督在聖神內走向天父。總之,司鐸向人間宣講福音而生存和行動,並因基督首領與牧人之名並代祂建立教會(10)

      這是被祝聖的聖職人員、普通而正常分享基督惟一鐸職的方式。藉聖秩聖事的傅油,聖神以新而特殊的方式,使他們具有耶穌基督、首領和牧人的像貌;祂以牧民之愛培育並堅強他們;並使他們在教會內扮演權威的角色,做受過洗者的基督圓滿的生活,和向萬民宣傳福音的僕役。

    從天主聖言中展現有關司鐸的真理,也就是從耶穌自己和祂建立教會的計劃中,猶如在祝聖聖油彌撤的頌謝詞中,以歡悅感恩之心所宣稱的:「篢Кt神的傅油立磢滷岸@聖子、為新而永久之盟約的大司祭;並以奧妙的措施、使祂的惟一司祭職、在教會內歷久不衰。因為基督把祂王者的司祭職、賜給了祂救贖的全體子民;又以兄弟的真情選拔了某些人,透過覆手分擔祂的司祭聖職。他應以基督的名義,重行祂救贖人類的祭獻,給磢漱l民們擺設逾越聖筵。他們應以愛心領導磢漱l民,藉聖道供給他們食糧,藉聖事帶給他們力量。他們應努力效法基督,為事奉瞗B並為拯救弟兄而獻出生命,藉信德與愛德勇敢為磣@證」。

服務教會與世界

    16司鐸的基本關係是在於他與基督、首領和牧人之間。的確,司鐸以特殊權威性方式,分享基督的「祝聖/傅油」,與「使命」(參閱路四,18-19)。然而與此關係緊緊相連的,是司鐸與教會之間的關係。問題並不是同在一個屋簷下的那種「關係」,而是內心的共融和相與臨在。司鐸與教會間的關係,是銘刻在司鐸與基督之間所能有的關係上。這樣「聖事性的代表」基督,成為司鐸與教會間關係的基礎和啟示。

    在此意義下,主教會議的教長們寫道:「從他代表基督、教會的首領、牧人和淨配這方面來說,司鐸的地位不僅被安置於教會內,而且是在教會的前端。司祭職配合天主聖言和他們所分施的聖事記號,屬於教會的組成要素。司鐸的職務完全是代表教會:它的目標是促進全體天主子民共同司祭職的執行:他不僅被祝聖為地方教會的司鐸,同時也是為普世教會(「司鐸法令」10),與主教共融,同伯鐸聯合並屬伯鐸權下的司鐸。經由主教的司祭職,屬二級司祭職的司鐸被編入教會使徒架構。這樣一來,司鐸們就像宗徒們一樣,做基督的使者(格後五,20)。這是每位司鐸傳教士特徵的基礎」(11)

    因此,晉秩的聖職是與教會一同興起,並在主教和與其共融的司鐸們,與宗徒原始職務有一種特殊的關係,即使後者所領受鐸職的形態與前者稍有不同,但他們實際卻繼承這種職務。

    所以晉秩的聖職不應自以為存在於教會之前,因為他的存在完全是為服務教會。更不應該把它看成始於教會團體之後,好像認為沒有鐸職教會可以建立似的。

    司鐸與基督,並在基督內與教會之間的關係,在司鐸本質內,即藉聖事的祝聖/傅油,及各種活動中,即其使命和職務中都能找到。特別的「公職司鐸」身為基督忠僕,臨在於奧祕、共融與使命的教會內。藉分享基督的「傅油」和「使命」,司鐸能在教會內繼續基督的祈禱、證道、犧牲和救贖行動。因此司鐸是「奧蹟」教會的僕役,因為他促使復活的基督、臨在於教會內的聖事標記中。他是「共融」教會的僕役,因為他與主教和司祭團密切聯合,建立一個不同聖召、神恩和服務的教會團體。最後,司鐸是「使命」教會的僕役:因為他使教會團體成為福音的先驅與見證(12)

    這樣,由於他的本質與聖事性的使命,司鐸在教會的結構中,被視為是復活的基督賜與教會的恩寵,絕對優先和無償的標記。藉著公務司祭職,教會在信仰中意識到她的存在並非由自己而來,卻在聖神內來自基督。宗徒與他們的繼承人們,在執行來自基督、首領與牧人的職權時,連同他們的職務,被置於教會的最前端,成為教會與世界之前,基督自己有形可見的延續和聖事的記號,萬古常新的救恩之源,祂「是其身體教會的頭,又是這身體的救主」。(弗五,23)

    17晉秩的聖職,由其本質只能藉聖事性的分享司祭聖秩並與基督聯合,同時也祇有在聖統中、與其本主教共融的情況下方能實現。晉秩聖職具有根本的「團體形態」,因此祇能在「集體工作下」實現(13)。梵二大公會議用頗長的篇幅,討論司鐸本質上這種團體性(14),對司鐸與其本主教、和其他司鐸,與平信徒之間的關係,曾作過一系列的考量。

    為了關注普世教會與地方教會起見,司鐸的職務與主教的職務之間的關係,主要是共融、認真與必需的合作,為服務教會,司鐸與主教形成一個司祭團。

    每一教區或修會司鐸,以聖秩聖事為基準,藉使徒性愛德、職務和情誼的特殊關係,都在司祭團中彼此合為一體。實質上,無論教區或修會所有司鐸,都分享基督首領和牧人同一的司祭職:「他們為同一的理想而工作,也就是說,為建立基督妙體而工作,這就需要多方面的功能和新的適應,特別在今天這個時代」(15)。而且幾世紀來,此一工作為萬古常新的神恩所滋潤。

    最後,因為他們在教會內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從事的工作並不取代,卻推動全體天主子民因聖洗所賦與的司祭職,為帶領平信徒的司祭職達到教會所要求的圓滿境界,司鐸對平信徒來說,確有積極與輔助的作用。司鐸是為平信徒的信、望、愛的生活而服務。司鐸以手足與友愛的情懷,珍惜並鼓勵平信徒身為天主兒女的尊嚴,並協助他們圓滿的執行,他們在全教會使命的觀點下,所有的特別角色(16)。由聖秩聖事,所賦與的公務司祭職,與普通或「王者」司祭職,二者在本質上也在程度上不盡相同(17),但互相關聯,因為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導源於基督同一的司祭職。實在說來,公務司祭職以其本身來說,並不意謂比平信徒的,普通司祭職的聖德更高;藉公務司祭職,基督在聖神內賜給司鐸一個特殊的恩寵,使他們能夠協助天主子民,忠實而圓滿地執行他們所接受的普通司祭職。(18)

    18大公會議指出:「司鐸們在領受聖秩時所得的神恩,不只準備他們去實行一種限定的狹小使命,而是廣大普遍的救人使命,『直達地極』(宗一,8),因為所有司鐸職務,都是參與基督託付給宗徒們的普遍使命。」(19)因此,由於他們職務的本質,應該為具有深度的福傳精神所浸潤和鼓舞,而且「又應以真正的公教精神,習慣放寬眼界,超越自己的教區、國家、或禮儀界線之外,以滿全整個教會的需求,並應具備到處宣傳福音的精神」(20)

    再者,正確地說,因為在教會生活內,司鐸應該是一個共融的人,他與大眾之間的關係該是一個有使命和溝通之人。根深蒂固於基督的真理與愛心,並為宣佈基督救恩之命令與願望所驅使,司鐸被召在友愛、服務與普遍追尋真理、並關懷正義與推進和平的各種關係中作證。此種情況在與其他教會和教派間更形重要;但也延展到其他宗教信徒、善男信女、特別是那些貧窮無依無依無靠的人、那些對基督救贖真理毫無所知或無法表達、但抱渴望之心的人們,按照基督的話:「健康的人不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才需要;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谷二,17)

    特別是今天,福音新傳的急迫工作在召喚全體天主子民的參與,並對福音的宣講與作證,需要新的熱火,方法和表達方式。此項工作要求司鐸們、徹底沉浸在基督的奧祕之中,並能具體表達牧靈生活的新方式,具備與教宗、主教和其他司鐸密切共融的標誌,與平信徒合作的效果,經常尊重並培養教會內所有的不同角色、神恩和職務(21)

      「我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路四,21)。讓我們再聽一次耶穌的這些與公務司祭職有關,並且我們已闡述過它的本質和使命的話。耶穌所謂的「今天」實屬並界定「時日的滿全」,圓滿和決定性救恩的時刻,指的就是教會的時刻。基督的祝聖與使命:「上主的神……。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路四,18),像活樹枝一樣,由其發出教會的祝聖和使命的嫩芽,也就是基督「充滿一切者的圓滿」(弗一,23)。在重生聖洗聖事中,上主的神傾注在每位信友身上,將他們祝聖為屬神的殿宇、聖潔的司祭,派遣他們去宣揚那由黑暗中召叫他們、進入他奇妙之光者的榮耀(伯前二,4-10)。「司鐸以特具權威的方式,分享基督的祝聖和使命」,藉聖秩聖事與其功效,他取得基督、首領和牧人的容貌,並因基督的名和代表祂分擔「向貧窮人宣傳福音」的使命。

    世界主教會議的教長們,在最後的文告中簡明扼要地總結「真理」,更好說是公務司祭職的「奧祕」或「恩寵」時說:「我們最後從天父的愛中取得身分,轉眼注視聖子、父所派遣的大司祭與善牧。靠聖神的德能,我們聖事性地在公務司祭職上與基督結合。我們的司祭生活與行動,延續基督的生活與行動。我們的身分、真正的地位、我們的喜樂之源、就連我們的生命之根盡在於此」(22)

 

附註

(1)世界主教會議閉幕辭(一九九○年十月廿七日)4;參閱一九九一年三月十日聖週四教宗致司鐸函;羅馬觀察報一九九一年三月十五日。

(2)參閱「教會憲章」;「司鐸」法令;「司鐸培育」法令;教廷教育部「司鐸教育基本方案」(一九七○.一.六.)321~384;主教會議第二屆常會(一九七一)

(3)提案7

(4)教會憲章5

(5)「平信徒」勸諭(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卅日)8:宗座公報81(一九八九),四○五頁;世界主教會議第二次特別會議(一九八五)

(6)參提案7

(7)參「司鐸」法令7~8

(8)「教會憲章」1

(9)參提案7

(10)仝上。

(11)提案7

(12)主教會議第八次常會「現今處境中司鐸培育」研究綱要16;參提案7

(13)三鐘經(一九九○.二.廿五)羅馬觀察報一九九○.二.廿六-廿七。

(14)參「司鐸」法令7~9

(15)仝上8;參提案7

(16)「司鐸」法令9

(17)參「教會憲章」10

(18)參提案7

(19)「司鐸」法令10

(20)「司鐸培育」法令20

(21)參提案12

(22)主教會議教長致天主子民文告(參註(8))

 

第三章  上主的神在我身上

   司鐸的靈修生活

   成聖的「特殊」聖召

    19「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路四,18)聖神不僅「臨於」默西亞身上,而且「充滿」了祂,滲透全身各處、觸及祂所是與所為的極深處。的確,聖神是默西亞「獻身」和「使命」的根本,「因為祂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喜訊。」(參閱路四,18)藉著聖神,耶穌完全屬於召叫、選擇、派遣祂的天主。主的聖神這樣顯示我們,祂是我們的聖德與成聖聖召的根源。

    這同一「上主之神」是「在」全體天主子民身上,他們形成了「獻身」於天主並由天主派遣宣報救恩喜訊的民族。這些天主子民都受聖神的陶醉,加上印號(參閱格前十二,13;格後一,21及以下;厄一,13;四,30)並被召成聖。

    特別地,聖神給我們啟示且通傳了基本召喚,那是天父從永恆對每一個人提出的:「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瑕疵的;又由於愛,預定了我們藉耶穌基督獲得他義子的名分」(參閱厄一,4-5)。不但這樣,藉著給我們召喚的啟示與通傳,聖神在我們內成了圓滿的根基和泉源。祂,聖子的聖神(參閱迦四,5)使我們肖似耶穌基督,使我們分享祂聖子的生活,就是分享愛聖父和兄弟姊妹的生活。「如果我們因聖神而生活,就應隨從聖神引導而行事。」(迦五,25)藉著這些話,保祿宗徒提醒我們基督徒的生活是「屬靈的」生活,就是一種由聖神所引領並給予生命活力,朝向聖潔或完美愛德的生活。

    梵蒂岡大公會議所強調的:「任何地位或行業的基督徒,都被召達到基督徒生活的圓滿和愛德的成全,」(1)特別貼切到司鐸身上。他們被召不僅是因為領過洗,而且特別因為他們是司鐸,也就說,他們的聖召以一種新而特殊的方式,來自聖秩聖事所賦與他們的新名銜。

    20大公會議有關司鐸生活和使命的法令,給予我們特別豐富且激發思想的,司鐸「靈修生活」的總匯,以及成為「聖人」的禮物和責任:「司鐸因聖秩聖而與基督司祭相似,作為基督元首的職責、主教聖秩的合作者、以建樹基督整個身體-教會。固然,司鐸一如其他所有信徒,經過洗禮的祝聖,已經接受了偉大召叫與恩寵的記號與禮物,即使在人性弱點之下,仍能夠,而且應該追求成全,猶如主所說的:『所以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瑪五,48)。然而,司鐸更應以特殊方式達到成全地步,因為他們在晉鐸時,以一種新的方式將自已奉獻給天主。成了基督永琤q祭的活工具,以便在今世他們能夠以天上的德能完成重整全人類的奇妙工程。因此,每位司鐸既然都以自己的方式,代表基督自己,是以特殊的恩寵也就賜給了他。藉此恩寵他在為所屬民眾及整個天主子民服務時,即能更有效地步向他所代表的基督的成全,同時也能以基督的聖德,來醫治自己人性的弱點,因為基督成了我們的大司祭,『他是聖善的、無辜的、無玷的、別於罪人的』(希七,26)(2)

    大公會議首先「肯定」成聖的「普遍」聖召,這是源於聖洗聖事的,這顯示司鐸也是「教友」的一份子,是「兄弟中的兄弟」,是天主子民的一份子,喜樂地分享救贖的恩寵,(參閱弗四,4-6)並分擔-依照聖神,跟隨師傅和主的足跡的共同責任。我們回憶起聖奧斯定的名言:「為你們我是主教,和你們一起我是基督徒,前者的頭銜是由於我從事的工作,後者是由於恩寵;前者預示危險,後者預示救恩」(3)

    該段文字也同樣清楚地談到成聖的「特殊」聖召,或更精確地說就是基於聖秩聖事,這是特別為司鐸的,經由晉鐸禮包含了新的祝聖。根據「為你們我是主教,和你們一起我是基督徒」,聖奧斯定指出特殊聖召,他說:「為我來說,和你們一起被救,比當你們的領袖喜樂更大。按照主的命令,我將盡量奉獻我的能力為你們服務,而不至於對拯救我的基督露出忘恩負義的一面,祂以此代價使我與你們同為僕人」(4)

    大公會議文獻繼續指出構成司鐸神修生活「特質」的必要因素,那就是和司鐸的「祝聖」有關的因素,祝聖使司鐸肖似教會的頭和牧人基督,負有獨特的「使命」或職務,使司祭成為「永恆大司祭基督活生生的工具」,而且用「基督自己的名義並代表祂」行事。以其整個的「生命」,被邀以基本的方式彰顯「福音的徹底性」並為之做證(5)

肖似基督,頭和牧人,及其牧靈仁愛

    21藉著聖事的祝聖,司鐸已肖似教會的頭和牧者耶穌基督,並持有「屬靈的權力」,即分享耶穌基督藉聖神引導教會的權威(6)

    在聖秩聖事中,藉著祝聖禮帶來的聖神傾注,標示出司鐸的靈修生活,受耶穌基督,教會的頭和牧者獨特的想法與作法所塑造並賦予特色,而這一切又都匯集在祂的牧靈仁愛之中。

      耶穌基督是祂的教會,也就是祂身體的「頭」。祂之所以為「頭」是根據祂為「僕人」的新而獨特的意義而言,照祂自己的話說:「人子不是來受服事,而是來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性命,為大眾作贖價」(谷十,45)。耶穌的服務,當祂死於十字架上時,達到了最完美的表現,那也就是在謙遜和仁愛之中,將自我完全交出。「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形狀也一見如人;他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7-8)。耶穌基督身為頭的權威,同祂的服務、祂的稟賦、祂的全部,祂代替教會謙和仁愛的奉獻,完全吻合。祂所做的一切是對父圓滿的服從;祂真是那位受苦的天主的僕人,是司祭也是犧牲。

    也正因此權威的形態,也就是獻給教會的服務,使每位司鐸的屬靈存在,完全有了生命並活躍起來,同樣也因肖似耶穌基督,教會的頭與僕人的須求而完成(7)。聖奧斯定在一位主教受祝聖的日子提醒他說:「使眾人領袖者首先當了解他是大家的僕人,他不該鄙視成為大家的僕人,我再說一次,他不該不屑當大家的僕人,因為萬主之主並沒有鄙視做我們的僕人」(8)

    所以新約聖職人員的神修生活,該有這種為天主子民服務的基本態度(參瑪廿,24;谷十 ,43~44),而免於「做託管者主宰」的渴望。司鐸要心甘情願地按天主的意思來服務,這樣司鐸身為聖職人員是團體的「長老」,將會是羊群的模範,而這些羊群被召展示這種同樣司祭服務世界的態度,好給人類帶來圓滿的生活和完全的解放。

    22耶穌基督身為教會,即羊群牧者的像貌,以新且更能喚起意義的措辭,接受並表現耶穌基督是頭和僕人一樣的內涵。這實現了聖詠作者和厄則克耳先對默西亞的先知性的預言(參閱詠二十二-二十三;則三四,11和以下)基督不只是以色列人的而且是全人類(參閱若十,16)的善牧(若十,1114),他整個生命不斷彰顯他的「牧靈愛德」,而且每天實行這種牧靈愛德。他對困苦流離的群眾動了憐憫的心,因他們像無牧人的羊群(參閱瑪九,35-36)。他在尋找迷失的羊(參瑪十八,12~14),高興地慶祝他們的回頭。他領他們到青翠的草場和幽靜的水旁(參閱詠二十二-二十三)而且為他們舖設了餐桌,用自己的生命來滋養他們,善牧藉他自己的死亡和復活奉獻生命,就像教會在羅馬禮中所唱的:「善牧復活了,為他的羊群捨生、為他的人而死的那位復活了,阿肋路亞!」(9)

    伯多祿前書的作者稱耶穌是「總司牧」(伯前五,4),由於他的工作和使命透過宗徒(參閱若二十一,15-17)和他們的繼承人(伯前五,1)及司鐸在教會中繼續著,藉著祝聖,司鐸肖似善牧耶穌,並被召叫相似並活出他的牧靈愛德。

    基督對教會的自我給予,他愛的果實,是用新郎為新娘的奉獻來描述,像聖經所常提示的。耶穌是真的新郎,給教會提供了救恩的酒(若二,11)。他是「他的身體-教會的頭,也是教會的救援。」(弗五,23)「他愛教會,為她而捨生,以水洗,藉這語來潔淨她,聖化她,好使她在自己面前呈現為一個光耀的教會,沒有瑕疵,沒有皺紋,或其他類似的缺點,而使她成為聖潔而沒有污點的」(弗五,25-27)。教會確實是基督,元首臨在和活動的身體,但她也像由十字架上救主敞開的心胸所從出的新厄娃。

    因此基督站在教會之前,「培養、撫育她」(弗五,29),給她自己的生命。司鐸被召叫成為耶穌基督教會的淨配活生生的形象(10)。當然,和其他兄弟姊妹一起,他常是信仰團體的一份子,受聖神的召喚,但由於他肖似領袖善牧的基督,司鐸對團體來說,是配偶關係。「由於他代表基督教會的頭、牧人和淨配,司鐸不只在教會內而且是在前端」(11)。因此。在他的靈修生活上,他是被召叫活出基督對他的新娘、教會配偶的愛。所以司鐸生活需散發配偶的特性,要求他能為基督配偶的愛做見證,這樣才能以新而大方、不自私的心,同時懷有「天主的妒愛」 (參閱格後十一,2)及忠誠恆常的奉獻,甚至懷有產痛的愛去愛人民,「直到基督在教友中形成為止」(迦四,19)

    23使司鐸肖似基督領袖牧人並導引他靈修生活的內在原則和力量是「牧靈愛德」,分享基督本人的牧人愛德,也是聖神白白賜與的,為司鐸也像一份工作和要求以白白奉獻來答覆的召喚。

    牧靈愛德的基本內涵,是自我給予,效法基督把自我獻給教會,「牧靈愛德」效法基督自我給予和服務的德能。不只是我們所做的,而是我們的自我給予,顯示基督對他羊群的愛。牧靈愛德決定我們思想和行為的方式,和別人的關係。對我們有特別的要求」(12)

    牧靈愛德的泉源與綜合,自我給予是指向教會的。像基督「愛了教會並為她捨棄了自己」(弗五,25),為司鐸也該是這樣。牧靈愛德使司鐸職務的履行成為「愛的職務」(13)

    司鐸接受這職務的召叫,做了愛的抉擇,使得教會和眾靈魂成了他的首要興趣,由於這具體的靈修,司鐸能夠愛普世教會和托付給他的教會,以丈夫愛妻子的愛去愛(14)。自我給予是無限的,是來自善牧基督的使徒和傳教士的心火,他說:「我還有別的羊,不屬於這一棧,我也要把他們領來,他們要聽我的聲音,所以這樣將只有一個羊棧,一個牧人」(若十,16)

    在教會團體中,司鐸的牧靈愛德特別要與主教團結一起,並與司祭團有特殊的人際關係,像大公會議所說的「牧靈愛德要求司鐸們的工作常在與主教及其他司鐸兄弟們共融之下進行,否則徒勞無功」(15)

    對教會的自我給予是關心教會,她是基督的新娘與身體,這樣,司鐸愛德的首要參考點就是基督自己了。只有在愛並服務基督元首和配偶,愛德才能成為司鐸愛基督的身體和妻子教會,並為她服務的泉源、標準、尺度和衝擊。保祿宗徒清楚了解這一點,他在給格林多教會的信上說:「我們因耶穌的緣故做了你們的奴僕」(格後四,5)。總之,這是耶穌基督在三次肯定伯鐸的愛後,託給伯鐸有關牧養羊群的明顯教導。的確只有當伯鐸表達了更優先的愛:「祂第三次對他說:『西滿,若望的兒子,你愛我嗎?』伯鐸回答祂說:『主!磥偵繷ㄙ器D,磢器D我愛瞗C』」然後,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羊群」(若二十一,17)

    牧靈愛德在聖秩聖事中有特殊的泉源,在感恩禮中有完整的表達和高度的滋養,像大公會議所說的:「此牧靈的愛德主要導源於感恩祭,也是司鐸生活的中心和根源,在祭台上所作的,也要努力貼合於司鐸身上。」(16)的確,感恩禮重演十字架上的犧牲,它是基督給教會的完整禮物,祂奉獻身體傾流熱血,做為祂是教會領袖、牧者、僕人和淨配的主要見證。正因如此,司鐸的牧靈愛德不只是源自感恩禮,而且在舉行感恩禮時有最高度的實現,同樣司鐸也是感恩禮中,領受和使他整個生命有「犧牲」幅度的恩寵和義務。

    此牧靈愛德也是整合司鐸的許多不同活動的內在動力。由於牧靈愛德,司鐸內在生活與外在活動統一,以及職務的義務等主要需求得以完成。特別是在此社會文化、教會環境等複雜,支離破碎中更是迫切,司鐸唯有時時刻刻將每一行動向基本抉擇而能「為羊群獻出生命」,才能保證這種合一,它是保持和諧與靈修平衡是基本而不可缺的。大公會議提醒我們說:「司鐸與基督結合在一起,去體認天父的旨意,去為託付給自己的羊群獻身,必然獲致生活協調。司鐸們這樣作基督善牧的替身,就會在這牧靈愛德的執行中,找到司鐸成全的關鍵,獲致生活及行動的協調」(17)

實行職務中的神修生活

    24主的神為基督傅了油,並派遣他傳福音(參閱路四,18)。司鐸的使命不是與他的祝聖不相干或是並列,而是代表著內在真正的目的:祝聖是為命,這樣說來,不只是祝聖,連使命也在聖神和祂聖化能力的影響下。這在耶穌的生活是如此,宗徒和其繼承者的生活也是如此。為全教會和司鐸的生活亦然:司鐸接受了聖神為恩惠並被召成聖(18)

    所以,在司鐸的靈修生活與執行職務之間有密切的關係(19),大公會議用以下方式表達此關係:「他們在執行屬神的和正義的職務時,只要他們順服給予他生命和領導的基督的聖神,他們的靈修生活就得穩定。因為藉著他們每天的神聖工作,以及他們和主教及其他司鐸在共融中所進行的全部職務,就足以使他們走向完美的生活。司鐸的聖德本身,非常有助於有效地執行司鐸職務」(20)

    「你要活出交付在你手中的奧蹟!」這是在晉鐸禮中,當天主子民感恩祭所需祭品放在司鐸手中時,教會給司鐸的邀請和勸言。司鐸是此「奧蹟」的「服務員」(參格前四,1),此奧蹟確是耶穌基督自己,祂在聖神內是聖德,也是被召成聖的泉源。此「奧蹟」在司鐸生活中尋求表達。為此,必須更有警覺和意識。此外,晉鐸禮提出以下的勸勉:「你要認清你將從事的工作」。保祿也是這樣勸勉弟茂德的:「不要疏忽你心內的神恩」(弟前四,14;參弟後一6)。司鐸的靈修生活和執行職務之間的關係,也可以根據聖秩聖事所賦於的牧靈愛德來解釋。司鐸職務,正是因為是分享元首和牧人耶穌基督的救世職務,不能不表達出或是生活出牧靈愛德。因為牧靈愛德是他服務及自我奉獻的精神和源泉。依客觀事實來說,司鐸的職務根據以上聖奧斯定的話是「愛的服務」。此客觀事實本身,要求有相對的「特質」(Ethos),也就是愛的生活,猶如聖奧斯定親自所指出的「牧守主的羊群該是愛的職務」(21)。此「特質」以及作為靈修生活的結果,非他,而是有意識而自由地-即人的思想和心情,決定和行動-服膺以「愛的職務」為司鐸職務的「真理」。

    25經由履行職務而成長的靈修生活,基本上,司鐸應不斷的革新及加深他由於聖秩聖事身為基督、教會的領袖與牧者的聖職人的意識。這意識不只是按著司鐸為教會和人類所執行的使命的本質,而且也提供執行使命的司鐸靈修生活的焦點。的確,為基督司鐸所揀選不是如「物件」,而是「人」,換句話說,司鐸不是被動而死氣沉沉的,而是「活生生的工具」。就如大公會議於提到追求成全的責任所說的(22)。大公會議也說司鐸「是唯一聖者及聖化者天主的同伴和助手」(23)

    這樣司鐸執行其職務,深深使他自己成為有意識的、自由的和負責的人。他在聖秩聖事中,由於祝聖和與基督肖似而確立的與耶穌的關係,使司鐸提升並要求從他的「意向」有更深的關係,即有意識的並自由的選擇教會所想要他做的職務。此關係本質愈廣愈深愈好,影響一個人的想法、感覺和生活:換言之,產生一系列的倫理的和屬靈的「氣質」,附合司鐸所作的聖職行為。

    無疑地,執行司鐸職,特別是在行聖事時,從基督自己的行為接受救恩效果,祂在聖事中臨在。可是為了強調使人「得救」而又是「救主」-常是並唯有在基督內-的救恩的無償本質,天主的計劃安排了執行聖職的效果,也因為人的領受和參與的多寡而定(24)。尤其是聖職人聖德的高低,對宣講聖言、舉行聖事及以愛領導團體,有實質的後果。此點大公會議說得很清楚:「司鐸的聖德足以使他們極有效地執行其職務。因為天主的聖寵,固然也可以藉不稱職的聖職人,實行救恩的工作,但是通常天主更願經由那些順從聖神推動和領導的人,為了他們與基督的親密結合及聖善的生活,來彰顯祂的奇妙事工,使他們可與聖保祿一樣說: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迦二,20)(25)

    意識到自己是耶穌基督、元首和善牧的聖職人,也使人以感恩和喜樂感到自己從耶穌基督,領受了特殊的恩寵和寶藏:自由地為主所揀選的恩寵,成為救恩工作的「活工具」。這一選擇為司鐸來說,是為耶穌的愛作證。此愛與其他的愛一樣,更要求回應。在祂復活後,耶穌問伯鐸愛的基本的問題:「西滿,若望之子,你比別人更愛我嗎?」接著伯鐸的回答,耶穌把「餵養我的羔羊」(若廿一,15)的使命,托付給伯鐸。耶穌首先問伯鐸愛不愛祂,使能將祂的羊群托付給他。事實上是耶穌自己的愛,自由而自發的,向伯鐸提出了問題,並將「祂的」羊托給伯鐸。因此,每一件聖職行為,凡是導向愛和服務教會的,燒熱起對耶穌基督、教會的善牧及淨配,更大的愛和服務,此愛常是回應在基督內的天主的自由而又自發的愛。在耶穌基督的愛內的成長,也界定對教會的愛的成長:「我們是你們的牧人,與你們一起我們得到料草。願主給我們愛你們的力量,直到為你們而死,無論是實在的或是願望的死」(26)

    26由於梵二大公會議具有見識的訓導(27),我們能領悟司鐸的靈修生活和執行他聖道、聖事及牧靈愛德三重職務之間,密切關連的條件與要求,表達與果實。

    司鐸首先是「天主聖言的聖職人」。他被祝聖並被派向眾人宣報天國的福音,召喚每一個人服從信德,並引領信者更認識在基督內啟示並通傳給我們的天主的奧蹟,並在其內共融。因此,司鐸本身首先應該非常熟悉天主的聖言。對聖經的語義或釋義的知識雖是必要,但是不夠。他需要以順服及祈禱的心接近聖言,使聖言滲透他的思想和感受,使他氣象一新-有基督的心意(格前二,16)-使他的言語和選擇以及態度,成了福音的反省、宣報及見證。唯有當他「停留在」聖道中,司鐸才能成為主的完美弟子。唯有如此,他才認識真理,而真正自由,克服一切與福音相背的環境(參若八,31~32)。司鐸應該成為聖言的第一個「信從者」,同時完全意識到他職務的話不是「他的」,而是那派遣他者的話。他不是唯一持有聖言者;因此他負天主子民的債。就是因為他能而且做福傳,司鐸猶如教會其他成員,應該不斷意識到他一直需要受到福傳(28)。他以「聖職人」身分宣報聖言,分享基督和教會的先知權威。結果是,為使他自己擁有並向信友保證,他是完整地傳佈福音,司鐸被召對教會活的傳承和訓導,發展一種特有的感性、愛及順服。傳承和訓導與聖言並非不相干的,而是用來對聖言有正確的解釋,並保持其真正的意義(29)

    尤其是在舉行聖事和每日頌禱時,司鐸應該使他在執行職務和靈修生活之間,有深切的合一。交於教會的聖寵恩惠,成了成聖的原則及成聖的聖召。為司鐸也是一樣,他的職務及靈修生活的真正中心是聖體聖事,因為在聖體內包含有「教會的全部精神財富,就是基督自己,祂是我們的逾越和生命的食糧,以祂藉聖神而有生命並給予生命的肉體,賜給人們生命的食糧。如此祂邀請並引導人們,把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工作和一切造物,與基督一起奉獻」(30)

    司鐸的靈修生活,從不同的聖事和每件聖事的特有恩寵,領受某些特色。當他舉行聖事並經驗聖事時,他為每件聖事的不同特徵和要求,所建立和塑造。

    我特別提出懺悔聖事,司鐸是此聖事的施行者,但也該是它的受惠人,成為天主對罪人慈愛的見證。再次我提出我在「和好與懺悔」勸諭中所寫的:「司鐸的靈修和牧靈生活,像其他的平信徒和修會的兄弟姊妹一樣,為了它的品質與熱誠,是靠個人頻繁和細心的領受懺悔聖事。司鐸的舉行感恩祭和施行其他聖事,他的牧靈心火,他與信友關係,與其他司鐸的共融,與其主教的合作,他的祈禱生活,一言以蔽之,他整個司鐸的存在,會遭受無情的衰退,假如由於疏忽或是其他理由,不時常以信德和虔誠領受懺悔聖事。假如一個司鐸不再去告解,或適當地告自己的罪,他司鐸的生命和和行動很快會受影響,也會為他身為牧人的團體所發覺」(31)

    最後,司鐸要以鼓勵並領導教會團體,即以「集合天主的家庭,即有合一精神的兄弟團體,並領導它,在基督內經由聖神而走向天父」(32),在他的生活中表達耶穌基督,教會的元首和司祭的權威和服務。此一治理職務代表一種非常微妙和複雜的義務,它除了關心不同的人和他們的聖召外,也包括能協調聖神在團體內所啟發的一切恩寵和特恩,加以分辨並使它們為了建設教會,在不斷與主教聯合下加以妥善應用。此職務要求司鐸有強烈的靈修生活,充滿一個「當主席」和「領導」一個團體,一個「長者」的素養和德行:例如忠信、正直、堅實、智慧、熱誠精神、友好、心地善良、對主要的事堅定、不太主觀、個人廉潔、忍耐、對日常工作熱心、深信默默工作的價值,猶如在誠樸的和貧窮的人身上顯示的(參鐸一,7~8)

司鐸生活與福音的徹底

    27「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路四,18)。聖神在聖秩聖事中,傾注聖德的泉源和成聖的聖召。這不僅是因為它使司鐸肖似基督、教會元首和牧人,託付他以基督之名並代表基督,負起先知、司祭和王者的使命,也是因為它啟發並生動他的日常生存,以恩惠和要求,德行和心火即牧靈愛德使之富裕。此愛德是將包含在福音中的價值和德行綜合,也是支持這些價值發展至基督的圓滿程度的力量(33)

    為所有的基督徒,無人例外,福音的徹底性代表一種基本的、無法抗拒的要求,基督要我們追隨並效法祂,靠著聖神所賦給的與基督的親密共融生活(參瑪八,18;十,37;谷八,34~38;十,17~21;路九,57)。此同一要求再次向司鐸們提出,不但是因為他們「在」教會內,也是因為他們在教會的「前線」,他們肖似元首和牧人基督,裝備了也投身於晉秩的聖職,並為牧靈愛德所啟發。在福音的徹底性中並作為它的顯示,人能找到許多盛開的德行和倫理的要求,這一切為了司鐸的牧靈和靈修生活、信德、謙遜和與天主的奧蹟有關的慈愛和智慧,都是有決定性的。福音的徹底性最突顯的表達,是耶穌在山中聖訓所提出的不同的「福音勸諭」(參瑪五-七章),而其中密切有關的服從、貞潔和貧窮的勸諭(34)。司鐸被召度此勸諭,依照那些出自他本人司鐸身分及能表達其身分的方法,尤其是那些目標和基本意義。

    28「為司鐸職最要緊的德行中,應該提到那心靈的態度,即常準備隨從派遣他們者的旨意,而不是自己的旨意(參若四,34;五,30;六,38)(35)。是在司鐸的靈修生活中,此類服從有某些特徵。

    首先,服從是「使徒性的」,意思是說在教會聖統的結構下,認知、愛並服務教會。的確,除非與羅馬教宗及主教團,尤其是與本人的教區主教共融,是不可能有真實的司鐸職,本人的主教應得到在晉鐸時所許下的「孝愛與服從」。這種對擁有教會權威的人的「從屬」,絕不是什麼委屈。而是從司鐸有責任感的自由而生,他不但接受一種有組織的和有機的教會生活,也接受耶穌向其宗徒及宗徒的繼承人所確保的,對教會決議的分辨恩寵及責任,為了忠於維護教會的奧蹟,並為基督徒團體的架構,依其走向救恩的共同途徑而服務。

    真正的基督徒服從,當它不是因為奴隸性的動機,能有助於司鐸根據福音執行托付於他的為天主子民工作的權威:一種沒有獨裁和領袖慾的權威。唯有知道如何在基督內服從的人,才能向別人要求符合福音的服從。

    司鐸的服從也有「團體」幅度:不是個人單獨對權威的服從,而是深切屬於司祭團合一部分的服從,這種服從要求協和地與主教合作,也經由他,與伯鐸的繼承人合作(36)

    司鐸服從的這一層面,要求有苦修的精神,一方面沒有太注重個人的喜好或觀點,另一方面給予司鐸弟兄們有機會善用他們的天賦和能力,放下一切嫉妒和敵對。司鐸的服從該是守望相助服從,因為都歸屬於唯一的司祭團。在司祭團內,此服從對做決定和選擇,以共同負責表達出來。

    最後,司鐸的服從特別有「牧靈」特性。它是生活一種恆久準備好為羊群的需求付出,而「耗盡」。羊群的要求應該真正合理,有時必需加以評估並測試到底如何的真實。但是不可否認的,司鐸的生活是完全「付出」,透過對福音,對天主的信望愛和對其職務的渴望,一種有意無意存在於托付給他們的天主子民身上的渴望。

    29有關福音勸諭,大公會議重申說:「在這些勸諭中,首推天父賜給某些人的寶貴恩寵(參瑪十九,11;格前七,7),使他們在童貞或獨身上,以不二分的心,更容易地專心事奉唯一的主(參格前七,32~34)。此為了天國之愛的完美節欲,始終為教會所推崇,被視為愛的記號和激勵,並且是世上精神繁殖的一種特殊泉源」(37)。在童貞及獨身上,貞潔保有其原始意義,就是人類的性,以共融的愛的寶貴服務,及為別人奉獻自己的真實標記而生活出來。這種意義在童貞內完全找到,它在放棄婚姻中,使肉體的「婚姻意義」,藉共融及個人對耶穌基督及教會的奉獻,更見明晰,這一切象徵並提前未來世界最後的完美共融及自我奉獻:「在童貞或獨身中,人等待,也以肉體的方式等待基督與教會的世末婚禮,把他或她完全給予教會,希望基督在永生中將自己給予教會」(38)

    如此我人更易了解並重視,為什麼西方教會數世紀來所選擇並保持的-雖然世紀以來有困難和反對-只將司鐸聖秩給予男性,證明男人為天主所召叫度絕對而永久的獨身生活。

    世界主教會議教長們,清楚而有力地表示有關此事的思想,建議說:「世界主教會議一方面決不干涉東方教會的教規,同時深信司鐸獨身的宗美貞潔是一種神恩,提醒司鐸們,獨身制為教會是天主的一項無價恩寵,並為今日世界有先知的價值。此次世界主教會議堅決重申,拉丁教會和有些東方禮要求司祭職,只賦給那些自天主接受了聖召和獨身貞潔恩惠的人(對某些東方教會的傳統,以及已婚聖職皈依天主教的特殊個案並無偏見,那是教宗保祿六世論司鐸獨身制通諭第42號所提的例外)。關於教會決心維護,要求在拉丁禮中,現在和未來晉陞鐸品的候選人,永久並自由地選擇獨身的法律,主教會議不願任何人心中留下任何疑惑。主教會議希望看到獨身用聖經、神學和靈修學的豐滿來表達和解釋,把它當作天主賜給教會的寶貴恩寵,也把它視為世上沒有天國的標誌,天主愛世界的記號,司鐸對天主並對人不可二分的愛的徵兆,結果獨身該被看成是司祭職的積極的豐滿」(39)

    尤其重要的是司鐸要了解,教會法規定獨身的神學動機。既然是法律,它表示教會的意願,即使在本人表示服從意願之前。可是教會的意願是在獨身與晉秩禮之間找到最後動機,因為晉聖秩使司鐸肖似教會的元首和淨配耶穌基督。教會身為耶穌基督的淨配,願意得到司鐸以完整而獨情所鍾的愛,就如其元首和淨配耶穌基督般愛他。那麼司鐸獨身,是「在」基督內並「偕同」基督,「對」祂的教會的自我奉獻,表達司鐸在主內共偕同祂為教會服務。

    為能適當度司鐸的靈修生活,獨身不應被看作並生活成孤立或純負面的因素,而是為成為司鐸正面和特殊的層面。離開父母,司鐸以使徒的共融,為天主子民服務追隨善牧耶穌,獨身應受到歡迎,並不斷以自由而愛的決心予以革新,看作來自天主的無價恩惠,是「牧靈愛德的火苗」(40),是特別分享天主的父性和教會的繁殖,是為世界作末世天國的見證。為實踐司鐸獨身的一切倫理的、牧靈的和靈修的要求,絕需要司鐸謙遜而信賴地祈求大公會議指出:「在今日世界,許多人以為完美的節慾不可能。他們愈如此想,司鐸們愈要謙遜而恆心地與教會一起祈求這項忠信的恩寵。對求的人永不會被拒。同時要讓司鐸們運用一切大家所有的超性的和本性的方法」(41)。再說一次,祈禱和教會的聖事和苦修方法,能在困難中提供希望,在跌倒時提出寬恕,在再次出發時給予信心和勇氣。

    30有關「福音貧窮」的主題,主教會議教長給了確切而重要的描述,推介它為「將一切財物隸屬於天主的至善和其天國」(42)。事實上,只有將天主以唯一而至善的奧蹟和真正的寶藏去瞻仰和生活,人才能了解並實踐貧窮,貧窮並非是輕視或抵制物質財富,而是以愛和責任應用這些財物,同時以極大的內心自由,就是為了天主和祂的計劃,能放棄它們。

    貧窮為司鐸來說,由於他因聖事而肖似元首和牧人基督,附有特殊的「牧童」色彩,主教會議教長們引用大公會議訓示(43)而加以發揮。他們寫道:「司鐸追隨本是富有的,而為了愛我們而成為貧窮的基督(參格後八,9),應將窮人和弱勢族群,視作特別托付他們的人,他應該能以誠樸而又刻苦的生活風格,為貧窮作證,學習慷慨地於棄多餘的事物(「司鐸培養」9:教會法典二八二條)(44)

    的確「工人該有他的工資」(路十,7),而「主命令凡宣揚福音的人,靠福音而生活」(格前九,14),同樣,宗徒的這項權利,不能與任何為了服務福音和教會,要求特權和利益相混淆。貧窮本身確保司鐸保持隨時應命,被派去最有用和最需要他工作的地方,雖然個人要犧牲。這是宗徒對聖神心服的條件和主要前提,使他準備「前往」,不帶旅行袋或私人的用品,只追隨主老師的意願。(參路九。57~62;谷十,17~22)

    司鐸個人投入團體生活並為它負責,他也要在管理團體的財物上,提供完全「正直」的見證 ,決不作為自己的私有來處理,而是把它看作要和天主和他的兄弟姊妹,特別是窮人交待的事物。況且他對屬於一個司祭團的意識,對司鐸是火苗,使他致力於推動司鐸間財富的平均分配和財物共通(參宗二,。42~47)

    因福音貧窮所維護並滋養的內心自由,將幫助司鐸站於環境差的人一邊,以他們的力量實行守望相助,創造一個更公平的社會,更敏感並能了解和分辨有關生活的經濟和社會的層面,而且推動特別愛護窮人。特愛窮人並不排斥任何人得到救恩的宣報和恩惠,卻能幫助司鐸適當地接近窮人,罪人和所有在社會邊緣的人,效法耶穌負起先知及司鐸的職務(參路四,18)

    司鐸貧窮的先知意義也不可被遺忘,在此富裕和消費社會中更是迫切需要:「一個真正貧窮的司鐸真是特殊的標記,他不順服在現代世界將一切靠金錢和物質的保險的威權下」(45)

    把牧靈愛德在十字架上達於完美,內外均空虛自己的耶穌基督,祂是服從、貞潔和貧窮的模範和源泉,司鐸被召度此生活,當作他對其兄弟姊妹牧靈愛德的表達。根據聖保祿致斐理伯教友函中的話,司鐸應該「有耶穌基督的心意」,空虛自己,在愛德中即服從、貞潔和貧窮,去發現與天主結合並與兄弟姊妹合一的康莊大道(參斐二,5)

個別教會的成員並為之奉獻

    31猶如任何真正的基督徒靈修生活,司鐸的靈修生活有它主要的和不可否認的教會幅度,即分享教會本身的聖德,猶如我們在「信經」中所宣示的「諸聖相通」。基督徒的聖德源出自教會的聖德;它表達教會的聖德,同時豐富教會的聖德。此教會幅度,在司鐸的靈修生活中,由於他與教會的特別關係,有其特別形式、目標和意義,這是他與元首和牧人基督相似,他的晉秩聖職和牧靈愛德。

    因此,必須了解司鐸之加入地方教會和為它的奉獻。這兩個層面,不是純組織和紀律方面需求的結果。相反,司鐸與主教在一個司祭團內的關係,他分擔主教的教會關切,他在地方教會特殊的歷史和環境條件下,對天主子民的福音照顧,在塑造司鐸的形像和靈修生活時,都是要泣意的因素。如此說來,「降生」不能只界定在純法律關係,但也關係到一系列的心態,以及屬靈的和牧靈的決定,這一切有助於達成司鐸聖召的特色。

    司鐸必須意識到他之「在個別教會中」,本身構成他度基督徒靈修的重要因素。因此,司鐸正是由於他屬於個別教會並為之服務,有了豐富的意義,分辨的標準,以及形成他牧靈使命及靈修生活的行動。

    其他有關靈修生活的看法和傳統,也能有助於司鐸朝向成全的道路,因為這一切能豐富個別司鐸的生活,以及使司鐸團的生活有寶貴的屬靈恩惠。這就是許多老的和新的教會的善會,他們歡迎司鐸加入他們的屬靈家庭:例如使徒生活團體、司鐸在俗會,及其他各種靈修團體,教會的運動,屬於修會的司鐸為整個教區司祭團是屬靈的富裕,他們提供特殊的神恩和特殊職務,藉他們的臨在,刺激個別教會使教會更能在世界開放(46)

    司鐸之屬於個別教會並為之奉獻-甚至犧牲生命-為了建立教會「代表」元首及牧人基督,並為整個基督徒團體服務,並與主教有慷慨和孝愛的關係,應該為每種神恩所加強,使之成為司鐸生活的一部分(47)

    為了樂於接受豐富的聖神恩惠,並使之為天主的光榮和整個教會的益處而結果實,每一個人必須對他或她自己的神恩,以及別人的神恩,有所認知和辨別,而且常以基督徒的謙遜,堅定的自我控制,運用這些神恩,尤其是為了建設整個團體而運用,因為每一樣神恩都是為了服務。此外,大家都要努力彼此尊重、尊敬別人,並且重視司祭團中所有的一切正面的和合法的多樣性。這也構成司鐸靈修生活和他不斷實踐苦行的一部分。

    32加入個別教會並為之奉獻,並不限制司祭團對此教會的活動和生活:這種限制是不可能的,因為個別教會及司鐸職本身都不允許(48)。大公會議對此說:「司鐸們在領受聖秩時所得神恩,不只準備他們去實行一種限定的或狹小的使命,而是廣大的普遍的救恩使命『直至地極』(宗一,8)。因為每一個司鐸職,都是分擔基督托付給宗徒們的普遍使命」(49)

    為此司鐸的靈修生活應該深深刻劃出傳教士心火和活力。在執行他們的職務和作見證時,司鐸們有責任教育他們所受托的團體,成為真正傳教性的團體。我曾在「救主使命」通諭中說:「所有司鐸應有傳教士的理念和心,對教會及世界的需要開放,關懷遠方的人,特別是他們中間的非基督徒族群。他們應在心中、他們的祈禱中、特別是在聖祭中,關懷整個教會和全人類」(50)

    假如司鐸的生活慷慨地受傳教士精神所啟發,他更易回應今日教會與日俱增的聖職分配不均的嚴重要求。對此,大公會議說得很清楚有力:「司鐸們要關心各地方的教會。因此屬於聖召多的教區的司鐸,在其本主教的許可和鼓勵下,應該表示願意準備去聖職缺乏的地區、傳教區或種種活動,從事服務的工作」(51)

「在他們內復興你的聖神所賦予的聖德」

    33「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祂給我傅油,要我向貧窮人宣講福音」(路四,18)。即使今天,基督用這幾句祂在納匝肋會堂所說的話,迴響在我們司鐸的心中。的確,我們的信德啟示我們,基督的神在我們身上、我們的行為上,我們的生活上工作,猶如聖秩聖事所塑造、裝備和鑄造的。

    是的,上主的神是我們靈修生活的主要幹事。祂創造我們的「新的心」,啟發它、以愛的「新的法律」,牧靈愛德引領它。為發展靈修生活,主要是司鐸要意識到他總不會缺乏聖神的恩寵,那是完全白給的恩惠,也是他要努力的任務。意識此恩惠,是司鐸在靈修道路上所遇的困難、誘惑和軟弱的基礎和支持。

    這塈矬@意呼籲所有司鐸,我在一次機會上向他們所說的:「司鐸的聖召主要是成聖的聖召,是從聖秩聖事所引申的。聖德與天主親密;是效法基督,祂是貧窮、貞潔和謙卑的;是人靈毫無保留的愛;是為他們並為了他們真正的利益而獻身;是愛教會,它是聖的,它願我們成聖,因為這是基督交給它的使命。你們每一位也要成聖,為的是幫助你們的兄弟姊妹,達到成聖的聖召。

    我們如何能不反省聖神主動負擔我們司鐸職的成聖召喚?我們要記得晉鐸禮的話,它是聖事的經文:『全能的父,請把司鐸品位賜給你的這些子弟。在他們身上傾注聖德的聖神。主啊,願他們完成篚嶀帚熔臚G級司祭職,並由於他們的榜樣,他們能帶領眾人度有品德的生活』。

    可愛的,由於晉鐸禮,你們領受了基督的同一聖神,祂使你們與祂相似,使你們能因祂的名去工作,而使祂的思想和心靈,生活在你們內。這種與基督的神密切的共融,一方面保證你們代表基督所施行的聖事行為有效,同時也要在熱心的祈禱、生活的正直、為了兄弟們的得救,孜孜不倦盡聖職的牧靈受德中表達出來。一句話,要求你們個人的成聖」(52)

 

(1)「教會憲章」40

(2)「司鐸法令」12

(3)講道集3401;拉丁教父38;一四八三。

(4)同上。

(5)參考「建議」8

(6)參考梵二大公會議,司鐸職務與生活法令第212題。

(7)參考建議8

(8)MORIN GUELFER BYTANUS 講道集321:拉丁教父2~637

(9)羅馬彌撤經書,復活第四主日領主詠。

(10)「婦女地位」牧函(一九八八年八月十五日)26:宗座公報80(一九八八)1715-1716

(11)建議7

(12)一九八九年十月七日漢城、守聖時講道,2:教宗訓導集十二之2(一九八九)785

(13)聖奧斯定「論若望福音」(1235CCL 36678

(14)一九八○年十一月四日意大利主教團組織的會議中致詞。教宗訓導集三之2 (一九八○)1055

(15)「司鐸法令」14

(16)同上題。

(17)同上題。

(18)「在新世界傳福音」勸諭(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八日)75:宗座公報68(一九七六)64-67

(19)參建議8

(20)「司鐸法令」12

(21)「論若望福音」1235:仝上。

(22)參「司鐸法令」12

(23)同上5

(24)特利騰公會議,「論成義法令」七章;「論聖事法令」六條。

(25)「司鐸法令」12

(26)聖奧斯定聖伯鐸、聖保祿節講道,釋:「若望之兒子西滿,你愛我嗎?」加西諾圖書館「聖奧斯定雜錄」第一卷,羅馬1930404頁。

(27) 參「司鐸法令」4-613題。

(28)參「在新世界傳福音」15

(29)參「啟示憲章」810

(30) 「司鐸法令」5

(31)「和好與懺悔」勸諭31,六。

(32) 「司鐸法令」6

(33)「教會憲章」42

(34) 參「建議」9

(35) 「司鐸法令」15

(36)參同上。

(37)「教會憲章」42

(38)「家庭團體」勸諭16

(39)「建議」11

(40) 「司鐸法令」16

(41)同上。

(42)「建議」8

(43)參「司鐸法令」17

(44)「建議」10

(45)同上。

(46)參修會部及主教部訓令「主教與修會會士在教會內之關係」(一九七八年五月十四日)18:宗座公報70(一九七八)四八四-四八五。

(47)參「建議」2538

(48)參「教會憲章」23

(49) 「司鐸法令」10;參「建議」12

(50)「救主的使命」通諭67

(51) 「司鐸法令」10

(52)一九八四年十月九日向全世界各地來羅馬之五千名司鐸講道2:教宗訓導集七之2(一九八四)839頁。

 

第四章  你們來看看罷!

          教會牧靈工作中的司鐸聖召

          -尋找、跟隨、與主同住-

    34「你們來看看罷!」(若一,39)這是耶穌回答若翰洗者的兩位門徒問他住在那裡的話。在這些話中,我們發現聖召的意義。

    這是福音作者敘述安德和西滿伯鐸是如何被召喚的:「第二天,若翰和他的兩個門徒又在那裡站著,若翰看見耶穌走過,便注視著他說:『看,天主的羔羊!』那兩個門徒聽見他說這句話,便跟隨了耶穌。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便問他們說:『你們找什麼?』他們回答說,『辣彼(意即師傅)!你住在那裡?』他向他們說:『你們來看看罷!』他們便跟著去了,看了他住的地方;並且那一天就在那裡住下了。那時,大約是第十時辰。

    西滿伯鐸的哥哥安德,就是聽了若翰的話,而跟隨了耶穌的那兩人中的一個,安德肋先找到了自己的弟弟西滿,並向他說:『我們找到了默西亞(意即基督)。』遂領他到耶穌跟前,耶穌注視著他說:『你是若望的兒子西滿,你要叩刻法』-意即伯鐸。(若一,35-42)

    這段福音是聖經中許多描寫「聖召奧秘」的章節之一。為我們來說這是耶穌召叫宗徒的奧秘。這節若望福音,對基督徒聖召本身來說也很重要,而對司鐸聖召卻也有其特殊價值。身為耶穌門徒的團體教會,被召默觀數世紀以來不斷重演的這幕情景。教會被邀請深入探索司祭職中跟隨基督召叫的起源和個人意義,以及天主恩寵與人性責任之間不能破裂的連繫,而此責任涵蓋並啟示在聖經中常見的這句話內:來,跟隨我(參閱瑪十九,21)。教會被要求明辨並活出聖召原有的動力,以及在追尋基督,找到並與他同住的階段中,聖召逐步的和具體的發展。

    教會是由「聖召福音」中收集模式、力量和衝擊,作為推行聖召、關心聖召的產生、辨識和培養聖召,尤其是司鐸聖召的牧靈工作的基礎。從「司鐸的缺少對任何教會都是一大隱憂」(1)的事實本身來說,對聖召的需求而從事的牧靈工作,特別是今天,應由所有教會成員,以一種新的力量和更堅決的志願,肩負起來。而且意識到,這不是次要或周邊事件,或只是某一群人的事務,好像是無論它多麼重要也祗不過是教會整個牧靈工作的「部分」而已。實在,如主教會議的教長們所一再重複說的,它是各教會整個牧靈工作的主要部分(2),它要求與一般「照顧人靈」,(3)完全整合與同化的關注,它是教會牧靈工作,教會的生命和使命與生俱來主要幅度。(4)

    的確,關心聖召是教會牧靈工作與生俱來和基本的幅度。其理由是,聖召從某種角度來說,即使在教會活動之前,界定為教會的本質。從教會的拉丁文名稱「Ecclesia」來說,我們也不難找出深具聖召含意的一面,因為教會就是「集會」,即那些被召者的聚會:「天主號召了那些信仰耶穌為救世者,為統一與和平之根源的人們,組成一個教會,作為一個有形的聖事,給全體和每個人帶來救恩的統一」(5)

    司鐸聖召真正的神學的評估,和與它有關的牧靈工作,只能從教會奧蹟為聖召奧蹟的角度來評鑑。

教會與聖召恩惠

    35每一個基督徒的聖召,都能在天父的惠賜和預期的選擇中找到基礎,「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天主和父受讚美!他在天上,在基督內,以各種屬神的祝福,祝福了我們,因為他於創世以前,在基督內已揀選了我們,為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瑕疵的:又由於愛,按照自己旨意的決定,預定了我們藉著耶穌基督獲得義子的名分,而歸於他」(弗一,3-5)

    每位基督徒的聖召都來自天主,而是天主的恩賜。無論如何,它絕不能在教會之外或與教會無關的情況下所賦予的。換句話說,它常常出自教會或透過教會,就像梵二大公會議提醒我們的:「天主的聖意不是讓人們毫無聯繫,個別的得到聖化與救援,而是要他們組成一個民族,承認祂並在聖德中事奉祂」(6)

    教會不僅擁有天主在救援道路上給與她的一切聖召,而她自己也顯示為聖召的奧蹟,是天主聖三奧秘的明晰而活的反映。事實上,教會是「因父及子及聖神的合一而成的一個民族」(7),在已內肩負父的奧秘,祂既不為任何人所召喚,也不為任何人所派遣(參閱羅十一,33-35)。祂召喚一切的人顯揚祂的聖名並承行祂的旨意:她在己內也保有子的奧秘,他為父所召叫並派遣去向所有的人傳揚天主的國,他也召叫所有的人追隨祂:而且她也是聖神奧秘的受託人,祂祝聖那些為父藉聖子耶穌基督所召喚的人以完成使命。

    教會因其本質就是「聖召」,她也是聖召的生育者與教育者。為此之故她是一件「聖事」,一個「標誌」和「工具」,在教會內,每一位基督徒的聖召得以反映並生活出來。而且在她的行動中,執行她宣傳聖言的職務中,舉行聖事並在服務與愛德的見證時,也是如此。

    我們現在可以看出基督徒聖召的主要幅度:它不僅「從」教會和因其斡旋引發而出,也不僅在教會「內」漸獲知悉與滿全,而且也必需-在對天主的基本服事中-顯出「對」教會的服務。基督徒的聖召,不論它是何種形態,都是一種恩惠,它的目的是要在世界上建立教會並擴展天主之國(8)

    任何聖召是如此,司鐸的聖召更是如此;後者是於在教會內,所領受的聖秩聖事而有的召叫,使他特別歸屬耶穌基督並與祂肖似,並以教會的頭與牧人「之名並代表祂」的權威,為天主子民而服務。

    由此觀之,我們能明白主教會議教長們的話:「每位司鐸的聖召是在教會內並為教會而存在:透過她聖召才能圓滿完成。因此我們能說,每位司鐸從我們的主那裡透過教會接受了他的聖召,像接受幸運的禮物一樣,白白賜予的恩寵(神恩)。主教或合法的長上的任務,是不僅考核候選者的聖召和合格性,而且也要加以承認。此教會性的因素,是附和在司祭職的聖召中的。司祭職的候選人在接受聖召時,不該加上自已私人的條件,卻應該接受教會本身,為了盡到職責而制定的規範與標準」(9)

聖召對話:天主的主動與人的回應

    36每一個司鐸聖召的歷史,確實就像每位基督徒的聖召一樣,都是在天人之間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對答的歷史,也就是召喚者天主的愛,與以愛回應祂者個人的自由之間的交談。這種聖召的無法分劃的兩面,即天主白白的恩寵與人的自由回應,在福音作者瑪谷敘述耶穌揀選十二門徒的簡短的幾句話中,以輝煌但很有效的方式反映出來:「隨後,耶穌上了山,把自己所想要的人召來,他們便來到他面前。」(谷三,13)。一方面我們有耶穌完全自由的決定;另一方面,我們也有十二門徒的「來到」和「跟隨」耶穌。

    這是每一聖召的不變模式和基本資料:不論是先知、宗徒、司鐸、會士、或一般教友-每一個人的聖召。

    首先,是召叫人的天主自由而慈祥的干預,以前瞻和決定性的方式展現出來。在召喚中,採取主動的是天主自己。舉例來說,這是先知耶肋米亞的經驗:「我還沒有在母腹內形成你以前,我已認識了你,在你還沒有出離母胎以前,我已祝聖了你,選定了你作萬民的先知」(耶一,4-5)。聖保祿宗徒也提出了同樣的真理,他將每一項聖召都根植於基督內永琲瑪嚝隉A而此種選擇「於創世以前並按照自己旨意的決定」(弗一,4-5)。聖召中聖寵的絕對優先,在耶穌的言詞中有最完整的宣講:「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並派你們去結果實,去結常存的果實」(若十五,16)

    如果司鐸聖召對聖寵的優先作毫不含混的佐證的話,那麼天主以自由無上的決定對人的召叫,應受到完全的尊重,它不能受到任何人的野心最輕微的逼迫,也不能為任何人性的決定所替代。聖召是天主聖寵的恩賜,從來不是人的權利,這樣「人總也不能視司鐸的生活為純人性的事務,而聖職的使命也不只是個人的企劃」(10)。從蒙召選者方面而來的一切訴求和擅取,應該澈底根除(參閱希五,4)。他們應全心並全神貫注地充滿驚喜和感激的深情,堅毅不拔的信任與希望,因為那些被召者知道不是靠他們自己的力量,而是靠召叫者天主的無條件的忠信。

    「祂把自己所想要的人召來,他們便來到祂面前」(谷三,13)。「來到」與「跟隨」耶穌是一樣的,表達十二位宗徒自由地回答了老師的召選。我們在伯鐸和安德的個案中看到了此點:「祂對他們說:『來,跟隨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他們立刻捨下網,跟隨了他」(瑪四,19-20)。雅各和若望的經驗完全相同(參閱瑪四,21-22)。而且是經常如此:在聖召中,天主的慈愛發出光芒的同時,也將人類的自由提昇到可能的頂點:跟隨天主召叫的自由以及將自己完全託靠給天主。

    實際上,聖寵與自由不是對立的。相反地,聖寵給人類自由以活力和支援,將人從罪惡的奴役中釋放(參閱若八,34-36),治癒並提昇它,使它能開放並接受天主的恩寵。假使我們不但不能將召叫者天主絕對惠賜的主動縮水,我們也不能縮減人在向他自己的自由挑戰時所面對的嚴重責任。因此當那個富有的年輕人聽到耶穌說:「來,跟隨我」的邀請時,他拒絕了,一個自由的記號-即使是消極的表示:「因了這話,那人面帶愁容,憂鬱地走了,因為他有許多產業」(谷十,22)

      因此,自由對聖召而言是重要的,當自由作肯定的答覆時,就呈現出個人深深的皈依,作為一種愛的獻禮,更好說是歸還給賜予者,召叫的天主的一份獻禮:「召叫-教宗保祿六世曾說過-就如回應一樣的周延。除非有自由,否則就不可能有聖召;那也就是說,除非有自動自發、清醒、慷慨、完全的自獻……奉獻,我們所稱謂的奉獻:這實際就是這件事務的核心它是基督謙遜與深入人心的聲音,他今天,一如昨天,甚至更早都說:來罷。自由可以達到最高的基礎:就是奉獻,慷慨,和犧牲」(11)

    自由奉獻,那構成人對召叫者天主最親密和最珍貴的答覆的核心,也就是在耶穌基督第一個被召喚者,向天父的旨意所作的最自由奉獻中,找到了舉世無雙的模式,生命之根:「為此,基督一進入世界便說:犧牲,素祭,已非你所要,卻給我預備了一個身體;全燔祭和贖罪祭,已非你所喜,於是我說:看,我已來到」(希十,57)

    遠超過其他一切將聖召實際生活化的受造之人,是童貞聖母瑪利亞,而她之所以能夠如此,是因為她與基督密切的結合:在以愛回應天主的無限之愛上,無人能與她媲美(12)

   37「因了這話,那人就面帶愁容,憂鬱地走了,因為他有許多產業」(谷十,22)福音中的這位富少沒有跟隨耶穌的召叫,使我們想起那些阻止或消除人自由回應的障礙:物質財富不是唯一能使人心對精神價值,和天主之國徹底的要求關閉的事物;我們今天的某些社會與文化條件,也能形成許多威脅,並且對聖召的真正本質,也能加以歪曲和不實的觀念,使接受或了解聖召,即使不是不可能,卻也相當的困難。

    許多人對天主的觀念是那麼籠統和混淆不清,因而他們的宗教虔誠變成沒有天主的宗教虔誠。處此情況下,天主的聖意似乎是不能改變又不可避免,必須屈服並以完全被動的方式要接受的命運。然而這卻不是耶穌基督來啟示給我們的天主的容貌:天主真是一位滿懷永琠M預期的愛的父親,召叫人類並同他們打開神奇而又恆常的交談,邀請他們,像邀請自己的孩子一樣,來分享祂自己的天主性生合。那是真的,倘若人對天主有個錯誤的觀念,他們甚至不能認識有關自己的天主性生命。那是真的,倘若人對天主有個錯誤的觀念,他們甚至不能認識有關自我的真理,這樣他們也不能理解,或活出他們聖召的真實價值:聖召將被視為壓垮他們的沈重負擔。

    關於人的一些扭曲觀念,有時受到似是而非的哲學或科學理論的支持,有時也將人導入以為自己的存在和自由,完全受教育、心理、文化或環境的外在因素所決定或限制。另一情況,自由被解釋為完全自主,個人選擇的唯一和不能抗拒的基礎,和有效地不惜任何代價的自我肯定。然而這種想法能使人無法了解並度愛的自由交談的聖召生活,它從天人之間的交往開始並以誠懇的自我獻身為結束。

    在目前的環境中,也有一種以個人和自我為中心的方式,來看天人之間的關係,好像天主的召叫是經由直接的管道,而決不經由團體到達個人。聖召成了個人的利益或救恩,而不是為服務團體完全獻身於天主。同樣我們也發覺另一個很深而且也很複雜的威脅,「它使辨認並以喜悅的心情接受每一個基督徒的聖召成為不可能,特別是司鐸聖召所自然標示的教會性幅度,正如梵二大公會議所提示的,司鐸聖召是在服侍並培養基督徒團體和信友普通司祭職的過程中,才能獲得真實的意義和全部的真理」(13)

    在我們剛剛所提的,而且也能影響基督徒本身,特別是年輕人的文化背景,能有助於我們了解司鐸聖召危機的蔓延,一個基於信仰危機,或與信德的根本危機為伍的危機。當普世主教會議的教長們,在承認司鐸聖召的危機,根深蒂固於文化環境與基督徒的看法及實際行為時,說明了此點(14)

    因此,教會在推動聖召的牧靈工作的當務之急,是決定性地而且首要地重振「基督徒理念」,也就是建立在信仰上並為其所支持的重振工作。尤其是,今日的急需就是福傳,總不倦怠地指出天主的真實面貌,在耶穌基督內召叫我們大家的天父。同時也指出人類自由的真義,它是奉獻自己的背後的主要動力。也祗有這樣不可或缺的基礎方能建立,這樣每種聖召,包括司鐸聖召,才能按它實在的樣子去理解,因它的美而被愛,並以完整的奉獻和深深的喜悅度聖召的生活。

推行聖召的牧靈工作的內容和方法

    38當然,聖召是一種深不可測的奧秘。這奧秘包括天主跟人,在他們絕對獨特性上所建立的關係。在人的良心深處期盼回應的召叫來說,它是一個能被理解和被聽到的奧秘。而此良心則是「人類最隱秘的核心,和他的聖所。他在那裡與天主獨處,而天主的聲音也在他的心靈深處發出回響」(15)。然而這並不能排除聖召的團體性,特別是聖召的教會幅度。教會也真實地存在於每一司鐸的聖召之內,並於司鐸聖召中進行工作。

      在教會對司鐸聖召的服務與其發展方面,也就是對每一聖召的產生、辨識與照顧上,教會能在安德身上找到模式,他是首先去跟隨耶穌的二人中的一個。安德親自告訴了他的兄弟在他身上所發生的事:「我們找到了默西亞(其意指基督)(若一,41)。他敘述了這項「發現」,打開了一條會面的路:「他領他到耶穌跟前」(若一,42)。這裡對耶穌的絕對自由主動與最高決定,都不能懷有任何疑問。是耶穌召叫西滿並且給他起了一個新名字:「耶穌注視著他說:『你是若望的兒子西滿,你要叫刻法』-意即伯鐸」(若一,42)。而且安德也採取了主動:他安排了他的兄弟與耶穌會面。

    「他領他到耶穌跟前」。從某方面來說,這是教會有關聖召的一切牧靈工作的核心。於此工作上,她用恩惠和責任、神恩和從基督及聖神那裡接受的職務,照顧聖召的誕生和成長。教會身為司祭,先知和王者子民,透過她的祈禱和聖事生活,藉她聖言的宣講,信德的培育,愛德的模範與見証,受託為培養司鐸聖召的誕生與成熟而服務。

    教會,以其身為司祭子民的尊嚴和責任,在祈禱與禮儀的舉行中,具有聖召牧靈工作的基本和首要的階段。實際上,基督徒的祈禱,在天主聖言的養育之下,造成每一個體發覺真實自我的理想環境,和天父交託給他的個人身分及單程的生命計劃。因此教育男童或青少年是必需的,使他們忠於祈禱和默想天主聖言:在靜默和聆聽中,他們將能領悟主在召喚他們去作司鐸,共能慷慨迅速地追隨聖召。

      教會應該天天接受耶穌具有說服力的要求:「你們應當求莊稼的主人派遣工人,來收他的莊稼」(瑪九,38)。教會服從基督的命令,首先激發謙虛的信德宣示:在為聖召祈禱時,教會意識到為她自己的生命和使命,迫切需要聖召,並且承認聖召是天主的一大恩惠,為此必須以不斷信賴的祈禱,方能求得。這種祈禱,聖召牧靈工作的樞紐,不僅向個人,同時也向整個的團體做如此的要求。毫無疑問的,個人主動祈禱的重要性,特別安排時間作此祈禱,以世界聖召祈禱日為開端,繼之以有關人員及關心司鐸聖召問題的特殊團體的具體活動來作。今天期盼新聖召的祈禱,在整個基督徒團體和其中的每位成員身上,養成普遍傳播的習慣。這樣就有重度宗徒們在晚餐廳中的生活經驗的可能,他們連同聖母,在祈禱的氣氛中等候聖神的傾注」(宗一,14),他們將萬無一失的在天主的子民中再次興起「配上祭台的司鐸,熱心而高雅的福音宣報者」(16)

    再者,教會存在的高峰和泉源-禮儀(17),尤其是所有基督徒的祈禱,在促進聖召的牧靈工作上,扮演著一個頗具影響力和無以替代的角色。禮儀是天主恩寵的生活體驗和學習如何回應天主召喚的一所偉大的學校。如此,每一禮儀的舉行,特別是聖體聖事,啟示我們天主的真面貌,並使我們有分於逾越奧蹟,分享耶穌來到此世的「時刻」,和自動甘心情願地走向服從天父召叫的路(參閱若十三,1)。它指示我們,教會身為司祭子民和團體,是以各種不同和相輔相成的神恩與聖召所組成。教會按照與主耶穌一塊忍受痛苦的特殊價值,在奧蹟中慶祝基督的救贖犧牲。世界主教會議的教長們邀請我們總也不要忘記「透過人類生命中經常有的痛苦奉獻,患病的基督徒將自己當作犧牲奉獻給天主,像基督一樣,祂為我們眾人祝聖了自己」(參閱若十七,19),並且為了這個意向而奉獻諸多的痛苦,在培養聖召上很有助益」(18)

    39在扮演先知的角色上,教會覺得自己一往直前地從事宣揚基督徒聖召的意義並為其作証的工作,或者我們也可以說,為「聖召福音」作宣揚與作証。同樣地,她也覺得聖保祿宗徒迫切的口號:「我若不傳福音,我就有禍了。」(格前九,16)這句忠告特別為我們身為牧者的,但同我們一起,它也牽涉到教會內全體從事教育者。宣講與要理講授應經常顯出內在所含有的聖召角度:天主聖言光照信友珍惜生命,宛如對天主召喚的答覆,並導引他們在信德中接受此一個人聖召的恩惠。

    然而這一切無論多麼重要甚或基本,也還不夠:我們需要「在教會內直接宣講聖召的奧秘,公務司祭職的價值,和天主子民的迫切需要」(19)。一個結構恰當的教理講授,指向教會所有成員,外加消除疑慮並遏阻對司鐸職務的偏激或歪曲的觀念,這一切都能開啟信友期望恩寵的心,並為新聖召的誕生製造有利的條件。此一時機已到,該是勇敢講述司鐸生活為無價之恩惠,是基督徒光彩而榮幸的生活形式。從事教育工作的人,特別是司鐸們,應毫無恐懼地,明確有力地宣佈司鐸聖召,為那些展露必需的恩寵和才幹的年輕人們,司鐸的聖召是真實而可能的。不應該懷有約制或限制他們自由的恐懼心理;相反的,一個明晰的邀請,適逢其時,可能從年輕人的口中,毅然決然地引發自由與真實的回應。此外,教會的歷史,和許多個別司鐸的生活史上,都為他們年輕時就已綻放的聖召,及其存在和對話,如何為天主所安排,作廣泛的見証:不僅他的言詞,就是他的臨在,具體喜悅的見証,都能引發探問,進而導致抉擇,甚至最後的決定。

    40從王者子民來說,教會視她自己根植於「生命之神的法律」(羅八,2),並因之而生氣蓬勃,從本質上說它就是皇家的愛德之律(參閱雅二,8)或是自由的完美之法(參閱雅一,25)。因此,當教會指導每一信友,自由地發現而且度他或她自己的聖召生活,並在愛德中臻至圓滿,教會也就完成了她的使命。

    教會在扮演她教育的角色時,以特殊的關懷,在兒童,青少年和青年身上,培育他們以完全被吸引的方式跟隨耶穌的願望。這種教育工作,在向基督徒團體本身講話時,也應以單獨個體為目標:實際上,天主以祂的召叫深入每個人的內心,而且那住在每位門徒心靈深處的聖神(參考若壹三,24)以各種不同的神恩和殊恩異寵給與每位基督信徒。所以,應該幫助每一個人,以其獨特的立場擁有交託給他的一切恩惠。而且也幫助每一個人聽到天主聖神親自給他們講的話。

      以此觀點而言,促進司鐸聖召的牧靈工作也能在堅定、鼓勵靈修輔導的邀請中找到表達的機會。重新發現偉大傳統的個人靈修輔導是必要的,它經常帶給教會生命偉大和珍貴的果實。在有些個案和一些具體的條件下,這些工作可以用心理分析來作幫助但不可以之替代(20)。兒童,青少年和青年人,祂邀請去發掘和珍惜靈修輔導的恩寵找它,經驗它並且向那些負責教育他們信仰的人們,作信任和堅定的要求。司鐸們,從他們那一方面,先應該為這項教育的工作和個人的靈修輔導獻上時間和精力,如果站在與光照並引導那些被召選者的聖神合作的立場,證實了他們的盡忠職守是必要的話,他們永遠不會後悔,因為忽略了或把那麼多本身好而有用的事物放在次要的地位。

    基督徒的教育目標,是在聖神的影響下,達到「基督圓滿年齡的程度」(弗四,13)。這種情形的發生是在一個人效法並分享基督的愛德時,也就是一個人完整的一生轉向愛心服務的行動(參閱若十三,14-15),將天主樂於接納的心靈崇拜奉獻給祂(參閱羅十二,1),而將自己也交付給兄弟姊妹。愛的服務是每一聖召的基本意義,而在司鐸聖召中找到了明確的表達。的確,司鐸的被召喚,就是要儘可能澈底地活出耶穌的牧靈愛德,「為羊捨掉自己的性命」的善牧的愛心(若十,11)

    因此,純正的聖召牧靈工作,從不厭倦的訓練男孩、少年和青年珍惜決志,自動服務的意義,犧牲與毫無條件自我給予的價值。職是之故,志願工作形式的偉大價值是顯而易見的,這是許多青年人所逐漸珍惜的。如果志願工作因福音的價值而得到靈感,而具有訓練人辨識真正需要的能力,使他每天善度奉獻和盡忠職守的生活,並向完全投入奉獻的生活和受祈禱的滋養的可能開放,那麼就更能澈底地支持一個大公無私而又自由投身的生活,並且使有關人員更敏銳地耹聽天主召喚他做司鐸的聲音。不像那位富貴青年,此參與志願工作中的人卻能接受耶穌向他發出的愛的邀請(參閱谷十,21):並且他之所以能夠接受,是因為他現在僅有的財富是「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並將它給予別人。

對司鐸聖召我們都有責任

    41司鐸聖召是來自天主的恩寵。毫無疑問的,它先是為接受者的最大好處。然而它也是為教會就整體而言的恩寵,為教會的生命和使命有利。因此,教會被召珍重並愛護它。她對司鐸聖召的產生和發展負責。所以,促進聖召的牧靈工作的積極推行人及主角,就是各種不同的階層教會團體:從普世教會到地方教會,以此類推,從地方教會到所屬堂區和天主子民的各部門。

    有一項迫切的需要,特別是今日,更應廣泛的傳播並深切地體驗下列的信念:所有教會成員,沒有例外,都有關心聖召的恩寵和責任。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在這方面是十分明確的:「培養聖召的職責落在整個基督徒團體身上,而首先應該以完善的基督徒生活來達成」(21)。祗有在這個信念的基礎上,關係聖召的牧靈工作將能顯出真正教會性的一面,發展和諧的行動計劃,動用特殊的代理人員和適當的溝通管道以及共同的負責。

    推動司鐸聖召的牧靈工作之首要責任是落在主教的身上(22)。他雖然能而且應該叫其他許多人與他合作,但他仍是被召為執行這項任務的第一人。他身為司祭團的父親和朋友,首要落在主教肩膀上的責任是關心司鐸神恩與職務的「一脈相承」,藉覆手帶來新力量。他要主動地盡心確保聖召的幅度經常存在於一般牧靈工作的全程中,而且與此工作完全整合,實際是與其同化。培養並協調有關聖召的各種不同倡導工作是他的責任(23)

      首先主教可以仰賴他司祭團的合作。司祭團中的所有司鐸在尋找並培養司鐸聖召上,應與主教聯合並分擔他的責任。的確,正如大公會議所說:「身為人們信德的導師,司鐸們應負責關心使每位教友在聖神的引導下,發展自己的聖召」(24)。「此種責任歸屬在司鐸職務本質之內,因此職務,司鐸分擔整個教會的關注,使天主子民於此塵世,永不缺少工作人員(25)。司鐸們的生活本身,那種無條件地獻身給天主的羊群,對主和祂教會愛心服務的見證-以滿懷希望的心情及復活的喜樂,自由地接受十字架所標示的見證-以及兄弟般的團結和向普世福傳的熱火,都是聖召成長中首要的與最具說服力的因素(26)

      一個非常特殊的責任落在基督徒家庭的身上,它因婚姻聖事以其獨特方式,分享教會既是導師又是母親的教育使命。正如普世主教會議教長們所寫的:「基督徒家庭,也真是『家庭教會』(教會憲章,11),為聖召的誕生經常不斷地提供有利條件。既然今天,基督徒家庭的真實情況遭遇許多艱險,關於家庭牧靈工作的重要性更應加強,好使家庭本身,在慷慨接受人類生命恩惠的同時,成為『像以前一樣,第一座修院』(司鐸之培養法令,2)。在這樣的家庭中,兒童從開始就能學得虔誠祈禱和熱愛教會的意識」(27)。緊跟並配合父母和家庭的工作之後,就是學校,它應該度按自己身分生活的「教育的團體」,同時也提供正確了解聖召的幅度,視聖召為人格內在的及基本的價值。從這個觀點來說,如果賦與它基督徒的精神(或者讓教會成員大量的參與公立學校的工作,或者主要的是在天主教學校裡)能在「兒童和青年人們心中」灌輸「以適合每一個人的生活地位,承行天主聖意的願望,而總不排除對司鐸職的聖召(28)

    在俗教友、特別是傳教人員、教師、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導師們,他們每一個人用他或她自己的資源或風度,在推行司鐸聖召的牧靈工作上佔有很大的重要性:在珍惜年輕聖召和教會使命這方面越能深加諄諄教誨的話,他們(年輕人)就越能辨識司鐸聖召和使命的獨特的價值。

    關於教區和堂區的團體,對那些推行聖召的團體,應給與特別的尊重及鼓勵。因為這些團體成員,藉祈禱和犧牲奉獻,同時也藉道義和物資上的支援,為司鐸或會士聖召提供重大的貢獻。

    我們也應記得那些無數在俗教友團體,運動和組織。天主聖神在教會內,興起並培育了他們,為了在世界上更有傳教的基督徒的臨在。這些在俗人們的不同團體,被證實為聖召的展現與奉獻生活是一片特別的沃土,也是聖召能在那裡受鼓勵和成長的適當環境。許多年輕人,在透過這些團體,聽到了主的召喚並在邁向司祭職務的路上跟隨了祂(29),而且用慷慨也就是保證作了回應。所以,這些團體應善為利用,好在與整個教會共融的情況下,並且為了她的擴展,使他們能在推行司鐸聖召牧靈工作的發展上,提供適宜的貢獻。

    參與推行聖召牧靈工作的教會的各種因素和成員,祗有在激發教會團體本身,從堂區開始,去感覺司鐸聖召的問題,絕不能委派一些「官方」組織(一般司鐸,特別是在修院中工作的司鐸),因為就像原來一樣,「它是位於教會中心的生命悠關的問題」(30),它也應該是每一位熱愛教會的基督信友的心靈深處的問題。

 

  

(1)一九九○年十月廿七日世界主教會議結束談話5:同上。

(2)參建議6

(3)參建議13

(4)參建議4

(5)教會憲章9

(6)同上。

(7)聖啟廉「論天主經」23

(8)參「平信徒法令」3

(9)建議5

(10)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三日「三鐘經」2

(11)聖召節文告(一九六八、四、十九)

(12)參建議5

(13)參「教會」10;「司鐸法令」12

(14)參建議13

(15)「教會在現代世界」憲章16

(16)羅馬彌撤經書「為聖召彌撤」集禱經。

(17)參「禮儀憲章」10

(18)建議15

(19)同上。

(20)參天主教法典二二○條:「任何人不得侵犯別的隱私權」。參法典642條。

(21)「司鐸培養」法令2

(22)參「主教法令」15

(23)參「司鐸培養」2

(24)「司鐸法令」6

(25)同上。

(26)參「司鐸培養」2

(27)建議14

(28)建議15

(29)參建議16

(30)聖召節文告(一九八五、四、十三)宗座公報77(一九八五)九八二頁。

 

第五章  祂選十二人與祂同在

   -司鐸候選人的培育

      如同宗徒們,跟隨基督-

    42「耶穌上了山,把自己所想要的人召來,他們便來到祂面前。祂就選定了十二人,為同祂常在一起,並為派遣他們去宣講,且具有驅魔的權柄。」(谷三,13-15)

    「與祂同在」:在這句話中不難發現,為了他們的聖召,耶穌願意「陪伴」門徒的話題。在召叫他們以後,和派遣他們之前,為了確定能派遣他們出去宣講,耶穌要求他們為了培育而保留「一段時間」。保留這段時間的目的,是為了使他們能與自己發展更深的共融和友誼關係。在這段時間內,他們在祂那裡接受了比教導別人更深的教理講授(參瑪十三,11);同時也希望他們做祂向天父默禱的證人(參若十七,1-26;路廿二,39-45)

    在關心司鐸聖召的情況下,教會在每一時代都從基督的榜樣上吸取靈感。過去如此,從某種觀點來說,今天仍有「許多不同的實際形式」,教會借以從事聖召的牧靈關懷。她的工作不僅是辨識,而且也是「陪伴」司鐸聖召。然而必須感召並支持她的那種精神依然存在:也就是祗將那些被召選的人帶入鐸品,在足夠的訓練後帶入,就是以清醒而自由的回應,以整個人的投入,並以分享祂救贖的使命,與召叫他的耶穌基督密切結合。從這個觀點來看,不同形式的「修院」,和培育會士司鐸之「家」,不僅是一個地方,一個有形的場所,它更應該是一個屬靈的處所,一種生活方式,助長並保障培育進度的環境,使那被天主召叫晉鐸的人,能藉聖秩聖事成為耶穌-教會的頭與牧人的活形像。普世主教會議的教長們,在最後的文告中,曾以直接深入的方式掌握住培育鐸品候選人的原始棈神和特殊的意義。他們說:「生活在福音的學校,修道院裡的意義,就是像宗徒們一樣追隨基督。跟著耶穌在聖神的引導下,去服侍天父和人民。這樣你就更肖似善牧基督,給教會和世界以司鐸的身分作更完美的服務。在準備晉陞鐸品之際,我們學到如何自內心深處,答覆基督的基本問題:『你愛我嗎?』(若廿一,15)。對未來的司鐸而言,此一答覆只能意味為完全的自我奉獻」(1)

    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將教會總也不能缺少的精神,轉移到今天的社會、心理、政治和文化的層面堨h。主教會議的教長們,未曾忘懷在不同的地方教會,這些情況的多樣與繁複。教長們不但以言詞表達了深思熟慮的關懷,同時也抱很大的希望,意識到並深入反省整個教會在訓練鐸品候選人方面的認同與方法的迎合時代,持續所作的努力。

    目前此一勸諭,所尋求的是收集主教會議工作的成果,發佈一些既定之要點,指出一些主要目標,使測驗過並發覺有價值的經驗財富和訓練規程為大家都能應用。在此勸諭中,我分別考慮到「初步」和「不斷進行」的培育,但也不能忽略,它們是緊相連接的,而且以成果來說,它們應該是基督徒和司鐸生活的獨特與固有的歷程。本勸諭注視培育的不同領域-人格、靈修、知識和牧靈的「領域」-以及鐸品候選人的培育工作的背景和負責人。

一、司鐸培育的範圍

   人格教育-整個司鐸培育的基礎

    43「如無適當的人性培育,司鐸的全部培育的基礎也必付之缺如」(2)。普世主教會議教長們的這番話,不僅表達理性要我們每天思考,經驗予以肯定的一件事實,而且也是一種要求,它在司鐸本質及職務上,有較深而又特殊的動機。

    司鐸被召成為教會的頭和牧者耶穌基督的「活像」,就必須盡可能地在他身上,反映出發射在降生成人天主子人性的完美,以及我們在福音中所看到的,以特別鮮明的手法所描述的祂待人的態度。司鐸的職務,無疑的,是傳報聖言,舉行聖事,用愛心「因基督之名並代表基督」帶領基督徒團體。然而祂所做的這一切,經常都是而且祗是與個體的人有關:「每位大司祭是由人間所選拔,奉派為人行關於天主的事」(希五,1)。這樣,我們可以看出司鐸的人性培育,牽涉到接受使命的人時,就顯出它特別重要:為了使他的職務盡可能的,以人性的觀點被人信任並接受,很重要的是司鐸應將他自己的人格鑄造成別人與耶穌基督-人類救主相遇時的橋樑,而非阻礙。為了跟隨那「認識在人心裡有什麼」(若二,25;參八,3-11)的耶穌,司鐸必須有識破人心深處的能力,理解困難和問題,使聚首和交談更容易、製造信賴與合作,並表達沈著與客觀的判斷。

    因此未來的司鐸應該培養一系列的人性素質,不僅是正常與應有的成熟和自我實現,而且也與未來的職務有關。為了成為平衡,堅強與自由並能肩負牧靈重任的人,這些素質都是必需的。他們必須接受教育,愛真理,盡忠職守,尊重每一個人,富正義感,謹守諾言,具有真實的同情心,為人正直,特別在判斷與行為上保持平衡(3)。一項簡單而要求很高的人性培育課程,可由聖保祿宗徒致斐理伯人書信中找到:「此外,弟兄們!凡是真實的,凡是高尚的,凡是正義的,凡是純潔的,凡是可愛的,凡是榮譽的,不管是美德,不管是稱譽,這一切你們都該思念」(斐四,8)。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深奧的人性素質上,聖保祿表現自己是教友的模範。因為他繼續說:「凡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到的,所領受的,所聽到的,所看到的,這一切你們都該實行」(斐四,9)

    特別重要的是與人建立關係的能力。一個被召為團體負責,並作「共融之人」,這是非常重要的。這要求一位司鐸不能狂妄自大,喜好爭吵,而是和藹可親,好客,心口合一,明智和謹言慎行,慷慨而隨時準備服務,能向光明正大的友愛關係開放自己,並鼓勵別人照樣去做,並且敏於了解,寬恕和安慰(4)(參茂前三,1-5;弟一,7-9)。今天人們常會陷入標準化與孤獨的情況中,特別是大都市中心的人,他們更珍惜共融的價值。這是今天傳達福音信息的最具說服力的標誌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處此情況,情緒的成熟,本是真正的負責的愛的教育成果,也是培育鐸品候選人的重要的決定性因素。

    44情緒的成熟假定一項意識,即愛在人性生活中扮演一個中心角色。事實上,正如我在「人類救主」的通諭中所寫的「人不能在無愛的條件下生存。如果未曾將愛啟示給他,如果人未曾接觸過愛,而他也未曾經驗並將愛佔為己有,如果未曾在愛中親密地參與過,他無法了解自己,而他的生命也是毫無意義的」(5)

    我們所談的愛,包括整個的人格,在各方面,無論是生理的、或心理的、靈性的或精神的,並在人類身體的「婚姻意義」上表現出來,由於此身體,人方能互相給予或接受。正確的了解性教育,會使人明瞭並實現人類愛的「真諦」。我們應該警覺意識到有一種社會的與文化的氣氛廣泛地流傳著:「因為以變質的和貧乏的方式,並藉僅以肉體與自私享樂相關聯,來詮釋並度性生活,使人類的性大幅度地降低至庸俗的地步」(6)。有時即使在產生司鐸聖召的家庭環境中,也能露出一些弱點,甚或嚴重的缺失。

在此情況中,性教育變得更為困難,但也更加迫切的需要。它應該是真正完全個人化的。因此為介紹潔德,應該以一種表示珍惜和愛,並把它當作「發展真正人格成熟的品德,以及使他或她能尊重和培養身體的『婚姻意義』的方式」(7)

    負責的愛和人格情緒成熟的教育,為那些像司鐸們一樣被召度獨身生活的人是完全必需的。那也就是說,靠聖神的恩寵和自己自由意志的回應,把整個的愛情與關懷,奉獻給耶穌基督和祂的教會。從獨身生活的承諾來說,情緒的成熟,該帶給穩定的友誼和深厚的手足之情的人際關係,一種對耶穌基督堅強的、活潑的和個人的愛。正如主教會議教長們所說:「一種滿溢到為大眾自我獻身的基督之愛,在情緒成熟的發展上極為重要。這樣被召度獨身生活的候選人,在情緒的成熟上,將找到忠實喜悅地度貞潔生活的鞏固支援」(8)

    既然獨身的神恩,即使是真實而經過考驗的,使人性情緒和本能衝動保持原狀,司鐸候選人仍然需要情緒的成熟,也就是明智,能抗拒任何對他造成威脅的事物;對於身心雙方的警覺,並能重視及尊重男女之間的人際關係。藉適當的教育,能對真正的友誼提供寶貴的協助,藉仿效基督在世時度過的友愛的榜樣(參若十一,5)

    人格的成熟,尤其是感情的成熟,需要一種清楚而強烈的「對自由的訓練」。而這種自由表達在對自己本人的「真理」,對自己存在「意義」,也就是對「真誠的自我奉獻」自我實現的方式和基本內涵的心悅誠服(9)。如此了解之後,自由要求人真能主宰自己,決心戰勝並克服,威脅每人生命各種形式的自私和個人主義,準備向別人開放,並在獻身與服務近人上慷慨大方。這對要給與聖召的答覆是重要的,特別是司鐸聖召,即使在困難的時候,以及要忠於聖召和與其有關的承諾。在此邁向成熟和負責的自由的教育途徑上,修道院的團體生活能提供幫肋(10)

    與負責任的自由的培育密切相連的,就是「道德良心教育」。這種教育從「自我」的內心深處呼籲人服從道德規範,同時也顯示這種服從的深刻意義。這就是一個自覺和自由的答覆,因此也就是對天主的要求,對天主的愛所發出的愛的回應。「司鐸人格的成熟-主教會議教長們寫道-應該特別包括對良心的培育。為了使司鐸候選人能忠實地盡到與天主和教會有關的本分,並能明智地指導信眾們的良心,他應當習慣聆聽天主的聲音,祂在他心中向他說話,而且藉愛與琱艅怐天主聖意」(11)

靈修培育:與天主共融,尋找基督

    45假如人格的培育是在研究有關人的全部真理的人學的情況下實現的話,它將導向並在精神培育上完成。每一個為基督寶血所贖並天主所造的人,被召由「水和聖神」重生(若三,5),而且成為「聖子內之子」。在天主這一奇妙的計劃中,可以發現人的基本宗教幅度的基礎,並且更能藉理性本身去掌握及認知:人是向超越和絕對開放的:他有一顆除非安息於主內,永遠不得安寧的心(12)

    靈修生活的培育過程,在與天主交往和共融關係的觀點來看,是從這個基本上不能壓制的宗教需求所引伸並發展出來的。根據啟示及基督徒經驗,靈修的培育具有從福音的「新」所產生的無法混淆的原始性。的確,這是「聖神的工作,並牽涉到整個的人。這將他帶入與善牧耶穌基督有深度的共融,也帶他將自己的生命完全降服在聖神的引導之下,以子女的心腸面向天父並以信任的態度附屬教會。靈修培育也在十字架的經驗上扎根,它在有深度的共融下導向全部的逾越奧蹟」(13)

    以上所說靈修的培育可應用在所有信友身上。然而它的架構,應該按照從司鐸的身分及其職務所引伸出來的意義和內涵而定。而且就像為所有信徒一樣,靈修的培育是主要的,同時也整合他們的基督徒的作為和生活,也就是說在基督內成新受造物,在聖神引導下生活的人,同樣為每一位司鐸,他的靈修培育也是整合並給與他司鐸的「存在」和「行動」以生命的核心。在這種情況下,主教會議教長們說:「沒有靈修的培養,牧靈的培育也就毫無根基之可言」(14),而且這個靈修的培育卻是「司鐸教育的極端重要的因素」(15)

    靈修培育的基本內容,特別是導向鐸品的,在大公會議「司鐸培育法令」內已有充分說明:「靈修培育應如此進行,就是使修生們學習透過聖子耶穌基督,在聖神內,與天父不斷親密結合的生活。那些因聖秩聖事肖似耶穌基督的司鐸們,理應在他們生活的各種細節上,如朋友般,養成接近祂的習慣。他們應生活於祂的逾越奧蹟內,如此使他們知道如何將託他們負責的人們引入其中。他們應學習因忠實地默想天主聖言,積極參與教會的神聖奧蹟,特別是在聖體聖事和頌讀每日禮讚,而去尋找基督,在那些派遣他們的主教並在被派往的人們身上,特別是窮苦的人、兒童、弱者、罪人和不相信的人們身上,去尋找祂。修生們應以赤子的信賴之心,敬愛耶穌在十字架上垂死時,賜給了自己的門徒作母親的榮福童貞聖瑪利亞」(16)

    46這段取自大公會議的文字,值得我們仔細地在愛中去默想,從中我們能輕易的摘錄出一些譯品候選人們,將要踏過的心路歷程的基本價值與需求。

      首先,是與耶穌基督親密結合的生活的價值與需求。我們與主耶穌的結合,以聖洗為根基,用聖體來滋養,當自行表達並應每日徹底更新。與天主聖三的親密共融,也就是使我們成為天主子女的聖寵的新生命,構成信者的「新境界」,包括存在與行動的新境界。它也構成在聖神影響下基督徒存在的「奧蹟」:因此,它也應該形成基督徒生活氣質。耶穌曾經用葡萄樹與葡萄枝的比喻,教給我們這種基督徒生活優異的實質,它同時也是靈修生活的核心:「我是真葡萄樹,而我父是葡萄園的園丁……你們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你們內,正如枝條不留在葡萄樹上,憑自己不能結果實,你們若不住在我內,也一無所能。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條;那住在我內的,我也住在他內的,他就結許多果實,因為離開我,你們什麼也不能做」(若十五,5-14)

    在今日的文化中,存在著精神的與宗教的價值,而人雖然表面上似乎並非如是,仍不能避免對天主的飢渴。然而,基督宗教常被視為許多宗教之一,或被貶為祗不過是為人類服務的社會倫理。結果,這種人類歷史上驚人的新奇事並不明顯。這是一項「奧蹟」,天主聖子降生成人並給那些接受祂的人「權能,好成為天主的子女」(若一,12)的事件,這不僅是一項宣告,同時也是天主與人類之間,愛與生命的個人盟約之禮物。祗有未來的司鐸,在透過適當的靈修培育,深深地感覺並不斷的經歷到這項「奧蹟」時,他們才能將這份奇特而又神聖的信息通傳給別人(參若一,1-4)

    大公會議的文獻,在考慮基督奧蹟的絕對超越性時,同時也描述了未來司鐸與耶穌間,在友誼上的共融。實際上,人以此為目的並不是荒謬的,因為這是基督的無價恩惠,祂向宗徒們說:「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為僕人並不知道他主人所做的事。我稱你們為朋友,因為凡由我父聽來的一切,我都顯示給你們了」(若十五,15)

    於是大公會議文獻又指出第二種偉大的精神價值:尋找耶穌。「應該教導他們去尋找耶穌」。伴隨這種 Quaerere Deum (尋找天主)的同時,還有一個基督徒靈修的典型主題。它特別能適用在揀選宗徒的那種情況。當若望講述頭兩位如何跟隨基督的故事時,他特別強調了「尋找」這兩個字。這是耶穌自己提出來的問題:「你們找什麼?」而他二人說:「辣彼,(師傅)你住在那裡?」聖史若望繼續寫著:「祂向他們說:『你們來看看吧!』他們來了,看到了祂居住的地戶,並且那一天就在祂那埵矰U了」(若一,37-39)。以某種意義來說,準備接受鐸品者的靈修生活,就是受了這種尋找的主使:藉此尋找而「找到」主,跟隨祂並與祂共融。這種仿效基督的奧蹟和分享祂的生活是如此無盡無休的,以致這種「尋求」也將在司鐸的生活與職務中貫徹到底。同樣,這種對師傅的「尋找」也當繼續下去,為了把他帶給別人,更好說在別人心中激起尋找師傅的渴望。然而這一切要以活的「經驗」擺在別人的面前,一個值得分享的經驗,才使尋求的渴望成為可能。這是安德把他的弟弟西滿伯鐸帶到耶穌跟前所遵循的路徑。聖史若望描述安德「先去找到了自己的弟弟西滿,並向他說:『我們找到了默西亞』(意即指基督),遂領他到耶穌跟前(若一,41-42)。於是西滿也被召為宗徒來跟隨默西亞:「耶穌注視著他說:『你是若望的兒子西滿,你要叫刻法』-意即伯多祿」(若一,42)

    然而在靈修生活中尋找基督又有什麼意義?而且,在哪裡可以找到祂?「師傅,你住在哪裡?」大公會議「司鐸培育法令」,似乎指示出三條可尋的路徑:即忠實地默想天主聖言,積極參與教會的神聖奧蹟,並對「弱小者」提供愛的服務。這三項重大的價值和需俅,更進一步地規劃出司鐸候選人靈修培育的內容。

    47靈修培育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以祈禱和默想的方式讀天主的聖言(Lectio divina),謙虛熱愛聆聽說話的天主。實際上是藉天主聖言的光輝和力量,一個人的聖召才能被發現而得領悟,愛上它並追隨它,而且一個人的使命才能實現。千真萬確的,是當人的整個存在,在召叫人的天主聖言的終極上,與人回應天主的話的開端上,找到了澈底合一的意義。熟悉天主聖言將使交談容易,不僅從我們避惡行善這方面來說,也從天主的思想養育我們心神這方面來說也更容易,使信德(是對聖言的答覆)成為我們對人、物、事件和問題等判斷與評價上的新基礎。

    倘若我們按天主聖言的實際情形,接近並聆聽它,聖言就能領我們同天主,向人說話的天主自己相遇。聖言也使我們同天主聖言,真理同時也是道路和生命的基督(若十四,6)相遇。藉聆聽「聖言」,天主的「話」,來研讀「聖經」如大公會議所提示我們的:「聖經包括天主的話,因為是默感的,真正是天主的話」(17)。大公會議又說:「所以不可見的天主(參閱哥一,15;弟前一,17)為了祂無窮的愛情,藉啟示與人交談,宛如朋友(參閱出卅三,11;若十五,1415)並在他們中間行動(參巴三,38)為邀請他們並接受他們與自己為伍」(18)

    為使司鐸能善盡先知性的任務,對天主聖言的愛的認知以及用祈禱與之熟稔是特別重要的。為使先知任務適宜執行,特別是將教會今天所呼籲的「福音新傳」銘記在心的話,上項二者均為基本條件。大公會議告訴我們:「所有聖職人員,特別是基督司鐸與那些執事或傳道員們,正式從事言職務者,應該以虔敬勤奮的研讀將自己沈浸在聖經裡。以免有人成為『在自己心中不聽天主聖言,而向別人空講天主聖言的人』(聖奧斯定,宣講錄1791PL 8 966)(19)

      回應天主聖言的首要和基本的方式就是祈禱,毫無疑問,這是靈修培育的首要價值和要求。祈禱應該引領鐸品候選人認識並體驗基督徒祈禱的真正意義。祈禱是我們在聖神的推動下,透過天主的獨生子,與天父之間生活的與個人的相遇,也是分享耶穌與天父之間赤子交談的對話。「祈禱導師」乃司鐸使命的一面,但絕非次要的一面。然而,祗有在耶穌的祈禱學校受過訓練。並繼續接受培育的司鐸,才能訓練別人。這就是人們要求於司鐸的:「司鐸乃天主之人,屬於天主者,使人想起天主的人。當致希伯來人書談到基督時,把他描繪成『在關於天主的事上,成為一個仁慈和忠信的大司祭』(希二,17)基督徒們希望在司鐸身上,不僅找到一個歡迎他們,喜歡聽他們講話並對他們表示真正興趣的人,而且更重要的是一個幫助他們轉向天主的人,幫助他們提昇到天主面前的人。因此,司鐸應學習與天主有極深的親情。那些準備接受鐸品的人,應該知道他們整個司鐸生涯之有無價值,全靠他們能否將自己奉獻給基督,並且經過基督而獻給天父」(20)

    在我們今日吵雜與動亂的情況下,必要的祈禱訓練就是對「靜默」的深切人性意義和宗教價值的教育,因為屬靈的氣氛為體驗天主的臨在,和讓自己為此臨在所佔有是不可少的(參列上十九,11)

    48基督徒祈禱的最高峰是聖體聖事,而聖體聖事又是各聖事和頌讚禮的頂峰和起點。每一個基督徒的培育,特別是每一個司鐸的培育的完全必要的一面,就是禮儀的培育即以活生生的方式完全加入耶穌基督的逾越奧蹟之中,祂死而復活及現今存在並活動於教會的聖事中。與天主共融,是整個靈修生活的關鍵,它是聖事的恩寵和果實。同時也是聖事付託給信者自由的一項工作和責任,因而他方能在日常生活的決定、選擇、態度和行動中,度此同樣的共融生活。從這方面來說,「復興」基督徒生活的「聖寵」就是死而復活的,在聖事中繼續傾注聖而聖化的聖神的,耶穌基督的恩寵。同樣,應該指引並統制基督徒的生活的「新法」,是藉聖事寫在「新的心板」上。而且這是一項對天主及兄弟姊妹的愛的誡律,作為藉聖事所表示並傳達的天主愛人的回答和延續。這樣才能直接了解舉行聖事時「完整地、有意識地、主動地參與」(21)的價值,因為「牧靈愛德」的恩惠和任務是司鐸職的靈魂。

    上述一切特別適用於聖體聖事內的分享,那是基督自我犧牲死而光榮復活的紀念,「虔誠的聖事,合一的記號,愛德的連繫」(22),也是逾越的盛宴,「於此聖宴中,基督被領受,靈魂充滿恩寵,我們也獲得一份未來屬於自己光榮的保證」(23)。至於司鐸們,身為神聖事物的聖職人,他們的首要任務就是舉行彌撤聖祭;(24)這是完全無法替代的角色,因為沒有司鐸,就不能舉行感恩祭獻。

    這就說明了聖體聖事,對司鐸的生活和職務的基本重要性,因此,在鐸品候選人的靈修培育上,聖體聖事也是同樣的重要。我要絕對坦誠明白地再說一遍:「修士們每天都參加彌撤聖祭是適當的,這樣他們將來會把每日舉行聖祭,當作司鐸生活中的規律。此外,他們更應學習,視感恩祭為他們一天中最重要的時刻,在此聖祭中他們應主動地參與,在此聖祭中,絕不應以習慣性的出席為滿足。最後,鐸品的候選人要學習分享聖體聖事所培養的「親密」心態:使他們為所接受的天賜神益而感恩圖報;自我奉獻的態度推動他們將自己的犧牲與基督聖體內的奉獻犧牲合在一起;合一與分享記號的聖事所滋養的愛德;渴望瞻仰並伏俯朝拜實際親臨聖體麵形下的基督 」(25)

    在靈修培育的範圍內,重新發現和好聖事的美好和喜樂是當務之急。在一種藉以更新和更繁複的自我掩飾形態的文化之下,冒失落「罪惡感」的致命危險,而其結果是喪失懇求寬恕的快慰(參詠五一,14),並與「富於慈悲」的天主相遇(弗二,4)。教育未來司鐸具備懺悔的美德是急需的,教會在許多慶典和禮儀年的季節明智地培養此種美德,而且它在和好聖事中找到了它滿盈。從此滿盈中溢出苦行的意識和內心的節制,它是一種犧牲和棄絕自我,接受困苦和十字架的精神。這些都是靈修生活的要素,通常特別為那些生長在相當舒適和富裕環境中的司鐸候選人們,是相當困難的。而且由於大眾傳播媒體所宣導的理念和行為模式,使人對這些因素興趣大減。然而言種情況也能發生在生活條件較差,和生活在簡樸地方的青年身上。基於這種原因,而且特別是為了實踐司鐸的「澈底獻身」,適合司鐸追隨基督善牧榜樣的身分,主教會議教長們寫道:「必須強調十字架的意義,它是逾越奧蹟的核心。透過這種與被釘的基督的認同,猶如奴僕,處在沈浸世俗主義,貪婪和享樂主義的現代文化的領域中,世界仍能重新發現簡樸,忍苦和殉道的價值」(26)

    49靈修的培育也包括在人群中尋找基督。 靈修生活確實是內心的生活,與天主默契的生活,祈禱與默觀的生活。然而這種與天主的相遇的身本,連同那一視同仁的父愛,把我們帶到面對與近人相遇的需要,為他人奉獻自己,以謙虛和大公無私的精神服務他人。追隨耶穌在為宗徒們濯足時,提供給每人的生活綱領:「我給你們立了榜樣,叫你們也依照我給你們所做的去做」(若十三,15)

    以慷慨和自由的獻身為目標的培育,也要為團體結構所支援,這是準備晉鐸的正規步驟,同時為被召做捨命的善牧的彰顯與形像者(參若十,11-15),也是不可少的條件。從此一觀點而言,靈修培育具備並必須發展屬於它自己的牧靈和愛德的幅度,而且也能有益而正確地應用對耶穌聖心,這個既強烈而又溫柔的敬禮。這也是主教會議教長們說明的一點:「當我們談到以吾主聖心的靈修來培育未來的司鐸時,我們的意思是,他們應度回應基督大司祭及善牧的愛和感情的生活:回應祂在聖神內對天父的愛,和對人類那麼偉大的愛,甚而使他在犧牲中為人類獻出了他自己的生命」(27)

    因此,司鐸是位仁愛之人,而且被召按照基督的榜樣和愛弟兄的新誡命(參若十五,12)來教育別人。然而這也要求他自己,在基督的愛內,藉著聖神,不斷地接受訓練。如此說來,在準備鐸品的過程中,必須列入愛德,特別優先愛「窮人」的適當訓練,在這些人身上,我們的信德發現耶穌的臨在(參瑪廿五,40)和對罪人的憐憫。   

    在此愛德即為愛而自我奉獻的一般情況下,服從、獨身和貧窮生活教育也祗有在未來司鐸的靈修培育計劃中找到(28)。大公會議提供這樣的邀請:「修士們應清楚地明瞭,他們生活目標不是主宰他人和享受榮耀,而是將自己完全獻身於服務天主和牧靈職務。他們應特別用心操練司鐸的服從,貧窮和棄絕自己的精神,好能養成樂於放棄那些可有的但並非必須的物品,而更能肖似被釘的基督」(29)

      50那些被召度獨身生活的人的靈修培育,應特別注意準備未來的司鐸,使他們認知、珍惜、愛護並按其真實的本質和目的度獨身生活,而是為了福傳、靈修和牧靈的動機。於此準備過程中,潔德佔首要的地位,它提昇一切人類之間關係,導致「經歷和表達真摯、人生化、手足般和個人之間的愛,即按照基督的榜樣,具備犧牲精神,對眾人和每個人的愛」(30)

    司鐸們的獨身生活本身具備某些特性,因此特性他們「為了天國之故而放棄婚姻生活(參瑪十九,11)。他們以此專一而又深合新約之愛,與主過從甚密。他們為未來生命中的復活而作證(參路廿,36),而且他們得到為不斷實踐此完整愛德最有用的支援,藉此愛德他們能在鐸職中成為一切人的一切」(31)。因此司鐸的獨身生活不應當被視為祗是一種法律規條,或者是准許晉陞鐸品的外在條件,而是與晉陞鐸品緊密相連的價值。從此一個人就承受了耶穌基督,善牧與教會淨配的形象。所以,應把獨身視為選擇對基督和他的教會更大與專一的愛,對牧靈工作完全而樂於隨時應命的心態。應視獨身為殊恩異寵,一份禮物,因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領悟的,只有那些得了恩賜的人,才能領悟」(瑪十九,11)。當然,此恩寵必不可免,但絕對有賴於接受者本身清醒而自由的回應。這種聖神的恩寵本身也具備使接受者終生信守獨身的恩寵,和慷慨喜樂地實踐與獨身有關承諾的恩寵。司鐸獨身的培育,也應該包括助人意識到「天主的寶貴禮物」(32),而這種意識將導入祈禱和醒寤,維護這項恩惠不受任何可能有的威脅。

    司譯透過他的獨身生活,能為天主的子民更完美地盡其職務。特別當他為童貞的福音價值作見證時,他也能協助基督徒夫婦們,圓滿地度新郎基督對其淨配教會的愛的「偉大聖事」生活,就像他自己對獨身的忠貞,將有助於他們夫妻間之相互忠誠(33)

    細心準備司鐸獨身生活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我們今天所目睹的社會和文化環境中,引發主教會議的教長們,做了一系列具有常存價值的要求,正如慈母教會的智慧所肯定的。我以權威再度寫下在獨身生活上培育潔德的標準:「讓主教們,修道院的院長和神師們,一塊建立原則,提供標準和提供對這方面辨別的支援。為獨身生活中潔德的培育最重要的是主教們的關心,和司鐸們之間的友愛生活。在修道院裡,也就是在培育的計劃中,獨身生活,不容曖昧不清,而應以積極的方式,清楚的表示出來。修士們應該具備足夠的心理上的和性方面的成熟程度,並應度勤奮和真誠的祈禱生活,而且他應將自己託付給神師的指導。而神師則應幫助修士們,使他自己達到成熟與自由的決定。而此決定是建立在重視司鐸間的友誼和自我約束上,以及建立在接受孤獨和生理及心理的健全人格的狀態上。因此,修士們對梵蒂岡二屆大公會議,司鐸獨身通諭,和一九七四年教廷天主教教育部所出版的「司鐸獨身生活培育指令」等教導應有充分的認識。為了使修士們能為天國之故,以其自由的決定而接受的司鐸的獨身生活,他必須知道在婚姻與獨身生活中,基督徒的和真正人性的性的目的。開導並教育在俗教友有關適合司鐸獨身生活的福音、靈修和牧靈的理由,也是必要的,好使他們能用友誼,了解與合作來幫助司鐸們」(34)

   知識的培育:了解信德

    51智能的培育有其特徵,但它也與人性和靈修的培育密切相連,而且實在也被視為二者必要的表達:這是人智力的基本要求,藉此要求他「分享天主理性的光輝」,並尋求獲得智慧,而此智慧依次對著並指向認識和皈依天主而開放(35)

    鐸品候選人的智力培育,在晉秩聖職的本質上找到了它特殊的理由,而且處此第三個一千年即將來臨之際,主召喚其教會面對「新福傳」的挑戰,此種培育就更顯出它是多麼重要。「如果我們期待每一位基督徒-主教會議教長們寫道-必須準備維護信仰和在我們內所懷的希望(參伯前三,15),那麼鐸品候選人及司鐸們,更應該勤奮地關心他們教育和牧靈活動上的,智力培育的品質。為了兄弟姊妹們的得救,他們應當對神聖奧蹟,尋求一種更深的知識」(36)。由於目前的環境為宗教的冷漠,對理性能達到客觀和一般真理的能力的普遍不信任,以及由於科學和科技發明帶來的新的問題與困惑的嚴重影響,這就強烈地要求一個高深層次的智力培育,使司鐸們能在這樣的環境下,有宣揚基督永琱變的福音的能力,並能使人類理性的正當訴求具說服力。再者,目前多元化的現象,不僅發生在民間社會上,而且也出現在教會團體中。因而特別須要鑑定性的分辨:這種新的困境就是為什麼智力培育的需要成為不可忽視的理由。

    這些智力培育的「牧靈」理由,肯定前面所說過的有關不同角度教育進程中的統一。那佔據準備晉陞鐸品者大部時間的讀書熱誠,事實上並不是他們人性、基督徒、靈修和聖召成長的外在或次要幅度。實際的,透過讀書,特別是神學的研讀,未來的司鐸才能附和天主聖言,在靈修生活中成長,並準備善盡牧靈的職務。這是大公會議(37)所指出的研讀神學的多方面而又統一的目標,而且主教會議的教長們在工作綱要中所重提的:「為使牧靈事務有效,智力培育該與突顯個人與天主的經驗的靈修整合。這樣一來,純抽象的知識,為心靈的領悟所取代,知道如何「超越」,然後才能向天主子民傳達天主奧秘」(38)

    52智力培育關鍵性的階段是對哲學的研讀,它導人進入對人格,人格的自由,人與世界,人與天主之間的關係,作深入的了解與詮釋。適當的哲學訓練是必要的,不僅因為重大哲學問題與救恩奧蹟有關,這些奧蹟在神學中,在信德高度光輝的指引下研讀(39),而且也因為面對一個流傳極廣的文化情勢,即強調主觀主義作為真理的衡量與準則:只有健全的哲學,才能幫助司鐸候選人,發展他對存在於人的心靈與真理間基本關係的覺醒,這真理在耶穌基督內完全啟示給我們。人們也不應低估哲學的重要性,它是「真確的確切性」的保證,真理的確切性是人將自己完全獻給基督和教會的惟一鞏固基礎。因此,了悟一些明確的問題並非難事,例如有關司鐸的身分和他的使徒與傳教任務,都與真理本質問題有密切的關聯,而此真理本質也祗不過是一個抽象的問題:如果我們對真理不能確定,誰能在這方面奉獻終身呢,又如何能膽敢向別人的生活方式挑戰?

    哲學在充實智力的培養,「真理的崇敬」,即「對真理的敬愛」上,給與司鐸候選人的幫助非同小可,而此敬愛使人承認真理並非由人所創造或為人所衡量,卻由最高真理,天主當禮物給人;雖然在有限而且常在困難的情況下,人的理性仍能掌握客觀及普遍的真理,即使與天主和存在根本意義有關的真理,而信仰本身是少不了理性和推理信仰內容的努力,就如大智大慧奧斯定作證說:「我希望用理性去看我所信仰的,所辯論過的,和所辛苦耕耘過的」(40)

    為了更進一步地了解人和社會進步有關的現象,關於牧靈職務是越「入世」越好,所謂的「人文科學」是非常有用的。這類科學中有社會學、心理學、教育、經濟、政治、以及大眾傳播學。所有這些實証或敘述科學的領域,都能幫助未來司鐸延伸基督的活的「同一時代性」。正如教宗保祿六世曾經說過的:「基督自願與一些人結為同代,並講他們的語言。我們對祂的忠心,要求此同一時代性延續下去」(41)

    53未來司鐸知識的培育,是建立在神聖道理,也就是神學的研讀上。這種神學培育的價值與純真性,完全視我們對神學本質的保持恭謹而定。主教會議的教長們摘要如下:「真正的神學發自信仰並意欲導向信仰」(42)。這一直是教會特別以其訓導權所推崇的神學觀。這也是歷代充實了教會思想的偉大神學家們所遵循的路線。其中的聖多瑪斯就極其清楚地肯定信仰是神學的慣性(habitus),也就是運作的永恆原則(43),而整個神學的目的是為滋養信德(44)

    所以,神學家首先是信徒,也就是一個有信仰的人。然而他是一個對自己的信仰捫心自問的信徒(fides quaerens intellectum),其目的是達到更深入的了解信仰本身。這事的兩面(信仰和成熟的反省)是緊密相關,交互纏繞的:它們之間的密切協調與水乳交融,就形成了真正神學的本質,並在此本質內確定其內涵、形式及精神,而神聖道理(sacra doctrina)則依此內涵、形式和精神去發揮和研讀。

    此外,既是神學的起步又是終點的信仰,導致信者與耶穌基督之間,在教會內的個人關係,因而神學也就具備了基督論與教會論的內在涵意。這是司鐸候選人所應該明白接受的,因為這不僅同他個人生活有關,而且同時也影響到他的牧靈工作。如果我們的信仰真正接受天主的話,它將使信者以澈底的「是」答覆耶穌基督,祂是把天主的話完整而確切地傳給世界的人(參希一,1)。因此,神學的反省,集中在皈依耶穌基督-天主的智慧:因此應將成熟的反省視為分享基督的「心意」(參格前二,16),即以科學的人性方式來說(scientia fidei = 信仰科學)。同時信仰將信者納入教會,並使他分享是「信仰團體」的教會的生活。因此,神學有其教會幅度,因為它是神學家,身為教會的成員,對教會信仰的成熟的反省(45)

    這些屬神學本質的基督論和教會論的幅度,幫助司鐸候選人熟悉科學精確性的同時,也幫助他們對耶穌基督及其教會,發展大而活潑的愛。這種愛既滋養他們的靈修生活,又指導他們以慷慨的精神去實現他們的職務。這正是梵二大公會議呼籲修訂教會學科時所有的看法:「使哲學與神學更有效的配合,如此二者相互補充,使修生們逐漸明瞭基督的奧秘,他關係到整個人類歷史的流程,不斷地影響教會,而他主要是透過司鐸的服務來運作」(46)

    神學方面的智力訓練及靈修生活上的培育,特別是祈禱生活的培育,彼此互相匯合並彼此加強,無論如何它們都不會減損研究的健全,或祈禱的精神樂趣。聖文德提醒我們:「不讓任何人認為:缺乏熱心只要閱讀,只要沉思不必虔敬,只要積極不必虔誠,只要知識無需愛德,有智能無需謙沖,讀書無需天主恩寵,認識自己無需天主傾注的智慧」(47)

    54神學的培育既複雜而又辛苦。這種培育理應帶領鐸品候選人,對天主在耶穌基督內所啟示的真理和教會的信仰經驗,獲得完整而統合的觀念。因此,認識「一切」基督真理,而非從中任意挑選,並按部就班地認識,二者都有必要。這表示需要協助司鐸候選人,建立一個由各種不同的神學課程所提供的結果的綜合。只有在這些學科的深度的組合下,才能獲得們特殊性質的真正價值。

    在成熟地反省信仰中,神學的動向有二:第一是屬於研讀天主聖言方面的:也就是記錄在聖經中的話,在教會活的傳承中所慶祝和所生活的,及教會訓導權威性地所詮釋的。因此,必須研究聖經-「這應該是全部神學的靈魂」(48),教會的教父們,禮儀,教會歷史,和教會訓導的訓誨。第二個方向是屬於那與天主交談的人的這方面的,人被召要「相信」、「生活出」基督徒信仰和人生觀,並將之「傳達」給別人。所以他要讀信理神學、倫理神學、靈修神學、教會法和牧靈神學。

      由於神學與信者之間的關係,神學特別注意的有兩個方向,一是信仰與理性之間關連的基本而永久的問題:二是一系列與今日社會及文化環境密切關連的種種要求。與前者有關的是研究基本神學,其對象是基督的啟示事實和它在教會內的傳承。與後者有關的是各種學科,這些曾經或正在發展成答覆人類今日的一些迫切的問題。教會內的社會教義的研究正是為此:「屬於神學領域,而且特別屬於倫理神學」(49)。並且應視為「新福傳」的「主要因素」,和其工具(50)。同樣傳教學、教會合一、猶太教、回教和別的宗教,也是如此。

    55目前的神學培育應當注意某些問題,這些問題所引發的困難,緊張和混亂頗為頻繁。人們可以想像教會訓導所發表的聲明和神學討論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並不常維持應有的形態,也就是在合作的框框之內。真正說:「教會的活的訓導和神學雖然神恩與任務不同,而其終極的目的卻是一樣:就是將天主的子民維繫在使他們獲得自由的真理之中,並使他們成為『萬國之光』。這種對教會團體的服務,促成神學家與訓導的相互關聯。後者正確無誤地教導宗徒們的道理,藉助神學家們的工作,駁斥對信仰的詰難和曲解,並以自耶穌基督所承受的權柄,促進對啟示的道理新而深入的領悟,說明和應用。至於神學部分,用反省方式,對包括在聖經中天主的話,獲取更深一層的理解,並在教會訓導權的指導下,藉教會生活的傳承將其忠實地傳遞下去,神學在理性方面致力於澄清啟示的教導,最後賦予它一個有組織和有系統的形式」(51)。為了種種理由,當這種合作付之闕如時,人們必須避免誤解和混淆,並且知道如何小心分辨:教會公認的教理,和神學家們的意見,和轉眼即逝的趨勢(也就是所謂的潮流)(52)。除了伯鐸與宗徒們,教宗與主教們的訓導外,並無與其他「平行」的訓導(53)

    另一種經歷到的問題,特別是當修道院的課程委託給學術機構時的問題,是神學的高學術標準與其牧靈宗旨之間的關係的問題。這就牽涉到神學的牧靈本質的問題。實際上,這是神學的兩種特質的問題,而在教學時如何使二者不至對立,卻在偏重於更完整地「瞭解信仰」上,從不同的角度,攜手合作。事實上,神學的牧靈本質並不表示它應減少其學理性,或者應該完全剝奪其學術性的本質。而它的意思更好說是,使未來司鐸能透過當代文化形態去宣揚福音信息,並按照一個正統的神學觀去主導牧靈工作。如此,一方面,每一神學課目按照科學的嚴謹研究標準,將有助於提供更完整和更具深度培訓出來的人靈牧者,成為信仰導師。另一方面,適當地意識到牧靈目標,能使神學的嚴謹和科學性的研讀,為未來的司鐸更具陶成效果。

    此外,今天許多人強烈感受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對文化福音化和信仰信息本土化的需求。這顯然屬於牧靈方面的問題,應更廣泛和更謹慎地列入司鐸候選人的培育中:「就目前的情形看來,世界上有許多地區,基督宗教對當地(無論古往或今來)的文化被看作外來的,在整個智力和人格的培育中,把本土化的幅度被視為既需要又基本是很重要的」(54)。然而這意味著我們需要一種正統的神學,受天主教本土化的原則的啟發。這些原則與天主聖言降生的奧蹟基督宗教人學相關聯,並且如此闡釋了本土化的真義。在世界各地所表現的不同,甚或互相抵觸的文化的表面上,本土化尋求服從基督,直至天涯海角向萬民傳報福音的命令。這種服從不表示宗教的合併,或福音傳播的單純適應,而事實上,這表示福音滲入文化生活的本身,降生在文化中,克服那些與信仰和基督徒生活不相容的成份,並以來自基督救贖的奧蹟提昇這些文化的價值(55)。如果司鐸候選人本身來自本土文化,本土化的問題能有特殊的意義。在此情況下,他們需要有適當的培育方法,一方面避免降低要求的危險,一方面是適度應用自己文化及傳統中優秀與道地的因素(56)

    56根據梵二大公會議的教導和指示,並根據在司鐸培育基本方案中指出的實際運作,教會決定在修道院裡,對哲學的教導,特別對一些神學科目,作了廣泛的刷新。這些刷新,在某種情況之下,仍有修訂和發展的必要,但就整體而言,有助於教育的效用,並在智力的培育上成為更有用的媒介。在這方面,「主教會議教長們屢次用清晰的言詞一再地肯定此種必要-實際是急需-奠定基本研讀計劃(一方面適用於普世教會的一般性的,另一方面適用於某些國家或主教團的)在修道院或教育機構裡實行」(57)

    堅決的反對忽略嚴肅性的傾向是必需的。這種傾向在教會的某些領域內現形,而其結果則是修生們在開始哲學或神學課程時的準備不足。今天教會現狀本身,就與日俱增地要求教師們能面對時代的複雜性,而且能精明地面對它,以清晰和有深度的論據面對今天人們所提出的有關意義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祗能在耶穌基督的福音中,獲得完整和確定的答覆。

牧靈的培育:與耶穌基督善牧愛的共融

      57給予司鐸候選人的整個培育的目的,是為準備他們進入與耶穌基督善牧愛的共融。因此,以其不同觀點來說,他們的培育應當具備基本牧靈的特性。大公會議司鐸培育法令,在提到大修道院時,清楚的聲明說:「修生們的整個培植,其目標是應該使他們成為人靈的真正牧人,追隨吾主耶穌基督,師傅,司祭和牧人的芳蹤。因此,他們應該為服務聖言而接受訓練,如此他們可以更深入了解天主所啟示的話,藉著默想使聖言成為自己的,並在言談與生活之中表達出來。他們應該接受敬禮與聖化職務的訓練,好能藉祈禱和神聖禮儀的舉行,透過感恩聖祭和聖事,負起救贖的工作。他應受從事牧人職務的訓練,好使他們知道如何向人類呈現基督,那位『不是來受服事,而是來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性命,為大眾作贖價』(谷十,45;若十三,12-17)的基督,並且使他們成為眾人的僕役,為得更多的人(格前九,19)(58)

    大公會議文獻堅持人性、精神、和知識的培育等不同面的協調。同時強調這些不同面,都導向一個特殊的牧靈目標。此牧靈的目標確保人性、精神和知識的培育,有其固定及精確的內容和特性;它也對未來司鐸的整個培育起統合且賦予特色的作用。

    牧靈培育像一切其它培育的學科一樣,是藉深思熟慮和實際的應用來發展,並紮根在一種精神上,此精神是一切的樞紐和推動並發展此培育的精神。

    所以必需以一個真實而純正的神學素養來研讀牧靈或實踐神學。它是有關教會的學術思考;對藉聖神的德能,在歷史中,天天在建立的教會的思考:對有如「救恩的普遍聖事」的教會的思考(59),對基督藉聖言、聖事和愛的服務所展開的,救贖的生活標記和工具的思考。牧靈神學不僅是一種藝術。也不僅是一組勸誡、經驗和方法。依其本身即具有神學地位,因為它為了教會在歷史中的牧靈行動,從信仰領受了原則和標準,教會每天「生」教會本身,引述聖人達貼切的措辭:「因為教會每天生教會」(60)。在這些原則和標準中,特別重要的一個是,以福音辨識特殊牧靈行動要實施的社會文化以及教會的情況。

    牧靈神學的研究,應透過司鐸候選人所應實現的某些牧靈服務的參與,以應有的進度且常與其它教育活動配合,來把它們的實際應用弄個明白。這是一個牧靈「經驗」問題,它能在一個「牧靈訓練」的實際節目中匯集而成,它也可能須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而其用途也將須要按步就班地加以查驗。

    牧靈的研究與行動引人轉向內在泉源,而培育工作關心這個泉源維護與善用:而此泉源也正是與耶穌的牧靈愛德日漸加深的共融。這個牧靈的愛德就是祂救贖行動的源頭和動力。同樣賴聖秩聖事中傾注的聖神,此種愛德也應構成司鐸職務的源頭和動力。這是一個培育形態的問題,它不僅只意謂著確保學術性的,牧靈的能力和實際的技巧,而特別是與基督善牧在情操和行為上互通的生活方式:「你們該懷有基督耶穌所懷有的心情」(斐二,5)

    58因此牧靈培育絕不能被貶為純屬學徒性質,目的是使司鐸候選人熟悉一些牧靈技巧。從事教育的修道院,應該真誠地尋求教導修生們初步的作為牧人的感受性,自覺而又成熟地負起責任來,養成衡量問題的內心習性,建立優先,在信仰為純正動機的基礎上,並根據附屬牧靈工作的神學要求上,尋求問題的解決之道。

    藉助於初步和漸進的職務經驗,未來司鐸能加入地方教會的活的牧靈傳統。他們將學到向教會生活和的傳教幅度,開放心靈的視野。他們將與派往一同工作的司鐸之間,實習到互相合作的雛型。這些司鐸,與修院的計劃配合之下,在指導修士如何從事牧靈工作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致於為修士們選擇能獲取牧靈經驗的場所和工作,堂區應受特別的重視(61),因為它是地方專業牧靈工作的活細胞,在這裡他們將面對在未來職務上將要遇到的那種問題。主教會議的教長們曾提出了一些具體實例:如探訪病人;照顧移民,難民和流浪的人;和各種能表達愛德熱火的社會工作。他們特別寫道:「司鐸應該作基督愛德的證人,祂『巡行各處,施恩行善』(宗十,38)。司鐸也應該是教會關懷人的有形標誌,她是慈母和導師。對今天受了那麼多痛苦的人,特別是那些沈浸在不人道的貧困的人,盲目的暴行和不公道的強權下的人,一個天主的人必需有做各種不同善行的裝備(參弟後三,17),維護人的權利和尊嚴。雖然如此,他務必要小心,不該採用錯誤的意識型態,在努力止於至善的同時,又不該忘記世界唯一的救贖是來自基督的十字架」(62)

    這一切和一些別的牧靈活動,將教導未來的司鐸,在團體中,以「服務」的立場活出他使命的「權威」來,放開一切優越的態度或弄權的行為,除非僅以牧靈愛德為藉口。

    如果訓練適當,司鐸候選人所有的不同經驗,應該具有一種清楚的「職務上」的特徵,並且該與一切適合為晉鐸作準備的各種需求密切相聯,(當然不能忽略他們的研讀)也和宣報天主聖言、崇拜和領導等服務工作有關。這些服務能具體地在讀經員、輔祭員及執事的聖職內體驗得到。

    59既然牧靈行動以其本性注定使教會活躍起來,教會基本上乃是「奧蹟」、「共融」和「傳教」。牧靈培育應意識到並在執行職務時,活出這些教會的特點來。

    意識教會乃一「奧蹟」有其基本的重要性,就是說教會是天主的工程,基督聖神的果實,聖寵的有效標誌,聖三在基督徒團體中的臨在。這種意識,既不減輕牧人的真正責任感,且將使他信服,教會乃靠聖神恩賜的工作而成長,而他的服務-靠天主託付給人自由責任的聖寵-則是「無用的僕人」的福音服務(參路十七,10)

    對教會是「共融」的意識,能準備司鐸候選人,以團隊的精神實踐牧靈工作,與教會各種不同的成員:司鐸與主教,教區司鐸與會士,司鐸與平信徒,衷誠合作。這類的合作,假定明白並了解各種不同恩寵和神恩,聖神供給並交託給基督奧體成員的各種聖召與責任。這種合作也要求教會的每一成員,對自己和別人的身份,具有活潑而又精確的意識。這種合作要求互信、忍耐、柔和、及了解與期盼的能力。首先它在對教會的愛上找到根基,勝過愛他自己或自己所屬的群體。尤其重要的是準備未來的司鐸與平信徒的合作。大公會議說:「他們應該願意傾聽平信徒的心聲,對他們的願望給予兄弟般的考量,承認他們在人類活動的各種不同領域中的經驗和專長。這樣能同他們一起來辨識時代的訊號」(63)

    最近的主教會議也曾堅持對平信徒在牧靈上的關心:「修生應該能夠推薦並介紹給平信徒,特別是青年人,各種不同聖召(婚姻、社會服務、使徒工作、牧靈活動中的聖職與別的責任、奉獻的生活、參加政治和社會領導、學術研究、和教學等)。最重要的是必需能夠教導,並藉認可和尊重他們的工作,來支持平信徒的聖召,使他們臨在世界並以福音的光輝改造世界」(64)

    最後,對教會是傳教的共融的意識,將有助於司鐸候選人,受並生活出教會主要的傳教幅度和各種不同的牧靈活動。他應該向今天為宣揚福音所提供的種種可能開放並接受差遣,同時不要忘記傳播媒體能夠而且應該提供的寶貴服務(65)。他應該為職務準備自己,實在就是指的準備隨從聖神和主教的指引,被派往去他自己國家以外的地區傳福音(66)

二、司鐸培育的場所

   大修院-培育團體

    60梵二大公會議(67)以其權威認為,為了培育司鐸候選人,當肯定大修院-和與其相似的修會之家-的必要性,而世界主教會議也用下面的話再度認定地說:「大修院的設立,作為培育的最佳場所,應再予以肯定為正常的地方,以物質的意義來說也是如此,是團體和聖統生活的好地方,同那些真心為此工作而獻身的長上們一起,為司鐸候選人的培育是適當的家園。大修院在數世紀以來產生了良好結果,而如今仍在普世繼續結果」(68)

    修道院可視為場所或生活的片段。然而它首要的是進行中的教育團體:它是主教給那些為了服務而像宗徒們一樣,被主召叫的人們,能重度主供給十二門徒培育生活的經驗而建立的團體。實際上,福音所呈現的,被視為使徒職務的必備先決條件是與耶穌長久而親密的生活分享。這種經驗要求十二門徒以一種特別清楚而又具體的方式實踐割捨,割捨他們的根,割捨他們平常的工作,割捨他們的親人與親愛的人,割捨向一切門徒所要求的(參谷一,16-20;十,28;路九,2357-62;十四,25-27)。在幾次的機會中,我們曾談論過馬谷的傳述,它強調宗徒與基督之間以及他們彼此間的密切聯繫:他們被派宣講與治癒之前,曾被召「同他在一起」(參谷三,14)

    修院於其最深的本質來說,就是圍繞在耶穌身邊的宗徒集團在教會內的延續,聆聽祂的話,邁向復活的經驗,為完成使命期徒聖神的恩寵。此種本質構成激勵修院的規範理想,修院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和面貌,在歷史上被視為人性機構,對從中獲得靈感的福音價值,並能適應時代的情況與需要,找到具體的實現。

    修院本身是教會生命的原始經驗。為了修生們的牧靈與使徒作的成熟,主教藉院長的職務,也藉其他共同負責和共融的老師的服務,主教本人臨在於修院之內。然而在聖神感召下以手足之情團結在修院內的不同的成員,為使大家均在信德與愛德內成長,並且使他們適當準備接受鐸品,按照各自不同的神恩合作無間,如此在教會內並在歷史的過程中,延伸善牧耶穌基督救恩的鑒臨。

    以人性的觀點說,大修院應該努力成為「一個建立在深度友誼與愛德上的團體,使能被視為真正生活在喜樂中的家庭」(69)。修院既然是一個基督徒的機構,它應-主教會議教長們繼續說-成為「教會團體」;一個「舉行同樣禮儀的主的門徒的團體-為祈禱精神所浸潤的團體-,由每日閱讀與默想天主聖言,藉善領聖體並藉友愛與正義之實踐而形成的團體,於此團體中,也就是當團體生活和每一個實踐此生活的成員有進步,基督的聖神和對教會的愛,必發射出光芒」(70)。修院的修會層面為主教會議教長們所肯定並具體化,他們說:「修院既是教會團體,無論是教區性的,或是教區之間的,或者是修會的,它都應培養司鐸候選人與主教和司祭團之間的團體意識,好使他們能夠分擔他們的希望和憂慮,而且知道擴大此開放的心態,延伸到普世教會的需要」(71)

    那麼,司鐸候選人的培育和牧靈職務-它本質來說也是屬教會性的-非常重要的是,修院不僅不能成為外表而膚淺的或成為學生宿舍,而應該是內在的和深刻的真正教會的團體,也就是一個重度十二門徒與耶穌聯合組成團體的那種經驗(72)

    61所以,修院是一個教育的教會性團體,而且是一個特殊的教育團體。而是它的特殊目標決定了它的外形:未來司鐸聖召的陪伴,就是辨識聖召,同時給與必須的協助,使他們能回應聖召,並且接受聖秩聖事和此聖事的恩寵與責任。藉此聖事司鐸能與基督,元首和牧人肖似,並且致力於分擔在教會和世界上的救贖使命。

    修院既是教育的團體,它和整個修院的生活,一切都是為了培育,即未來司鐸的人性、精神、智力與牧靈的培育。雖然此種培育與一般教會成員的人性和基督徒的培育有不少的共同點,但它的內容、形式和特點都特別與準備晉鐸有關。

    教育工作的內容和形式,要求修院有具體的計劃,也就是生活的規範,真能表現出其本身的真精神,無論是在組織與統合方面,或是在協調即符合惟一目標方面,而此目標足證修院存在合理:也就是造就未來的司鐸。

    根據此意,主教會議的教長們寫道:「身為教育機構,修院應遵守清晰固定的計劃,其特色就是在院長與其助手所表達的領導合一,在生活的安排、培育的活動、和團體生活的基本要求上一貫,專注於培育的主要層面。這項規劃應該在毫不猶疑和下定決心的情況下,適應特定的目標,此目標是修院存在的惟一理由:也就是培育未來的司鐸,教會的的牧者」(73)。因此,為了使策劃適用而有效,應將它基本的輪廓詮釋成具體的細目,並以特別規範調適團體生活的安排,設立某些具體的工具及時間表。

    然而這裡應該強調另一方面:教育工作,從它的本質來說,是陪隨特定個人進行選擇並投身於具體的生活理想。為此之故,教育工作應該將要達到的目標的清楚聲明,和候選人為慎重達到目的之條件,以及悉心關照「過路人」和諧合一。過路人就是真心踏一此途之人,因而關注一系列的情況,問題和困難,以及不同等級的進度和成長。這就須要明智和彈性。這並不是對於價值,或關於候選人的有意識的和自由的抉擇上妥協。而它的意思卻是以真心的愛護和尊重,對待在個人特別情況中邁向鐸品的人。這不僅應用在每一單獨候選人,也涉及修院所在地的不同的社會與文化環境,並且也涉及他們不同的生活歷史。從此觀點來說,教育的工作需要不斷地革新。主教會議的教長們,在談到修院的架構時,就特別強調這點:「在對修院典型形式的妥當性毫無疑議的情況下,主教會議希望有關今日培育的需要,應向主教團,按照『司鐸之培育法令』和一九六七年主教會議所做的決定 ,進行諮詢的工作。各種不同國家或禮儀的『法規』,應該在適當的時期加以修正,無論是應主教團的要求,或是由於宗座視察各國的修院,為能整合各種不同的而實際成功的培育形式,並因應民間的需求,所謂本土化的需求,成人聖召的需求,以及傳教區聖召的需求等(74)

    62大修院的目標和特殊教育形式,要求司鐸候選人,在進大修院之前應作某種預先的準備。這種準備,至少在數十年前,沒有造成特別的困難。在那些日子裡,大多數的司鐸候選人均來自小修院,而且團體的基督徒生活給大家提供適當的基督徒教育。

    在許多地方情況起了變化。在二者之間,就是一方面男孩子們,少年和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和應有的基本準備,即使他們是基徒,而且時常參加教會活動,而另一方面,修院的生活方式和它在培育上的許多需求,有著天壤之別。

    處此情況之下,聯合主教會議的教長們,我要求在接受修院培育之前,應有足夠的準備期間:「司鐸候選人在加入大修院之前,有一段人性的、基督徒的、智力的和精神方面的準備期是有益的。然而這些候選人卻應該有些適當的條件:純正的意向,相當程度的人格成熟,足夠廣泛的信仰教理的知識,對祈禱方法的初步認識,品行與基督徒傳統符合。他們也應當具備自己地區的心態,透過這些心態,他們能表現出尋求天主和信仰的努力(參考:「在新世界傳福音」48)(75)

    主教會議教長們所提出的「足夠廣泛的信仰教理知識」是進入神學的先決條件。如果對信仰的內涵一無所知話,為發展「信仰的理解」是絕不可能的。當普世要理大綱付梓之後,此種差距就不難彌補。

    既然對進大修院之前需要預備期的共識與日俱增,對這種準備應有的內涵和特質卻各執不同意見而它的特徵應是:為了辨認聖召主要應該著重在靈修培育呢,還是智力與文化的培育?還有我們不能忽略有那麼多深刻的差異,不僅存在於司鐸候選人之間,同時也存在於地區和國家之間。為了儘可能清晰與恰到好處地確定這種預備或「準備階段」的不同因素,需要有一段研討和求證的期間,這些因素包括:時間長短、地點、形式,這些都該與未來修院培育的歲月相配合。

    於此觀點下,我把主教會議所表示的要求,提供給天主教教育部:「主教會議要求天主教教育部,搜集一切有關這種初步培育,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測試的資訊。在適當的時刻,請教育部向各主教團傳達有關這方面的研究結果(76)

小修院和其他培養聖召的形式  

    63由於長時經驗顯示,司鐸聖召易於前少年期或青年初期露出跡象。即使那些晚期決定進修院的人,發現早期已體會到天主的召叫並非罕有的事。教會的歷史不斷地證實,主常向年幼時期的人發出召喚。例如聖多瑪斯解釋耶穌特別愛護聖若望宗徒就是「因為他還年輕」而作結論說:「這就說明了,天主特別愛護那些早年為主獻身的人們」(77)

    教會藉小修院的制度,供應細心但初步的辨識與陪伴,來照顧撤在兒童心中的聖召種籽。在世界許多地方,這些修院在繼續實施寶貴的教育工作,它的目的就是保護並發展司鐸聖召的種籽,好使修生們能易於辨認它並且能妥善地予以回應。這種修院的教育目的,著重以適時而漸進的方法協助人格、文化與精神上的培育,帶領青年人以充分而鞏固的基礎,邁向大修院的途徑。「以寬宏大量而又純潔的心,準備跟隨救主基督」:這是大公會議在司鐸之培育法令中所指示的小修院目的,它如此概述了小修院的教育層面:修生們在「長上們慈父般的監護之下,雙親也扮演他們的適當角色,能度適合他們年齡,青年人的思想和展望的生活。他們的生活方式應該能夠維持健康的心理標準,也應包括日常生活上一般事務的適當經驗,以及同自己家庭的接觸」(78)

    小修院在教區內,也能成為聖召工作的據點,如果以適當的方式歡迎青少年們,並提供資訊的機會,給那些尋求聖召,或已經下定決心跟隨聖召,由於家庭或教育的各種理由延遲了進修院的青少年。

    64在那些不能辦小修院(「在很多地方它們很有用似乎也很需要」)的地方,必須提供別的機構,例如為青少年和青年人們而設的聖召小組(79)。此種機構,雖然缺乏持久的品質,但以團體的背景,藉此查驗聖召的存在和發展,並提供有系統的指導。這種青年人既然住在家中,卻參與基督徒團體的各種活動,幫助他們的培育過程,不該使他們孤立。他們需要一個可以接洽的小組或團體,在那邊他們在追隨這種特定聖召的途程上,能找到支援,這是由聖神的恩寵在他們心中點燃的。

    我們也應該提起在成年人中興起的司鐸聖召的現象,它發生於在俗生活經驗並從事職業的數年之後。這種現象在教會的歷史中並不新奇,而在今天卻以一種新的面貌出現,且也相當頻繁。邀請成年人遵行大修院的教育課程,不常是可能的,而且甚至也不太方便。更好,經過一番細心確定聖召的真實性之後,需要提供的是某種特殊課程以培育陪伴他們,為了確保這些人能接受所需要的靈修和智力的培育,注意一切合宜的適應。與別的司鐸聖召候選人適宜的關係,並在大修院團體中度過一段時間,都能是保証這些聖召完全加入一個司祭團,而且與之有密切並深心共融的方法」(80)

三、司鐸培育的理事

   教會和主教

    65培育司鐸聖召既然屬於教會聖召牧靈關懷,可以說教會本身是集合主體,它為了陪伴那些被主召叫要成為司鐸職的人有其恩寵和責任。

    從這方面來說,珍惜教會的奧蹟,有助於我們更準確地,在培育司鐸候選人上,建立教會不同成員,或以個體來說,或以團體成員來看,所有的地位和角色。

    教會以其本質來說,她就是耶穌基督在我們中間並代替我們,親臨和行動的「紀念」或「聖事」。被召做司鐸全在於祂救恩的臨在:不僅召叫,而且祂的伴同,使被召喚的人能辨識主的恩寵並以自由和愛心來回應。光照並給辨識和跟隨聖召力量的是耶穌的聖神。這樣我們可以說不在基督的聖神干預下,就不可能有司鐸的真正培育工作。每一參與培育工作的人,都應完全清楚這一點。我們如何能忽略珍惜這種完全不計酬勞而澈底有效的「資源」?這在訓練晉陞鐸品者的努力上佔有決定性的「重量」。當我們考慮到每一位參與培育者的尊榮,能不高興嗎?他們為司鐸候選人來說,成了基督有形可見的代表。如果為晉陞鐸職所從事的訓練,照它應該的樣子,主要是準備像基督善牧一樣做未來的「牧者」,誰比耶穌自己,藉聖神的傾注,更適於給予並在他們身上全力發展牧靈愛德?祂本人度過這種生活到了完全自我奉獻的地步(參閱若十五,13;十,11),祂也希望所有的司鐸們度同樣的生活。

      在司鐸的培育上,主教是基督的首要代表。我們曾經不止一次引証瑪谷聖史傳達給我們的記載,可以適用在主教,或每位主教身上:「把自己所想要的人召來,他們便來到他面前。他就選定了十二人,為同他常在一起,並為派遣他們(谷三,13-14)。事實上聖神的內在召喚,需由主教的正式召喚予以承認。猶如每人都能「去」主教那裡,因為他是眾人的牧者和父親,那麼與他分享同一鐸品和職務的司鐸們,更能以特殊的方式這麼做:大公會議告訴我們,主教應拿他們當作「兄弟和朋友」一樣看待(81)。同樣這些話也能適用在準備晉陞鐸品的人們身上。因為「同他常在一起」也就是同主教一起,為了清楚地表明他對培育司鐸候選人的責任,主教應把常去看他們視為當行的職務,而且以某種方式同他們「在一起」。

    主教的臨在特別有價值,因為不僅這有助於修院體度加入地方教會的生活,並同領導他們的牧人團結共融,而且也是因為這能肯定和鼓舞牧靈的目標,它在整個司鐸候選人的培育上佔首要的地位。特別是藉他的臨在並與司鐸候選人分享一切與地方教會牧靈工作的進展有關的事,主教在培育「教會意識」上提供基本的貢獻,因為在執行司鐸的任務上,它是主要屬靈的及牧靈的價值。

修院:一個教育的團體

    66修院的教育的團體,是建立在許多從事教育的不同人員:如院長,神師或靈修輔導,長上和教授們。這些人應該體驗到與主教深切合一的意識。他們自己之間,也應維持坦誠與真實的共融。教育者的合一,不但有助於教育計劃的適宜執行,而且也首要的是給司鐸候選人樹立一個重要的楷模,同時也將基督徒生活和牧靈職務的基本價值,教會的共融引薦給他們。

    顯然地是,大部分所提供的訓練的效果,要看身負培育重任者們的成熟度和人格的毅力,無論是從人性方面,或者從福音的觀點來看。因此特別重要的是,要細心地選擇並且鼓勵他們,使他們更適當地完成交託給他們的任務。主教會議教長們非常清楚,未來司鐸們的準備工作,取決於對肩負培育責任者的選擇和修養,因此他們用多一點時間在尋求培育者素質的鑑定上。他們特別寫了下面的話:「司鐸候選人的培育工作,不僅要求那些被委託從事這些工作的人,要有某些特殊的準備,也就是職業、教育、精神,人性和神學上的準備,而且也要具備共融和共同合作實現計劃的精神,使修院牧靈活動的合一,在院長的領導下不斷地維持下去。這個培育的人事集團,應該為真正福音化的生活方式和完全獻身予主而作証。它應該享有某種穩定性,而且它的成員們,按照規定,應該在修院的團體中生活。他們應該與主教密切聯合,他是培育司鐸們的首要負責人」(82)

    主教們首先應該感覺到對那些受委託從事教育未來司鐸任務的人們負起重大的責任。為盡此職,應選樹立生活楷模的司鐸,具備多種品德之人:「人格的及靈修的成熟,牧靈經驗,專業才智,自己聖召的穩定性,能同別人共職,與他的職務相關的人文科學有充分準備(特別是心理學),並且知道如何與團隊工作」(83)

    在嚴守庭內庭外區別的同時,也維護選擇告解神師的適當自由,和屬於神修指導的慎思明辨,而整個的負責教育的司祭團,以一致的共識肩負起他們教育未來司鐸候選人的部分責任。而他們的責任是,常關心主教與院長共同理出的權威性的評估,首先培養並認清候選人在靈修的、人性的和智力上的天賦才能的適當性,特別是關於祈禱的精神,他們對信德道理的具有深度吸收並真心友愛和獨身的能力(84)

    此外將教廷文件牢記在心(主教會議教長們確曾如此):「平信徒」勸諭(85)和「女性尊嚴」牧函的指示,此二文件強調在俗靈修與女性神恩,在教育途徑健全影響的適宜性,在明智和適應不同文化背景的方式下,也將男女平信徒的合作,納入未來司鐸訓練的工作中。這一切在教會法的範圍內,並按照他們的特別神恩和合格的能力,應加以細心的選擇。祗要在主要受託為培育未來司鐸的教育負責者的身上,適當地協調與整合,就能期望合作的有利果實,教會意識的平衡發展的果實,以及在司鐸候選人方面對成為一個司鐸的具體認知(86)

神學教授

    67那些藉著神學的講授,將神聖道理介紹並在這方面伴同未來司鐸的人們,負有特別的教育責任。經驗告訴我們,這些人在司鐸的人格發展上,常比別的教育者的影響更大。

    神學教授們的責任是引導他們,即使與司鐸候選人建立教學關係之前,他們就應該考量自己有無神學素養和司鐸服務精神,並且在教授神學時,具備的精神和風格。主教會議教長們就依此意,正確地肯定說:「神學家永遠不能忘記,身為教師,他不是在介紹他個人的道理,而是將他對信仰的了解向別人開放並傳達,總之是因主和其教會之名為之。這樣說來,神學家利用他一切學術所提供方法和技巧,受教會之命而執行任務並同主教合作實現他的教學工作。既然神學家同主教們,都是在推動信仰上服務教會,他們應該發展並培養彼此間的信任,並以這種精神,克服緊張和衝突(詳細的論証,請參考:信理部有關「神學家的教會性聖召」的指令)(87)

    神學老師,像別的老師一樣,應該保持同一切其他參與培育未來司鐸的人們共融與誠懇合作,並以科學的精確、慷慨、謙虛與熱誠,拿出他新穎而專業的貢獻,它不僅是在道理上的傳授-即使它是神聖的道理-然而它卻首要的是,在天主的計劃中,統合一切各種不同人類知識的枝節和生活表達觀點的說明。

    特別是神學教師的培育效果,首要的要看他們是否是「充滿了愛教會之心的信德之人,堅信真正知道基督奧蹟的是教會本身,他們的教學工作實在是教會的職務。他們是豐富地發揮了牧靈意識的人,這種意識能使他們不僅辨認出適合執行任務的內涵,而且也辨認出它的外形來。特別是,期望於教師們的是對訓導權的完全忠實;因為他們是以教會的名義教學,為此之故,他們是信德的見證(88)

出生的團體,善會和青年運動

    68司鐸候選人所來自的團體,雖然由於聖召的選擇也包括了必要的棄捨,但在培育未來的司鐸上,仍繼續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因此他們也應該意識到,他們分擔特殊的責任。

    我們首先提到的是「家庭」:基督徒的雙親,同樣兄弟姊妹和家中的其他成員,總不應該設法將未來的司鐸引回到過分人性化(如果不是世俗化)的邏輯狹窄領域,無論該邏輯受多麼坦誠感情的支持(參考谷三,20-2131-35)。相反的,在同樣「承行天主聖意」願望的驅使下,他們應該以祈禱、尊重、家庭品德的善表和精神與物質的協助,特別是在困難時期,伴同他渡過培育的途程。經驗告訴我們,在許多個案中,這種多元化的協助,對司鐸候選人頗具決定性的功能。即使在雙親或家族,對選擇聖召冷漠或表示反對,清晰冷靜的面對現實及從中產生的鼓勵,都能為加深並堅定司鐸聖召的成熟大有助益。

    與家庭緊密相連的是「堂區團體」。堂區與家庭二者均在信德的培育上緊相連接。往往以它特別對青年與聖召的牧靈關心補充了家庭的角色。主要的是,既然堂區是教會奧蹟在地方上最直接的表達,它對未來司鐸的培育,提供最初的和和特別有價值的貢獻。堂區團體應該繼續感到青年邁向鐸品是堂區生活的一部分;它應該用祈禱伴同著他,在假期中間給予他熱誠的歡迎,尊重並鼓勵他在自己身上養成司鐸的身分,並且給與他演練司鐸使命聖召的適當機會與強大的鼓勵。

    善會和青年運動,是天主聖神保證教會有活力的記號和肯定,它們能夠且應該也為培育鐸職候選人而有所貢獻,特別是為從這些具有靈修和宗徒事業經驗的教友中所產生的那些人們。在這些團體中接受過基本培育的青年人,並且向它們尋求教會經驗,不應該使他們覺得有被要求與過去斷根,或同那曾經為決定回應聖召的環境斷絕連繫,也不應該刪除他們曾經學習過的靈修傳承的特質,並在他們內生活的一切聖善,建樹和富裕(89)。為未來的司鐸們,他們所從出的環境,繼續在培育他們邁向鐸品的過程上,成為協助與支持的資源。

    天主聖神供給許多青年人在信仰上受教育的機會,並透過以不同方式為福音所啟示的各種團體,運動和善會,成為基督徒和教會的成員。這些都應該當作個人在機構中並為了它而工作的營養恩寵去體驗和生活。一項運動或某種特殊靈修「並非制度的代用架構。而更好說是一個不斷使制度的存在和歷史性的純真再生的臨在泉源。因此,司鐸應在一種運動中找到光和熱,而此光和熱能使他忠於主教,並使他準備盡制度交代給他的任務,且記得教會的紀律。這樣使他的信仰的實質更加豐盛,而他的忠實也就更加充滿了喜樂」(90)

    因此,主教把來自各組織或教會運動的青年人,集合在修院新的團體裡,重要的是他們應該在那裡學習「尊重別的靈修途徑,以及交談與合作的精神」,應該以純正和誠懇的方式接受,主教和教師們在修院裡為訓練他們所給的指示,以真誠的信任將自己交託在他們的指導和評鑑之下(91)。這種態度將預備,並多少能預感司鐸在為整個天主子民服務的純正選擇,在司祭團友愛中的共融並服從主教。

    實際上,修士與教區司鐸們參與特殊的靈修或教會聚會,本身就是一項有助於成長及司鐸間友愛的因素。然而,這種參與對屬於教區司鐸本身的職務和靈修生活,不應該是阻礙,而應是幫助。教區司鐸「經常要保持作眾人的牧者。他不僅是『終身』牧人,隨時為大眾服務,而且他主持大眾的聚會,因而使眾人都能獲得應有的歡迎,並在聖體聖事中將他們合成一體,無論他們有什麼樣的宗教情懷或牧靈承諾」(92)

候選人本身

    69最後,我們不應該忘記候選人自己,在他自己的培育過程中,他是必要的和無以替代的主因:一切培育,包括司鐸培育在內,它終究是一項自我培育。誰也不能在我們個人所具有的自由負責上代替我們。

    同樣未來的司鐸,首先他應該培養意識心態:培育他的傑出主力是天主聖神,祂藉恩賜一顆新的心,使他肖似耶穌基督善牧,並有祂的輪廓。這樣司鐸候選人,盡可能用他的自由去接受聖神的鑄造行動。然而接受這種行動包括,從候選人這方面來說,接受天主聖神使用的人性「中介」力量。因此,祗有未來司鐸奉獻他自己的堅定並出自內心的對培育工作的合作,許多不同教師的行為,才能真實而圓滿地產生效果。

 

註:

(1)一九九○、十、廿八,世界主教會議教長致天主子民文告。

(2)建議21

(3)參「司鐸培養」法令11;「司鐸」法令3;教育部「司鐸培育基本方案」(一九七○、一、六)51

(4)參建議21

(5)「人類救主」10

(6)「家庭團體」37

(7)仝上。

(8)建議21

(9)參梵二「教會在現代世界」24

(10)建議21

(11)建議22

(12)參奧斯定「懺悔錄」一、一。

(13)世界主教會議第八屆常會「 工作大綱」30

(14)建議22

(15)建議23

(16)「司鐸培養」8

(17)「啟示」憲章24

(18)仝上2

(19)仝上25

(20)一九九○、三、四、羅馬觀察報5-6

(21)「禮儀」憲章14

(22)聖奧斯定「論若望福音」2613

(23)每日禮讚「基督聖體聖血節」第二晚禱謝主曲對經。

(24)參「司鐸生活」法令13

(25)一九九○、七、一,「三鐘經」(羅馬觀察報)3

(26)建議23

(27)仝上。

(28)參仝上。

(29)「司鐸培養」法令9

(30)教育部「司鐸培育基本方案」。

(31)「司鐸培養」10

(32)仝上。

(33)一九七九年四月八日聖週四致全球司鐸函。

(34)建議24

(35)「教會在現代世界」15

(36)建議26

(37)「司鐸培育」16

(38)「工作大綱」39

(39)參教育部致主教們函「論修院內推動哲學研讀之必要」(一九七二、一、廿)

(40)「論天主聖三」十五28

(41)保祿六世(一九七○、九、廿五)向義大利第二十一屆聖經週致詞:宗座公報62(一九七○)618頁。

(42)提案26

(43)FIDES QUAE EST QUASI HABITUS THEOLOGIAE

(44)參聖多瑪斯 IN I SENTENT 「序言」一題一至五節。

(45)參教育部「神學家的教會使命」(一九九○、五、廿四)宗座公報82(一九九○)一五五四至一五五五;一五六八至一五六九。

(46)「司鐸培養」14

(47)「心向天主旅程」序言4

(48)「司鐸培養」16

(49)「社會事務關懷」通諭41

(50)參「百週年」通諭54

(51)教育部「神學家的教會使命」21

(52)提案26

(53)聖多瑪斯:「我們應站在教會權威這邊,而不是在奧斯定或熱羅尼莫或其他聖師這邊」(神學大全二-二,十題12)

(54)提案32

(55)參「救主使命」67

(56)參提案32

(57)參提案27

(58)「司鐸培養」4

(59)「教會憲章」48

(60)默示錄詮釋卷二、12(拉丁教父九三、一六六)

(61)參提案28

(62)仝上。

(63)「司鐸生活」法令9;參「平信徒」勸諭61

(64)提案28

(65)參同上。

(66)參「救主使命」67-68

(67)參「司鐸培養」4

(68)提案20

(69)仝上。

(70)仝上。

(71)仝上。

(72)參向羅馬卡潑拉尼卡公學學生致詞(一九八三、一、廿一)

(73)提案20

(74)仝上。

(75)提案19

(76)仝上。

(77)釋若望聖史21章、第五課2

(78)「司鐸培養」3

(79)參提案17

(80)參教育部「司鐸培育基本方案」19

(81)「司鐸生活」7

(82)提案29

(83)仝上。

(84)參提案23

(85)參「平信徒」6163;「婦女地位」29-31

(86)參提案29

(87)提案30

(88)仝上。

(89)參提案25

(90)向「共融與解放」運動有關司鐸談話。宗座公報78(一九八六)256頁。

(91)參提案25

(92)一九八四、六、十五、會晤瑞士聖職人員。

 

第六章  司鐸的進修

   -我提醒你把天主所賦予你的恩賜,再熾燃起來

進修的神學理由-

    70「我提醒你把天主所賦予你的恩賜,再熾燃起來」(弟後一,6)

    聖保祿對弟茂德所說的話能恰當的用於司鐸的進修上,這是所有司鐸因著他們在晉鐸時所領受的「天主的恩賜」,而蒙受的召叫。此節聖經幫助我們了解司鐸長期培育的真正意義,即是其絕對的獨特性。從聖保祿寫給弟茂德的另一封信中,我們也獲得一些幫助:「不要疏忽你心內的神恩,即從前因預言,藉長老團的覆手賜予你的神恩。你要專心做這些事,全神貫注在這些事上,為使眾人看出你的進步。注意你自己和你的訓言,在這些事上要堅持不變,因為你這樣做,才能救你自己,又能救你的聽眾。」(弟前四,14-16)

    保祿要求弟茂德重新燃起他已領受的恩賜,如同一個人心中仍有火的餘燼,總未失落或忘掉那「永琲熒s鮮」,這是天主的一切恩賜的特徵,祂使萬物更新(參閱默廿一,5),因而在生活中表達這恩賜的永存的新鮮及原始的美麗。

    然而,這「再熾燃」不僅是託付給弟茂德個人的一項責任,不僅是他努力運用自己的心力與意志的結果,也是天主的恩賜所具有的恩寵的動力效果。換言之,天主親自重燃祂自己的恩賜,如此而能表達出恩寵的非凡富饒,以及包含在其中的責任。

    藉著聖事所傾注的聖化及派遣的聖神,使司鐸像似教會的頭及牧人的耶穌基督,並被派遣執行牧靈使命。因此,在他的內在存在中,司鐸永遠並不可磨滅的烙印著基督以及教會聖職人的記號。他以一種永琱峇ㄔi取代的生活方式分享基督的生命,並且受託擔負牧靈職務,因為它深植於他的存在中,並影響他全部的生活,牧職是永恆的。聖秩聖事賦予司鐸聖事的恩寵,此恩寵不僅給予他耶穌的救恩「權力」及「職務」,也給他分享耶穌牧靈的「愛」。同時,此聖事保證司鐸無論何時,為完善執行他所領受的職務所需要的恩寵時,他可以期望獲得所需要的一切恩寵。

    故此,我們看到司鐸進修的基礎及原本的動機,是包含在聖秩聖事的動力中。要求司鐸進修當然也有純人性的原因。這種培育是出自他個人繼續成長的需求。每一種生活都是不斷走向成熟的途徑,只有藉著不斷的培育,才能達到成熟。從一般性的工作並與其他直接服務他人的職業來看,司鐸的職務也要求他再進修。沒有任何職業或工作不需要不斷的趕上時代,假如要使它保持適時及有效性。與歷史的腳步並駕齊驅,是另一個要求司鐸進修的人性原因。

    但是,由前述的神學動機來看這些以及其它的動機,便更清楚了,並且需要進一步的反省。

    聖秩聖事的本質是一種「標記」(這是所有聖事的共同點),它可被視為,並且真正是天主之言,是召叫並派遣人的天主聖言,是司鐸聖召與使命最有力的表達。天主藉著聖秩聖事召叫請求晉鐸者「前來」在教會前領受鐸品。在教會聖事性的慶祝中,耶穌的「來!跟隨我!」得以完全而又確定的向人宣報。在主教的祈禱及覆手中,耶穌的召喚藉教會的聲音得以表達及通傳。於是司鐸以信德答覆耶穌的召叫,「我來了,來跟隨瞗C」從此時起,一種答覆亦是基本選擇就此開始、即是在他一生的司鐸生活中,應再次表達並以不斷的答覆再予肯定,這一切答覆都植根並發自聖秩聖事中的積極答覆。

    以這種意義說,我們可以談論一種在鐸品之內的聖召,即是天主在司鐸的生活,以及教會和社會的生活的歷史發展中,繼續不斷的召叫,派遣及顯示祂的救援計劃。進修的意義便出自於這種觀點。為分辨及跟隨天主不斷的召叫或天主的旨意,長期的培育是需要的。故此,甚至在復活的主將羊群託付給使徒伯鐸之後,他仍被召跟隨耶穌,「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羊群』。『我實實在在告訴你:你年少時,自己束上腰,任意往來:但到了老年,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給你束上腰,帶你往你不願意去的地方去。』耶穌說這話,是指他將以怎樣的死去光榮天主。說完這話,又對他說:『跟隨我罷!』」(若廿一,17-19)。因此,「跟隨我」這個召叫陪伴伯鐸的一生和使命,「跟隨我」要求至死不渝的對主忠實(參若廿二),「跟隨我」表示「跟隨基督」到完全拋棄自己,捨身致命(1)

    主教會議的教長們,說明司鐸進修必要的理由,同時揭示進修的真正本質是「忠於」司鐸的職務,以及「繼續悔改的過程」(2)。聖秩聖事中的聖神給司鐸力量,忠信到底,並在這條無止境的悔改路上,陪伴他,鼓勵他。聖神的恩賜並不奪取司鐸的自由。它要求司鐸運用他的自由,好能負責任的合作,並接受長久的培育,視之為託付予他的任務。故此,長久性的培育是司鐸忠於其職務,忠於其存在的一種要求,是對耶穌基督的愛,及對自己的忠實。但是也是對天主子民的一種愛的行動,司鐸是為服務他們而設立的。的確,司鐸應向天主子民表達真實及恰當的正義行為,他們的基本「權利」是接受天主的話,聖事及愛德的服務,這是司鐸牧靈職務原本及不可取代的內容。為確保司鐸能適當答覆天主子民的這項權利,進修是有必要的。

    司鐸進修的重心及形式是牧靈的愛德:將牧靈的愛德注入人心的聖神,使司鐸更深一層的了解基督之愛的奧秘是如何的豐富(參弗三,14),因而對基督的鐸職的奧秘有所認識。牧靈的愛德催迫司鐸進一步去了解他所服務的人的希望、需要、困難及情感,在他們的家庭、社會、歷及特殊環境中,來看每一個單獨的個人。

    這一切構成司鐸進修的主要內容,他們了解進修是出自內心自由的決定,將牧靈的愛德及聖神的動力活出來,而聖神是這動力的第一來源及琱[的滋養者。在這種意義下,進修是天主的恩賜及所領受的聖事性職務的一種內在的要求,在各種年齡層裡都有其必要性。今天尤其迫切需要,不僅是因為司鐸所服務的個人及民族在社會及文化方面快速的改變,也是因為在第二個千年末,構成教會基本而迫切任務的「新福傳」的關係。

進修的不同幅度

    71無論教區或修會司鐸的進修,對他們在修院或修會會院已開始並發展的人格成長,是絕對需要繼續下去的,修院或修會會院的訓練課程的目標在於晉鐸。

    意識並重視晉鐸前的培育與晉鐸後的培育,二者之間的內在關連,是尤其重要的。假如二者之間無連續性,或更壞的是,此兩種培育完全相異,則在牧靈工作及司鐸之間兄弟般的共融,尤其在不同年齡層之間的共融,將產生嚴重及立即的影響。進修並非只是以新而實際的方式,將過去在修院已學過的課程予以溫習或增添。進修包括新的內容,尤其是新的方法;進修發展為一種和諧及有生氣的過程,它植根於在修院所接受的培育,它要求司鐸革新,迎上時代及調適,但是卻不要中斷上述兩者間的連續性。

    在另一方面,有關進修的長期準備,應在大修院中就開始,鼓勵未來的司鐸期盼進修的機會,看到進修的需要,進修的益處,進修時應有的精神,實行進修的適當條件應得到保證。

    由於進修是修院培育的延續,其目的不能只是以學習一點新的牧靈技術便能獲得的「專業」知識。進修的目的必須是促成一般的及整體的不斷的成長,加深每一個培育的層面-人性、精神、知識及牧靈的-確保它們積極而和諧的整合,是以牧靈的愛德及與此相關的種種為基礎。

    72在司鐸人性的培育方面,首先要求的便是完全的發展。藉著他每日與人的接觸,分享他們的日常生活,司鐸需要發展並培養他對人的敏感度,為能更明確了解他們的需要,答覆他們的要求,覺察他們未提出的問題,分享屬於生命中一部份的希望及期待,喜悅及負擔:故此,他能走近所有的人,並與他們交談。尤其,藉著認識與分享,藉著以不同形式表達出來的人的受苦經驗,從貧窮到疾病,從被拒絕到被忽略,孤單,物質或精神上的貧窮,司鐸能培養自己的個性,使之成為更真誠,並明顯表達他對近人不斷增加的愛。

    在使他在人性成熟的培育工作上,司鐸由耶穌的恩寵中接受特殊的協助。善牧的慈愛不僅顯示在祂救人類的恩賜上,也表現在祂分享我們的生命的意願上;因此,降生成人的天主聖言(參閱若一,14)渴望親嚐人的喜悅與痛苦,體驗人的焦慮,分享人的感覺,安慰人的悲痛。以一個真實的人,住在人中間,耶穌基督以最完全,最真實的方式表達了祂成為人是什麼意思。我們看見祂在加納一位朋友家參加婚宴,被跟隨祂的飢餓群眾所感動,治好生病的孩子,或甚至復活已死的青年,並將他們交還給他們的父母,為拉匝祿之死而哭泣等等。

    對於一位在人性的感性上不斷成長的司鐸,天主子民應該能說在他身上,有相似於希伯來人書中所描述的,耶穌的某些特點:「因為我們所有的,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們弱點的大司祭,而是一位在各方面與我們相似,受過試探的,只是沒有罪過」(希四,15)

    司鐸在精神方面的培育,是新福音生活的要求,他已被從聖秩聖事中湧出的聖神,以特殊方式所召,來度這種生活。藉著祝聖司鐸並使他相似元首及牧者的基督,聖神在司鐸的生命中建立一種關係,要求司鐸更廣闊、更積極的分享耶穌基督的感覺和態度,並以個人的,自由的及有意識的方式將之吸收並生活出來。主耶穌與司鐸之間的關係,是一種本體上的及心理上的關係,一種聖事性的及道德性的關係,是「按照聖神生活」及「福音的徹底」的基礎及力量,今天每位司鐸因它而被召,並且藉著在精神方面的進修而加以培養,使它成長。這證明了在司鐸真誠的服務及靈修的成效上,這種培育也是必要。聖嘉祿波羅美在一次演講中曾問司鐸們:「你們照顧了人靈嗎?」他繼續說:「不要忽略你們自己。不要把你們自己給了別人,以致於你自己一無所有。你們確實應該記住,你們是靈魂的牧者,但是不要忘記你自己。我的兄弟們,不要忘記,對所有教士而言,沒有比默想更重要的了,它先於我們的行動,陪伴我們的行動,並跟隨我們的行動,先知說,我要歌唱,我要默想(參詠一○○,1)。我的兄弟,假如你行聖事,默想你所做的。假如你舉行彌撒聖祭,默想你所奉獻的。假如你們一起頌唸聖詠,默想一下你們對誰在說話,並說些仵麼,假如你在指引人靈,默想一下以誰的血使他們潔淨。懷著愛德來做這一切(格前十六,14)。如此,我們能克服每日無以數計的困難。在任何事件上,這便是託付給我們的使命對我們的要求。假如我們如此去做,我們將找到力量,使基督誕生在我們自己以及別人身上」(3)

    司鐸的祈禱生活尤其需要繼續的「再培育」。經驗告訴我們,我們的祈禱不能只依靠過去所獲得的知識。我們不僅每天要革新,對祈禱時辰,尤其是對日課及個人選擇的祈禱的外在方面的忠信,而且要不斷努力獲得與耶穌個人相遇的經驗,與天父推心置腹的交談,以及對聖神的深刻體驗。

    保祿使徒談到所有基督徒時說的話,尤其能運用於司鐸身上,他說:「要成為成年人,達到基督年齡的程度」(弗四,13),司鐸被召修純全的愛德,以達到聖德,因為他們從事的牧靈職務,其本身要求他們成為一切信眾的活的楷模。

    同樣,在司鐸的整個生命中,知識層面的培育是需要繼續推動的,尤其要認真的研讀現代文化,並熟知其內容。由於分享耶穌先知性的使命,又為教會的奧秘,真理的導師的一部份,司鐸被召向別人啟示,在耶穌基督身上所反映出的天主的真正面容,以及人的真正面貌(4)。這也要求司鐸自己尋找天主的面容,並以敬愛之情默觀它(參閱詠廿六,7;四十一,2)。唯有如此,他才能使別人認識天主。假如司鐸要忠實的執行聖言職務,明確毫不含糊的宣講聖言,將它與那無論如何知名及傳播極廣的人的見解區分,則持續的神學研讀,尤其有必要。如此,他將能善盡服務天主子民之職,幫助他們向別人說出他們所懷的基督徒的希望(參閱伯前三,15)。再者,司鐸「全心而勤奮的投身於神學研究,是以一種確實而個人的方法,吸取教會真正的財富。因此,當他答覆有關天主教教義的難題時,能忠實的善盡職責,並克服他自己及別人對教會訓導及神聖傳承所持的異議及消極的態度」(5)

    使徒伯鐸的話為司鐸在牧靈方面的進修作了很好的說明:「各人應依照自己所領受的神恩,彼此服事,善做各種恩寵的管理員」(伯前四,10)。假如司鐸每日按照他所接受的恩寵來生活,他必定更開放的接受那在聖秩聖事中,基督的神所賜予他的耶穌基督的牧靈愛德。一如主所有的行為,都是牧靈愛德的結果與標記,因此,司鐸職的行動亦應如此。牧靈愛德是一種恩賜,但是,同樣亦是我們必須忠實於它的一個任務,一種恩寵及一項責任。所以,我們必須迎接它,將其動力以最大的極限表現於生活中。如前述,這種牧靈愛德使司鐸並激勵他,對他所照顧的人群的實際情況,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在他所處的歷史環境中分辨聖神的召叫,找尋最適合的方法及最有用的形式,來執行他今日的職務。如此,牧靈愛德鼓勵並支持司鐸,在牧靈活動上的人性方面的努力。但是這需要某種長期的牧靈培育。

    通往成熟的途徑,不僅要求司鐸加深他培育的不同層面,而且更要求他能將這些層面以更和諧的方法聯合在一起,漸漸達到它們內在的合一。牧靈愛德能使之成為可能。的確,牧靈愛德不僅能協調及聯合這些不同面,而且能使它們別顯示出司鐸培育的一面,那就是司鐸是耶穌善牧清晰而活生生的肖像,是祂的聖職人。

    進修幫助司鐸克服使他的服務,變為以行動為其目的的行動主義的誘惑,克服將服務,甚至精神或神聖的服務變為一具人格的服務的誘惑,或克服以商業化的方式執行會職務的誘惑。唯有進修使司鐸為了教會及人類的益處,以警醒的愛,在心中保存那「奧秘」。

進修的深刻意義

    73進修的不同及補充的層面,幫助我們了解它深刻的意義。進修幫助司鐸在耶穌善牧的精神及作風成為司鐸並有所作為。

    真理需要實行。聖雅各告訴我們:「你們應按這聖言來實行,不要只聽,自己欺騙自己」(雅一,22)。司鐸被召「活出真理」,即是在教會內並為了教會,「以愛」(參弗四,15)活出他們的身分和聖職。他們被召要更意識到天主的恩賜,並不斷的將這恩賜活出來。這是保祿對弟茂德的邀請:「依賴那住在我們內的聖神,保管你所受的美好寄托」(弟後一,14)

    在我們多次提及的教會學的上下文裡,我們能看到司鐸進修的深厚意義與司鐸在教會-奧蹟、共融和使命-中的臨在及活動,二者之間的關係。

    在「奧秘」的教會內,司鐸被召以其進修,在信仰中保護並發展他對自己存在的全部及令人驚嘆的真理的覺醒;他是基督的聖職人,是天主奧秘的管理人(參閱格前四,1)。保祿明確的請求基督徒如此看待他。甚至在這之前,他自己已意識到,他由主那裡所接受的崇高的恩賜。假如每位司鐸希望真實面對自己的存在,他就應該如此。然而,唯有在信仰中,以基督的眼光看事務,這才可能。

    在這種意義之下,我們可以說,司鐸進修的目的是使他成為一位「信者」,即是他愈來愈了解他究竟是誰,以基督的眼光看事。司鐸必須以感恩及喜悅的愛來保護這真理。當他執行司鐸的職務時,他必須更新他的信仰;每當他以天主工具及方式自居,將天主的恩寵通傳於人時,他應該感到他自己是基督的聖職人,是天主對人類的愛的聖事。他必須在其他司鐸身上,明認此同樣的真理,因為這是他尊敬及愛護其他司鐸的基礎。

    74在「共融」的教會內,進修幫助司鐸加深他們的覺醒,即是,他們職務的最終目的是將天主的家庭,聚集如被愛所啟發兄弟手足,並且在聖神內,藉著基督,將他們引向天父(6)

    司鐸應逐漸意識到他與天主子民深度共融:他不僅居於教會的「前線」,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在」教會內。他是弟兄中的弟兄。由於洗禮使司鐸持有在唯一降生聖子內,具有天主子女的尊嚴及自由,他是基督唯一身體的一份子(參閱弗四,16)。他對此共融的意識,導致他的覺醒並加深在同一救恩使命上的共同負責,對於聖神為建立教會而賜予信友的神恩及工作,給予立刻而由衷的評估。最重要的是,在從事其本質是為天主子民的益處的牧靈職務時,司鐸必須生活出與全體天主子民的深度共融,並且為之作見證。誠如教宗保祿六世所說:「在我們願意成為全體天主子民的牧人、父親及老師的同時,我們必須成為他們的兄弟。這種交談氣氛便是友誼。的確,這便是服務」(7)

    猶有進者,司鐸被召加深他是屬於個別教會的一份子的意識。藉著法律的、精神的及牧靈的關係,他加入了個別教會。這種意識要以他對自己的教會特殊的愛為先決條件,並且能使這種愛不斷的增長。這是牧靈愛德真正鮮活而永久的目標,此目標應伴隨司鐸的生命,並引導他分享這同一的個別教會在它富足時,軟弱時,困難中,希望中的歷史或生活經驗,並為了此教會的成長而工作。因而他感到,藉著這個個別的教會,以及積極參與建立此教會,以個人和與其他司鐸共同執行前輩司鐸已開創的牧靈工作,使他的生命更形豐富。對自己的個別教會的牧靈愛德,及未來的服務的一項必要要求,便是司鐸應該在鐸職方面找尋接替的人。

    司鐸必須逐漸意識許多個別教會之間的共融,這些教會使基督至一的普世教會臨在於不同的地方,而此共融植根於這些教會的本體中。個別教會的共融意識,將培養彼此間「恩賜的交換」,由生活的及個人的恩賜開始交換,例如司鐸本人。對提供聖職人員的公平分配上,該有隨時應命及慷慨的投身(8)。在別個的教會中,我們應該牢記於心的是那些個別教會,「它們被剝奪了自由,不能有自己的聖召」,以及那些「最近剛從迫害中走出的教會,和多年來因偉大的手足之情,曾接受援助並仍然接受援助的貧窮教會」(9)

    在教會的共融裡,司鐸特別被召在他自己的司祭團中,與主教聯合一起,不斷的成長,這要靠他的進修。在完滿的真理之中,司祭團是一項奧蹟,事實上,它是超性的實體,因為它植根於聖秩聖事中。聖秩是它的來源及原始,是它誕生及成長的「地方」。的確「所有司鐸由於聖秩聖事,與基督唯一的司祭有著個人的及不可斷的關係。聖秩聖事是賦給他們每一個人,可是加入了與主教合一的司祭團內。」(司鐸職任與生活法令78;教會28)

    這種聖事的本源反映在司鐸的職務中,並在司鐸的職務中延續下去,即是:從奧蹟到職務。「司鐸與主教的合一,以及司鐸彼此之間的合一,並非加在他們服務本質之外的東西,而是表達基督這位司祭,對因至聖聖三而聚集集合的子民的照顧的本質」(10)。司鐸之間的合一,以牧靈愛德而生活出時,能使司鐸為那祈求天父「使眾人合而為一」的耶穌基督作證(若十七,21)

    如此,司祭團看來好似一個真正的家庭,他們的關係並非來自血肉,而來自聖秩聖事的恩寵。此恩寵接納並提升存在於司鐸之間的,人性的和心理上的親和的維繫,友誼,及精神上維繫。天主的恩寵,在司鐸彼此在精神與物質方面的相互協助上,日益增多,並表達出來。司鐸之間的兄弟之誼不排斥任何人,然而應該有其優先性,即福音的優先,為最需要幫助及鼓勵者保留優先性。此兄弟之誼表現在「對青年司鐸的特殊照顧上,保持與中年及老年司鐸慈愛而具兄弟之情的交談,與那些無論因何故而面臨困難的司鐸交談:至於對那些已放棄這種生活方式,或此時未渡這種生活的司鐸,這種兄弟之誼並沒有將他們排除在外,反而更要以兄弟之關懷伴隨他們。」(11)

    生活並工作在一個個別教會中的修會聖職人,在不同的名義下,也屬於同一的司祭團。他們的臨在為所有的司鐸是豐富的泉源。他們所渡的不同的神恩,一方面向所有的司鐸挑戰,要求他們日益了解司鐸之職本身的意義,同時也有助於鼓勵並促成司鐸的進修。在教區的範圍裡,對每一個修會的特色,及每一種神修傳統,有真實的評估及正確的尊敬,修會生活的恩寵能擴大基督徒作證的領域,並以不同方式使司鐸的靈修更為豐富,而更重要的是有助於個別教會的價值與全體天主子民的價值,二者之間的適當關係及相互影響。從會士方面而言,他們要關心確保真正教會共融的精神,實際參與教區的發展,及主教的牧靈決定,慷慨的以他們的神恩,為以愛德建立每一個人而服務(12)

    最後,在共融的教會的背景裡,在司祭團裡,我們最適合討論世界主教會議教長們所提出的「司鐸的寂寞」的問題。所有的司鐸都經驗到寂寞,而這是完全正常的。但是,有一種寂寞是各種困難的產物,並且它又製造出另一些困難。關於後者,「主動參教區的司祭團,定期與主教及其它司鐸聯繫,彼此合作,司鐸彼此之間的共同生活或兄弟之情般的對待,與積極參與堂區生活的平信徒的友誼及良好關係,這些都是極有用的方法,以克服司鐸有時能經驗到的寂寞的負面效應。」(13)

    然而寂寞並非只製造困難;它也能為司鐸的生活提供正面的機遇:「當司鐸以奉獻的精神接受它,並視之為與主耶穌基督建立更親密關係的機會時,孤獨能是祈禱與研讀的好機會,有助於個人的聖德及人格的成長。」(14)

    應該加上一點的是,某種形式的獨處,在進修中是必須的。耶穌常常獨自到某處去祈禱(參閱瑪十四,23)。有能力處理健康的獨處,在培養一個人的內修生活上是不可缺少的。這裡我們所講的獨處,是一種充滿主的臨在的獨處,他使我們在聖神的光照下,與天父相遇。因此,無論司鐸的工作是在知識、精神、或牧靈方面,對他長久的培育而言,關心靜默,並尋找「荒涼」的地方及時間是必要的。也因此,我們能說,凡不能積極經驗自己的孤獨的人,不能有真實的兄弟之誼。

    75進修的目的是加強司鐸分享教會救恩使命的意識。在教會的「使命」裡,司鐸長久的培育不僅被視為必要條件,而且是為不斷將重點再集中於他的使命的意義,及為確保他以忠實和慷慨付諸實行的不可或缺的方法。藉著這種培育,司鐸愈來愈覺察這種使命的嚴肅性,以及這使他不能休息的責任所賦予的奇異恩寵,如同聖保祿一樣。他必須說:「我若傳福音,原沒有什麼可誇耀的,因為這是我不得已的事,我若不傳福音,我就有禍了」(格前九,16)。同時他也愈來愈意識到一種無論是明確的或是含糊的要求,這來自天主不停地召叫他們接受救恩的那些人的要求。

    唯有一種適當的進修,能持續確定司祭在其服務中,基本而有決定性的因素,即是他的忠信不渝。保祿使徒寫道:「說到(天主奧蹟的)管理人,另外要求於他的,就是要他表現忠信」(格前四,2)。一位司鐸無論遭遇多少不同的困難,甚至在極不舒適的環境中,或者極度疲勞,他必須忠信,用盡他所有的精力,直到生命的末刻。保祿的見證該是每位司鐸的榜樣及鼓勵,他向格林多的基督徒寫道:「我們在任何事上,為避免這職務受詆毀,不但沒有給任何人跌倒的因由,反而處處表現我們自己,有如天主的僕役,就是以持久的堅忍,在艱難、貧乏、困苦之中,在拷打、監禁、暴亂之中,在勞苦、不寢、不食之中,以清廉,以明智,以容忍,以慈惠,以聖神,以無偽的愛情,以真理的言辭,以天主的德能,以左右兩手中正義的武器,經歷光榮和凌辱,惡名和美名:像是迷惑人的,卻是真誠的;像是人所不知的,卻是人所共知的;像是待死的,看我們卻活著;像是受懲罰的,卻沒有被置於死地;像是憂苦的,卻常常喜樂;像是貧困的,卻使許多人富足;像是一無所有的,卻無所不有」(格後六,3-10)

在每一個年齡層裡,在生命的所有境遇中

    76長久培育或進修,尤其因為那是「長久」的,它應該「常常」是司鐸生命的一部份。他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及境遇裡,在他所擔負的每一種教會的職責上,他都在受培育。那麼,我們可明顯看到,培育的可能性,以及不同的培育,都與司鐸們不同的年齡層,生活的狀況,和所負的責任有關連。

    對青年司鐸而言,進修是一種責任。他們應經常的,有計劃的聚會,當他們延續他們在修院中所接受的,健全而正式的培育時,這種聚會將漸漸引導他們了解司鐸,這一種天主恩賜的獨特財富即鐸品,並使之具體化,表達他們的能力及職務的態度,也藉著更深的信念及負責任的參與司祭團,而因此與所有司鐸兄弟共融,並共同擔負責任。

    剛由修院結束培育的司鐸,當他們面對新的研讀及聚會時,有某種「已經夠了」的感覺,這是能了解的。然而,認為司鐸的的培育終止於他離開修院的那天,這是錯誤而危險的觀念,應該予以完全排斥。

    參加進修會的青年司鐸,可在交換經驗,及反省如何將多年在修院接受的有關司鐸及服務之理想付諸實行,這些事上,彼此協助。同時,由於他們積極參與司鐸的進修會,能激勵前輩司鐸,並成為他們的榜樣。如此,他們能表達對司祭團的愛,及他們如何關心那需要良子訓練的司鐸的個別教會。

    為陪伴青年司鐸,渡過他們生活及職務的最初的微妙歲月,建立一個具有適當引導及教師的,有適合支持性的結構,是目前絕對需要的。在他們從事職務的最初幾年,以有組織的方法持續之,司鐸能在這種結構中找到他們所需要的協助,使他們司鐸的服務有良好的開始。藉著經常及有規律的聚會-假如可能,要有足夠的時間,並在團體的場合中舉行-確保他們有時間休息、祈禱、反省、及兄弟般的交往。如此,從開始,他們便較容易以福音為基礎,對自己司鐸的生活持平衡的態度。當個別的地方教會,無法為它們自己的年輕司鐸提供這類服務時,鄰近的各教會聚集其資源,共同策劃合宜的計劃,這將是很好的理想。

    77進修也是中年司鐸的責任。尤其因為他們的年齡,他們能面對許多危險,例如在執行職務時,過於活動忙碌,或某種例行公事。其結果是,司鐸自以為掌管一切事務,似乎他可信靠自己個人的經驗,而不需要與任何事或任何人有接觸。較年長的司鐸常有一種內心的疲憊,這是很危險的。它可能是面對困難及失敗時,希望幻滅的標記。在進修中,在持續及平衡查考自我及自己的行動中,去不斷找尋能使自己履行自己使命的動機及幫助,那麼,上述情況便能找到答案。其結果是,司鐸將保持警覺的精神,準備好去面對久而彌新來自他人對救恩的要求,因為他是「天主的人」。

    進修也應包括年長的司鐸,在有些教會裡,他們佔司祭團的大部份。司祭團對他們過去為基督及祂的教會的忠實服務,應表示感謝,也表達實際的關懷,在他們的情況中幫助他們。這些年長司鐸的進修不再是研讀,趕上時代及教育革新,而是平實地肯定他們仍然被召在司鐸職務上努力,或許不但是以不同的方式繼續他們的牧靈職務,而且由於他們所具有的生活及使徒工作的經驗,他們有能力成為其他司鐸有效的教師及訓練者。

    那些由於工作壓力或病痛,而發現自己處於身體虛弱或精神疲憊狀況中的司鐸,亦能在進修中獲得幫助,進修將鼓勵他們以安靜及支援的方式,保持他們對教會的服務,不要使他們脫離團體或司祭團,而孤立自己。不過,他們應該減少外在的活動,而獻身於牧靈的聯繫,以及個人的靈修,這能幫助他們保持自己的動機及司鐸的喜悅。進修將幫助這些司鐸,保有他們曾諄諄教誨信友該持守不渝的信仰,使他們繼續成為建立教會的積極成員,尤其藉著他們與受苦的基督,及與許多在教會內分享吾主苦難的兄弟姐妹的結合,再度生活於保祿的神修經驗中,他說:「如今我在為你們受苦,反覺高興,因為這樣我可在我的肉身上,為基督的身體-教會,補充基督的苦難所欠缺的」(哥一,24)(16)

進修的幹部

    78今天司鐸的職務,及在許多地方執行職務的情況,往往使他們不容易以全付心力接受培育。多重的責任及服務,人類生活普遍的複雜化,基督徒團體的生活尤其如此,充斥今日廣大社會中的忙碌及焦慮,這種種時常剝奪司鐸需要「救他們自己」(參閱弟前四,16)的時間及精力。

    這應該增加司鐸克服這種種困難的責任,並視之為對計劃及執行長期培育的挑戰,長期培育將確切回應天主恩賜的偉大性,及我們這個時代的需要與要求的急迫性。

    要在「共融」教會內找尋司鐸進修的負責人。因此,整個個別教會在主教領導之下,有責任發展並注意其司鐸在長期培育上的不同層面。司鐸不是來為服事自己的,而是為天主子民服務。因此,進修在確定司鐸在人性、精神、知識和牧靈上的成熟,為天主子民本身有益。此外,執行牧靈職務,能導引司鐸的信仰生活與信友的信仰生活之間,不斷的及有效的相互交流。若有明智的指導及妥善運用,司鐸與團體之間的關係和生活的分享,的確對長期培育是一種基本貢獻,不可將進修降低為孤立的插曲或創舉,而是涵蓋司鐸全部生活及職務的。

    基督徒對單純而謙遜之人的經驗,真正愛天主的人的精神熱忱,基督徒在各式各樣社會及公民職務上,在生活中勇敢的實踐信仰-司鐸全心接受這一切,並以他的服務啟發它們,同時也從其中吸取寶貴的精神營養。甚至在人的臉面上或社會情況裡所表現出來的疑惑、呼喊及猶疑,在痛苦、疾病、死亡時所產生的拒絕或失望的誘惑:所有在渡基督徒生活所遇到的困難狀況,司鐸也經歷過,並在心中感到真實的痛楚。在為別人找尋答案時,他總是先為自己找到答案。

    因此,每一位天主子民,在司鐸進修上,能夠並且應該提供寶貴的協助。為此人們應該確實使司鐸有時間研讀及祈禱。他們應該按照基督派遣司鐸的目的來要求他們,而不要求任何其他的事務。他們應該在不同層面的牧靈使命上提供協助,尤其是有關人性發展及慈善的工作。他們應該與司鐸建立誠摯和手足般的關係,幫助他們記得,他們不是「主宰」信友,而是作信友「喜樂的合作者」(參閱格後一,24)

    個別教會對其司鐸培育所負的責任是很特殊的,並且視其不同的成員而定,由司鐸本人開始。

    79在某種意義下,司鐸本人首先要負責任在教會內進修。植根於聖秩聖事,每位司鐸確實有責任忠於天主賜予他的恩賜,並且每天答覆那與這恩賜一併俱來的每日悔改的召叫。由教會當局制訂的規定及條款,以及其他司鐸的榜樣,並不能使長久性培育有足夠的吸引力,除非每位司鐸個人深信進修的需要,並決心善用所能獲得的機會、時間及方法。進修使人保持「年輕」的精神,這是不能由外面加諸於人的。每位司鐸應該不斷由內心去找尋它。唯有那些常保存學習及成長渴望的人,才能享受這種「年輕」。

    主教,以及與他一起的司祭團的責任是很基本的。主教的責任根基於司鐸由他手中領受鐸品的事實,並分擔他為天主子民所有的牧靈憂慮。主教要為司鐸的進修負責,其目的是確保他所有的司鐸,都慷慨忠實於他們所領受的恩賜與職務,使他們成為天主子民所希望有的,並且有「權」擁有的司鐸。這項責任促使主教在與司祭團共融之下,列出一個方案,設立一套計劃,使司鐸的進修不流於隨便,而是有系統的提供課程,以階段性及具體方式進行。主教的責任,不僅確知他的司鐸們有從事進修的空間及時間,而且以感興趣及友誼的方式親自參與。鄰近教區,或教會區域的主教通力合作,策劃司鐸長期性的培育,這將很適宜,甚或確有必要,例如聖經、神學、牧靈研究的在職訓練,數週的同處,系列的專題講座,從牧靈觀點反省司鐸的事務及教會團體的進展,將有較好的安排,並更為有趣。為完成這項使命,主教也將請求神學及牧靈學院或研究所,大修院,教會機構,及參與司鐸培育,而聚集不同人-司鐸、會士及信友-的聯合的協助。

    在個別教會裡,「家庭」有其重要的角色。由司鐸領導及指引的教會團體生活,將家庭視為「家庭教會」。有司鐸誕生於其中的家庭的角色尤其需要加以重視。由於與其兒子的目標一致,家庭能在司鐸的使命上,提供重要的貢獻。天主的計劃選擇了司鐸的家庭,成為聖召種植及滋長的地方,對他的聖召的成長及發展是不可或缺的幫助。對這個選擇獻身於天主的兒子,表達最深的尊敬的家庭和鄰人,常應做司鐸使命的忠實而具鼓勵的見證,以虔誠和尊重支持並分擔他的使命。這樣家庭將協助完成天主上智的計劃。

進修的時間、形式及方法

    80雖然對聖神而言,每個時刻都是直接引導司鐸在祈禱、研讀及對自己牧靈責任的意識成長的「悅納時候」(格後六,2),但是,仍然有某些「特定」的時刻作進修,即使可能是共同的及事先安排的。

    首先,讓我們想想主教與其司祭團的聚會,無論是禮儀性的(尤其是聖週四,祝聖聖油的彌撒),或牧靈及教育性的,與牧靈活動有關的,或研討特殊神學問題的。

    也有司鐸的靈修集會,如避靜、月退省及靈修日等。這些是靈修與牧靈成長的機會,在那裡,司鐸能以較多的時間安靜的祈禱:反省成為司鐸的深度意義,對牧靈工作的忠實及努力找到新的動機。

    研習會及共同反省的集會也很重要。它們可以防止由於理性的怠惰而造成的在文化上的貧乏,或在個人,甚至在牧靈方面的固執。它們有助於將各種不同靈修的,知識的,及使徒生活的因素予以綜合。它們使司鐸的心靈向歷史的新挑戰,及聖神向教會發出的新呼籲開放。

    81許多手頭上的方法,可使司鐸的進修成為更寶貴的生活經驗。其中我們可以提出存在於司鐸之間的,不同形式的共同生活,雖然在教會的生活中,它們以不同的方式及不同的程度呈現出來:「今天,若不推薦它們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那些住在一起或在同一地方從事牧靈工作的團體。除了在使徒工作及活動上有所獲益之外,司鐸的共同生活為其他司鐸,以及平信徒,提供了愛德與合一的顯著榜樣」(17)

    司鐸善會,尤其是教區司鐸的聯會,能幫助司鐸與他們的主教有更緊密的結合,司鐸聯會構成「一種奉獻的境地,在那裡,司鐸以誓願或其他神聖的誓約奉獻自己,使福音勸諭降生於他們的生活中」(18)。為教會所准許的,所有形式的「司鐸兄弟會」不僅對靈修生活有益,也對使徒工作及牧靈生活有益。

    靈修指導對司鐸的進修貢獻亦不小。它是一種試練有素的方法,並且沒有失掉它的價值。它確保靈修的培育。在執行司鐸的職務上,它培養並保持忠信與慷慨的精神。誠如教宗保祿六世在被選為教宗之前所寫的:「靈修指導有極好的目的。對於要尋找自己的聖召,並忠實的完全追隨它的青年,我們可以說,這是不可缺少的倫理的與精神的教育。在生命的所有階段裡,它留下有利的效果,在出於敬愛與謹慎的諮詢裡,人可以請求幫助來省察自己的動機是否純正,並在慷慨的完成自己的職責上請求支持。它是極為細膩而又富價值的心理學方法。對從事靈修指導的人,這是一項具有教育性及心理技巧的沉重責任。然而對接受靈修指導的人而言,這是一種謙遜與信任的精神行為」(19)

   結論

    82「我要給你們一些隨我心意的牧者」(耶三,15)

    今天,天主的這個承諾仍然活生生的存在於教會中,並且發揮作用。教會自始至終知道,她是這些先知之言的幸運的接受者。每天,她看見這些話在世界許多地方付諸實行,或更好說,在許多人心中產生作用,尤其是在青年心中。當走近第三個一千年之際,在教會及世界面對各種嚴重而迫切的需要之時,她渴盼看見以新而更豐富的方式,更積極,更有效的完成這項承諾:她期盼一個非比尋常的聖神降臨。

    發自教會之心的主的承諾,是一種在對天父的愛及信靠中所發出的祈求,一如天父派遣善牧耶穌、宗徒及其繼承人,和無數的司鐸,同樣,祂要向今天的人繼續顯示祂的忠信,祂的美善。

    教會已準備答覆這恩寵。她在心中感到天主的恩賜要求一個合一而慷慨的答覆:全體天主子民應該為司鐸的聖召祈禱並不斷地工作。追隨司鐸聖召的修士,應極認真的準備自己接受天主的恩賜,並付諸實行,要知道教會及世界都極端的需要他們。他們應該加深他們對基督善牧的愛,以祂為學習的榜樣,準備自己猶如祂的肖像,走到世界的各大路口去,向人類宣揚這位是道路、真理、生命的基督。

    我特別呼籲家庭,願雙親,尤其是母親,當天主召叫他們的兒子時,能慷慨的奉獻他們。願他們在兒子的聖召旅途上,愉快的與他們合作,深知以這種方式,他們加深基督徒在教會內的成果,並且,在某種意義上,他們將體驗到童貞聖母瑪利亞所受的祝福:「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你的胎兒也是蒙祝福的!」(路一,42)

    對今天的青年,我要說:要更順服聖神的聲音,讓教會及人類的期望在你們心中迴響。別怕向正在召喚人的主基督,打開你們的心。感覺祂對你們充滿愛的注視,當祂要求你們毫無保留的跟隨祂時,你們要熱誠地答覆。

    教會藉著司鐸接受進修許諾,而答覆天主的恩寵,進修是聖秩聖事所給多他們的地位及責任所要求的。所有司鐸被召,對目前司鐸接受培育的迫切性要日漸覺察:新的福傳工作需要新的福傳者,這便是那些認真活出司鐸的生命與精神,視之為走向聖德的特殊道路的司鐸們。

    天主向教會所承諾的牧者,並非任何一類的牧者,而是「隨祂心意」的牧者。天主的「心」已經藉基督善牧的心,完全向我們顯示出來。今天基督的心繼續憐憫眾人,賜給他們真理的食糧,愛的食糧,生命的食糧(參閱谷六,30),基督的心渴盼能在司鐸的心裡跳動:「你們自己給他們吃的罷」( 谷六,37)。人們需要從他們的隱姓埋名及恐懼中走出來。他們需要被人知道,需要有人以他們的姓名招呼他們,平安的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假如他們曾迷失過,就將他們再找回來,要被愛,接受救恩,視之為天主之愛的至大恩賜。這一切都由善牧耶穌及與祂一起的司鐸所完成。

    在我即將結束這勸諭之時,我將我的思想轉向所有渴望追隨司鐸之路的人,轉向修士及全世界各地的司鐸-甚至處於最困難情況中,但是常常喜悅的掙扎著忠於天主,並不懈怠的為自己的羊群服務的-為使信、望、愛在人心中,並在我們今天歷史成長,他們每天奉獻自己的生命。

    親愛的司鐸弟兄,你們如此做是因為吾主自己藉著聖神的力量,已經召叫你們,將祂善牧的無價之愛,降生在你們純樸的生活裡。

    與世界主教會議的教長們同心一意,並世界所有主教之名,及整個教會團體之名,我感謝你們的忠實及服務。

    我期望你們充滿恩寵,每日重燃你們在接受覆手禮時,所領受的天主的恩賜(參弟後一,6),因為你們與耶穌親密結合,及彼此聯合的深厚友誼而覺安慰,看到天主的羊群在愛主愛人上的成長,而經驗到喜悅的安慰,日漸相信那已在你們身上開始美好工作的那一位,在耶穌基督的日子上,必使之完成(參閱斐一,6);我在祈禱中將你們每一位交給司鐸之母及導師,瑪利亞。

    司鐸培育的每一方面,都與瑪利亞有關,她是人類中以最好的方式,答覆天主旨意的人。瑪利亞成為她所懷孕的聖言的僕人及門徒,聖言在她心中,在她肉身內降生成人,好使她將祂交給人類。瑪利亞被召教育這位唯一的永琤q祭,祂順服於她的母權之下。藉著她的榜樣及代禱,至聖童貞時時保護教會內聖召的成長及司鐸的生活。

    因此,我們司鐸們被召對童貞理利亞有更親切的敬禮,表現在效法她的德行及常常求她代禱上。

瑪利亞,

耶穌基督之母及司鐸之母。

請接受我們加予妳的頭銜,

以慶祝妳的母性

並與妳一起瞻想妳的聖子,和妳的兒子們的司鐸之職。

啊,至聖天主之母。

 

基督之母,

為了窮人的得救及心靈的悔改,

藉著聖神的傅油

妳給了默西亞-司鐸一個肉身;

請在妳心中及在教會內保護司鐸,

啊,救主之母。

 

信德之母,

妳陪伴人子,來到聖殿,

以滿全天主給予祖先們的允諾;

為了天父的光榮,請將妳聖子的司鐸獻給祂,

啊,結約之櫃。

 

教會之母

在晚餐廳裡,在門徒之中,

妳為新子民及他們的牧人

祈求聖神,

為司鐸團求得完滿的恩賜,

啊,宗徒之后。

 

耶穌基督之母,

從祂生命及使命的肇始,她就與祂同在,

妳在人群中尋找妳的主人,

當祂由地上被舉起時,妳站在祂的旁邊,

一同奉獻永琲瘧諡飽A

妳的兒子,若望,在妳身邊;

請接受那些從起初就已被召叫的人,

保護他們的成長,

在他們一生的服務中,請陪伴妳的兒子們。

啊,司鐸之母,阿們。

    一九九二年,(在任第十四年)三月廿五日,預報救主降生之日,

頒發於羅馬。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註:

(1)參聖奧斯定「論若望福音」1235

(2)參提案31

(3)聖嘉祿「米蘭教會公報」一五九九,一一七八。

(4)參「教會在現代世界」22

(5)世界主教會議「工作大綱」55

(6)參「司鐸生活」法令6

(7)保祿六世「祂的教會」宗座公報56(一九六四)六四七頁。

(8)參聖職部「教會間適當分配聖職」指令、宗座公報72(一九八○)三四三-三六四頁。

(9)提案39

(10)提案34

(11)仝上。

(12)仝上。

(13)參提案38;「司鐸生活」1;「司鐸培養」1;修會部及主教部「主教與會士彼此間關係」指令(一九七八、五、十四)

(14)提案35

(15)仝上。

(16)參提案36

(17)世界主教會議第八次常會「工作大綱」60;「主教」法令30;「司鐸生活」8;教會法典五五○條二項。

(18)提案37

(19)孟棣義「論倫理意識」牧函(一九六一)

(20)參提案40


網頁核對/製作: 關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