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現代潮流的出生與死亡

Contemporary attitude about birth and death

 

L L

鐸聲 第292期  13-19

台北:鐸聲,1990

 

**********

 

恭讀「現代潮流的出生與死亡」後        L L

若望保祿二世給我們講人生要理:「人生世上是為恭敬天主,救『人』的靈魂」。救人必須尊重人的「出生」,使他由父母出生;父母來路不明出生,侮辱他的人格成為私生子;精卵在實驗室裡雜配,使他成為「產品」玷辱人格。現教宗所有文獻中使人漸漸明白,他的道理和整個天主教教理是以「人」為本位的:人是天主的肖像,有理智和意志,有權利和義務,要自己選擇,有人格地位。一切立法,一切社會措置,應以尊重人,人的人格、權利、自由為原則。人最迷惑不解的問題,是生死問題,天主自己取人性來到世界上,無始無終的天主,成了有生有死的人。所以十七世紀的大科學家巴斯加說:「我們不但由耶穌基督知道天主,但我們也由耶穌基督知道我們自己,而且經由祂,我們能了解到生與死。」

短誦

基督!我們傳報磢爾t死,我們歌頌磢煽_活,我們期待磪榮的來臨。阿們!

 

 

**********

 

若望保祿二世在第七屆歐洲主教福傳會議上的演講

「現代潮流的出生與死亡」

1.你們濟濟一堂,一起反省今天歐洲福傳的問題以後,在福傳大會閉幕時刻,我很高興再次與你們見面。我感謝馬爾底尼樞機(米蘭總主教)珍惜的報告,傳遞你們的感受和伯多祿的繼承人共享,向你們致我最熱忱的祝賀,第一個這討論會的效果是我們兄弟友愛的聚集一堂,增強我們宗教氣氛愛德的聯繫:我們被派遣對天主子民的服務有賴於這種既廣且深的聯繫。

為服務天主的子民──我們每天的任務時時準備著,我們每一個人為達到這一目標,最有意義和最適合的方法。親愛的弟兄們,在這個討論會中,你們也以特殊的角度面對了今天歐洲整合一體的問題。你們把「現代潮流的出生與死亡」(Contemporary attitudes about birth and death)很正確地看作,那裡有一個「傳福音的挑戰」(“challenge for evangelization”)。

你們做了一個有勇氣的選擇:導致你們在福音訊息的光照之下,面對一個有決定而且有時極富戲劇性的局勢邁進。

2.這個福傳大會的題目,擺足了在教會福傳和牧靈工作的姿態。事實上生與死的問題今天在牧靈工作上,面臨著過去從來沒有的特別挑戰。

人的出生與死亡,在一定的意義上是常事,由於出生與死亡本身有未知和危險的因素存在,對教會常形成挑戰而在今天挑戰形成更激烈。在其他時代,人們面臨生與死,抱持警覺好奇並敬畏的恐懼。一顆尊敬之心是起於內在感覺上的神聖性。今天的挑戰常感覺到更為激烈,由於這個世紀科學與科技的進步,在文化流域造成的形勢,趨於更形極端。以科技為中心的單向(單行道)文明,生活在這種氣氛裡迫使人對生與死朝向短視,即使不絕對無知或者否認人超越的輻度,也顯得模糊不清了。

親愛的弟兄們(指歐洲第七屆福傳大會的主教們),在你們的討論工作中,你們仔細分析了今天歐洲對死亡與出生的結果和開始,有了高度的了解,在尊重死生上和從前有了很大的差距。在人生育和死亡時用藥物的不斷增加,生死時他們從家裡搬進醫療機構,他們的一切信託專家們去處理,至使許多人對生死失去了奧秘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之下,僅以科技的輻度來控制一切。你們說過了的:「生命的體驗,不再是形上的,而是科技的」了。如果這個是逼真的說法,現在必須被承認,今天許許多多的人在認知的水準上,缺少開放到信仰道路上一些視線。

更進一層說,在這人生命最基本(重要)的時刻,在這充分困擾的觀點上,科技的角色與日俱增地影響到墮胎在立法上的公共輿論,在若干國家已經許可,在另一些國家正在介入視為是一種自由地診察。為此在各種不同水準的社會裡,已經為消費主義者和容縱享樂主義者的幻想所吸引,導致現在廣泛的輿論什麼都能,什麼都可以立法而成為道德性的合法化了。

3.顯然,對所有如此這般的法制,對教會來說成為牧靈上的沉重負擔,她的責任是呼籲在人的生命上天主的愛的臨在,祂不但臨在於人生命的開始,也以救恩臨在於人生命的再造,為歡迎人的生命,在人生命的終結將有福氣地擁有天主聖三的共融相通的生活。為此,在這觀點上,迫切需要使我們的歐洲重新福音的傳播,現在看起來,教友已經祇是表面的,失去了基督徒的原始性。

誠然現在怎樣在出生和死亡的了解和體驗上,在今天的社會文化的資料中有足以重新思考的清楚記號。在輿論界的範圍增廣,人可以關心到科技的成長,對生命的茁壯有力量,人也可以注意到藥物濫用到人生命的終結,剝奪了垂死的人擁有自己的死亡〔如安樂死、飲毒死等已經超出了人自由自在的死亡〕。

但是不論人如何嘗試,以人為受造物而言,始終不能把他自己和他形上的事實分開來。他不能抹殺,他為基督所救贖或者分享救恩的效果,同基督充滿死後的生命。但無論如何人可以生活行動,好像他不是受造物也沒有被救贖(或者可以說天主不存在)一般地生活。這是教會在西方文明相反她的現在周遭上,應該衡量自己的地方。這是現代人類的上下文,教會為了福傳,必須面對的任務。

出生與死亡的問題在這裡是重要關鍵。正是為了這事,福傳的「挑戰」所包括的內容必須保持毫不含糊的。生與死的事實,在今天的人來說,影響到他整體人格的生活。他存在和行動的觀念,和客觀而一定的道德規範有關。

人類出生與死亡的完整意義

4.為此,面臨這種「挑戰」,福傳必須以世界性生活模式的文獻為情勢。誠然出生與死亡常有它們特殊而無法重複的幅度,但它們都包括在一個人人格的存在,而且是這樣擴展的一個事件,它們必須被了解而發生效用。

教會所能為人類生命服務,有決定性的時刻,有效的方法是以面臨生死的說明作全球性的福傳工作。這個標準尺度是基督,天主的聖言降生。在基督身上有了—出生—死亡—和復活,教會能得到人類生命,出生和死亡的真正意義。

巴斯加(一六二三—六二,法國哲學、數學、物理大家)已經提醒世人—

「我們不但由耶穌基督知道天主,

但我們也由耶穌基督知道我們自己,

而且唯有經由祂,我們能了解到生與死。

在耶穌基督以外,我們不知道什麼是生,什麼是死,

天主是誰?我們是誰?」(沉思錄548號)

這是一種直覺,梵二大公會議曾提出名言:「只有在聖言降生成人的奧蹟上,人的奧蹟才獲得啟迪……基督,後來的亞當,以啟示天父和天父的愛的奧蹟,完全對人和人自己,並人的最後聖召澄清」(喜樂與期望22)。

教會受到基督的訓誨,有責任領導現代人去尋回對自己完全的真理,對於生與死包括了人生在世的完全意義能得到正大光明的潮流趨向。事實上每個人所走人生的道路趨向,使他終於成功和失敗,要看人如何正確地去解釋這些所發生的事例。

5.首先,教會必須提醒世人,人的完全真理,他是一個受造物,他的存在是一個愛的賜予的結果。在天主方面尤其重要的,一個人新出生到這個世界上來,必須經由精神性的靈魂的創造而由天主直接參與:單是由天主愛的推動,使一個新的人出生到這個世界上來,並由天主的旨意,提供可能使新生的人分享天主的生命。為達到這個目的,人必須跟隨這人生目的的觀點:事實上,一個新生命的產生,屬於男女兩性的結合,兩性結合的完滿意義是夫婦之間彼此的奉獻而產生(兩)位際之間的奉獻(第三位新生命)。新生命來到世界上,是位際間的奉獻行為,新生命是他們之間的冠冕,但不一定保證獲得〔東西方對性問題都有文明的修辭,最末一句是指夫婦行為,不一定每次都產生新生命〕。這行為心理上的回音是預感的父母心的提前。他們能希望生孩子,但不能臆測一定有孩子出生。假如有孩子出生,這是夫婦互愛彼此間的恩惠,這恩惠屬於二者:是恩惠中產生的恩惠!

要這樣看,也唯有這樣看,才會在人的人格尊嚴上,不被視為一個物品款待。要以將自己奉獻出來的愛的邏輯,不是人是科技的產品的的邏輯,才能適合於人的人格,由於只有第一種邏輯受到重視,才能有人格的優先尊嚴。事實上,以人為生產品的邏輯,安置了在本質上基本的冒險,在人是誰而變為人是什麼,這樣的一種過程使如果人不是物,必須結論出人格本身是不可以減縮的。

教會要以慈母心腸的關懷來提醒現代人。科學在生理乃遺傳(生育)學上的發展是驚人的,人們受科技的完美卓越成就影響的誘惑。可是這一個結果澈底地破壞了包括人的人格生男育女的邏輯而淪陷為工廠裡的製造品。

由於教會知道天主號召一個新生命的愛造為人的尊嚴,而且再造成為一個祂唯一聖子然的孩子,她在我們這樣一個時代的人前,任務就來得更加艱鉅了。天主義子地位的期望,在我們救恩計畫的體系內,以一個有力的方法,保留在任何人有一個極尊嚴的人格上,禁止人用任何方式的動腦筋,把人降低身分為物並相反他超越的終向。

踰越奧蹟予人的啟迪

6.死亡是一個黑暗的過程,卻能由此而很深刻地了解到人,教會對死亡有許多能予人啟迪的話要說。由於教會擁有聖言,天主的聖言降生,祂自己不但取了人性生命,也接受了人性的死亡,這成為教會對死亡也有話能說。基督遠遠經過了這一死亡的過程,以祂復活之身到了另一端──永生的一端。教會看到祂這樣,可以有穩定的喜樂這樣說:「人性結合於天主子,以祂的死亡和復活,戰勝了死亡,救贖了人類,使人變成新的受造」(萬民之光7)。

直到世界末日,基督的死亡和祂的復活,將是傳教所宣講的重心,從最初的基督徒傳授下來,聖保祿這樣說:「我當日把我所領受而又傳授給你們的,其中首要的是:基督照經上記載的,為我們的罪死了,被埋葬了,且照經上記載的,第三天復活……」(格前15:3~4)。基督的死亡是以最大的自我犧牲,自己選擇,為救世界而奉獻於天父(參閱若15:13;若一3:16)。

在巴斯卦(踰越)奧蹟的啟迪之下,基督徒能把自己的死亡轉變為希望的前展:基督的死亡把基督徒的死亡得以扭轉意義。這個人的死亡,即使是由於罪的效果,可以以愛的趨向而受到祂的歡迎,並由此自由地依賴於天父的旨意,當作服從的最大考驗,以符合基督自己所有的服從,結合於基督的死亡,是一個贖罪的行為,補償人生命中形形式式的背叛。

這樣,如果基督徒接受自己的死亡,並承認自己的地位僅是一個受造物並擔當自己為罪人,忠信地把自己順服在天父的手中(「我主天主,在磥滮丑K…」),就達到自己生為人和基督徒的身分而達到人生最後的終向。

7.敬愛的弟兄們!教會在進入第三千年開始的門檻的時刻,要我們在歐洲作見證,這古老的大陸,現在幾乎喪失了他的信德,應該想出新的辦法,來傳播這個福音喜訊。

聖保祿對受洗、死亡與生命的奧蹟的教訓,啟迪我們應該如何去開始顯然迫不及待的福傳。有需要再傳播這個福音,尤其使年輕一代了解並體驗到福音,由之而貫澈到基督徒日常的生活中,就像初世紀教會內的教父們,在那麼豐富而中肯的要理內所做的福傳工作。

同時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使每個人了解,教會做保護人類生命的工作,從人的開始的一刻到人的死亡,她不但是服役基督徒的信仰,她也反應全人類的道德良心的責任做出回響。正因為如此,對公共利益負責任的公權力,有責任,經過法律,為每個人,尊重每一個人類生命到末刻,保障生命的權利。

在這個園地,從珍惜「生命的權利運動」提供有益的幫助,並由上智的安排,會員的數字在歐洲及世界各地增加。他們的貢獻,已經是值得讚美的了,假如我們做牧靈工作的人,利用他們的精神和教育工作,來保衛人生命開始的時期和結束的時期,將要更發揚光大。為此有可能在今天人生死的宣傳福音上,發揚這些運動的價值來接受更清楚的「挑戰」。

親愛的弟兄們,就如你們所知道的,在這二千年形將結束之前的這一任務,雖然艱苦卻是很激勵性的。教會有歷史性的使命,幫助當代的人去再發現在許多場合,好像已經飛逝了的生與死的意義。以永遠得救的觀點而言,再一次表示福傳的努力,是在地球上人權威性的發展上,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基督教義,曾一度提供歐洲理念價值的陶冶,並建立她的統一性,今天她的責任是從在這個文明衰老的癥候中重新獲得生氣。

在其他人之前,首當其衝的是我們做主教的,責任在於鼓勵和領導這種精神的復興:呼求基督、生命之主,我們為了人,為了人的尊嚴性,為了保護人權而奮鬥。我們這場仗不但是為了信德也是為了文明而打。

親愛的弟兄們,我們以這種知識而堅定,讓我們以振新了的力量向著我們的使徒使命邁進。我們將不會缺少主耶穌的助佑。我常為了你們和你們的教會向祂祈禱,並因祂的名字頒發你們我真摰的祝福,作為誠懇相通共融的記號。


網頁製作/校對:陳正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