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庇護十二世

「和平之河」

Ecce ego

在恐懼、錯誤、真理內共存

一九五四年聖誕節廣播詞

 

韓山城編譯

《近代教宗文獻論公教政治理想》,323-352

台北:安道社會學社,1954

 

 

**********

引言:教宗本人與和平

第一段:在恐懼內共存

第二段:在錯誤內共存

第三段:在真理內共存

「和平之河」廣播詞註釋

 

廣播詞內容概要

這篇廣播詞的主旨,在於建設一座精神橋樑,用以聯絡互相敵視的兩大集團,而結束冷戰或冷和的不幸的局面。這精神橋樑,便是教宗在這篇廣播詞內強調的「團結人類心靈於真理及愛德內的精神鏈鎖」。首先在第一段內,教宗否決了兩大集團「在恐懼內共存」,對建立和平的可能性。恐懼雖能維持冷和於一時,但不唯不能創造持久的真正和平,而且促使雙方全力從事軍備競賽,而導致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故此,教宗主張,與其大家互相恐懼,毋寧一同敬畏天主。人而敬畏天主,則必將戰爭視作在天主及道德律前負責的良心問題,而不致輕易發動戰爭。何況敬畏天主乃智慧之肇端,同時又含有愛德的成份;而愛德正是團結人類最有效的精神力量。在第二段內,教宗評擊了現代人對經濟萬能的迷信,以及對國家主義的盲目崇拜,而強調了倫理法,自然法,尤其愛德等公教理念,才是走向和平的坦途。經濟而無倫理,尤其愛德,則適足以製造分裂人類的鳩珨P仇恨。至於國家主義,本質上便是和團結人類的愛德不能相容的偏激自私的產物。在第三段內,教宗喊出了「在真理內共存」的口號,以對抗現代兩大集團「在恐懼和錯誤內共存」的不幸事實。教宗雖未曾清楚指出究竟是些什麼真理,但不可能不是上兩段內所說「敬畏天主、自然法、倫理法、尤其愛德等公教原則和理念。這些理念,亦即真理,不獨能糾正第二段內所指出的「迷信經濟萬能」及「盲目崇拜國家主義」兩種錯誤,而且亦可以消弭第一段內所說的「恐懼」。如果真能實現這些理念和真理,尤其愛德的理念,則所謂精神橋樑,亦即教宗強調的「團結人類心靈於真理及愛德內的精神鏈鎖」,便有希望在兩大集團間建立起來。茲將所加擬的標題縷列於左,以期讀者獲致全篇大意:

 

**********

 

廣播詞正文

在恐懼、錯誤、真理內共存

引言:教宗本人與和平

1   全球可愛子女,「我要在她身上廣施和平,猶如河流一樣」(依、六六、一二)。這是依撒依亞在其論默西亞的先知書中所預報,又為降生成人的天主,在新的耶路撒冷——其神妙意義便是教會——內,所完成的諾言。吾人深願這諾言,再度為整個人類而發出,作為吾人在聖誕節前夕,致給大家的衷誠的祝賀!

2   和平之河傾注大地!這是吾人恆久孕育於心的期望。自從天主的聖善,將為萬民公父,以及為「各國皆其遺產」者(詠、二、八)之代表的崇高而可畏的職責,委託於卑微的吾人後,吾人即為此期望而全力祈禱,全力工作。

3   A顧吾人在教宗任內所過去的歲月,以吾人為萬民公父所應盡的任務來看,亭毒斯世的天主指派吾人的特殊使命,似乎便是:以耐心的工作及近乎使人疲憊的努力,設法導致人類再度走向和平的途徑。

4   每逢聖誕節來臨,吾人內心裡便燃燒著一種願望,希圖在和平之王的搖籃前,把互相親睦與團結為一個大家庭的人類,奉獻與祂,作為最鍾其聖意的禮品。但在最初六年裡,吾人所有,祇是不可言喻的酸辛,因為環視周圍的民族,都在全副武裝,怒目相向,與自相殘殺。

熱戰後的冷戰與冷和

5   吾人同其他許多人曾經希望,激烈的仇恨與報復情緒,一經雲消霧散,便將迅速展開一個親睦的時代。然而恰巧相反,這種困優人的不幸而危險的局勢,即大家所謂冷戰,一直繼續到現在。這冷戰與真正和平,少有,甚至亳無共同點,反倒很像可能使戰爭一觸即發的暫時性的停火。吾人每年朝拜救主搖籃的神工,仍舊在於奉獻人類的痛苦和焦急,並熱切期望獲得必要的勇氣,以便繼續勸告人們為和平而努力,並指示人類走向和平的坦途。

6   吾人的期望是否可以在吾人教宗任內的第十六年上獲得兌現?根據許多人的肯定,冷戰已逐漸為互相對峙的兩大集團的休|所取代,這休|好似由雙方同意的較為長期性的喘息;人們戲謂之曰「冷和」。吾人雖樂意承認,冷和固不失為真正和平,在其艱鉅的成熟過程中的某種進步,但仍然不配稱為相宣於白冷奧蹟的禮品,因為在這奧蹟內出現的,是吾人的救主天主的良善與慈愛(鐸、三、四)。事實上,冷和與救主搖籃周圍的推誠相與,和心心相印的明朗氣氛,仍然是一個活生生的對立。

7   果然,在政治上冷和二字,除意味著各民族間為互相恐懼與一時的覺悟所M持的單純的共存外,還有什麼其它意義呢?顯然的,單純的共存不配稱為和平,不配在偉大的天才聖奧斯定和聖多瑪斯的學府裡、培育出來的公教傳統、給和平二字所下的定義:「秩序的安寧」。冷和祇是暫時性的安寧,其存在繫乎時時變動的恐懼心理,以及對現有武力或高或低的估計。冷和並不會有任何正當秩序的成份,這秩序是人類交際——指向正確的公共目標的交際,所應有的條件。此外,各民族間缺乏精神的鏈鎖,上述共存所造成的若斷若續的冷和,與基督所宣講並立意實現的和平,距離甚遠。基督的和平著重心靈的團結,在真理及愛德內的心靈的團結:是聖保祿所謂「天主和平」;這和平特別注重思想和精神(斐、四、七),而這和平的實現,則是普及人生各領域——政治、社會、經濟當不例外——的融洽的合作。(1)

廣播詞的動機

8   因此,吾人不敢將這冷和獻給聖嬰。這並非當年聖誕之夜,天使們向牧童謳歌的純真而莊嚴的和平,更非超越感官的「天主的和平」——這和平是圓滿的內心喜樂的泉源——並且亦不是飽經愁苦的現代人類所夢想及渴望的和平。雖然如此,吾人立意將這冷和的缺陷,特予分析,俾使執政者以及其他在這方面有影響力的人士,看了冷和的弱點與不能持久,感到有必要將它迅速更調為真正和平。而真正和平,具體說來,便是基督本身。因為和平便是秩序,秩序便是團結,而唯一可能並願望將人們的心靈團結在真理及愛德內者,便是基督。故教會引用先知的語句,給天下萬民指示說:「祂是和平」(米、五、五)(2)

第一段:在恐懼內共存

9   只要對時局來一個簡單的觀察,便可得出一個大家共有的印象,即現在相對的安寧所賴以維持於一時者,主要乃是恐懼。人類的大家庭分屬於兩大集團,每大集團所以容忍別一集團的存在,只因為本身不願意淪亡。雙方皆為了避免自身淪亡的危機而共同存在,但卻不共同生活。這局勢並非戰爭,但亦不是和平,而是一種冷的安寧。雙方各以對方軍事與經濟實力而加深其恐懼心理,雙方皆以新式武器的毀滅性而戰慄,雙方各以焦急的心情,注意對方發展武器的技術,及其經濟和生產能力,同時又藉助宣傳加強並吹噓本身的成績,希圖利用對方的恐懼心理而爭取便宜。在政治上,為如此眾多幻想愚弄了的人們,已為極端懷疑主義所繫倒,對其它理念及道德原則,已不存任何希望。

10  這種可悲的實在情形造成了一個明顯的矛盾,人們實行的政策是:一方面最害怕戰爭,視戰爭為莫大的禍水,它方面又將全部希望寄託於戰爭,以戰爭為保證自身生存及左右國際關係的唯一手段。於是,在某種意義內,人們所信賴的,正是人們所最痛恨的。

恐懼應為敬畏天主所取代

11  但這矛盾的事實已使許多人士,尤其執政者們,有意對戰爭與和平問題,重新來一個全面的檢討,並真誠地自問說,為解救人類於戰爭而保證世界和平,不應在恐懼之外,別尋更高尚、更人道的策略嗎?莫非人類只應知足於單純的共存,而放棄與別一集團比較親切的關係嗎?莫非人人都該天天生活於使人精神頹敗的恐懼局面中嗎?反對這觀念的人們日益增多。人們已再度將和平與戰爭,作為一個應在天主及道德律前負責的問題來看。一定,連在這種看法裡,亦不能沒有恐懼的成份存在;恐懼本身是具有控制戰爭並刺激人們為和平而致力的效能的;但此處所談的恐懼,乃是敬畏天主——倫理秩序的保證者及法官——的恐懼;這恐懼是聖詠所謂:「智慧的造端」(詠、一一、一)(3)

戰爭乃一倫理問題

12  問題而被提昇到唯一合乎人性尊嚴的領域,便更清楚地看出,最近數十年來壟斷政治學界的某種邪說如何荒謬了。他們說戰爭是人們認可的政治策略之一,是為解決兩國間無法解決的糾紛所有必要的好似當然的手段;因此,戰爭是決無倫理責任的。同樣荒謬而不得為人贊許者,是好久為人接受的另一原則;依這原則,宣戰的國家首長,如果戰爭失敗,則祇犯有政治錯誤;假使國家首長可能維持和平而卻未曾這樣做,則不能坐以違反倫理的罪名。

13  這種違反道德的荒謬思想,正是吾人在一九三九年的幾個不幸的星期裡,促使雙方繼續和談的努力歸於失敗的原因。當時,戰爭在人們心目中,祇是一種應以相對的謹慎和技巧來玩弄的東西,而並非一種在良心上應對天主負責的倫理問題。當時,真正需要有無數行列的墳墓及一望無際的毀滅,始能使人們看到戰爭的真正面目,始能使人們領悟戰爭並非一種繫乎運氣的賭局,而是攸關億兆人們物質尤其精神的大悲劇。戰爭並非某些財富的損失,而是整個一切的瓦解,是一個嚴重無比的大事。

戰爭乃一良心責任

14  許多人衷誠地發問說,倘若人人對自己平凡的行為,尚且感到負有倫理責任,可怖的戰爭既是某些人們自由抉擇的結果,他們何能逃脫良心的責任?無辜的受害者何能沒有一位可以向祂自由鳴冤的法官?吾人曾於一九四四年,為了對抗政治上的純粹「形式主義」,並為了對抗一切不把天主及其法令放在眼裡的人們,喊出「向戰爭宣戰」的口號,這口號在民眾已恢復良知的新生氣氛中,深受歡迎;這良知在多年冷戰中,不僅未曾消逝,而且更為深入人心,其傳播的幅度亦更為擴大。這可能是因為人們,經過長期的閱歷,對這種為恐怖所籠罩的生活,深感有違情理所致。於是冷和本身,亦以其違背邏輯處,及其給人們帶來的困擾,證實和平的最初步驟,應如何指向真正的倫理原則,證實對戰爭的是否正義,及訴諸武力的是否許可,應如何承認教會的高深教義。(4)

15  倘若雙方以真誠,或者毋寧說以虔敬的人神,把戰爭視作一件屬於倫理範圍的事,並肯定違犯倫理法,則構成罪孽,而逃不脫懲罰,則一定能達致和平的目標。具體地說,倘若政治家,估計其決議的利弊時,承認自己應恪遵永遠的倫理法,並視戰爭為一個在天主前應負良心責任的問題的話,則定能獲致和平。在目前情形下,除敬畏天主外,再沒有其它方案可以解救世界於這折磨人的沉重負荷。這敬畏並不貶抑人的身份,反而使人避免一條巨大無比,像不必要的戰爭那樣的滔天罪惡。戰爭與和平是同宗教真理有著密切關係的。一切實有,皆屬於天主;將實有和其由來及宗旨分隔開來,便是一切災禍的根由。(5)

16  由此可以明顯地看出,如果和平運動或和平宣傳的主持者,是不信仰天主者,則該運動與宣傳常是可疑的;那決不可能減少或消除人們焦慮不安的恐懼的感覺,那只能是用以達成激動民心或混淆視聽的手段。(6)

在恐懼內共存的兩種展望

17  由恐懼產生的共存,只有兩種展望:或者昇華為奠基於敬畏天主的共存,從而轉變為由倫理秩序所啟發並為倫理秩序所維護的真正的和平共生,即共同生活;抑或使國際生活日趨冰冷而全部癱瘓。這危機現在已稍露端倪。對民族生命所有擴展力,加以長期的壓抑,最後可能扺達一種絕望的決裂;而這決裂便是人們所企圖避免的戰爭。此外,任何民族不可能長期負擔擴軍的重荷,而在經濟上不招致嚴重的惡果。還有,限制擴軍的協約亦將失效;協約而無倫理和敬畏天主之情作基礎,將一變而為互不信任的新的泉源。

走向和平的康莊大道

18  所以唯一光明而值得期望的途徑,便是:以敬畏天主為出發點,並靠了祂的助佑,朝向真正和平前進。真正和平是誠實,溫暖與生命:是相稱於基督的和平。天主恩賜基督與吾人,就為了「使人們擁有生命,並且擁有得更為豐富」。(若、一○、一○)

第二段:在錯誤內共存

對經濟萬能的迷信

19  縱然冷戰——冷和亦未嘗不然——便世界繼續其貽害甚烈的分裂,但迄今並未阻止人們以急促的節拍發揮其生命力。實際上這生命力的發展祇限於經濟方面。因了現代科技不停的進步,火熱的經濟活動已獲致了出人意外的成果。可以預見,各民族的生活將有很深的改造,連至今被目為落後的民族,亦不例外。無疑,經濟業已實現並可能實現的造就,是值得驚嘆的!但經濟因其所有似乎無限的生產力,及其和人所有複雜的關係,對近代許多人,施展著一種越出經濟能力及越出經濟範圍的蠱惑力。這種對現代經濟所有錯誤的迷信,是今日兩大集團共有的思想。一個集團說,如果人類有能力造成今天可以自豪的科技及經濟體糸,人類亦有本領解救人生於折磨人們的貧困與禍害,而實現所謂「自救」。而在另一集團內頗佔優勢的思想是:單憑經濟,尤其單憑某種特殊經濟形式,即所謂自由貿易,可以有解決和平問題的希望。(7)

自由經濟的狂妄

20  吾人在其它機會裡業經聲明,這說法的豪無根據。百年以前,主張自由經濟體系者,就已認為這種體系有著魔術似的能力,並以奇蹟自許。一位最熱心擁護這主張者,曾將自由經濟原則,對道德所有普遍的效能,比諸萬有引力在物質世界佔有的位置:以為自由經濟的固有效能是;人類的互相接近,種族、信仰、語言諸對立的消逝,以及整個人類的團結及穩定的和平。(8)

經濟必須尊重倫理

21  史實業已證明,將和平的希望專門寄託於自由經濟的幻想如何騙人。人們如果固執地堅持這種盲目的信仰,繼續給予經濟以幻想的神秘功能,則未來的結局,當不會兩樣。此外,目前繼承這學說者,亦缺乏任何事實根據,來保證其美麗的夢想,可以變為事實;因為在以冷和而共存的兩大集團中的一個集團裡,這種誇大的自由經濟體系根本尚不存在;而在另一集團裡,則自由經濟體系已被視作怪誕不經,而加以積極的拒絕。兩大集團間對人生基本觀念,存在著絕對相反的對立,這對立單靠經濟能力決不能消解。而且,假使在倫理和經濟間,真有因果關係存在——這關係一定存在——則倫理與經濟決不得同等看待之,而應讓倫理佔首席。因為必須以倫理精神感染社會經濟。這秩序一經屹立並予以實現,經濟始可在其可能範圍內,鞏固倫理,加強精神基礎與和平力量。(9)

22  另一方面,冷和意味著兩大集團間的平衡。倘若一方因了錯誤的經濟政策,使對方的經濟受到削弱,則更能造成對和平尤其冷和嚴重威脅。倘若同一集團內所有民族,胡塗地全力增產,不斷提高本身的生活水準,而不顧及其他民族,則在這情形下,不可能避免使鄰國不發生嫉恨與敵對情緒,其結果則是整個集團的削弱。(10)

經濟必須以自然法與愛德為準繩

23  除對這點應深加考慮外,還須相信,除非國際間的經濟關係服從自然法,並為愛德所啟發;除非人們顧及其他民族,實行予以援助,則經濟決不可能創造和平。必須相信,人與人的關係,即使是純粹的經濟關係,決不得如無靈世界一樣,附屬於必然性的定律。人與人的關係,本質上,便繫乎人的靈魂,只有靈魂是天主的肖像,及天主計劃的執行者,只有靈魂能在大地上建立秩序與和諧。人越忠實地表現出耶穌基督的聖善,人在基督手內,越是易於駕取的工具,越能抵達建立和平的目標;因為基督乃是和平。(11)

對國家主義的盲目崇拜

24  還有一個較諸經濟更應慎重處理的問題。因了冷和而共存的兩大集團,有著另一個共同的錯誤;這錯誤是有關他們的團結的。一方將自身內部的堅強團結,建築在一個虛偽,甚至有損人性尊嚴及蹂躪天主權利的觀念上——雖然這觀念是有效於其團結的。另一方,則忘掉了自己擁有一個為過去優越成績所證明的真的觀念,而偏要依循足以分化其團結的政治原則行事。(12)

25  戰後十年,人心曾為精神革新的願望所激動,人們有意由各民族的自然生活情形著手,來創造歐洲的堅強團結;以便剷除彼此間所有傳統的敵對心理,而共同確保各民族的獨立與和平的發展。如果歐洲以外的各國,以含有善意的眼光來注視歐洲的話,這崇高的觀念,並沒有使他們懷恨及不信任的理由。此外,人們深信,在歐洲內部容易找到一個觀念作為其團結的靈魂。但此後所有事實,與最近所有協約,使人相信,冷和的途徑業經開闢,人們已放棄了這基本理念,已不把廣泛的團結作為歐洲的理念了。果然,許多人相信,歐洲的最高策略,仍然趨向國家主義的模型,仍然自私自利,實行集中力量,急於選擇盟邦;結果與前一世紀飛揚跋扈而為害無窮的國家主義,一模一樣。

國家主義與民族生活的區別

26  人們太快地忘記了國家主義所造成的生命與財富的重大犧性,及其加給人類的經濟和精神的重負。這錯誤的本質,在於把真正民族生活與國家主義混為一談。前者是可以亦應當發揚的民族的權利和榮譽,而後者則是人們不能過度擯絕的無窮災禍的種籽。民族生活,在於某一群人共同創造並發揚其固有的特色與文化價值,而這特色和價值便是他們團結的精神鏈鎖。同時,民族生活又使全人類的文化更加豐富。民族生活,本質上與政治無關;就如歷史及經驗所證實者,甲種民族生活,能與乙種民族生活,共同發展於一國內,亦能延伸至國家的政治範圍以外。民族生活從未成為分裂國家團結的惡因,除非為人利用,被人視作達成政治目的的手段;意思是說,除非企圖稱肊M集大權於一己的野心家,把它作為擴展實力的基石。如然,則國家主義——敵視的種籽,失和的惡因——便宣告誕生。(13)

國家主義為害團結

27  倘若歐洲各國繼續走著國家主義的路子,則其團結比了另一集團的團結要脆弱多多。一旦以智慧及正義為解決懸案而商談時,這弱點便要暴露。亦別說,在現代情形下,國家主義的活動已不可能威脅其他民族;一般說來,人們缺乏足用而有效的經濟力量。然而即使是只限於幻想的國家主義,即使是只表現於情感而不表現於事實上的國家主義,亦同樣使人感到不滿,在盟邦之間助長不信任與猜忌心理,阻止相互的諒解與應有的合作及互助精神,結果與具有實力的真的國家主義,不相上下。

團結的鏈鎖應是精神性質的

28  然則,在這光景下,何者應是聯繫各國的公共鏈鎖呢?何種偉大而有效的觀念能使各國堅決保衛自身而實現其文化的共同綱目呢?若干人,以為這觀念應當是,人們統通擯絕的,為另一集團所有的,違反自由的生活。無疑,厭恨奴隸生活,是維持團結的重要觀念,但這觀念只有消極價值,不像一個積極與絕對的觀念更能有效地鼓舞人的工作情緒。而這積極與絕對觀念,可能是人們對真的自由,即符合天主聖意和符合公共福利的自由的愛好,或者被人視為國際組織的基石——自然法——的理念。只有這類許多世紀以來,曾經促成歐洲國家團結的精神觀念,才有可能抵敵甚至戰勝——這要看這類觀念的是否活潑——另一集團賴以維持其表面團結的虛偽觀念。他們這具體而有效,並憑依暴力所M持的虛偽觀念,便是他們所宣言的某種形式的社會一經建立,便能實現的「地上天堂」。這觀念雖說非常幻想,但居然造成了一個至少表面上緊密而堅強的團結,使無知的群眾予以接受,並能激發其屬員努力工作,甚至不惜犧性。同時這觀念在表現它的政治組織內,給其首長們以煽惑民眾的巨大力量並使其黨員,鐵膽包天,敢於作為滲透另一集團的前鋒。(14)

29  反之,當西歐尚在期待喚醒其固有意識時,不少地區,在改善社會生活,在增進文化影響力上,其所有智慧及技巧,似乎已敗下陣來。這敗退應歸罪於國家主義者,他們在採用同樣政策的敵人前,不得不被迫退卻。還有某些迄今被視為殖民地的民族,在朝向政治獨立的成熟階段進行的過程中,本應由自由歐洲予以智慧而關心的領導,但卻迅速地爆炸為國家主義者,渴望自身擁有強大武力的國家主義者。必須承認,這種為害歐洲榮譽及利益的出人意外的局勢,至少部份地是歐洲樹立的惡表所結出的苦果。(15)

團結的靈魂:公教理念

30  歐洲的誤入歧途祇是暫時性的嗎?無論如何,原有的歐洲,應該加以保存,而且一定將能保存。所謂原有的歐洲,是指西方利用各國富源所積蓄,並分發於全球的精神文化價值的總和。歐洲倘能再度意識到自己的精神特質,並揚棄崇拜權力的心理,按照天主的安排,仍能是上述諸價值的培育者與分發者。就如過去,歐洲的力量及文化的泉源是基督的理念;同樣,如果歐洲現在有意恢復其團結與偉大,必須回返到天主及公教原則上來。倘若這泉源似乎部份已經枯竭,倘若歐洲所賴以團結的鏈鎖及基礎有被斬斷及動搖的危機,過去及現在,其責任,仍應歸罪於互相恐懼和彼此敵對的兩大集團。

31上述一切,足以鼓舞兩大集團內所有心地善良的人士,為下列兩個目標而願望,而祈禱,而工作,即:使人類不再醉心於權力及伢~;而讓天主之神,以其無上權威,實行統治世界。昔者,全能天主,為解救其所眷愛的人類,曾不屑於選擇其它策略,反而甘願降尊就卑,生於貧苦的搖籃中,成為一個荏弱的嬰兒。「一個嬰孩為我們誕生了,一個兒子賜給我們了,王權在祂肩上」(依、九、六)(16)

第三段:在真理內共存

32  吾人雖不幸應予承認,人類大家庭的分裂,發生在原初信認並欽崇唯一救主耶穌基督的人們中,但吾人以為還有理由可以希望,因基督之名,在敵對的兩岸間建築一座和平的橋樑,而恢復業已慘遭斬斷的公共鏈鎖。

建立和平橋樑的方法

33  果然,人們希望,目前的共存能促使人類互相接近而臻於和平。但為使這希望不致落空,應當存在某種形式的「在真理內的共存」。不過,如果人們不倚仗生活於兩大集團內的「民眾」,而憑恃兩大集團內的「政權及社會體系」,則不可能在分裂的兩大集團中,建立一座在真理內共存的橋樑;因為兩大集團中之一,固然有意或無意地尚在盡力維持自然法,但另一集團內的現有體系,卻完全離棄了這基礎。全不肯注意目前現實,藉口生活於救靈升天的世界,因而與本性脫節的「片面的超性主義」,以及企圖承認,有著集體主義特色的社會體系,是一個歷史事實,因而便是吻合天主聖意的社會體系,這兩種錯誤,是公教信友決不能接受的。正確的途徑是,在兩大集團內,存在著億兆的人們,他們仍然保存著基督的印象,即使這印象的活潑程度有所懸殊。這些人亦如忠實而熱誠的公教信友一樣,應該號召他們通力合作,來為人類大家庭的團結建立新的基礎。固然,在彼一集團中,人們決心擁護真理,擁護愛德及精神價值的呼聲,為政府的高壓政策所遏抑,但在這一集團中,人們又過度怯弱,不敢宣佈其善良的願望。故致力人類團結的策略是:一面應鼓舞這一集團裡的怯弱者,一面應替彼一集團裡的人們講話。在攻擊錯誤尚為無罪的地區內,從政人員,應具有較大的信心,並在其他人們面前顯出自己的堅決和勇氣,將企圖鞏固吇v的潛在勢力所有陰謀,加以粉碎。同時,又應具有更為積極的智巧,來保持並壯大善意人士的行列,尤其信認天主者的行列;和平的偉業正需要各處所有無數的信仰天主者來完成。此外,倘人們為了國家主義而犧性少數民族,不惜剝奪他們保障自己崇高信仰及公教文化的權利,則這種作風,不是出賣行為,便是一種錯誤政策,決非致力人類團結者所當為。人而如此行事,不配為人所信賴;倘若其本身利益需要時,又靦顏以宗教及尊重人權來號召,便是無恥與不義。(17)

提防破壞力量

34  獻身於創造人類團結的基礎者,頗不乏人。但因這基礎或橋樑應係精神性質的,故懷疑派與犬儒派決沒有這資格。他們或明或暗地為唯物主義所浸染,他們將最神聖的真理和精神價值,不是視作純粹物質的反應,便是看成空洞的理論。此外,凡對社會生活不肯接受絕對真理和道德責任者,亦不{資格。這批人,過去曾以其曲解自由及違反理智的破壞性言論,替逼害人類的極權主義(有時出於無意)造成有利的空氣。現在再度出現,以阻難為公教思想所啟發的社會及政治和平工作。所以,多次在各處聽到有人反對具有公教意識的信友,運用其充份權利,來過問政治及社會問題。有時,他們對公教人士由絕對真理內推演出的策略的安全和效力,加以詆毀,一面又揚言,現代人沒有死硬觀念及死硬趨向,亦不為任何精神世界所束縛,乃是良好教育的結果,是現代人的榮譽。他們忘記了,正由這些原則,才產生了目前的混亂與無秩序;他們不肯記起,正是他們攻訐的公教,曾經在許多國家內恢復了為他們所顛覆的自由。一定,不可能希望這類人們建立真理的橋樑及精神的基礎。而且,倘若他們取得勝利的話,可能為機會主義所迷惑,認為即使同情另一集團的虛偽體系,亦無不可,並為這虛偽體系的引誘而不惜實行就合之。(18)

致司鐸及信友的勸諭

35  職是之故,吾人靠了天主仁慈,深願在兩大集團之間,業已存在的某種程度的公教精神橋樑,更加擴大,充實並使之更為有效。吾人首先奉勸各國享有天主恩賜的和平的信友們,加速這和平的普遍建立。信友應當深信,人而擁有真理,但只限於作為自己膽仰的對象並由中汲取神樂,則無裨於和平大業。真理應為人們生活的實際準則,並應通傳於他人,而運用之於人生的各國領域內。而且真理,尤其公教真理,是天主存放於僕役手中的元寶,其用意在使信友努力經營,以賺取拯救人靈的利潤。凡擁有真理者,吾人有意在永生的法官審判他們之前,先來一個質問:是否已經以該元寶賺取到利息,而堪為天主所邀請,以進入其和平的享樂中?多少司鐸及信友,為了對人類的疾苦不疼不癢,致將許多神恩埋藏在自己心田裡,而應感到良心不安?尤其正當仇恨天主者,利用其有力的組織,在對真理未受足用的教育者的心靈中,製造崩潰時,司鐸及信友,竟讓他們形同無牧之羊,其過失何其深重!倘若司鐸及信友,不設法使民眾體驗到,並實際接受天主所命令的,出乎公教愛德的積極援助,司鐸及信友應負責任!倘若司鐸及信友面對違反社會正義的情事而故意裝聾作啞,授人以攻訐教會的口實,使人詆毀公教的社會工作無能,斥責公教的社會道理無效——感謝天主,連在最近幾年中,亦有許多明顯的事實,證明公教社會道理的偉大成績——則他們有虧責守!凡有上述惡劣情況的地區,青年人,甚至為人牧者,在某些機會裡,亦多為錯誤的急進主義或進步主義所愚弄,這責任亦應由司鐸及信友來負!(19)

36  尤其對社會及政治,招致嚴重後果者,是某些社會地位及生活水準較高或較低的信友的作風,他們在其經濟業務上,不肯承認並履行其社會義務。還有凡在使用私有財產時,不準備聽從良心的呼聲,或者利用人們擬定的公共形式,顧及公共福利者,便等於在自己範圍內,阻難人們滿全其對社會生活應予重視及負責的、不可豁免的義務。(20)

37  在實行民主體系的地區,這類錯誤尤易出現,因為個人的福利,處在團體或政黨的蔭庇之下,人們頗易於要求團體或政黨保障他們的私益,而不先顧及公共福利。同時,經濟很容易落入無名人士手中,而為他們以政治力量所壟斷。

結論

38  可愛子女,吾人深謝天主的慈善,恩賜吾人再度以慈父的焦慮,給人類指出為善之道。但願大地沉浸於真正和平之河內,高唱「天主受享榮福於天」。「我們到白冷去吧」(路、二、一五)。讓吾人回到誠實、真理及愛德的搖籃前!在這裡,天主唯一聖子,降生成人,將自己恩賜與人,俾使人們在祂身上看到人類團結與和平的鏈鎖。「今天真的和平為我們由天而降」(Off. In Nativ. Domini Resp. ad 2 Lect.)。為使大地堪得接受這和平起見,吾人呼籲天主,普降豐厚祝福於一切人。

 

廣播詞註釋

(1) 關於「秩序的安寧」的意義,請一讀「萬古常新」廣播詞5——28諸節並其註釋。

真正和平建築在正當秩序上。何為正當秩序呢?無疑,是由天主替個人,替社會國家,以及替整個人類所指定的秩序。何為天主指定的秩序呢?天主指定的秩序是:人類應通過社會、國家乃至世界組織互相通力合作,得以發展並玉成自身而抵達其人生宗旨。故凡人類所有交往,無論屬於政治、經濟、抑或屬於社會、文化、亦無論是私人間的,抑或是社團間甚至國際間的,都應指向這秩序,以這秩序為正當的共同目標,條件及基礎。

此外,「基督的和平」以及保祿宗徒所談的「天主的和平」,需要以一種「精神鏈鎖」,將整個人類的「心靈」,團結「在真理及愛德內。意即:要想在世界上樹立真的和平,必須整個人類的理智,信仰真理,以真理為其言行的圭臬;必須整個人類的意志,接受愛德,以愛德為其交際的準繩。就以上述天主指定的秩序而言,若非人人都信認這秩序是由天主指定的,或雖信認之而缺乏愛德精神以實踐之;則這秩序不可能實現,而真的和平便難獲致。於是,戰爭便成為人類無可倖免的厄運,即使為了互相恐懼及一時的覺悟——由於戰爭可怖的毀滅性而產生的覺悟,勉強造成冷和的局面,但這與真正和平,仍然距離甚遠。

(2) ()何以「和平便是秩序」呢?因為非實現天主替人類指定的秩序,則人類便不可能得其所哉而享有真的和平。極權統治下的人們,雖然表面上似乎井然有序,但內心裡卻充斥著忿怒與不平,何能稱之為和平?()何以「秩序便是團結」呢?因為如註(1)所說,要實現天主替人欽定的秩序而享有真的和平,則人類的心靈應在真理及愛德內「團結」起來。意思是說,人類應當在思想上「團結」,一律以真理為指針;又應在意志上「團結」,一律以愛德為準繩。倘若人類的思想和意志,亦即所謂心靈,不能團結,則上述秩序便無從實現,而和平便沒有出現的希望。()何以「基督便是和平」呢?因為和平既需要秩序,而秩序又需要團結人類心靈於真理及愛德內,而唯一可能團結人類心靈於真理及愛德內者,則是基督。因為基督是天主,而天主則是真理,是愛德。

(3) 在本節內,可以看到教宗如何巧妙地由互相恐懼而導誘各國扺達另一種恐懼,即敬畏天主的恐懼。假如各國揚棄困擾及腐蝕人心的病態恐懼,而代之以提高智慧,舒暢胸懷的敬畏天主的恐懼,「將戰爭與和平作為一個在天主及倫理法前負責的事情來看」,並為了「敬畏天主」不再輕率地發動侵略戰爭,則和平在望矣。

(4) 所謂「純粹形式主義」是指人們,尤其執政者,祇顧表面上做得冠冕堂皇,不問事情的是否吻合良心和道德。

(5) 「一切實有皆屬於天主云云」,意思是說,世間一切皆屬於天主,因為所有一切,無非來自天主,並以天主為宗旨為歸宿。人類社會,亦是一個實有,亦屬於天主;因為其由來既是天主,其最後宗旨與歸宿(雖然其近的宗旨與歸宿,是人性的玉成)亦是天主。故人類社會不得與天主分隔開來;人們應承認天主為社會的由來及宗旨,應依循天主的聖旨,即自然法、十誡、福音等,來處理攸關人類社會問題。倘若人們硬把人類社會與天主分隔開來,不承認天主為人類社會的由來及宗旨,蔑視天主對人類社會所有至高無上的權威,蹂躪天主替社會所欽定的秩序,則這類作法,便是一切災禍,尤其戰爭的根苗。故教宗說:「戰爭與和平是與宗教真理有著密切關係的」;因為宗教真理所強調者,不外:人類社會對其由來及宗旨——天主——所有的關係和義務。

(6) 不信仰天主者或無神論者,尤其共產黨人,所宣傳的和平及所做和平運動是靠不住的。

他們既不信認天主,甚至以反對天主為職志,則他們指出的和平途徑,不可能正確無誤。因為和平是與天主及基督(如註(1)(5)所說)不可分割的。

(7) 根據本廣播詞7節所說人類如欲獲致真的和平,必須有一個「精神」鏈鎖,將人類的「心靈」團結「於真理及愛德內」。這是教宗指出的千古不磨的定論。而迷信經濟萬能的現代人,卻以為只靠經濟無限度的發展,便可使整個人類豐衣足食;如果整個人類豐衣足食,則戰爭必消弭於無形。這思想完全出自唯物主義,這思想否認人有精神存在,否認人有精神慾望,肯定人是純物質的,以為只要人們的物質需要得到解決,則戰爭便無從而起。這錯誤思想是兩大集團所共有的;共產集團是唯物主義者,西方集團則是唯錢史觀者,一個半斤,一個八兩。就在這種錯誤中,兩大集團,勉強共存。不過,兩大集團雖都是迷信經濟萬能者,其崇奉的經濟政策卻迴然不同。一方實行集體經濟,另一方則實行自由經濟。關於集體經濟,如所週知,是共產黨人實行的政策;其最大錯誤是剝奪私人天賦的私產權;這錯誤違反自然法、神法、乃至理智。這政策的結果,非僅不可能實現他們承許人們的「地上天堂」,及其所謂「自救」(Self-redemption),反倒使鐵幕中的人民與饑餓結了不解之緣。明顯的事實是:凡落入共產黨人統治的地區,便都鬧著麵包荒。至於自由經濟,教宗在下節內另有交代。

(8) 自由經濟主張:經濟發展的上好策略,是讓私人自由競爭,國家只應袖手旁觀,聽其自然,不得加以干涉。因為他們認為自由競爭好似經濟發展的一種必然性的定律,如人妄加干涉,則祇能違反經濟的本質,祇能阻礙甚至窒息經濟的繁榮與成長。這在前一世紀,可說是甚囂塵上的學說;甚至有人,如教宗所說,「曾經將自由經濟原則對道德所有普遍效能,比諸萬有引力在物質世界內佔有的位置」。是的,經濟的富裕,固然有助於道德生活的改善。但只是「有助」而已,決不能說,凡犯罪作惡者都是為了貧困;或說,人只要有錢花,就不可能犯罪。何況自由經濟政策,祇注意財富的增多,而忽略極其重要的「分配」問題。於是造成了少數百萬富翁與廣大貧苦民眾的對立。他們所夢想的道德生活的改善,和「人類的互相接近,種族、信仰、語言諸對立的消逝,以及整個人類的團結與穩固的和平」,不單盡成泡影,而且適得其反,造成了尖銳的階級對立,除釀成兩次世界大戰外,又給集體經濟以勃興的機會,致使雖然暫時維持著所謂冷和,但兩大集團的經常怒目相向,與軍備競賽,是時時刻刻有爆發核子大戰的危機的。幸而現在西方國家,已都了然於自由經濟政策的荒唐,而實行有限度的自由經濟政策了。

(9) 教宗在本節內,除強調專靠自由經濟,和平的建立工作只有失敗外,再度暗示走向和平的正確途徑,仍然是上述「團結人類心靈於真理及愛德內的精神鏈鎖」。教宗此處所提出的倫理問題,便是這精神鏈鎖的重要環節,教宗肯定:()倫理與經濟間的因果關係。意謂,經濟的發展至少部份地說,離不開道德;亦即教宗庇護十一世所說:「即使純經濟問題,亦需要某種道德律,負責經濟者在良心上應依循的道德律」(「預許救主」通諭23);否則,婦孺皆知,經濟便無從發展。()「倫理與經濟,決不得同等看待之,而應讓倫理佔首席」。因為一切事物,其價值的高低,全看該事物對幫助人達成其人生宗旨所有功用的大小。倫理直接促人趨向天主,而經濟只限於間接助人救靈升天;故倫理應居首席。何況經濟而無倫理,則適足以使人走向淪亡呢!

(10)在上一節,教宗籠統地聲明,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倫理。在此節內,教宗更進一步,具體 地肯定愛德——一切倫理法的總括——的必要。所謂「倘若一方因了錯誤的經濟政策,使對方的經濟受到削弱」,以及所謂「同一集團內所有民族,胡塗地全力增產,不斷提高自身的生活水準,而不顧及其他民族」,便是指的自私自利和違反愛德的經濟政策而言。這樣的政策,前者能使兩大集團間失卻應有的平衡,因而造成爆發世界大戰的危機;後者則能使一個集團中的各個民族互相嫉視,因而削弱整個集團的團結。在這裡,教宗祇以本性的理由,希望促使各國恍然於沒有愛德的經濟政策是此路不通的。

(11)此處,教宗總括起來說:「除非國際間的經濟關係,服從自然法,並為愛德所啟發...... 則不可能創造和平」。又說:「人與人的關係,本質上便繫乎人的靈魂云云」這一切,都在為上述「團結人類心靈於真理及愛德內的精神鏈鎖」作注解。

(12)所謂「一方將自己內部的堅強團結,建築在一個虛偽甚至有損人性尊嚴及蹂躪天主權利

的觀念上」,這觀念便是共產集團所迷信的唯物論及無神論,根據這觀念,人祇是一部機器上的小小齒輪,那裡來的尊嚴及權利?至於天主,則他們根本不承認其存在,何來天主的法令及權利?於是,在不必尊重人性尊嚴及天主律令的前題下,乃放手蠻幹,以殺人盈野的恐怖政策來鞏固其團結。

至論所謂「另一方法云云」,則是指的西方集團,這集團本來擁有一個可用來作為大家團結一致的上好基礎,即下面所說:公教理念;其奈人們偏不肯利用之,偏要依循適足以分化其團結的政治原則,即教宗在下節所說偏激自私的國家主義。

(13)各個民族在一國或世界內,就如個人在社會裡相似。個人與個人間難免沒有異同點。這 些異同點,如能在不妨礙他人和公共福利範圍內,加以發揚,則能使社會文化,多姿多彩。這對社會是頗為有利的。同樣共同生活於一國或世界上的各民族,亦不能沒有其特殊文化、傳統、語言等。如果各民族,在不損害其他民族及全國或全世界公共利益範圍內,致力於發展其獨有特色;不僅無損於國家及全世界的團結,而且正是國家或世界文化顯得五光十色的原因之一。不幸偏激的國家主義者,往往利用民族情緒,挑撥離間,以瓦解鄰國的團結,以遂行其侵略的陰謀。於是便造成對和平的嚴重威脅。

(14)教宗在本節內,再度指出團結自由國家的鏈鎖必須是精神性質的,即:「符合天主聖意 及符合公共福利的自由」,亦即「自由」通諭內所謂便於行善的倫理自由,以及「國際組織的基石——自然法」等理念。這與以上各節先後提出的「倫理」及「愛德」等,共同構成一個「團結人類心靈於真理及愛德內的精神鏈鎖」。關於共產集團的虛偽理念,即所謂「地上天堂」,請參閱「預許救主」通諭912諸節。

(15)偏激自私的國家主義,是與教宗迭次強調的「愛德」——團結人類心靈的主要精神鏈 ——水火不相容的。結果不唯破壞自由集團的團結,授共產集團以可乘之機,而且使許多新興的亞非國家亦群起效尤。這些新興國家,原是西方的殖民地,理應為西方所領導;但為了西方國家的自私性成,有意無意之間,不斷暴露其國家主義弱點,故新興國家亦相率而實行國家主義了。於是,人類與和平的距離亦日形遙遠。

(16)這裡,教宗特意舉出天主降生成人的謙虛精神,用以對抗現代國家主義者的權力慾,及 其稱氻悀U的狂想。

(17)本節的內容不外下列數點:()在真理內共存無疑是針對第二段「在錯誤內共存」的。

但亦是針對第一段「在恐懼內的共存」的。因為教宗所說的真理,主要是天主替人類社會所欽定的宗旨,及用以達成此宗旨的方法,如:倫理、正義、愛德等原則。假使兩大集團,都承認這真理,並切實恪遵天主欽定的原則,尤其愛德原則,則不獨第二段內所講的「經濟萬能」和「國家主義」兩種錯誤得以根除,而且第一段內所談的「恐懼」亦將自然消逝。故「在真理內共存」,的確是兼治上兩段內所說「恐懼」和「錯誤」兩種現代社會病症的神藥。()教宗所以提出「在真理內共存」的口號,其用意是為在世界兩大集團裡,建立一座精神橋樑,亦即本篇廣播詞迭次提出的「精神鏈鎖」。但這工作祇能以兩大集團的「民眾」作基礎,斷不能以兩大集團的「政權及社會體系」為基礎。理由是:共產集團的政權及社會體系。完全是唯物及無神論的。要想將這「在真理內共存」的「精神橋樑」,建築在那樣反真理,反精神的政權及社會體系上,是絕對不可能的。()教宗聲明了這點後,預料有兩種人可能反對這主張:其一是「片面超性主義」者(Unilateral- Supernaturalism)。這類人只顧自己救靈升天,全不想自己亦有義務救助別人;故對教宗在兩大集團中建立精神橋樑一事,不感與趣,甚至可能消極扺抗或從中破壞。其二是另一種人,妄想把這精神橋樑建築在兩大集團的「政權及社會體系」上;他們似乎以為共產政權及其社會體系,既是一種歷史事實,便可以姑且承認它為吻合天主聖旨的東西。對這兩種人的主張,教宗乾脆聲明,是「公教信友萬不得接受的」錯誤思想。()至於建築這精神橋樑的具體辦法是:致力人類團結者,應鼓勵西方集團中的怯弱者,敢於替鐵幕中還保留著基督的印象,或尚未為共產主義思想全部毒化了的億兆人們,講出他們不敢講出的話語;使他們知道,西方集團中的人們如何同他們有著共同的信仰、思想、理念,而袪除他們孤立無援,及由此而產生的悲觀絕望。這樣一來,則這精神橋樑的建立,才有成功的希望。()可能破滅這希望的,是某種神往於「國家主義」的潛在勢力;這勢力的陰謀必須予以粉碎。因為國家主義不唯分化西方集團的團結,而且促使共產集團疑神疑鬼,戒備森嚴,使建立精神橋樑的工作,無法進行。教宗把這責任,特別委託於從政人員。()教宗特別強調,致力人類團結者,應全力保持並壯大善意人士,尤其信仰天主者的行列。因為他們是建立精神橋樑的基本人員。()最後,教宗譴責為了實行國家主義而剝奪少數民族基本權利,尤其信仰天主的權利者的荒謬措施;這措施決非致力人類團結者,或建立精神橋樑者所應實行者。

(18)此處,教宗指出,在創造人類團結基礎,亦即致力人類團結,與建立精神橋樑的工作上, 應嚴防兩種破壞力量。首先要嚴防對真理及精神價值持有懷疑及不信任態度者。懷疑( Scepties )的不信任真理及精神價值,乃是明若觀火的事實。至於犬儒派(Cynics)乃是指鄙夷一切,非議一切的憤世疾俗者。他們極端悲觀,對一切解救人類於困厄中的計劃、主張、建議、原則等,都視作不能兌現的空頭支票,從而加以冷諷熱罵。他們的破壞力量是相當驚人的,故應加以提防。還有一些為自由主義所毒化了的人們;他們居然以接受真理及倫理法為死硬與頑固,並以不受精神世界的束縛(道德束縛)為現代人的榮譽。他們對一切有公教氣味的和平運動,經常惡意詆譭,或設法阻難。這批人亦是人類團結的阻力,不唯應予提防,而且應與之公開宣戰,以言語尤其以實行,來駁斥他們的錯誤。

(19)此處所謂「激進主義」和「進步主義」泛指一切視以倫理、愛德、正義等改造社會的教 會策略,為迂腐、落後、過時、而主張依循新的,比較易於收效的,即使不合甚至違反教會精神的策略者。

(20)對這類不顧公教社會政策如;提高工人薪金,改善工作條件,以及以剩餘物資周濟貧困或創辦慈善事業等,兀自我行我素,以貧婪和自私為其行動指標的公教信友,近代各教宗曾迭次加以指摘。  


網頁核對/製作:關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