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庇護十二世

致宗座科學院講詞()

天主實有與自然科學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廿二日

 

韓山城編譯

《近代教宗文獻論科技》,205-238

台北:思高聖經學會,1967

 

 

**********

主旨

        談到聖多瑪斯證明天主實有的五項論證,亦即謂人類理智走向天主的五途徑,可說是人無不知的。這五項論證,並非什麼「先天的武斷」,而是以宇宙萬象的五種客觀形態為基礎的。這五種形態便是:變動、因果關係、偶然性、等級和宗旨或秩序。

        現代科學的長足進步,對宇宙萬象的上述五種,提供了高深博大的知識、經驗和解釋。因而無意之間,便加強了出發於五形態的多瑪斯五項論證的力量。

        在這篇講詞內,教宗無意將科學對這五項論證所提供的資料,逐一加以陳述,祗限於提出攸關第一和第三論證,即以事物的「變動」與「偶然性」為出發點的論證所有科學發現。這便是本篇講詞所以分為兩大段的理由。

        第一段的內容,全是科學對宇宙萬象的「變動」所做證明。第二段則是科學攸關世界萬有的「偶然性」,即其「年齡與毀滅」所有推斷和結論。由世界的變動而歸納出永琱變的天主的實有。由世界的偶然性而演繹出不得不有的「自有者」的存在。這便是這篇講詞的主題。

**********

 

        致宗座科學院講詞()正文

        引言:科學哲學相輔相成

        1 諸位先生!因了這次宗座科學院舉行的集會,吾人得以享有這愉快而爽朗的一刻。在這集會中,吾人幸得與樞機主教,外交使節,名流顯要,尤其與諸位宗座科學院成員會談。這一切,構成吾人感謝萬能天主的理由。諸位宗座科學院成員,應份參與這隆重的集會,因諸位在研究並揭發自然界秘密時,在指示人們如何利用自然威能時,便是以數字,公式發明作語言,來宣揚全知天主無可言諭的和諧。

        2 事實上,真的科學與過去所有跕不住足的學說不同。真的科學越形進步,越能發現天主的實有,越能發見天主好似在科學打開的每扇門後伺守荂C何況因了知識的進步而對天主實有日益清楚的發現,不獨有裨於具有哲學思想的科學家--科學家怎會不具有哲學思想?--而且有裨於其他分享並鑽研新的發明者。但受惠最多者,是真的哲學家。他們將科學家的發明,作為自己理論的基礎而獲致更為穩健的結論,使能昏暗中得到更大的光明,並能給予質問者以更為折服人心的論證,和一次比一次更為滿意的答覆

        科學對天主實有所提供的資料

        3 人類理智在上述方式的鼓勵和指導下,正視茪蔣迡撮z所發掘的攸關天主實有的論證。這些哲學論證是好幾世紀來由偉大無倫的哲人們所研討過的。那便是諸位所熟知的天神博士聖多瑪斯所提出的「五途徑」。這五途徑構成人類理智走向天主最保險最平易的五條大路,吾人所說的「哲學論證」,並不是淺薄與不邏輯的實證主義者所形容的「先天的武斷」,而是以具體現實為基礎並由科學所證實的論證,即使其價值只出自本性理智。(1)

        4 就這樣,哲學與科學以兩相肖似及可以並立的活動和方式進展荂A並利用不同經驗及理論因素,彼此融洽,而共同朝向真理邁進。

        5 但如果古人的原始經驗能以替理智提供足用的論證以證明天主的存在,現代人以其深湛與博大的經驗,應能使永生天主遺留在這有形可見的世界上的痕跡更為明顯。因此根據科學的新發明,而再度探討聖多瑪斯的古典論證,似乎不無裨益,尤其以變動及世界秩序為基礎的兩項論證。吾人的意思是說,我們應檢查一下,現代人對大小宇宙的構造所有更為深湛的知識,是否並在何等程度內有助於加強上述哲學論證。另一方面亦應考慮,上述論證是否以及到什麼程度,真的,如有些人肯定者,為現代物理學所推翻。他們肯定現代物理學塑造了新的基本原理,並將過去所謂固定的絕對性觀念,如:時間、空間、運動、因果律、實體等與我們現在討論的問題,關係非常重大的觀念,業經作廢和修改。同時,吾人並無意修改上述論證,祗限於研討這些論證所從出的幾項基本物理學原理--限於時間,吾人祗能提出若干項而已--不必H心任何意外;因為科學並無意跳出這世界;這世界的一切,今天一如昨日,仍然不出那五種形態;而攸關天主實有的哲學論證,正是以這五種形態為出發點,並取得其證明天主實有的價值的。(2)

        6 環繞我們的世界萬有,其存在不出上述五種形態。哲學和人們的共同意識,對這五種形態解釋得雖有深淺之分,珙O同樣明顯的。就中有兩種形態,尤其為現代科學所鑽研、證實並深入,其高深程度,決非當初所能意料者:()是事物的變動,連同事物的出生與結局。()是輝耀於世界每個角落的秩序與宗旨。對奠基於科學事實的上述兩項哲學論證,即第一、第五兩途徑,科學提供的補助非常可觀。物理學曾替第一論證頁獻了取之不竭的經驗,將古人對其存在及範圍未曾夢想到的自然界最深角落所有變動,亦予以揭示,並替哲學理論提供了許多極有補助價值的經驗。吾人說補助價值,因為現代物理學對變動所有發現並非只有鞏固哲學理論的價值而已,而且令人獲得在結構與程度上,為許多人所能接受,並為之折服的,滿意的物理論證。

        7 科學,尤其天文和生物學,替第五途徑即秩序,最近亦提供了同樣豐富的資料。對號稱為世靈魂的「統一」,對駕馭世界旅程的宗旨,頁獻了這樣一批知識,這樣一種在一定程度內使人迷醉的展望,致使現代人提前享有但丁所幻想的天主喜悅。詩聖但丁曾幻想內看到;「宇宙內四分五裂的一切,如何因了聖愛的撮合,而在天主內團結為一」(Dante, Par. 33, 8587)(3)

        8 「天主」這觀念對人生關係至重。故天主的安排是:只要人類一看到世界,便能容易推斷出天主的實有來。人而聽不懂世界對天主實有所做呼聲,便一定是昏憒之至。至於由鑽研科學而得的進一步知識,則能令人們對天主實有的信念倍加鞏固。

        講詞內容

        9 因此,吾人立意將現代科學對天主實有所做寶貴貢獻,提綱挈領陳述於下。首先,吾人祗限於指出攸關世界萬有如何變動的事實,並特別說明其範圍的廣闊。換言之,特別說明現代科學對整個無靈世界所做發現。其次,吾人將茩咿鬎蘊z科學對世界的趨向所做出的肯定。總之,我們要側耳諦聽廣大無邊的宇宙所演奏的交響曲。這交響曲的聲浪雖然微弱,但已足以謳歌萬有的推動者--天主--的光榮。(4)

        一段:科學與第一論證:變動

        ()大宇宙的變動

        10 科學越形進步,並在某種程度內,以新的論證越加證實赫頡利圖斯(Heraclitus)所說:「一切都在流動」,則大小宇宙都在變動的事實,越趨明顯。人一看到這趨勢而深感驚奇,乃是理所應爾的。如所週知,我們日常的經驗即已指出,環繞我們的世界,無論遠近,處處有茞釵h的變動,尤其物體所有位置的變動。但除嚴格的位置變動外,尚有同樣易於看到的理化變動,史前時代的人類業已得悉的理化變動,如水所有汽體、液體、固體的三種變動,以及由火引起的化學變動。還有石頭的解體和植物、動物的腐化等。自然科學的使命,便是令人了解這些庸俗常識的所以然,便是對物體所由以構成的化學元素,即其最渺小的部分如原子,所有毀滅與構成等類似過程,加以詮解。此外,科學又進一步指出,這類理化變動,如何不像古人所相信者,僅限於地上的物體,而且普及於我們的太陽和整個宇宙。靠了望遠鏡或更好說靠了分光器,可以看到那些物體亦由同類原子所構成。

        ()小宇宙的變動

        11 無可置辯,自然界的一切,連無生物亦不例外,都在變動荂C但與這相反的是小宇宙。小宇宙構成一個不可解的啞謎。昔者,人們以為,無生物不如同有生物,至少在某種意義下是從不變動的。其最渺小的部份即原子,固然可以以各種方式彼此配合,但似乎它們享有一種永久固定與不可能被分裂的特權,致使化學的綜合和分解不能使它們有所變動。百年前,人們還認定它們是單純的、不可分割的和不能被摧毀的元素。對物質世界的能量,亦作此想,尤其人們將「物質守恆」和「能量守恆」二者,視作基本定律時。若干自然主義者,竟以為可以以科學之名塑造一種出自幻想的「一元論」哲學,使到連赫克爾(Haeckel)的大名亦與這淺薄的學說結了不解之緣。但在上一世紀末亦即赫克爾尚在人間時,這種化學原子一元論說,已為現代科學所摧毀。對化學元素的週期系統所有進步的知識,對元素所放射的微粒等眾多事實所有發現,證實渺小到等於一粍(一米突之千分之一)的一千萬分之一的化學元素的小宇宙,仍然是不斷變動的舞台,其變動並不亞於人無不知的大宇宙。(5)

        電子領域內的變動

        12 上述變動是在電子領域內首先為人發現的,由原子的電子群內放射出光和熟。這光和熱依照電子軌道所有能量的大小,而為外面的物體所吸收。在電子領域的外圍部份,亦發生原子的「電離」現象,以及因了化學元素的混合與分解而產生的能的變動。但仍然可以暫時設想,這些理化變動,並未觸及號稱為「物質及正電荷的座位」的原子核,因而替「物體固定說」,尚留餘地。於是化學原子,在元素自然系統內的地位,便屹立無恙。人們曾經相信,在這化學原子內,已找到了絕對固定與不能再事變動的典型。(6)

        原子核內的變動

        13 但上述原子核固定說,在本世紀初,因了對放射過程的研究--這研究的最後結果是發現了核子的自發分裂--而為人所揚棄。人們在發現連在人們認識到的自然界內最為深邃的角落中,亦沒有固定不變的事實後,尚有件使人躊躇不決的事情存在。在人們看來,原子是無從打破,至少是人力不可能打破的。因為起初對加速或延緩放射物質的自發分裂,或至少對分裂比較穩定的核子,所做諸種嘗試,完全失敗。首次極其簡單的核子分裂,至多是三十年前的事。其後經過巨大努力,始克完成的大量製造並分裂核子的技術,祗是不多幾年前的事。不過,這可以成為本世紀光榮記錄的成就,至少由和平問題來說,在核子物理的實際用途上,只是跨出的第一步而已。但為闡明我們的題目,則可以構成一個要結論:原子核,由於極其眾多理由,雖然較諸一般化合物更為堅強與穩定,但在原則上,亦隸屬於變動定律;換言之,原子核亦可能變動。

        14 同時,人們業已證實,這過程對解釋恆星所有能的來源,非常重要。根據白特(Bethe)的理論,在太陽中心,有茖滮d萬度左右的高熱,並發展茪@種與外界隔離的連鎖反應。在這反應內,有四個氫核子結合為一個氦核子。這樣釋放出的能,便可以補償太陽因了放射而損失的能。又,現代物理實驗室,靠了富有高度威力的中子,能以實現核子蛻變。鈾原子核的蛻變便是一例。同時,此處亦可以提及宇宙線的效能,它可以分裂最重的原子,使之釋放出大批的次原子微粒。(7)

        15 吾人雖只舉出了幾個例子,但已足以證實大小宇宙的無機物質,如何不斷變動的明顯事實;足以證實各式的能,如何有茪d千萬萬的變動,尤其大宇宙內所有化學的分解與混合,以及化學原子及原子核內,所有不亞於大宇宙的變動。

        永遠不變的實有

        16 今天看穿了自然界秘密的科學家,較諸百年前的科學家,更深刻地知道,在無機物質的骨子內,如何刻有變動的戳記,並可以斷言,這些物質的本質與存在,如何需要一個完全不同,而本質上不可能有任何變動的實有。(8)

        17 猶如一幅光暗分明的圖畫,因了底層的昏暗,始能使人、物的圖像躍然紙上;因為只有這樣圖像始能獲致充份突出及生動的效果。同樣,永遠不變的天主的圖像,只有在大小宇宙一切事物本質上不斷變動的萬馬奔騰的洪流中,才顯得光芒萬丈。科學家坐在這偉大無垠的洪流的岸上,可以由天主對其自身所下的定義中,獲得安息。天主說:「我是自有者」(出,三,一四)。聖雅各伯頌揚天主是「光明之父,在祂內沒有變化或轉動的陰影」(雅,一,一七)(9)

        二段:科學與第三論證:偶然性

        ()大宇宙變動的方向

        18 但現代科學不單使人對宇宙變動的事實及其範圍,得到廣泛而深湛的知識,而且對自然界的變動過程所指向的方向,亦提供人們寶貴的資料。百年前,尤其在發見守恆定律後,人們尚以為自然界變動的過程,是可以還原的。因此按照自然界嚴格的因果律或更好說自然界的傾向,人們相信宇宙可能不斷在更新和回春。但靠了克拉修(Robolph Clasius)發明的熵定律,人們才知道,自然界所有變動過程,常在削減其可用的能量。這在一個與其它事物隔離的物質體系中,最後必然導致有形可見的世物所有過程的結束。只有某些無稽的學說如:「不斷補造說」,設法挽救世界於這不幸的命運。世界的這種不幸命運,既為準確的科學實驗所證明,故必須有一個「不可能不有的有」存在。(10)

        ()小宇宙變動的方向

        19 上述熵定律根本是一個統計定律,在小宇宙內無從引用。此外,這定律出現時,人們對原子的構造及其過程,幾乎一無所知。但最近人們研究原子的成就,再加上天文物理學出人意外的發展,曾使人能以在這方面做出驚人的探索工作。對這工作的結果,此處祗能簡略言之。這結果便是連原子的內部發展,亦清楚指出其演變方向。

        20 為解釋這事實,祗再度提出上述太陽能的例子便已夠用。在日輪內所有化學元素的電子組織,每秒鐘向周圍空間放出巨大的輻射能。這能是一去不返的。這損失,因了太陽內部的氫元素變為氦元素,而得到補償。但這能,即因了氦元素的形成而釋放出的能,仍然出自氫核子。而氫核子在這過程內只有千分之七變為同等的能。所以補償的過程,是仰給於原先業已存在的氫核子的能而發展的。於是太陽的能,在幾十萬萬年內,便不免逐漸地,然而無可倖免地,化為輻射。這在一切人工放射或天然放射過程內,無不如是。故此,連在極渺小的宇宙內,我們亦看到一個指示其演變的方向的定律存在,而這定律又與大宇宙內的熵定律相似。然則,在原子周圍及核心內所有的能既然不斷削減,同時,人們迄今又未能發見一種自動形成並具有高度能量的核子過程,來賠償其損失而補救其貧乏,故何為原子自然演變的方向,便不卜而知之矣。(11)

        ()宇宙的未來

        21 假使科學家由宇宙現在情形,瞻望世界遼遠的未來,則不免想到大小宇宙的衰老問題。在幾十萬萬年內,連似乎取之不竭的原子核,亦將喪失其可用的能;同時這物質世界便不免如熄滅的火山。科學家可以想見,倘若如上所述,充斥蚢B動與生命力的現在世界,尚無從對其自身提出解釋自身的理由,未來的世界,為死亡所光顧的世界,則更談不到這點了。(12)

        ()宇宙的過去

        22 現在再回顧過去。時代越古,物質世界越顯得力量充沛,而宇宙這舞台亦越形活躍。這似乎說明,物質世界在一定時間之前,曾經有過一個生氣蓬勃的原始,儲蓄茧L可估計的巨大能量;這能量起初迅速運動,其後逐漸趨於緩慢,而抵達目前情況。

        ()時間的開始

        23 於是,人們不禁發問說:科學能否指出何者是宇宙活力充沛的時代。宇宙最初的原始狀態究竟如何?

        24 若干卓越的原子物理學家,憑了天文學家及天文物理學家的合作,曾經嘗試解答這兩項頗為困難然而非常有趣的問題。

        25 首先,且列舉幾個數字。這些數字無非為了說明這世界的黎明時分,亦即時間開始時,所有星等的秩序。科學擁有許多本身雖各不相關而實則一致的下列途徑。(13)

        26 ()旋渦星雲或島宇宙的分離。賀佈路(E. E. Hubbl)在威爾遜峰觀測台,對旋渦星雲所完成的探測,其結果是很有意義的,即使我們仍須採取相應的保留態度。他說,島宇宙這類遼遠的體系,趨向於互相分離。其速度是:兩個旋渦星雲之間的距離,在大約十三億年內,增為兩倍。倘若我們估計宇宙不斷膨脹的過所需時間,結果便是在十億到一百億年前,亦即宇宙過程開始時,一切旋渦星雲是擠在相當狹隘的空間中的。(14)

        27 ()地瞉變硬的年齡。為計算放射性物質的年齡,人們擁有頗為接近的例證。這些例證,是取自鈾二三八同位素變為鉛(RaG)的同位素的過程,取自鈾二三六變為錒D(AaD)的過程,以及釷二三二同位素變為釷D(ThD)的過程的。這樣形成的氦元素,可資對證。如此推算的結果是:最古礦物的平均年齡,至多是五十億年。(15)

        28 ()流星的年齡。以上述方式測量流星的年齡,其結果是與上述數字相近的五十億年。這結果具有特殊重要性。因為流星來自地球以外,除地下的礦物外,流星是唯一可以在實驗室內加以研究的天空物體。(16)

        29 ()雙星及叢星體系的固。在這些體系內,其重力的搖動,猶如潮水的磨擦,再度使人歸納其固定性為五十億到一百億年。(17)

        30 這些數字雖大到令人吃驚,但並不能給予信友以新的觀念,亦即有異於創世紀第一句話「起初」二字所提供的觀念。上述數字祗限於替「起初」二字加了一個具體的數學說明而已。同時,在同保祿宗徒一樣重視天主啟示的人士,這又是一個安慰。宗徒說:聖經「為教訓、督責、矯正並指導人,都是有益的」(弟後,三,一六)(18)

        ()物質的原始狀態

        31 聰明的科學家,不唯辛勤探研並大膽嘗試,以解決宇宙的年齡問題,而且亦設法追索原始物質的形態和性質。一定,這是更為艱鉅的難題。

        32 為了他們依據的理論不同,故所做估計亦各有異。但他們對原始物質的豐富,及其所有非常巨大的密度、壓力和高熱,則無不雷同。這點可由紀爾(Kiel)測量台台長翁紹爾特(A. Unsold)新近發表的文章看出。因為祗有靠了這些條件,始能理解在元素週期系統內何以多次形成重原子核。(19)

        科學的極限

        33 渴求真理的人類理智,不免追問說,原始物質既然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物質,相差這樣多,則原始物質怎樣能抵達目前情形呢?物質出現之前,究竟有些什麼呢?期望自然科學答覆這問題,未免是徒然的。科學家亦承認這是一個不可解的啞謎。誠然,要求自然科學家解決這個問題,未免太過強人所難。但無可置疑者,是從事哲學思想的心靈,對這問題更能深入。

        34 無可否認,一副富有現代科學知識的頭腦,如果認真考慮上述難題,則必須衝破「物質永遠說」或「物質自有說」的包圍圈,而高舉其心神,以仰視造化萬物的神明。科學家既然一向主張以明晰而批評的目光,檢查並判斷宇宙所有現實,則應以同樣態度,將世界所有一切,視作萬能造物主的工程。造化萬有的神明在千萬年前曾發表了一句力大無朋的聖言:「成了吧」,並曾顯示了祂豪爽無量的聖愛。這聖言及聖愛,曾發揮其威力於宇宙內,曾使充滿能量的物質自無而有。果然,現代科學家,猶如置身於千萬年之前,親眼見到最初「有光吧」那句聖言,如何使光海偕同所有物質自虛無中爆出,如何使化學元素奎鬲陘d千萬萬的銀河。(20)

        35 誠然,科學至今所做論證,對證明「造化大工之並非永遠」一點,其價值並不像形上學及啟示所給予的論證,那樣具有絕對性--形上學和啟示二者,對「宇宙之受造」所提供的論證,以及啟示單獨,對「宇宙之並非自永遠受造」所提供的論證,是擁有絕對性價值的--自然科學所舉出的上述論證,還需要更深入的探討和充實。同時,這些論證所依據的理論,仍須獲致新的進展和證明,始可提供一個安全的基礎,來證明「造化大工並非永遠」一點。而這點本身並不屬於自然科學範圍。(21)

        現代科學家對世界的受造所有意見

        36 雖然如此,理應注意者,是現代研究科學者,認為「世界受造」的觀念與科學思想完全協調。而且這是他們經過研討而得出的結論。幾十年前,這結論還被人認作一個和現代科學絕對勢不兩立的假設。一九一一年時,著名科學家阿來尼斯(Svante Arrehnius)還說:「科學的現在趨勢,認為物質是不變的。說某種物事可以自無中生出,和現在科學趨勢是矛盾的」(Die Vorstel-Iung von Weltgebaude im Wandel der zeiten ,1911, 372)。普來特(Plate)亦肯定說:「物質是實有的。任何物事不可能自無中生出;因此物質是永遠就有的。我們不能承認物質是受造的」(Ultramontane Weltanschauung u. moderne Lebenskunde 1907, 5)(22)

        37 反之,現代手屈一指的科學家,宗座科學院成員,魏達格(Edmund Whittaker)先生的金言,如何不同凡響,如何反映其無窮廣大的眼光!他在討論攸關世界年齡問題時曾說:「這些不同的估計,令人歸納出下列結論:在十的九次方或十的十次方年前的時代,假使已有一個世界存在,則該世界和我們所識的世界完全不同。這時代,代表科學的最後極限。或許我們可以公允地說,這時代,便是天地受造的時代。這與出自地質學論證的宇宙觀,頗為吻合。地質學指出;一切現存於地上的有機體,都有開始的時期。如果這結論為未來的研究所加強,則可以視作我們這一代所做至重要的發現。這發現可與四百年前歌伯尼的發現媲美,因為它代表茪@種基本的改善,即科學家對宇宙萬象所有看法的基本的改善」。(23)(Space and Spirit, 1946, 118-119)

        結論

        38 所以,現代科學,對第一論證,即根據宇宙的變動以證明天主實有的論證,究竟有什麼重要意義呢?科學因了對大小宇宙所做精確而翔實的調查,擴大並加深了人類經驗的基礎。上述攸關天主實有的論證,便建築於這基礎上。這論證的結論是;其本身決不可能變動的「自有者」的實有。此外,科學亦追茼t宙演變的途徑及方向。同時,亦預先看到這世界,無可倖免,必然有結束的一天,並且指出世界肇建於五十億年前。於是,物理學所專有的精確證據,便加強了萬有的「偶然性」,並鞏固了宇宙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推斷。

        39 故此,世界是受造者,而且並非自永遠受造者。然則,造物主,即天主的實有,乃是必然的結論。這便是我們現代人期待於科學的結論;即使這結論,尚不十分明確和圓滿。這結論出自人們對宇宙的變動所做成熟而爽朗的思考。這結論已足使整個人類--大小宇宙的極峰和萬物之靈--意識到他的至高創造者,承認自己在空間及時間內附屬於祂,並拜倒在祂的無上尊威前而呼號其聖名說:「天主,萬有的偉力,磞菬俯鷁歇@不變,狴H白晝光明的延續,指定四季」(Brev. ,Hymn. ad Nonam)

        40 許多科學家對「天主乃造物主」一點,所有共同的認識,固然是「本性理智」所能抵達的最後極限,但這決不是「真理」的最後極限。科學在其趲行的旅途上只限於遇到了天主,而哲學及啟示--三者互相合作,猶如一個太陽所發出的不同光線,都是探尋真理的工具--則更進一步,瞻仰天主的本體,揭示天主的輪廓,描繪天主的面貌。尤其啟示;指出眷愛世人並賜人生命的天主,如何接近我們,使我們在心靈深處感覺到天主的存在。任何信認天主者,不分普通人或科家學,凡以堅定不移的信心,重複荈Е峆H徑所有簡潔的語句;「我信天主全能者父化成天地」時,其心靈必然有茼P樣的感覺。(24)

        41 人類開化已許多世紀了。在這許多「宗教化」世紀之後,今天並非第一次發見了天主的存在。今天急切需要者,是人應感到天主如慈父,恭敬天主如立法者,敬畏天主如司法者。世界如欲得救,必須欽崇天主唯一聖子如人類可愛救主,並接受成聖人靈的天主聖神所做甘美的默牖。(25)

        42 假使這種信念--其遠的理由出自科學,而玉成之者,則是信德神光--日益深入人類意識,則能對文化的進展,真正有所貢獻。(26)

        43 這信念使人對現在及未來,對物質與精神,對暫世和永遠,擁有一個全盤的看法。這信念照徹人類理智,替人類消除暴風雨的漫長之夜。(27)

        44 正是這信念,促使吾人在此刻仰望號稱為「萬有的偉力」、「自身絲毫不變」與「慈父」的天主,並向祂虔誦委託於吾人照拂的子女們所熱誠朗誦的禱詞說:「請賜光明於薄暮,使生命不致殞落」(同上)。這光明是今世生命的光明,亦是永世生命的光明。

 

 

        致宗座科學院講詞()註釋

        (1)聖多瑪斯的「五途徑」,意即人類理智走向天主的五條大路便是教宗此處所說證明天主實有的五項哲學論證。

        其一是根據事物的變動而出發的。變動是一種事物由可能形態而進展到現實形態的過程(Transitus de potentia ad actum)。如冷水由可能成為熱水的形態而變為現實的熱水形態,便是一例。但凡變動者,決不可能在同一觀點下,自己推動自己,必須由其它事物來推動之。冷水鍋下面的火,便是這變動的推動的推動者。而這推動其它事物的事物,如果其自身亦在變動,則必須由第三事物來推動之。於是第四、五、六……最後必須有一個自身不變而是其它事物變動的總推動者存在;否則,在世上便不可能有任何變動。而這自身不變而又是一切事物變動的最後推動者,便是天主。

        其二是以因果律為依據的。有果必有因乃是無可否認的真理。但如產生某果的因,其本身亦是果的話,則它必須亦有其因。就如子為父所生,父為祖所生,祖又為曾祖、高祖……所生。但最後必須有一個直接間接產生一切果而其本身則並不為任何事物的果者存在;否則,宇宙內便可能有任何果。而這「無因之因」,「萬因之因」或「第一因」便是天主。

        其三是以事物的偶然性作出點。凡事物之可有可無者謂之偶然性事物(Ens contingens)。偶然性事物本身並沒有其存在的足用理由,必須求之於其它事物。這一事物如果亦是偶然性的,則這事物亦沒有其存在的足用理由,必須轉而求之於第三事物。於是第四、五、六……但最後必須有一個本身擁有其存在的足用理由的「必然性事物」(Ens necessarium)存在;否則,一切偶然性事物都不可能存在。而所謂必然性事物,便是其本質不可能不存在,而又是一切偶然性事物存在的最後理由,亦即我們所謂「自有者」--天主。

        其四是由事物的等級而出發的。世間一切事物的美善、真實、高貴是有等級的。但等級是以至善、至真、至高者為依據的。沒有至善、至真,至高者,便不可能有任何美善、真實、高貴的等級可言。而這至善、至真、至高者,便是天主。

        其五是以事物的宗旨或秩序而推演的。世間一切無靈之物都朝向一定的宗旨而活動。其經常或往往有同一活動者,便是其朝向一定宗旨邁進的證據。無靈之物既不知宗旨為何物,則其所以趨向一定宗旨而進行者,必然為一個具有理智者所駕馭。而駕馭萬物趨向其宗旨者,則是我們所說的天主。

        注意:上述五論證,都是根據事物的客觀現實而推演出來的,並非什麼「先天的武斷」。不過,其會值乃是「出自本性理智者」,意即並非出自啟示或信德者。

        (2)現代科學家曾將過去所謂固定的,絕對性觀念如時間、空間、運動、因果關係,實體等……業予作廢和修改」。()攸關時、空、運動三觀念的作廢和修改。十七世紀以來的科學家,大都接受牛頓的思想,認為有絕對的時、空、運動存在。其所謂絕對時間,乃是「一條來自無窮的過去並朝向無窮的未來不斷進行的時流」。這時流與物體的運動和人世間的際遇無關而單獨存在。至於絕對的空間,亦是與物體無關而單獨存在的,無限廣大的曠場,以供無數的居留及運行。同時,他們認定,運動是與所謂一定的座標無關而單獨存的;即使世間只有一個物體存在,這物體仍然可以運動。但這些絕對性觀念,現在已因了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出現,而為人所作廢和修正。愛因斯坦認為,時間而與運動和際遇分家,則時間根本不可能存在,因為時間與運動及際遇不可分開來說,它們是互相關聯的。空間亦然;空間與物體不能分割;空間乃是延伸的物體;沒有物體,則無所謂空間。至於運動亦是相對的;假使世間只有一個物體,假使沒有一個座標以資比較,則物體雖動亦看不出動來。

        ()攸關絕對性因果觀念的作廢和修改。絕對性因果觀念,原是機械論所賴以屹立其「決定論」的靠山和台柱。主張機械論者,認為因果律乃絕對無誤,毫無例外的鐵的原理。但如教宗在致宗座科學院講詞()首段內所聲明者,這絕對性的,不可能有任何例外的因果觀念,已為現代進步的科學所粉碎。欲知其詳,請一讀致宗座科學院講詞()21--28諸節。

        ()關於實體的觀念所有變動和修改。近代許多科學家盲從茞疇d爾、休謨、陸克、康德等人的思想,曾經揚棄了傳統哲學對實體所有觀念。其實笛卡爾等人的主張與其說是傳統哲學的修正,毋寧謂之曲解。

        注意:上述一切,祗是針對十七世紀以來的一般科學家,尤其物理學家的見解而言。在哲學尤其教會哲學內,從未有人主張絕對的時、空、運動等說者。同時,機械論奉為其台柱的絕對性因果觀念,以及笛卡爾等人對實體所有論調,自初已為教會哲學所駁斥。

        (3)在這兩節內,教宗指出,科學對宇宙萬象的變動及秩序,提供了非常寶貴的資料。而這變動及秩序,正是聖多瑪斯為證天主實有所提出的第一和第五論證所根據的世界萬有的兩種形態。關於大小宇宙的變動,請細讀本篇講詞。至於攸關世界秩序,請參閱致宗座科學院講詞()首段。

        (4) 雖然在上兩節內,教宗兩次提到科學對世界秩序,亦即對第五途徑,所做貢獻,但他珛L意在這篇講詞內對這點多加發揮。他在這節內清楚指出,這篇講詞的用意,在於陳述科學對世界的「變動」及「偶然性」所推供的資料、理論和推斷。關於這點有38節作證。

        首先,科學對大小宇宙的「變動」所發掘的事實,加強了多瑪斯關於天主實有的第一論證的基礎。假使世界上真有一樣永恆不變的事物存在,如前人腦海堛滬鴗l,則聖多瑪斯的第一論證便不免失狻峖雂眱d弱其證明天主實有的力量。但現代科學發現宇宙一切,連原子及次原子微粒,亦無不屬於變動定律;然則必須有一個超然世界之上和永遠不變的神明的存在,乃是不得不然的結論。

        其次,現代科學對世界的偶然性,亦即宇宙的趨向毀滅,以及世界的年齡,提供了寶貴的理論和事實。這為增強聖多斯第三論證,非常有力。假使世界是一個無始無終和永遠常在的物事,則「不可能不有的、必然性的神明」的存在,便似乎不十分必要了。因為在這假設下,世界本身似乎已具有若干解釋其自身存在的理由,似乎已不必求諸世界以外的任何神明。但科學根據熵定律清楚指出世界是趨向於毀滅的;同時,天文學、地質學和物理學,又一再根據其理論及實驗,推斷宇宙的肇建時期及其年齡。於是世界的「偶然性」便成為無可否認的事實。世界既是偶然性的,則必然性的神明的存在,乃是一切健全理智必須接受的真理了。

        (5)這節內有四點應加註釋:

        其一,有關原子的不可分性。原子(Atom),原係希臘語,意即不可分割者。百年前,人們尚以為原子乃小到不可分割的微粒。雖然世間凡百事物皆由各式原子組成,而這些事物可以分裂,但人們以為其所分裂者,乃由各式原子所組成的較大的微粒即分子。分子可分裂而原子則決不可能分裂。原子就如教宗所說「似乎享有一種永久固定與不可能被分裂的特權」。可是最近數十年,人們發現原子並非不可分裂者。人們發現,還有比原子更渺小的微粒;原子本身便是由這些微粒所組成;這些微粒便是質子、中子、電子,總稱為「次原子微粒」。此外,人們還發現我們周圍的物質,如鈾二三五,常常自動分裂,這過程亦稱為「自發分裂」。並且人們又發明了人工蛻變與人工分裂原子的技術,即以「中子流」轟擊原子核的技術(見致宗座科學院講詞()(2)。於是原子不可分割說乃不攻自破。

        其二,有關赫克爾的「一元論」,赫克爾曾著「一元論」一書。他們一元論是「唯物一元論」(Materialist monism)。他說,不獨物質是由原子組成,而且人的意識和精神,亦由原子組成。他以為有一種「心的原子」亦即所謂「精神質料」或「精神原子」散佈在空間內;遇有適當條件時,便形成意識與精神。(哲學辭典,四五八頁)。教宗在致宗座科學院講詞()4節內所說「黑暗之神化裝為精神……的光明天使」,便是此義。

        其三,有關化學元素的週期系統,便是致座科學院講詞()(12)所講,由梅耶及孟德來也夫所發明的元素系統表。

        其四,有關元素放射出的微粒問題。比較易於分裂的元素或原子,如前篇講詞註(9)所說,便是鈾二三五。鈾二三五自發分裂--「一磅純鈾,經過特殊儀器檢驗的結果,每秒鐘有十億顆以上的鈾原子分裂」(原子入門,八一頁)--時,便放出若干次原子微粒。這些微粒形成兩種不同的放射線,即愛爾發射線與貝達射線。同時,核子內剩下的微粒常會自動重新排列成一個穩定的新式樣。在這排列過程中,又放出另一射線,名為加瑪射線--注意:愛爾發,貝達,加瑪是布臘文的頭三個字母--這加瑪射線力量最強,其穿透力大過人人熟知的愛克斯(X)射線。愛克斯射線能穿透人體的肌膚,故緊生往往利用之來替人體照像。但加瑪射線力量更大,故其對人體的危險亦更大(原子入門,六五七四頁)

        由上述事實可以想像,連「渺小到相等於一耗的一千萬分之一的化學元素的小宇宙(亦即原子)仍然是不斷變動的舞台」。

        (6)()何以「上述變動是在電子領域內,首先被發現的」?盡人皆知,原子是由質子、中子、電子所組成。質子,中子組成所謂原子核。它們深藏於原子內,周圍有數字不同的電子保護它們,故比較難以發現。但電子是繞茩鴗l核不斷飛速運動的行星--因此電子亦稱行星電子--故易為人發現。

        ()何以「由原子的電子群內,放射出光和熱」?光和熱並非物質而是能的兩種形態。電子繞茩鴗l核而運轉的行為,並不常是有規則的,往往有跳軌的現象發生。有時由接近原子核的內軌跳至外軌,或由距離原子核較遠的外軌跳至內軌。當電子跳軌時,便放出能來--這是波爾(Bohr)的意見--而這能的兩種形態,便是光和熱。

        ()何以「這光和熱依照電子軌道所有能的大小而為外面的物體所吸收」?盡人皆知,電子軌道本身是不會產生能的。可以產生能的是電子的迅速運轉,及電子與核子間的互相吸引力。這速度和吸引力便稱為電子軌道的能。速度及吸引力越大,越不易為外面的物體所吸收。

        ()教宗說:「在電子領域的外部份亦有原子的電離」。電離(Ionization)是說,因了這世界充斥茈悜鴗l所組成的物質,而這些物質的每個原子周圍都有電子在旋轉,則此一原子的電子同彼一原子的電子常不免發生磨擦,乃是無可避免的情形。尤其因為許多原子常在自發分裂,而分裂時亦不免放出所謂愛爾發、貝達,甚至加瑪射線,這些射線又不免將某些原子的電子打落。這現象便是所謂「電離」。這被擦落或打落的電子稱為「離子」(Ion)。原來,原子都是中性的,換言之不帶電荷的。因為每一原子的電子雖說帶有負電荷,但因為原子核內的質子帶有正電荷,而質子和電子的數字又常相等,故雙方的正負電荷便互相抵銷,而原子乃成為中性的。可是,如果原子的電子被離一個,則該原子便少了一個電子而不再是中性的而變為帶有正電荷的;因為這原子內帶有正電荷的質子較諸帶有負電荷的電子多了一個。同時這被電離了的電子,即離子,如遇到另一原子而加入其電子群時,則這因為多了一個電子,便亦不再是中性的,而變為帶有負電荷的原子了。這便是電子領域內的變動。

        ()至於「因了化學元素的混合與分裂所有能的變動」,是說:一切化學元素在互相混合或彼此分解時,都不免發生能的變動。一粒制酸劑藥片放在水中,由於它本身的元素,(亦即原子)互相撞擊,又和水中的元素彼此磨擦,結果會嘶嘶作響,冒出氣泡來,這便是能的變動;這變動總稱為「化學反應」(原子入門,三O頁)

        最後,上述一切,可說只限於電子領域,與原子核無關--這只是退一萬步的說法而已,實際上,上述一切,至少間接亦已觸及原子核了--亦即教宗所說:「並未觸及號稱為物質及正電荷的座位的原子核」。故主張唯物一元論者,仍可大放厥辭,認為至少原子核是永久固定而不可能變動的。至於,何以原子核稱為「正電核的座位」,乃是因為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質子組成;中子不帶電荷,而質子珙O帶有正電荷的。

        (7)攸關上節所說製造和分裂核子的技術問題,可參閱前篇講詞註(2)(9)

        本節所謂在太陽內有四個氫核子結合為一個氦核子,所謂人類利用中子流而完成的核子變動,以及宇宙線能以分裂最重原子等,無非在說明「原子固定說」的破產,以證實原子核在變動的事實。

        至於宇宙線之為物,到現在人類尚無法得窺其神秘。人類只發現離地面越遠,宇宙線的放射亦越強。故科學家推斷,它一定是來自地球以外的太空的。宇宙線的力量很強,當它射到大氣層時,能以擊破任何原子核,並將其次原子微粒打落,而產生所謂「次級放射」。這次級放射的性能大過加瑪射線,幾乎等於宇宙線本身。

        至於「重原子」,是含有最多中子和質子的原子。鈾亦是重原子之一,它含有九十二個質子和一百四十多個中子。

        最後,談到太陽所有能的來源問題,我輩大可不必H心。不必說在太陽內經常有四個氫核子結合為一個氦核子,並經由這過程,太陽放射的能,部份可以得到補償;即使沒有這過程,太陽本身所有物質,仍夠維持三百萬億年。據科學家的估計,一英兩物質和全部變成能,則等於燃燒六萬噸汽油所產生的能。是的,太陽消耗的能是非常之大的。據說,每秒鐘要用掉四百二十萬噸的物質。但太陽所有物質的豐富是出人意想之外的。太陽的直徑為一百三十萬公里,體積大於地球一百三十萬倍。這等於說,要想填滿太陽,便需要一百三十萬個地球。具見太陽龐大及其物質的豐富。

        (8)依照聖多瑪斯證明天主實有的第一途徑,凡變動者,決不可能在同一觀點下自己推自己,必須間接直接由其它事物來推動之。而這推動其它事物者,如其自身亦在變動,則必須由第三事物來推動之。於是第四、五、六……,最後必須有一個自身不變而又是其它一切變動的總推動者存在;否則,人的理智決不可能「獲得安息」,意即擁有健全理智者,決不可能心安理得而予以首肯。理智靠了科學的證明,既然清楚看到大小宇宙內的形形色色,都在變動,如果找不到一個自身永琱變而又為一切變動的總推動者來,則勢必如高懸半空而找不到立足地的物體一樣,搖搖擺擺,恍惚猶豫,不知所措。故教宗說:「這些物質的本質與存在,需要一個完全不同,而本質上不可能變動的物事的實有。而這物事,便是號稱為「純粹現實」(Actus purus)的天主。在天主內,不可能有「可能形態」(Potentia)存在,故天主絕對不可能變動;因為變動是「由可能形態進展到現實形態的過程」。

        (9)依照出谷記原文,天主並未曾說:「我是自有者」,而只說:「我是有」,意即絕對的有,無限的有,不可能不有的有。有字代表現實(Actus)。天主既是絕對的、無限的、不可能不有的有,便等於說,祂是不含有任何「可能形態」的、絕對的、無限的「現實」,意即註(8)所說「純粹的現實」。而純粹的現實便是自身絕對不變而又是其它一切變動的推動者。

        (10)如前篇講詞註(7)所說,質能守琠w律,祗說宇宙內所有物質和能量,永跑不出世界之外而已,並非說這些被消耗的物質與能量全部可能再度結合而轉變為新的物質和能量。算從熵定律出現之後,世界的衰老與逐漸趨於毀滅的論調便開始抬頭。因為根據熵定律,世界的物質和能量直線向前而一去不返的。雖說宇宙碩大無朋,擁有近乎無窮的物質與能量,但畢竟是有限的。故其最後命運便是毀滅。這一來,便替聖多斯的第三論證,即以「偶然性」作出發點的第三途徑,提供了物理學上的基礎。因為世界既然無可免必須毀滅,則世界便注定是偶然性的,亦即可有可無而並非不可能不有的物事。然則,世界本身便沒有解釋其存在的足用理由,而必須求之於不可能不有的、絕對的、必然性的物事--天主--了。

        (11)是的,根據14節,在太陽內,經常有四個氫核結合為一個氦核子的事實出現。但這並非說,太陽內所有氫核子,毫無例外,都變為氦核子。教宗在此節內清楚聲明:「氫核子在這過程內,只有千分之七變為同等的能」,而這又是仰給於原先業已存在於氫核子內的能而發展的」。故太陽的能量和物質,在幾十億年之後不免逐漸化為幅射而消失在太空內。這與天然放射和人工放射的結果並不兩樣。在我們周圍時時刻刻有無數原子放射,都消失在空氣裡,一去不返。連人們費盡精力,耗資億萬而製造的人工放射,亦不能完全加以利用,平白跑掉的能仍然不少。雖然科學家亦發見了許多分裂的原子轉變為另一些原子的事實,但大部份物質和能量都像蒸汽一樣,消失在填不滿的太虛中。這說明,大小宇宙的一切,都不能倖免於質能日損的命運。(請參閱相對論入門,八九--九三頁)

        (12)「倘若充斥蚢B動與生命力的現在世界,尚無從對其自身提出解釋自身的理由,未來的世界……則更談不到了」。就如要解釋兒子的存在,必須提出父親的觀念來;沒有父親的觀念,兒子的存在便無從解釋;同樣,凡是偶然性的,可有可無的事物,便必須有一個「不可能不有的必然性」事物的存在來解釋之。否則,便要形同沒有父親的兒子一樣,狂悖矛盾,使人的理智無法首肯。

        總之,這世界根據熵定律,既不免於衰老及毀滅,則其為可有可無的偶然性事物乃是明若觀火的事實。唯有必然性事物--天主--不需要其它事物來作其解釋自身的理由。世界既是偶然性事物,則非有必然性事物--天主--作其存在的理由和解釋不可。

        (13)星等(Magnitude)是天文術語用以區別星光等級。一八五O年,英國天文學家樸遜(Pogson)訂每一星等的標準差度是二點五一二。故一等星的光比二等星強二點五一二倍;比三等星強六點三O倍;比四等星強一五點八四倍;比五等星強三八點八倍;比六等星強一百倍。繼而因了望遠鏡的日形進步而發現了其它無數星宿,故星等的數字亦增加了。(見張雲所著天文學講話一五七頁)

        (14)星雲(Galaxies)俗稱天河或銀河。其所以名為「旋渦星雲」(Spiral nebulae),就因為它們呈旋渦式;亦名「鳥宇宙」(Island Universe),理由它們好似太空中的島嶼。宇宙並非靜止的,而是不斷在膨脹(Expanding universe)。天文學家利用強度極大的望遠鏡,發見上述島宇宙正從我們的太陽系向後退。其速度幾乎令人不能相信。同時,這速度又隨荈Z離而增高。在飛離地球,故人們認為很早的時期,這些島宇宙原係奎隻b一起的一個火團。同時,根據天文學家的估計,這些島宇宙在大約五十億年前必已開始分散(相對論入門,八七頁)。這等於說,時間的開始,是在大約五十億年之前。

        (15)何為「同位素」?大凡有茯萓P數字的質子和電子而有茪ㄕP數字的中子的原子或元素,通稱為同位素(Isotope)。比如銅,一切銅原子都有廿九個質子和廿九個電子(注意:一切中性原子的質子和電子,都是同一數字。電子帶有負電荷,質子帶有正電荷,正負電荷互相抵銷而原子乃成為中性的)。但銅原子的中字的數字,狺ㄖ馴相同。有些銅原子含有卅四個中子,有些則含有卅六個中子。含有卅四個中子的銅原稱為銅六三,即卅四個中子加廿九個質子;含有卅六個中子的銅原子稱為銅六五。銅六五和銅六三便是同位素。同樣,一切鈾原子含有質子及電子各九十二個。但有的鈾原子含有中子一四六個,有的含一四四個,有的則含有一四三個,而成為鈾二三八,鈾二三六和鈾二三五。這些鈾通稱為同位素(原子入門,四一--四九頁)

        至於鉛、銅、釷後面的大小字母,如鉛(RaG)等,則是一些符號,用以區別其種類及性能的。

        (16)流星是太空中到處漂游的物體。當它們撞入地球大氣層時,因速度過大,並因與空氣磨擦而發熱發光。每一晝夜侵入地球的流星總數有幾千萬顆,故有「流星雨」之稱。但許多在大氣層內已化為灰燼,許多是在白天落地的,故不為人所見。夜間人所能見到者,多在百里以內,百里以外的流星,人們便無法見到。落在地上的流星便是隕石,經科學家檢驗後,得知其年齡,並由此而推斷宇宙的年齡。

        (17)雙星(Double star)是由顆星合而為一的星。雙星外,還有三合星、四合星乃至叢星。這些星的合一是由於重力的吸引。天狼星便是一顆雙星。歷年天文學家看到天狼星的移動,呈波浪式的搖動,繼而發見其擺動的理由,乃是受蚖P它合而為一的伴星的影響。                 (18)人類開化祗有四千餘年的歷史,這不到一萬年的一半。現在科學家推斷宇宙的年令為五十億年,這數字焉能不令人吃驚?但這數字並不提示信友一個新奇的觀念。因為五十億或一百億乃至億兆年,總歸是創世紀開章明義的第一句話:「起初」二字所含有的意義。具見天主啟示的聖經如合為真理的支柱了。

        (19)科學家公認原始物質是極其豐富而具有極大密度、壓力和高熱的。這點與26節所說:「在十億到一百億年之前,亦即宇宙過程開始時,一切旋渦星是擠在相當狹隘的空間中的」,以及註(14)所說:「很早的時期,這些島宇宙原係奎隻b一起的一個火團」等語對照之下,益覺其非常可信。

        (20)宇宙萬有的創造者,便是天主。而天主則是無窮上智和無所不能的聖愛。這聖愛的表現便是其「成了吧」及「有光吧」的聖言。故有:「主一言而萬有受造,主一命而萬有受成」(詠,一四八,五)的宏偉結果,亦即教宗所說:「這聖言及聖愛,曾發揮其威力於宇宙內云」

        至於「物質永遠說」及「物質自有說」如何違反啟示,請接讀講詞下文。

        (21)在此節內教宗清楚聲明:「形上學和啟示二者對宇宙之「受造」,以及啟示單獨對宇宙之「並非自永遠受造」,所提出的論證,是有絕對性價值的」。然則,上節所提到的「物質永遠說」及「物質自有說」便立不住足了!

        (22)「任何物事不能自無中生出」,固然是哲學家公認的原則。但34節所說:「使光海偕同所有物質自虛無中爆出」的「虛無」,狳禱D一無所有的虛無,而是虛無之外,還有一個無窮上智和無所不能的天主聖愛!這聖愛是絕對的有,無限的有和不可能不有的有!虛無而加上一個這樣的有,則與普萊特腦子裡的一無所有的虛無,相去何啻天壤!

        (23)教宗在33節曾說:「物質出現之前究竟有些什麼,期望自然科學解答這疑案,未免是徒然的」等語,同魏達格先生所說:「在十的九次方式十的十次方年之前的時代,假使有一個宇宙存在……這時代代表科學的最後極限」的話,意義相同。因為如35節所說:一自然科學所舉出的論證,需要更深入的研討和充實……始可提供一個安全的基礎來證明「造化工程並非永遠」一點,而這點本身並不屬於自然科學領域」。故要求自然科學對物質世界的受造與否等問題,做出絕對性的答覆,是不可能的。但如果自然科學能證明「有機體」的確有開始的時期,則對造物主的存在便能使出具有絕對價值的論證。故魏達格先生說:「如果這結論為未來的研究所加強,可以認作為我們這時代最重要的發現云」。

        (24)此節內,教宗再度說到本性理智的極限。他說,科學在其旅途上遇見了天主。但止於此而已。要想對天主的本體、輪廓、面貌得到進一步的理解,則應求之於哲學和啟示。

        (25)此處教宗強調單認識天主不夠,必須讓天主的存在左右我們的生活。所謂「感到天主如慈父等是此義。

        (26)凡讀過庇護十二世若干通諭或講詞者,當能明白,承認天主的存在如何有利於真正文化的進步,以及無神論如何是文化進步的最大障癒A及現代疾苦的最大原因。

        (27)信仰天主,的確使人對現在、將來、精神、物質、今生、來世,獲致一個「一以貫之」的看法,構造一個完善絕倫的人生觀;同時,又能驅散世界的黑暗,並平息地上的風波。


網頁製作/校對:何錦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