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庇護第十一世

深奧難名

論在基督王國內求取基督和平

(Ubi arcano)

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廿三日

 

 

韓山城編譯

近代教宗文獻論和平問題》,15-51頁

台北:思高聖經學會出版社,1966

 

**********

通諭主旨

這是庇護十一世當選教宗後的第一道通諭。

其主題是:在基督王國內尋求基督和平。

我們要問:何以必須尋求基督和平呢?何以必須在基督王國內尋求這和平呢?

為答覆這兩道問題,需要對「基督和平」與「基督王國」二名詞的意義,先來一個解釋。所謂基督和平,便是基督所說的「我的和平」(若,一四,二七)。這和平,具體言之,首在人與天主之間的和平;亦即使人由義怒之子一變而為天主義子的和平。這和平,只有天主而人能給予,其他一切神人皆無能為力。故謂之「基督和平」。至於基督王國,則是本通諭41節所說:「基督的真理為王於每人思想中,基督的聖愛為王於每人心神中,基督的法令與德表為王於每人生活中」;不獨個人應如是,家庭、國家亦無不應如是。這便是基督王國。明白了這兩個名詞的意義,始可嘗試解答上述兩道問題了。

首先,為什麼必須尋求基督和平呢?世界的動亂,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人類丟掉了「人人皆兄弟也」的觀念。一切違反正義與博愛的罪行皆造端乎此。而其所以丟掉這觀念的理由,便是因為人類背離了在天大父,失卻了他們為天主義子的尊榮及意識。誰都明白,弟兄關係是以父子關係為基礎的。人類既不再以天主為其公共在天大父,則人類彼此間的弟兄關係便沒有了依據。於是,仇恨怨懟,糾紛衝突,乃至動亂與戰爭便接踵而來。故尋求和平的先決條件,是以天主為父,並恢復人類為天主義子的尊榮及意識。但這點,如上所述,是非仰賴基督及基督生活於其內的教會的德能不克成功的。此所以必須尋求基督和平的理由。

其次,為什麼必須在基督王國內尋求這和平呢?因為基督和平,如上所述,首在以天主為父,然後根據這父子關係,從事發揚「人人皆兄弟也」的精神,並依正義及仁愛律令,實行善待人們如弟兄。但為完成這目標,人類必須接受基督的真理,聖愛、法令、德表,使之為王於思想心神及生活中,不唯私人如是,家庭、國家亦應如是。因為所謂基督的真理、聖愛、法令、德表,無非以「愛天主如大父,愛世人如弟兄」二者為依歸的。一旦基督的真理等,真正為王於私人、家庭、國家內,則自然出現所謂基督王國,而基督王國之出現亦即基督和平之來臨。但如果人類不肯讓基督的真理聖愛等,進入其思想、心神及其公私生活中,甚至惡意排擠之,便等於拒絕接受基督王國。沒有基督王國還怎能有基督和平?沒有基督和平,其它和平便等於空話一句。此人類所以必須在基督王國內尋求和平的理由。

為發揮這思想,教宗在第一章內,先對世界的險惡局勢加以描繪,以激發人們渴望和平的誠意。繼而在第二章內指出禍亂的根苗是貪權圖利,一切不仁不義的罪行無非出源於這點。而貪權圖利與不仁不義的最後原因,便是背棄天主及基督。然後在第三章內開出了攻治這些病症的神方。這些神方總歸於上述「在基督王國內求取基督和平」一點。末了,在第四章內,教宗竭誠向主教、司鐸、修會人員及普世信友呼籲,目的在使教會各階層,一律依照自己的地位及可能,同心戮力,發揚、擴展並鞏固基督王國於全球。

**********

 

通諭正文

 

教宗庇護十一世致凡與宗座親睦相通之宗主教、首席主教、總主教、主教及其他教區首長:論在基督王國內求取基督和平。

茲致候可敬神昆,並給宗座祝福!

 

引言:歷數未能立即頒發通諭的理由

1 可敬神昆,自從天主深奧難名的上智,擢拔德微人輕的吾人榮登真理及愛德的聖座後,吾人即有意給你們並給委託你們直接照應的可愛信友,立時致以恩愛的牧函。當吾人中選後,由華蒂岡大殿窗口,在萬民歡騰豉舞下,降福聖京及全球時,似乎已有此意。當時你們曾由世界各處在眾樞機領導下,以如此熱烈的賀忱及懽忭,接受了該次的祝福,致使吾人雖然肩承了這意外的重任,卻增強了對天主的倚恃之惰,並感到偉大而甘美的慰藉。茲值聖誕佳節在望,新年即將屆臨之秋,「吾人的口,向你們張開」(格後,六、一一)。但願吾人的祈禱,對你們好似家父贈送子女們最隆重的聖誕禮品。(1)

2 這通諭的頒發所以遲至於今,是因為不得已。首先,吾人由普世各地,每天收到無數信件。這些信件都在表示信友們對聖伯多祿的新繼位者所有極其熱誠的孝忠之情。吾人必須答謝他們的盛意。其次,吾人開始體驗到保祿宗徒所謂:「每日的繁務及對眾教會的掛慮」(格後,一一,二八)。除了日常公事旁午外,還須處理下列事宜:有關聖地信友及其著名堂區業已開始的整頓工作,必須繼續推進。各勝利國家,正在開會商談有關國際未來命運的大事;吾人鑒於職責所在,不得不以保衛正義與博愛自任,勸告人們注意價值高於一切的精神事物。還有,設法拯救為饑饉及不幸所折磨的遠方廣大民眾;一方面盡其在我,餽送他們以救濟物品,他方面呼籲全世界慷慨輸將。最後,是調解意國糾紛;意國是吾人生於斯長於斯的國家,又是伯多祿聖座所在地,多年來動亂頻仍,致使這可愛國家瀕臨絕境。(2)

敘述數月來所有喜事

3 同時,亦不乏令吾人深感愉快的美事。在這時期內,二六屆國際聖體大會及傳信部三百週年慶典,曾使吾人由上天接受了遠非吾人在陞任教宗之初所能期望的神慰,並使吾人得與幾乎全體樞機會晤,與眾多主教暢談,這是非常難得的。同時,又得接見如默照經所說來自各支派、各語言、各民族、各國家的大批信友,並向他們致辭。這些信友都是天主委託吾人的廣大家庭的優秀成員。當隱藏在聖體內的救主耶穌基督,在由全球各地湧來的熱心信眾的陪伴下,凱旋地巡行羅馬聖京,好似恢復了祂為萬王之王的尊榮時;當司鐸信友們似乎再度領受了聖神,表現出他們祈禱及傳教的熱誠時;當羅馬信眾的活潑信德,為了天主的光榮與人靈的得救,一如往昔,被宣揚於普世時;這一切,在吾人心目中構成一個神聖而盛大的場面。此外,天主聖母,吾人慈母,童貞瑪利亞,在曾斯道各瓦及奧斯特拉勃拉瑪,以及露德山洞,尤其在米蘭聖殿頂上及附近的勞特聖堂內,曾經對吾人發出微笑。這微笑表示她接受人吾人的孝愛。因為吾人曾經修輯了為大火所毀的老來道聖母堂,並將經過一番藝術性的修理,並由吾人親手祝聖和加冕的聖母像,重新供奉在該堂內。當這聖母像由華蒂岡向老來道聖堂移動時,到處受到民眾虔誠的敬禮與無間斷的歡呼;各階層的人們成群結隊出迎聖母,表示對聖母及基督代表的無限熱忱,蔚為聖母凱旋的宏偉壯觀。(3)

4 這些事蹟值得留念,故特書於此以告後人。當這一連串可悲與可喜的事件相繼上演時,吾人日益清晰地看到,何者為教宗職責加放吾人的主要任務,何者為吾人在這首道通諭中應當談及的事宜。

第一章:目前的禍亂

5 人無不知,世界大戰後,個人、社會及各國迄今尚未獲致真正和平。人們渴望的積極性與有實效的安寧,尚告缺如。首先必須密切注意這禍亂的巨大與嚴重,並探討其原由與根苗,然後始能如吾人所期望者,投以對症的藥石。這通諭所標榜者,乃吾人鑒於所負的宗座職責,全力以赴,決不放棄的目標。吾人前任教宗本篤十五世一生為之焦急與關注的一切,迄今依然如昔。故吾人理應繼承其思想及其謀猷。但願所有善意人士與吾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求天主恩賜世人真能永久互相親睦。(4)

國際間的明爭暗鬥

6 先知們的言語正適合現代情形:「我們期待和平,而所有者卻是不幸;我們期待治療,而所有者卻是恐慌」(耶,八,一五);「我們期待痊愈,而所有者則是動亂」(仝上,一四,一九);「我們期待光明,而所獲者則是黑暗;我們期待正義,而見不到正義;期待幸福,而幸福卻遠離了我們」(依,五九,九-一一)。如所週知,歐洲各國雖已放下了武器,但近東卻出現了新的戰爭危機。在該廣大地區內,如吾人所談及者,充斥著駭人的災殃。每天有無數災民,尤其老人、婦女及幼童,喪生於饑餓、瘟疫及蹂躪中。各參戰國家間,舊的敵對情緒尚未泯滅`;在政治及經濟上仇恨仍然暗中進行,而在日報及刊物上則公然彼此罵戰。甚至不應涉及糾紛理應持守超然態度的文藝界,亦為這戾氣所侵襲。各國間的敵視與怨恨簡直不容人們稍事喘息。不唯各勝利國與各戰敗國無法和睦共處,即勝利國彼此之間亦皆怒目相向。小國以為大國壓迫之剝削之;大國則怨恨小國敵視之中傷之。各國都體驗到上次戰爭的惡果,尤其戰敗國;而中立國亦嘗到不小苦頭。這些不幸又由於救藥的遲乎其來而日益加劇。尤其政治家們雖迭次開會商談,以圖有所救治,但不是無補於事,便是使局勢每況愈下。因此各國為了害怕爆發更為殘酷的戰爭,乃不得不生活於戒備狀態中,致使國庫枯竭,人力虛耗,文化、宗教及道德生活橫遭困擾。

各國內部的傾軋

7 加以各國除了對外的不和外,尤其不幸者,是還有危及本國內部的傾軋。

勞資間的糾紛

8 首先應注意者,是階級鬥爭,在各國內部形成一種不可救藥的毒瘡,給公私生活賴以繁榮的農、工、商各行業以嚴重打擊。這不幸,又以一方貪得無厭,他方一毛不拔,以及雙方爭權奪利而益形惡化。於是,便迭次發生自願的或被逼的罷工,便迭次釀成動亂及反動亂的鎮壓,大家都遭到騷擾及損失。

派的鬥爭

9 在政治上,各黨派的爭執已不祇是不同政見的辯論,更不是為了公共福利,而祇為了損人利己。因此陰謀串通,對國人甚至對政府的劫掠、恐怖、恫嚇,公開叛變等事件層見迭出。民眾參加政治越是廣泛,事態越形嚴重。民主政體,猶如其它合法合理的政體,雖不為教會所反對,但如所週知,卻更易於使不法黨徒遂行其不法意圖。

家庭的顛覆

10 最可痛心者,是上述毒素居然深入於社會基礎──家庭──中。業已開始瓦解的家庭,又因了無窮戰禍所帶來的父子離散與風俗腐化而近乎顛覆;致使父權喪失了尊嚴,血統關係已不為人所重視,主僕相視如寇讎,夫妻間的信誓經常遭受破壞,夫妻所有對天主、社會、國家的神聖任務,普遍為人所忽視。

私人生活的腐化

11 就如身體的違和或其主要部份的失調,能使身體上最小的肢體亦感到不適:同樣,凡貽害家庭及社會的一切當然影響到個人。盡人皆知,現在各年齡各階層的人們,如何不肯安分守己,如何乖戾囂張,如何難於應付,如何厭惡服從,如何不知吃苦。婦女們的服裝,尤其舞場中青年女子的輕佻,如何越出了廉恥的界限。她們的奢侈生活如何刺激窮人們的憎恨。最後,窮人的數字越高,動亂者的行列亦越壯大。

民生的凋敝與文化的淪喪

12 於是,疑忌、焦急與恐慌取代了信賴與安全;懶散與閒蕩取代了勤奮與勞動;混亂與無章取代了創迼和平的安定與秩序。工業為之停頓,國際貿易為之凋敝,文藝為之沒落。尤其嚴重者,是許多地區信友生活的淪喪,致使文化不唯不如人們所誇耀者日形燦爛,反而似乎在開倒車,而近乎野蠻了。

信友生活的陵替

13 除上述種種不幸外,尚有其它並非屬於血肉者(格前,二,一四)所能徹悟的現代最大不幸,即與靈魂生命攸關的精神及超性禍惡。就如精神遠駕乎物質之上,這禍惡亦遠較物質損害更可痛惜。除了人們普遍忘懷了信友的義務外,吾人及你們,可敬神昆,所共同痛心者,是許多在作戰時曾變為普通屋宇的聖堂,迄今仍未恢復其神聖敬禮。許多專為培植司鐸──民眾的宗教領袖與導師──的修院,至今尚未復課。還有,各處普遍缺乏司鐸;因了戰爭關係有些業已殉職,有些則經不起惡表的考驗而背棄了聖召。於是,太多地區,無人宣講為建立基督妙身(弗,四,一二)非常需要的天主聖言。

14 至於許多傳教人員,由天涯地角及蠻荒僻壤被召回國,以擔任作戰工作,從而放棄了他們宣揚文化及傳教的肥沃園地,致使少有安返自己崗位者一事,吾人認為這種損失至少部分地獲得了補償。因為這樣一來,神職人員愛護祖國的美德及其對國民義務的意識,昭然若揭,使仇教者的誹謗不攻自破。同時,許多處於死亡邊緣的士兵,因了每天與神職人員的接觸,發見了他們的寬宏大量及其出色的勤勉精神,而與神職人員及教會言歸於好。天主的美善與上智,真正使人叫絕;祇有祂會由惡事中發掘善事出來。

第二章:禍惡的原因

15 以上是現代的禍惡。縱然上面已觸及這些禍惡的根苗,但此處應再事深入。

貪得無厭

16 可敬神昆,首先,吾人依稀聽到安慰與醫治人類疾苦的天主說:「這一切禍惡都是從內裡出來的」(谷,七,二三)。是的,各參戰國家曾以隆重的儀式簽署了協約。但這一切只註明在外交公文上,卻未深入於人心內。在人心內仍然活躍著好戰精神。這精神的禍害深入社會而不斷擴大其影響圈。「強權便是法律」的原則,各處飛揚跋扈的時間太久了,人們生性所秉有並由公教愛德律令所玉成的溫柔與慈愛精神逐漸萎謝。表面上釐訂的協約並未曾恢復了這精神。在許多人,嫉視他人的長期惡習己成為第二天性。一種盲目的法律控制一切。這法律便是人們肢體內所有對抗理性的法律,是保祿宗徒為之悲嘆不已的法律。多次,人與人之間已無所謂基督所命令的弟兄關係;反而大家相視如路人,甚至相視如冠讎。人格尊嚴已不為人所注意。人所重視者只有武力和數字。為了獵取大量物資,不惜對他人橫加壓力。現代最時髦不過者,便是忽視耶穌基督透過教會所標榜的人人必須獲致的常生,而無饜足地追求虛幻浮動的財富。

17 但現世財富的本質是:人若過度貪求之,則變為諸般禍惡的根苗,尤其風俗的糜爛與彼此的嫉恨。因為現世財富本身便是卑鄙污濁不能饜足人心的。人心是專門為了享受天主的光榮而受造的;直到休止於天主,人心決不能無牽無掛安閒寧靜地生活的。

18 此外,現世財富是局囿於一定的限度的。分享財富者越多,則每人所得者越少。反之,精神財富,即使為眾多人所分享,即使每人擁有其全部,而仍能不為之削減。因此,地上的財富,既不能同時饜足一切人,又不能完全饜足任何人,故自然便成為怨恨與痛苦的惡因。就如智慧絕倫的撒落滿在飽經閱歷後說:「虛中之虛......盡是折磨人心的事」(訓,一,二,四)。個人如是,社會亦莫不然。雅各伯宗徒說:「你們間的戰爭和爭端何由而來?不是來自你們的私慾嗎?」(雅,四,一)。

19 「肉體的貪慾」意即追求快感的貪慾,是出人意外的巨大瘟疫;它不獨破壞家庭而且顛覆國家。「眼目的貪慾」即佔有財富的貪慾,它令人過度追求一己的舒適而產生階級鬥爭。「生活的驕奢」即企圖控制他人的權力慾,不唯使政黨互相火併,而且促人犯上作亂,賣國求榮,甚至不惜毀滅祖國。

過火的國家主義

20 國際間慣有的嫉恨與衝突都應歸咎於掛著公共福利與愛護祖國招牌的無羈貪慾。愛護祖國如為公教法令所駕馭,固能促人修得若干美德,和做出若干英雄事業;但若越出了公允與正直的界限,而變質為對祖國亳無節制的盲目愛,則將成為許多不仁不義的種籽。人而為這種盲目愛所劫持,則對「各民族皆人類大家庭的成員」,對「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以及對「其他民族亦有生存及富強權利」等理念,必然忘懷淨盡,甚至認為不講道義只求功利已並非什麼不法與不利者。「正義確能興國,罪惡卻是民族的恥辱」(箴,一四,三四)。家庭國家如果專憑損害他人而致富,在人們心目中可能顯得卓越而偉大,但聖奧斯定卻智慧地指出,這樣的財富不能持久,而且不無崩潰的危機。他說:「玻璃式的喜悅與光輝,常有突然受到粉碎的危險」(S. Aug. De civitate Dei, 4,3)。

根本原因:背離天主

21 目前的世界距離和平尚很遼遠,各種禍惡尚待攻治。故吾人應更加深入,以探求禍惡的根苗。歐戰爆發前好久,由於人們及社會國家所犯過惡,已茁長著造成這些災害的惡因。假使人們了然於戰爭之為物,這些惡因理應為戰爭的殘酷所消弭所根除。誰人不知,聖經有云:「誰背棄天主便要被殲滅」(依,一,二八)?誰人不知,人類救主與導師的聖言:「沒有我,你們什麼亦不能做」(若,一五,五),以及「不同我會集,便是離散」(路,一一,二三)?

背棄天主對國家的影響

22 天主的這些聖言固然無時不曾兌現,但現在則尤其明顯地實驗於人們眼前。人們不幸而背棄了天主及耶穌基督,於是便由過去的幸福生活淪陷於水深火熱中。連人們所有補救禍惡及由瓦礫中保存殘餘文化的計劃亦無從實現。人們既將天主及耶穌基督由法律及國家內排擠出去;權力既非來自天主而是來自人們;法律及正義的最高原則──連教外人如西塞老者,亦認定這最高原則是出自天主的永遠法──既失掉了真正可靠的制裁力,則權力的基礎便徹底遭到推翻,何以有人出命,何以有人服從的基本理由,便不復存在。於是,整個社會既缺乏堅實的支柱與屏障,便必然趨於瓦解,致使各黨派大事爭權,只顧自私而蔑視公共福利。

背棄天主對家庭的毒害

23 關於建立家庭,人們已決定不要天主及基督來主理其事。由基督欽定為偉大聖事的婚姻(弗,五,三二),並且基督立意使之成為象徵其與教會永久結合的婚姻,已被人視作庸俗的契約。教會對稱為社會細胞的家庭所播種的宗教觀念和意識,到處受到霧塞和麻木。家庭秩序與和平橫遭顛覆。家庭生活的穩定,日趨動搖。家庭的神聖經常為卑鄙的物慾及下流的貪婪所侵襲,致使家庭及民族的命根為之污損。

背棄天主對教育的不利

24 最後,人們又將天主及基督和青年教育分割開來。結果,學校中不唯缺乏宗教教育,而且人們或明或暗對宗教實行攻訐。致使兒童認為「善生」一事是一無好處或好處無多者。人們對善生之道,不是故意緘默,便是以蔑視及譏諷的語氣加以解釋。學校紀律既缺乏天主及其律令,則焉能訓練青年的心神去惡就善?則焉能為家庭及國家儲備品操廉正、守秩序、愛和平、適宜於為國家謀取福利的人才?

背棄天主威脅國際和平

25 人類既蔑棄公教原則與法令,則無怪乎各國變成了培植失和種籽的肥沃田園。而這失和的最後結果便是可怖的戰爭。而戰爭之為物不唯不會因了人們的兩敗俱傷而消弭國際間及階級間的積怨,甚至以其暴力及血腥助長嫉恨的火焰。

第三章:補救之道

26 可敬神昆,吾人對貽害社會的惡因,業已簡略陳述。現在應由禍惡的本質,尋求解救的良策。

27 首先,應著手於平息人心的憤恨。表面上的和平,約束人們社交的禮貌上的和平,無補事實。必須是深入人心,消弭怨懟,並令人互相恩愛如手足的和平,始可奏效。這樣的和平無非是基督的和平。「基督和平在你們心中作主」(哥,三,一五)。這樣的和平乃是基督賜予其弟子的和平;因為基督是天主,祂能透視人心而為王於人心中。耶穌基督稱這和平為「祂的和平」,因為是祂首先宣言:「你們都是弟兄」(瑪,二三,八)者;是祂首先頒佈了人人應相親相愛與彼此容忍的法令,並以其寶血簽署了這法令者。「這是我的命令,要你們彼此親愛,猶如我愛了你們」(若,一五,一二)。又,「你們要彼此幫助背負重擔,這樣你們就滿全了基督的法律」(迦,六,二)。(5)

愛德調劑正義并積極創造和平

28 可知,真正基督和平不可能脫離正義的準繩。因為天主是「審判正義者」(詠,九,五)。何況「正義的效果便是和平」(依,三二,一七)。但正義不應硬如鐵石,必須以愛德調劑之。愛德本質上便適宜於平息人們之間的戾氣。這是基督賜給人們的和平。而且依聖保祿的話:「祂是我們的和平」。因為「祂在十字架上平息天主義怒時,曾將仇恨殺死......並完成了和平」(弗,二,一四一六);並在祂自己內使眾人及一切事物與天主言歸於好。保祿宗徒將救贖奧蹟不唯視作正義工程,而且認為是使人與天主和好的愛德的偉業。「天主在基督內使世界與祂和好」(格後,五,一九)。又:「天主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唯一聖子」(若,三,一六)。關於這點,天神博士說得最為明確。他說:「真的和平與其屬於正義,勿寧屬於愛德。義德祇消除阻礙和平的一切,如:不義及損害他人等;和平則是愛德本有的特殊效能」(2-2, q. 29,3 , ad 3)。(6)

輕看世物與重視精神財富

29 保祿論天主之國──天主以愛德為王於人心──所說:「天主的國並不在於吃嗑」(羅,一四,一七)的話,理應貼合在基督和平上;因為基督和平既出源於愛德又深寓於人心。保祿的話是說,基督和平並非靠虛幻的財物,而是憑永遠的精神財富而培育的。基督曾向人推薦精神財富的卓越與高貴,並不斷鼓勵人們追逐之。祂說:「縱然人賺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靈魂,為他有什麼益處?或者,人能拿什麼作為自己靈魂的代價?」(瑪,一六,二六)。以後又教訓其弟子應以何等的恆毅與決心來追逐這精神財富說:「你們不要害怕那殺害肉身而不能殺害靈魂者;但更要害怕那能使靈魂肉身同陷於地獄中者」(同上,一○,二八)。

30 人而有意享有這和平,並不必揚棄此世的財富,而且依照基督的許諾,這樣的人更能豐厚地佔有此世的財富。「你們先求天國及其義德,這一切將加賜你們」(同上,六,三三)。但「天主平超越一切感官」。因此,這和平有力駕馭盲目的物慾,並能使人避免貪婪所必然產生的糾紛與失和。(7)

31 美德一控制了情慾,精神事物一恢復了其應有的尊榮,基督和平自然帶來完整的道德和人格的尊嚴。自基督以其寶血救贖了人類後,天主聖父便以人為其義子,基督便以人為其昆仲。於是,人格尊嚴便受到了祝聖。同時祈禱與聖事又使人獲得天主的聖寵,使人有份於天主性。倘若人們善度此生,而得升天堂,則人便可以永遠佔有並享受天主的光榮。

恢復對權力及法律的尊重心理

32 如上所述,現代動亂的特殊原因之一,是法律權威掃地及人們對權力的敬畏心理大為削弱。這現象是由於人們否認「造生並宰治世界的天主乃法律及權力的由來」所致。基督和平正是治療這禍惡的神方。因為基督和平是天主的和平,而天主則命人尊重秩序、法律及權力。聖經說:「你們應在和平中謹守紀律」(德,四一,一七)。又說:「喜愛你法律的,將獲得充份平安」(詠,一一八,一六五)。又說:「誰尊重誡命,必得和平」(箴,一三,一三)。耶穌基督不單說過:「你們要將責撒肋的歸還責撒肋」(瑪,一九,一一),而且以身作則,聲明自己尊重上天賜給比拉多的權力。以前祂亦曾命令其弟子尊重坐在梅瑟講座上的經師和法利塞人。最可奇者,是祂在家庭內如何尊重了父權,祂附屬於瑪利亞及若瑟權下,給人樹立了榜樣。又透過保祿宗徒公佈下面的命令說:「每人要服從上級有權柄者,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從天主來的」(羅,一三,一)。

推崇教會

33 人而注意基督對人性尊嚴,對完整的倫理生活,對服從的義務,對人類社會秩序,對婚姻聖事及家庭神聖所做勸諭;人而考慮基督如何將其由天上帶來的這類教義單交給了教會,如何隆重地承許自己將永遠扶助教會並與之相偕,如何命令教會以不能舛錯的導師權威給天下萬民不斷宣講上述教義直至世界終窮,必然了解公教可能並應該對世界和平做出多大的貢獻。

34 教會既由天主欽定為這些真理及法令的詮釋者與守護者,則祇有教會擁有無盡的真正權威來將為害至巨的唯物主義污點,由社會、家庭及國家中清除出去,並將靈魂不死不滅的道理──這道理遠駕乎世俗哲學之上──灌輸給人們。一來為使各階層及全體國民以更深摯的恩愛及某種近乎手足的情緒互相團結,並以相應的策略保障人性尊嚴而提昇之於超性境界;二來為糾正並聖化人們的公私生活,使一切的一切全部附屬於燭照人心的天主的權威,全部吻合天主的道理及法令,使私人及國家當局乃至社會各階層都深深意識到自己所有神聖任務,而達成所謂:「基督是一切並在一切內」(哥,三,一一)的理想。

35 所以,既然只有教會擁有基督真理及德能,可以正確地陶冶人的心神,故只有教會不獨有力為現世獲取基督和平,而且能先事預防上述戰爭危機而確保和平於將來。因為只有教會承受了天主的命令,教人無論以私人身份或以團體名義,來做任何公私事宜,一律應依循天主法令行事。不過,事而涉及公共福利,則尤其應慎重將事。

36 只有各國立意在內政及外交上服從耶穌基督的教義與法令,始能獲享內部的和平幸福,始能互相信任而和平處理所有糾紛。

37 各國對解決糾紛,尤其國際糾紛,迄今雖多所嘗試,但結果則一無所獲,或所獲極有限。

38 理由是現在缺乏一個機構可以給各國釐訂一部適應現代情勢的公共法典。只有中古時代有這法典。因為當時的國際機構,便是各公教民族所信奉的公教。雖然這法典多次遭受蹂躪,但這法典的神聖卻常為人所尊重,並奉為解決國際糾紛的穩健準繩。

39 只有天主建立的教會可以保衛國際公法的神聖。這機構包容各國而又高出各國之上。她擁有至大權威及充份的導師資格。只有她因了天主的委任及其性質與組織,並因了她世世代代所擁有的威望──這威望不獨不為戰爭所折損,反而益形增進──堪得負起這責任。

40 故此,除非人人在公私生活上服膺基督的教義,忠實履行其律令並師法其德表,真正和平即人們所渴望的基督和平,必不可能出現。人類社會只有如此調整之後,教會始克執行其使命,始克在私人及社會生活內保衛天主的權利。(8)

實現基督和平於基督王國內

41 吾人所謂基督王國是:基督的真理為王於每人思想中,基督的愛德為王於每人心神中,基督的法令及德表為王於每人生活中。如果家庭能奠基於婚姻聖事,並能衛護這聖事不可侵犯的神聖;如果家庭內的父權表現出它是出源於天主聖父,並「以天主聖父而得名」者(弗,三,一五);如果在家庭內子女們則效耶穌聖童的服從精神;如果整個家庭生活散發著納匝肋聖家的芬芳氣味,基督便為王於家庭了。如果國家光榮天主,並以基督為其權力及權利的由來,使政府發號施令時不失卻其準繩,使國民服從政令時不失卻其人性尊嚴;如果教會在國家內佔有其創立者要她佔有的地位,成為一個真的完整社團,成為其它社團的導師與領袖,基督便為王於國家了。須知,教會不唯不削弱其它社團的權限──這些社團在各自範疇內都是合法社團──反而以聖寵玉成本性的方式來玉成其它社團。這樣一來,這些社團始能有力扶助人抵達其最高宗旨,即生後永福,始能穩健地推進現世繁榮。(9)

42 由此可知,只有在基督王國內才有基督和平。亦只有恢復基督王國,始能有效地建立和平。

43 因此,當教宗庇護十世致力於「在基督內恢復一切」時,好似受到天主的默牖,為本篤十五世所標榜的「恢復和平」的偉大工作做下了準備。吾人繼承前兩任教宗的遺志,仰仗天主的聖寵──天主既委畀吾人這至高權力,當然永久助佑吾人──全力完成「基督和平於基督王國內」的目標。

第四章:致主教團的嘉勉

44 為達成此目標,吾人期待所有善意人士的合作,尤其你們,可敬神昆。你們是委託吾人牧放整個羊群的領袖和元首基督,所召叫以分擔吾人的工作者。你們是「聖神所立以管理天主教會者」(宗,二○,二六)。你們是特別接受了促人與天主和好的職責者;是「替基督作大使者」(格後,一八,二○);是有份於基督職權者;是「天主奧秘的管理人」(格前,四,一)。因此亦是號稱為「地上之鹽」與「世界之光」者(瑪,五,一三,一四);是公教信友的導師與父執;是自願為群羊的模範者,及擁有「天國中最大者」(同上,一九)的雅號者。最後,你們是建立在伯多祿堅實磐石上的教會,亦即基督全部妙身所賴以「結構緊湊」(弗,四,一六)的主要關節,與所賴以互相聯繫的金鍊。

45 你們勤勉奮發的新的證明,是當舉行吾人在這通諭開端所說的羅馬聖體大會及傳信部三百週年慶典時,你們中很多位由全球各地會集在聖京及宗徒聖墓前。該次數字及威儀皆極盛大的主教集會,曾使吾人起意在這全球公教首都(如果時機成熟的話),召集相似的大會,以替崩潰的人類尋求解救的應時策略。同時,即將屆臨的聖年又增強了吾人的希望,成為實現吾人計劃的吉兆。

46 刻下吾人尚未敢著手召開大公會議,吾人年青時至聖庇護九世所開始並已完成其主要部分的大公會議。理由是吾人亦如伊撒爾人的那位民長,正在祈禱美善寬仁的天主,更明確地顯示其聖意。(10)

47 同時,吾人雖然知道,對你們極可頌揚的神火與勤奮無需再事激勵,但吾人宗座職責及萬民公父的意識,提醒並促使吾人以新的火苗增旺你們業已燃燒的奮發情緒,務使每人對照料自己分得的一部份神羊,日加黽勉從事。

48 由吾人前任教宗們並由你們本身,通過神職人員及全體信眾,智慧地計劃,順利地開端,美滿地完成及在人力許可範圍內光榮地結束了的事業,是何其眾多、卓越與適時,吾人業經透過公共輿論,透過書報及其它文獻,以及你們私人及其他許多人士呈送吾人的報告,得悉一切;吾人不斷向永生天主表示極大的謝悃。在這些事業中尤其為吾人贊賞者,是以健全的道理及神聖的美德陶冶人心的眾多而應時的工作,是由神職人員及普通信友所組成的善會,以幫助及完成傳教事業,以廣揚基督神國,以援助教外人士神形得救為目標的善會;以孝愛童貞聖母,尤其以敬禮聖體,以激發信德,以鼓勵貞操及彼此間手足般的親睦為目的,而由眾多青年所組成的團體。此外,還有以特敬聖體、以佈置聖體遊行、以舉辦地方性、全國性甚至國際性、即各國代表參加的聖體大會為宗旨,而由男女信友所組成的善會。在這些聖體大會中,人們以同一信德、同一祈禱、同一敬禮而團結為一,共同分享天上神恩。

49 上述熱心組織的成果便是大為發達的宗徒精神。這火熱的精神促人以恆心祈禱及善表,以這語及文字,以愛德及救濟工作,設法在私人、家庭及國家內,替耶穌聖心,恢復其應分享有的愛慕、敬禮與統治權。此外,為保障宗教及家庭,以及為捍衛教會及家庭由天主及本性所接受的教育子女的權利而對各方面發動的聖戰,亦應歸功於上述熱心組織。最後,凡屬於吾人愛護的公教進行會的一切組織、計劃工作,都是上述熱心組織的功效。

50 這一切及其它此處不能一一列舉的工作,不唯應予堅持,而且應在人、事及環境需要時倍加努力推進並助長之。雖然這類工作在主教、司鐸及信友看來,未免太過煩難,卻是神牧生活與信友生活內格外重要的工作。同時,亦可看到,上述一切與吾人所期望的基督王國及基督和平的重建,亦即與實現「基督和平於基督王國內」的目標,何其緊相連結。

致司鐸們的鼓勵

51 可敬神昆,請轉告你們的司鐸:吾人不獨親眼見到他們為照應基督神羊所有辛勤與奮勉,而且不久之前與他們共同工作。吾人對他們任勞任怨的豪爽精神,對他們為適應時代變遷而不辭辛苦地發掘新的途徑,非常重視。他們的生活越聖化,他們越甘心並完全服從主教──領袖及導師──猶如服從基督,他們與吾人的結合亦越緊密,吾人對他們的父愛亦越誠摰。

致修會人員的勸諭

52 可敬神昆,對實現吾人的計劃及理想,吾人如何深寄厚望於修會神職人員,是不必辭費的。你們深知,他們對鞏固基督王國於國內,對開拓基督王國於國外,所做貢獻何其偉大。他們不唯恪遵基督命令,而且志在實現基督勸諭。他們不拘在修院內專務天上之事,抑或出外講道,他們全力為大眾服務的精神,生動地反映出全德的模型。他們為求取大量精神財富而放棄此世一切事物及舒適。他們以輝燿於世人目前的善表,不斷號召信友嚮往天上之事。再加上他們所做治療人們神形疾苦的慈善事業,則他們的成績尤其可觀。天主的聖愛,猶如教會歷史及文獻所證實者,多次促使他們為救人靈魂,為宣揚信德及公教仁愛,為開拓基督王國,不惜犧性生命。

致普世信友的呼籲

53 你們要提醒信友,應與你們及你們的神職人員同心合力,私下或公開設法使人們認識及愛慕基督。唯有如此,他們才配稱為「特選的種族,王家的司祭,聖潔的國民,屬主的民族」(伯前,二,九)。他們如真同吾人及基督緊相契合,努力開拓並恢復基督王國,他們才是最有功於人類公共和平的。只有在基督王國內,人人才享有真正的權利平等,才擁有同等地位,並為同一基督聖血所潤色。至於為公務員者,尤應依照耶穌的聖表,稱為並且成為謀取公共福利者,成為天主僕役的僕役,尤其弱小者的僕役,孤立無援者的僕役。

譴責現代主義

54 社會局勢的轉變會造成並加重了一般信友輔助宗徒事業的需要。但同時為不明是非者,亦產生了不少相當嚴重的新危機。殘酷的世界大戰一經結束,各國便為黨爭所擾攘。亳無約束的情慾及荒唐乖戾的主張如此進襲人心,致使最優秀的信友甚至司鐸,亦為似是而非,似善而惡的邪說所迷亂所感染。

55 有關國家權力,有關人民應服從合法權力的公教教義,有關所有權,有關農民與勞工的權利與義務,有關國際關係,有關雇主和工人之間的關係,有關教會神權及國家政權的關係,有關聖座、羅馬教宗及主教們的權利的公教教義,最後有關造生並救贖人類的天主基督對私人及普世各民族所有權利的公教教義,表面承認之者固大有人在,但由他們的言論、寫作及生活看來,則教宗們尤其良十三世、庇護十世及本篤十五世所公佈的道理,好似已失卻其原有的力量或已全部過時一樣。

56 這是某種在倫理、法理及社會學上的現代主義。吾人於此連同教義上的現代主義一並嚴加譴責。(11)

57 故此應恢復上述教義與法令;應激發信德及聖愛的火焰。只有信德及聖愛能使人明白教義的真諦,促人實踐教會法令。吾人切望青年尤其準備領受神品的青年,接受這種教育及訓練,免使他們在這是非顛倒,意見紛紜之秋而猶豫動搖,免使他們如保祿宗徒所說「為各種臆說之風所飄盪,所捲沒,而中人的陰謀,陷於引入荒謬的詭計中」(弗,四,一四)。

合一運動

58 吾人由這宗座守望台盱衡世界局勢時,發見無數人,因了對基督一無所知,或所知有失完整與正確──尤其有關基督所命令的合一──尚不屬於他們應當屬於的羊棧。故負有代表耶穌善牧職責的吾人,不能不燃燒著基督的聖愛,念誦著基督發表的極其簡短而充滿聖愛及寬仁的話說:「我亦該把他們引來」(若,一○,一六)。同時吾人以滿腔的喜悅,記起基督的預言說:「他們要聽我的聲音而共成一牧一棧」(同上)。但願天主,恩腸吾人偕同你們及你們的信友所同心祈求者,即耶穌聖心的這項甘美而準確的預言,儘速順利實現!

宗座的外交勝利

59 最近出現了一種初料不及,然而人人可以看到的事實。這事實雖為某些人所不滿意,卻為吾人及你們所深感欣慰者。這事實是教會合一的吉兆。現在幾乎每位國家當局,本能似地渴望和平,競先與宗座恢復友誼或與之首次訂立協約。吾人理應對這點感到慶幸。這樣一來,不獨教會權威日形擴大,而且教會造福人類的效能亦大放光明。人們都體驗到,只有天主的教會擁有奇妙的德能,以完成種種繁榮,連國家及地上的繁榮亦不例外。(12)

60 雖然依照天主的聖旨,教會應注意精神事業,不應過問可能朽壞的世物,但因為精神和物質間所有緊密連繫,教會即使是專門為地上繁榮而建立的組織,對個人及社會的現世福利,亦不可能做出更多的貢獻。

61 雖然教會以無緣無故介入地上俗務,尤其從事純政治活動為非是,但她卻有權利阻止政府做出任何妨礙救人靈魂的事宜,阻止政府頒佈有損人靈的罪惡法令,阻止政府實行顛覆教會組織,或蹂躪天主神聖權利的政策。

62 職是之故,吾人為了同樣目標,援引同樣詞句,再度肯定教宗本篤十五世去年十一月廿一日對調整國家和教會之間的關係,所發表的最後訓話:「吾人決不容忍這類協約含有任何違礙教會地位及自由的因素。因為教會地位與自由的完整無損,尤其現在為國家繁榮十分重要」。(13)

渴望意國與宗座恢復外交關係

63 這許多國家都與宗座親睦友好,而意國反與宗座沒有外交關係,這如何使吾人深感痛心,乃不言而喻者。意國乃吾人可愛祖國,乃宰治萬有統制四季的天主所遴選以安置其在世代表的聖座之地,俾使羅馬成為全球的聖京。宗座的領土雖局囿於一定界限內,其神權卻普及全世。羅馬是教會神權的中樞,而這神權本質上又是超越並包容萬民與各國的。明顯的事實是:教會神權既出源於天主,其性質又是天主化的,同時,全球信友亦有權利要求教會神權不隸屬人世間任何權力與法令,故教會應完全獨立自主;政府只承許給予教宗以某種保障,是不夠的。(14)

64 宰治並裁判一切人、事的天主上智,曾經運用某種方式保障了羅馬教宗行使權力的自由。這方式不唯無損而且曾經十分有利於意國。這方式如何適應並吻合天主保衛教會自由的計劃,有好幾世紀的歷史可資證明。直至現在,天主未曾指示,人們的智慧亦未曾發見可以取代這方式的相似策略。不幸,這方式曾為暴力所摧毀,現在仍為人們所蹂躪,羅馬教宗的處境如此不近情理,致使全球信友長期感到沉重的憂憤。吾人既忝為歷任教宗們思想及任務的繼承者,又擁有與他們同等權力,即裁決關係特大事件的唯一權力,故吾人根據自身所有神聖職責,再度提出上述前任教宗們為保衛宗座尊嚴所做抗議及呼籲。吾人此舉,並非出於貪圖名位(這種動機即使是最渺小的,亦為吾人所不屑),而是因為吾人想到死亡,想到天主行將對吾人執行的嚴酷審判。(15)

65 此外,意國不必擔心宗座對之有何不利。不拘誰人作了教宗,其由衷的話語常是先知所說的:「我的計劃是和平的計劃,並非降災的計劃」(耶,二九,一一)。此處所謂和平乃真的和平,與正義決不分離的和平,所謂「正義與和平相吻」(詠,八四,一一)便是此義。但願全能至慈的天主,使這萬分喜慶的日子到來!這將是饒有一切美善的日子。它將恢復基督王國,調整意國及全球事務。凡心地正直者,應奮自策勵,免使這件大事,慘遭失敗。(16)

結論與祝福

66 為使甘美無比的和平迅速臨格於人世起見,吾人敦促一切信友,與吾人共同祈禱,尤其值此聖誕佳節。基督為致和之王。基督一入世,天使的軍旅便高歌:「天主受享榮福於天,良人受享太平於地」(路,二,一四)。

67 可敬神昆,希望吾人的宗座祝福成為和平的朕兆!希望這祝福給各位神職人員,各位信友,給各國和家庭帶來幸福,給生者帶來繁榮,給亡者帶來永福及安息。吾人特以慈父熱腸,給你們和你們的神職人員與信友,降以宗徒祝福,聊作吾人對你們所有恩愛的保證。

頒發於羅馬聖伯多祿大殿,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廿三日,吾人陞任教宗的元年。

註釋

(1)所謂「真理及愛德的聖座」正是這通諭57節所說:「應恢復上述教義與法令,應激發信德及聖愛的火焰。只有信德及聖愛能使人明白教義的真諦,促人實踐教會法令」。教宗所以名宗座為真理及愛德的聖座者,無疑是在標榜其為教宗的主要職志與目標,是宣揚真理與激發愛德。

(2)根據BAC最新出版的「公教史」(vol.4, pp. 481-492), 為了各國尤其意國的野心政治家對教宗領土的覬覦,意國便如教宗所說:「多年來不斷發生動亂,致使這可愛國家瀕臨絕境」。庇護十一世當選教宗的同年即一九二二年十月間,墨索里尼攫取了政權。墨索里尼雖終於同教宗簽署了拉特朗協約,但那是一九二九年的事。故教宗當選後初幾年,仍然忙於調解意國糾紛。

(3)曾斯道各瓦原文作Czenstochova,奧斯特拉勃拉馬作Ostrabrama,勞特作Rhaud,皆聖母顯現的地名。所謂「微笑」便是指聖母顯現而言。聖母雖未顯現與教宗本人,但這些顯現都在表示接納人們尤其教宗對她的孝愛。

(4)所謂「積極性的,有實效的安寧」是說:和平在於徹底根除積怨,實行團結親睦。如果各國祇限於暫時放下武器而讓仇恨任性發展,甚至在經濟、政治、言論、報章上蓄意破壞團結,挑撥離間,加深敵對情緒,則不可能是積極性的安寧,而是積極備戰。這種和平祇能加重人們精神及物質方面的負擔,尤其龐大的軍費負擔,焉能稱為有實效的安寧?

(5)何以基督和平才是真的和平?就如戰亂的最後惡根不是外在的,而是深入人心的內在積怨;同樣,真的和平的開端不是表面上的禮貌與虛與委蛇的外交手腕,而是出自真誠的友愛。但這種真誠的、出自衷心的友愛只有透視並控制人心的天主基督,有力直接培植、滋育和玉成之;其他一切神、人對直接左右人心是無能為力的。既然唯有基督天主「能透視人心並為王於人心中」,故唯有祂能使人根除積恨,真誠友愛而取得真的和平。

(6)在本節內教宗一再談及「人與天主之間的友好」。理由是:弟兄關係是奠基於父子關係的。人類與天主的父子關係如不能正常發展,人如不與在天大父言歸於好,則人類彼此間的弟兄關係亦難維持不墜。現代和平的最大威脅固在於人類的互相嫉視,但尤其在於人類的背離天主。這是本通諭21-25節所一再強調者。

(7)「天主的和平超越一切感官」是說,天主的國既不在於吃嗑,意即虛幻的世物,而在於精神財富即義德,故能超然於感官之上,不獨不為產生糾紛的盲目貪慾所支配,且能駕馭其衝動。這與本通諭16-29節的內容前後呼應。

(8)自33節至此,教宗所講,無非是教會對人類和平的重要性。人類而承認這點並調整其對待教會的態度,則「教會始克履行其使命,始克在私人及社會生活內保衛天主的權利」。所謂「天主的權利」便是天主為王於個人、家庭、國家及國際組織中的權利。人類而尊重天主這權利,讓天主之國臨格於其生活中,則真的和平始克出現。

(9)在這節內,教宗很具體地指出基督怎樣為王於私人、家庭、國家內。這是很重要很寶貴的一節。望讀者勿等閒視之。末後說明,如果教會在國家內佔有其創立者要她佔有的地位,即成為一個真正的完整社團,真正獨立自主而不隸屬國家權力的社團,人們不必擔心教會可能削弱國家的權限。因為教會是一個超性社團。就如聖寵不唯不削弱本性,反而提昇之玉成之──聖寵之於本性猶如陽光之於眼目。陽光不唯不妨害眼目而且構成眼目發揮其作用的大好條件──同樣,教會不唯不阻撓或妨礙國家行政,反而使國家的一切步上穩健的康莊大道,除使國民獲致來世永福外,又能博取今生的繁榮。

(10)在本節和上節內教宗表示有意召開大公會議。其所以未曾著手辦理者,是因為他在期待天主更明確地表示其聖意。所謂「伊撒爾人的那位民長」是指以三百人大破米德盎人的基德紅(民,六,一七)。

(11)現代主義(Modernism)概而言之是:為使教會哲學和神學適應現代思潮,而不惜損及公教教義的一種趨勢。這主義的根子是「不可知論」(Agnosticism)及「主情說」(Sentimentalism)。不可知論原係赫胥黎(T.H. Huxley. 1825-1895)的學說。他認定人的理智對絕對的存在及事物的本質,不可能獲取正確的知識。這原是哲學方面的主張。現代主義者的不可知論則是神學方面的。他們以為天主與人之間的距離無限無量,故人的理智決不可能取得正確無誤的知識。至於「主情說」則是以不可知論為當然前題,而試圖以人的情感來解決宗教信仰的由來及性質等問題的學說。他們認為人的理智對天主既不可能獲得正確的知識,則只有在人們內在的情感內另尋出路。他們說,宗教信仰並非出自天主給人的外在啟示,而是由於人們內心感到必需有一個天主存在,於是始有了宗教信仰。這出於人們內在情感的宗教信仰而表現在意識領域中時,便是所謂啟示。故啟示並非天主聖旨;人們的信仰並非因了天主的權威而確信某道理為無可或疑的真理。信仰並非人理智的產物,而是由於人心的直觀及內在的經驗而來的。所謂教義(Dogma)只是人們內在宗教情感的表現。聖事亦是這宗教情感的表面化。聖經的作者所接受的默感或神示,則是宗教情感達到非常興奮和生動程度的結果。至於教會則是信友對教會的存在感到必要時而組成的。於是,一切教義、啟示、信德、敬禮既都由人們內在情感而來,則決非什麼絕對性的道理,而是可以並應當隨著時代思潮的起伏而更動而變革的。就這樣,現代主義者,幾乎將教會全部道理予以變質及曲解。

教宗聖庇護十世的“Pascendi”通諭,對這主義曾做了詳盡的分析,並將其可能有的結論一一加以揭示、駁斥及判罰。同時,為預防萬一起見,曾下令一切教授尤其修院內的哲學及神學教授及講道者,在就職前必須宣誓擯絕現代主義。(BAC, Historia de la Iglesia, vol. 4 pp. 759ff)

上述一切是攸關教義方面的現代主義,這已為庇護十世所判罰。但教宗庇護十一世在此處還提出所謂「在倫理、法理及社會學上的現代主義」。這主義的主要內容便是55節所列舉的一切。他說:「表面上承認這些教義者,固大有人在,但由他們的言論、寫作及生活看來,則教宗們尤其良十三世、庇護十世及本篤十五世所頒佈的道理,似乎已失卻了其原有力量或已全部過時一樣」。故凡有意無意對近代教宗們攸關社會學的文獻,表示不甚贊成或採取保留態度者,多多少少都中了現代主義的感染。無怪乎教宗在54節末尾說:「致使最優秀的信友甚至司鐸,亦為似是而非,似善而惡的可悲邪說所迷亂所感染」。

(12)教宗所說:「這事實雖為某些人所不滿意」,這裡所說的「某些人」是指仇視教會者而言。

(13)何以「教會地位與自由的完整無損,尤其現在,為國家繁榮十分重要」呢?答:因為教會擁有指導國家行政的準確的真理及萬無一失的原則,和幫助國家依照這些真理及原則處理對內對外一切政務的有效方法。

(14)此處教宗指出其要求領土的宗旨,是為了使「教會神權不隸屬任何人世間的權力與法令」。因為教會的由來及性質,以及全球信友的神聖權利,都要求教會神權獨立自主;否則,教會便不免淪為某國的附庸,而不成其為「完整的社團」。這點是歷代教宗尤其良十三世一再聲明並肯定了的。

(15)本節內所謂某種保障羅馬教宗自由行使權力的方式,具體言之,便是教宗們迭次強調的領土權。

(16)教宗渴望的「萬分喜慶的日子」終於因了拉特朗協約的簽署而兌現。這日子便是一九二九年二月十一日。


網頁製作:聖神修院神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