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憲章實施委員會

給主教團及教理傳授有關彌撒常典經的說明

一九六八年六月二日

 

沈鼎臣譯

鐸聲    69    7-13

台北:鐸聲月刊社,1968

 

 

**********

 

I、常典經的普通意義

II、常典經的主要因素

III、常典經的各種原文

IV、在羅馬禮的新常典

V、羅馬禮常典的特性

VI、使用常典的導標

結論

 

    近幾月以來,各處主教團都前後宣布,彌撒常典經准許採用本地語言。現在在羅馬禮儀中採用新的常典經(Anaphora),又邁進了一步。改進目的顯然是神修的和靈牧雙方面的:在舉行聖體大的祭的儀式中,為聖職員及信友群,更大度地開啟聖經的寶庫,及普世教會傳統的財富,並使他們易於了解和欣然接受其中之利益。因此,他們能更圓滿地完成內在的和外表的積極自動的參與,這便是大公會議禮儀改革的目標。通過這有關常典經的新規定,教會希望扶助每位司鐸、每位信友及每個信友團體,使他們能堅信教會的整個宗教敬禮,和整個教友生活,確能表達及歸宗於聖體大祭(聖體奧蹟第三節,見鐸聲五卷十一期;教會憲章十一條;禮儀憲章四十一條;司鐸生活法令二、五,六條;大公主義法令十五條)

    指示使用新常典的主要目的是扶助神職員和信友,所以那深切的、神修的教理準備,有一個新規定的引言,由聖職員開始,然後對於特殊的團體,最後對於一般信友。

    為聖職員的準備教理,該是更專門的,但常須注意、嘗試,以便實行他們的靈牧責任。在教導信友時,該盡其可能,注意避免沈長的歷史解釋,和難懂的神學理論(尤其對於神學家爭辯不休的問題);為配合現代人的思想,最好把重心放在這些祈禱的意義上,和他們日常生活的關聯上。

    教導信友有關常典經的適當教理,其要點如下:

     I、常典經的普通意義

    因為在各種語言中,將採用適合於指定Anaphora (AnaphoraEucharistic PrayerCanon etc.)的名詞是新的,所以應該給信友加以解釋。

    Anaphora中文勸譯為「常典經」,是在彌撒中心部份所誦念的大祈禱經文;它自「願主與你們同在」及「請舉心向上」開始,至「藉著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內,一切尊敬和榮耀,歸於瞗苭能的天主父,及與磞P體的聖神,世世無窮,阿們」止。

    常典經是在餅酒上所誦念的歡愉的感謝經,向聖父的讚美詞,及向聖父懇切的祈禱文。在這一部份,領食聖體聖血以前,重行耶穌在最後晚餐時所行的,如在現場一樣,為效法祂及奉行祂的命令。

      II、常典經的主要因素

    常典經的組合成分,在乎一個核心,和逐步發展的因素。

    甲.核心是耶穌在最後晚餐時行事的敘述,變為現場的實行,所不同的是現在的分餅、領聖體是在彌撒的最後部分。耶穌拿起麵包:

    1.在麵包上誦念感謝經並讚美聖父;

    2.擘開麵包,分給眾人。

    3.說:你們拿去吃,這是我為你們捐棄的身體。

    4.又說:你們行此「為紀念」我,那就是你們該從事舉行紀念我為你們所做並做了的事。

    耶穌對於聖餐杯也同樣的做了。

    這些因素組成常典經的核心,它在乎:

    1.一篇感謝詠,和讚美詞,讚美聖父對我們的仁慈妙工;在這些妙工中,首先第一的是我們的主基督為我們所做的救贖工程(在羅馬常典經:頌謝詞)

    2.耶穌在建立聖體時所作所言的敘述(在羅馬常典經:「祂在受難前夕」)

      3.但我們所說的,不是過去偶發事件的敘述;而是著重於把敘述成為耶穌在此地此時重演的事實。因此,祈求聖父使這敘述,藉著與我一同祝聖餅、酒,而成為事實,就是把它們成為基督的聖體聖血(在羅馬常典經:「天主,我們懇求你,降福、接受、嘉納這個祭獻……)。這樣,將領受這些恩典的我們,能因它們而聖化(在羅馬常典經:「求慈祥地垂視這些祭品……)

      4.耶穌說我們該為「紀念」祂而行。就是我們該專心奉行那紀念並包涵耶穌為我們所行的慶典。這有關我們的救恩,成功於十字架上為我們贖罪的聖死。換句話說,祂所做的一切,都是有關祂為我們捐棄的身體,以及為我們的罪傾流的寶血。聖體的舉行,因為是「紀念」的慶典,它把為我們捐棄的身體,為我們的罪傾流的寶血,作為現在的事實,包含祭祀的奉獻。職是之故,常典經是包括神聖禮物的奉獻經,以紀念祂的蒙難、殉身和復活(實際上該說基督贖世的整個體系)(羅馬常典經:主,因此我們作你僕人的,和你的神聖子民,紀念你的聖子……)

    5.常典經以「讚頌天主詞」(Doxology)結束,全體信友答以「阿們」。

    乙.另有三個因素加於這個核心:

    1.「聖、聖、聖」,是信友參與「歡愉感謝詠」或「頌謝詞」的結束。

      2.為那些獻祭者的轉求經,為某人的益處而獻祭,這是自然發展的意向(在羅馬常典經:「我們將它奉獻給你,首先是為」,「紀念生者」,「主,所以我們懇求你」,以及「紀念亡者」,和「至於你的僕役我們罪人」。

    3.紀念諸聖,也是轉求的更進一步之發展。

   III、常典經的各種原文

    在不同的禮儀中,尤其是東方禮,我們的傳統對於聖體祈禱(即常典經),擁有很多不同的原文。人們可以理會在它們之中有某些共通的因素,同時也有某些不同的,往往頗有價值的次要因素。

    1.關於共通因素,往往在不同的常典經堙A所佔的地位也有所不同,譬如,懇求聖父將餅、酒變成基督的體、血的一段,在羅馬常典經堙A放在成聖體的敘述以前(天主,我們懇求你、降福、接受、嘉納這個祭獻)。但在由安提阿禮演變過來的常典堙A這懇求經卻在成聖體敘述以後了;然而,在亞歷山大利亞古禮中;如同在羅馬常典,也許是把它放在以前的。但是在亞歷山大利亞教會的最近常典中,把這懇求經在敘述前、後,重覆了二次。「紀念生者」,「紀念亡者」,在羅馬常典中,是在敘述前、後,兩相分開的。在亞歷山大利亞常典中,二者一起在敘述以前,在安提阿常典中,二者卻一起在敘述以後了。所以,由不同因素的編排而組成的常典經,可能有某種限度的差別,它的結構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清晰。

      2.另一個差別原因,由於在某些禮儀傳統中,常典經的因素都是固定的、持恆的、不隨慶節而變更的,這尤其是在東方禮儀。但在其他的傳統中,某些重要因素,隨慶節而變更。羅馬常典有不同的「頌謝詞」(「主,所以我們懇求你,惠然收納……」也有幾次變更);在西班牙和法蘭西的傳統中,全部原文,除成聖體敘述以外,都隨慶節而變更。

    3.第三個差別原因,是由於在某些觀念上或某些情況上,加入或多或少的舖張詞。

    4.第四個差別原因,是由於編寫之文筆的不同,有的是簡明的,有的是舖張的,有的是隱喻的,有的是依經典的。

    每一東方教會,普通不祗有一個常典,往往擁有好幾個;在某些機會上,使用這個,在另一機會上使用那個,全由不同的機會而異其使用。

    在普世教會的傳統上,這種常典經的差別,是有真正價值的,因為每個常典互相關聯,每一常典表達某種概念,不是另一常典所能完成或用同一方式表達出來的。

     IV、在羅馬禮的新常典

    教宗忠於聽聽多數主教所表示的願望,這願望在全球主教代表會議中已獲得批准,也願在聖體大祭的中心部份,放寬可能的途徑,以表現天主的仁慈,和救恩歷史的奇妙事蹟,因此,他為羅馬禮儀,採用了三種新的常典經。

    這樣,包括羅馬常典(以後稱為第一常典),羅馬禮儀將有四種常典。

    試問為什麼要有這新花樣?在普世教會的傳統中,觀察各種不同的常典,和其內容,很明顯地察覺,沒有一種常典能包羅靈牧、神修、神學觀點上所應有的一切財富。為充實每一常典天然不能避免的缺點,則多種原文的常典是必需的。除了羅馬教會以外,其他一切基督教會,常常有過,而且繼續擁有好幾種不同的常典。他們中有些真正擁有著很豐富的一套。在羅馬禮儀中,藉著採用三種新常典,加於羅馬常典,庶幾可以給羅馬禮儀,加增靈牧、神修、禮節上的同樣財富。

     V、羅馬禮常典的特性

    1.羅馬式常典經,由於它各種成份的編排,有其結構的特色,那就是向聖父懇求將餅、酒變成基督的體、血(「天主,我們懇求你、降福、接受、嘉納這個祭獻」)的一段,放在「成聖體敘述」以前。另一特色是「紀念生者」,「紀念亡者」,一在敘述以前,一在敘述以後,「紀念諸聖」也分為二端,分列在「敘述」前、後的經文中。最後的一個特色是常典經第一部份的「頌謝詞」,是隨不同的慶節而變更的(這一點也可見之於西班牙及法蘭西的傳統),至於「主,所以我們懇求你」,祇有很少的幾次變更。

    在我們的羅馬常典中,觀念的一貫性和論理的發展是不易領會的。人們卻有印象,這常典經是由一連串的祈禱文所組成的,而這些經文又顯然是彼此獨立,很難察覺彼此的關聯。要明瞭它們組織的一貫性,必須經過一番縝密的分析。

    但是,隨慶節變更的「頌謝詞」之特色,對於羅馬常典第一部分的多姿多采和價值,則大有貢獻。禮儀改革所採用的九個新的頌謝詞,更增強了這常典經的神修、靈牧的功效。

    從主題概念方面著想,羅馬常典的特殊潛力,是它在奉獻禮物上,及為我們的益處求主接受上的持恆懇切。

    羅馬常典也有它自己特殊的文學風格。這種標準的羅馬風格,是在莊嚴、洋溢、簡潔互現的筆法中,可以顯著地辨別出來。

    羅馬常典,就拉丁教會的神學、禮儀、神修方面的文獻而言,其價值是非常珍貴的。它至遲由第五世紀初葉,恆久不變地應用著,直到第七世紀初葉。最後,它便成為整個拉丁教會的獨一無二的常典經了。

    2.三個新的常典經,是在下面的標準基礎上編成的:

    甲.由觀念的邏輯,各部的發展而互相聯繫,以形成結構的一貫和明晰。

    而且在三個常典中,其結構在基本上是一樣的:

    (1) 頌謝詞(在第二及第三常典中是可變的;在第四常典是固定的)以「聖、聖、聖」結束。

    (2) 從「聖、聖、聖」到成聖體的前奏,即是到懇求聖父,藉聖神的功能,將餅、酒、變成基督的體、血。這一段在第二常典很短,在第三常典是相對的短,在第四常典則更好說是長了。

    (3) 成聖體前奏。

    (4) 成聖體敘述。

    (5) 回憶,即是一起奉獻神聖的祭品,「紀念」基督的蒙難,同時紀念祂的奧蹟。

    (6)為請求收納奉獻,並賜善領聖體的經文。

    (7)(8)  紀念諸聖及轉求(第三常典),或轉求及紀念諸聖(第二及第四常典)

    (9) 最後讚頌天主詞(Final doxology)

    這個結構和羅馬常典結構的主要區別;是在乎三個新常典的紀念諸聖和轉求,集合在一起,放在常典的第二部份,在羅馬常典中,它們卻分列於成聖體敘述的前及後。依據安提阿傳統的例子,這個新編排給予三個常典很大的清晰,因為各部份都是自然發展的。但是,新常典清楚地保存著羅馬的風格,最顯明的是把成聖體的前奏,置在成聖體的敘述以前。

    乙.各有區別,雖然各種常典都有基本上相同的結構,可是每個新常典都有自己的神修、靈牧,和風格上的特性,以顯示彼此間及與羅馬常典的區別。所以,竭盡可能,避免在羅馬常典中所能找到的意像、言語、及短句的重複。

    羅馬禮儀因這三個新常典,顯然地更多采多姿了。因為使用這些新常典,對於聖體的神學,救恩的歷史,天主子民的、尤其是教會的發展,聖神在教會中的神學,最後,聖神在聖體內的職分,我們現在都能予以新鮮的表達。第二屆梵蒂岡大公會議的普及全世界的大公眼界,以及所謂現世價值之神學的見識,都能在此找到抽象的、經學的、實在的反照。這一切並非眨抑這些新編製確有傳統特性的事實;這是一件易於證明的事實。

    第二常典,以簡短和意像的單純,異於其他常典。它的風格和許多辭句,是由希波利得常典脫胎而成的。(第三世紀初葉)

    結構的適當長度和清晰,以及從這部到那部的暢通流溢,是第三常典異於其他常典的顯著標誌。它的結構和格調都適宜於調合任何古式新式的羅馬謝詞。

    第四常典的特殊本色,是綜合性的救恩歷史的全部活動。這個全景的摘要,取型於安提阿奇妙的傳統,在成聖體敘述以前,以有秩序的方式逐步發展。所以,頌謝詞祇須大略觸及造化的課題,特別提及天使的創造。因救恩歷史的首先二個階段,在「聖,聖,聖」與成聖體前奏之間,說及造人和隨後的事,將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因此,這第四常典的頌謝詞該是常常一樣的。如果它隨慶節而變更,則必須變更整個課題。這將攪亂、破壞,或重複救恩歷史的綜合組織,因為這是此一常典的整個要點。

    乘機幫助信友認識救恩歷史的全部活動,這是在靈牧工作上具有最大價值的一件事。這麼一個有秩序的,圓滿的、綜合體救恩歷史,可以用為在信友心靈中的構架工程,使救恩歷史的每一部份獲得強度的光照,且使信友能尋獲他們趨向的方針和應處的地位。

     VI、使用常典的導標

    為羅馬禮的四種常典,製訂固定不變的標準,為依照慶節的特性,或依照特殊的禮儀季節,來決定選擇和使用,這是錯誤。這些新的編製,業經從容審量,指定適合於羅馬傳統,依這傳統,沒有在整個常典中,把所舉行的奧蹟,發展成一個課題;羅馬的傳統祗是在頌謝詞中呈現一部份景況而已。

    所以,普通使用的標準,該是以靈牧性質為重的:

    () 為大慶節已存在的常典,是否可能與新的經文一起使用

    () 所選常典的實際價值,是否與現場的信友之智識、神修,以及可能度有所關聯。

    這二條靈牧性質上的原則,該反映於下列的選擇標準:

    1.可於任何機會使用的羅馬常典,為那些有特備經文為常典的一部份的特別慶節,該享有優先被選的機會,所謂特備經文,就是「頌謝詞」,「我們聯合在一起」,「主,所以我們請求你」。這些經文,在羅馬傳統中,給與常典為本節日一個特性的本色。此外,凡舉行羅馬常典中所提及的聖人的慶節,就該使用羅馬常典。

    2.第二常典,以其文字簡潔,意像單純見稱,可有極大利益用之於平日彌撒,以及為兒童、為青少年、或為小型團隊所舉行的彌撒。它的簡潔單純,使它成為在各種常典教義上,一個良好的起點。

    它有一個自己的頌謝詞,該與這常典的其他經文一起使用。但可用一個別的相似的頌謝詞來代替,就是那簡單地表達救恩奧蹟的,譬如:全年主日通用的新頌謝詞,或平日通用的新頌謝詞都可。

    3.第三常典,能與彌撒經本上所有的頌謝詞之任何一個配合起來。它能與羅馬常典,在主日上更替使用。

    4.第四常典,須完整使用,任何一部份不得以其他經文來更替。連「頌謝詞」也該是固定的。況且,因為它全然呈現救恩的綄合性歷史,適當地引用一連串的聖經,它為具有聖經智識者的聚會,該是優先被選用的。它也可用之於沒有要求特殊頌謝詞,或常典特殊部份的日子。

      依據羅馬常典的例子,它有自己特有的因素,可用於某些特殊的機會(「主,所以我們懇求你……),新常典也有特殊「附加經」。這附加經,為亡者舉行彌撒時,可加插於代禱經。這附加經固然可加插於第二、第三,但不得加插於第四常典,因這將破壞它的一貫性結構。

     結論

    這是用於準備新常典工作中的導標。與新常典的公佈,同時提示這些導標,大家認為是很有益的,它們能使人易於了解這些新編製的真正特性和目的。這樣,它們從信友的開始至熱心的培養,能有極大的貢獻,使他們(信友)能更有理解力的參與聖體奧蹟的舉行,並能獲得新經文的效果-教友的成形和生活的健康和發育。

                    禮儀憲章實施委員會發

                    一九六八年六月二日


網頁製作/核對: 關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