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廷萬民福音部

教區司鐸牧靈手冊

Pastoral Guide for Diocesan priests in Churches dependent on the Congregation for the Evangelization of Peoples

一九八九年十月一日

 

天主教中國主教團秘書處編譯

台北:天主教教務協進會,1990

 

 

**********

 

原序

1導言

2建立在聖三的基礎

3教會的及聖事性的基礎

4司鐸應有傳教士的良知

5司鐸應有牧者的良知

6司鐸的兄弟友愛

7聖道職

8主持禮儀和施行聖事

9拯救、人性發展、與特別關愛貧窮人

10 促進合作

11致力於文化的福傳

12青年們的朋友和嚮導

13聖召的推動者

14關懷平信徒的身分

15家庭的使徒工作

16接近病患和老年人

17大公主義的推動者

18致力與非基督徒的交談

19司鐸靈修的性質和需要

20司鐸靈修的幅度

21靈修生活中福音的特色

22司鐸靈修的各種方法

23天主的道向司鐸挑戰

24祈禱的生活

25知識生活

26團體生活

27司鐸的服從

28神貧與運用財物

29為了天國獨身貞潔

30與親戚的關係

31國民義務

32進修

33司鐸生活中的一致和諧與熱誠

原註

 

教區司鐸牧靈手冊

原序

尊敬的主教弟兄們暨親愛的司鐸們:

你們是新興的傳教區教會的熱心牧者們,生活在特別有利於發展和成長的歷史時刻中。在這樣鼓勵基督的及傳教的生活活動中,司鐸們由於自己接受了聖秩及傳教使命,產生了唯一而無人能取代的角色。

萬民福音部,堅持這種光榮的經驗,在這些年裡所選擇的優先工作,是關心到本地神職。為此,事實上為了有效地答應上主,也為接受歷史提供傳教區域教會新的挑戰,牧者的身分必須更予以加強。深信我們未來教會團體和她們的適合性,能俱有意義地影響到她們周圍的非基督徒的世界,是與神職現在和將來的「品質」有直接的關係。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接見本部全體會議成員時,強調本地司鐸「優先卓絕的精神生活」以後,重申「司鐸們個人聖德的見證,有特殊的重要性,而且比在任何地方更是使徒工作公信力的標誌,以及有效的保證」。

在這方面,我很高興能提供給所有傳教區域教會的教區司鐸這冊「牧靈指南」。對司鐸本質和行為都有了說明,以能符合傳教地區教會的明智和經驗。我抱著希望把這本手冊付託於瑪利亞耶穌基督永生司祭的母親及福傳的明星,這樣使能協即每位司鐸,把這本手冊銘刻心中,並忠實、愉快並堅持地拳拳奉行。

我們大家一起呼籲聖神的助佑,便能更忠心地則效基督、「聖父的傳教士」。

一九八九年十月一日聖女嬰孩耶穌德肋撒慶日於羅馬

部長樞機 董高芳瑟

 

**********

 

屬萬民福音部地區教會的

教區司鐸牧靈手冊

1導言

深知對於基督徒團體生命的成長,公務司祭職有基本的重要性,萬民福音部常常特別關心到各地新興教會的本地司鐸們。

為了實際對訓練聖職有特殊的貢獻,一九八六年十月十四至十七日的全體會議中,對大修院的陶成訓練,規範了若干綱領,一九八七年四月廿五日由部長樞機通知有關的主教們。

在對訓練修士們作出了重要貢獻之後,接著為表示對司鐸的關心,在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一至十四日的全體會議中,廣泛地徵詢了各方面的意見,並由各地教會補充了內容,才預備了這本屬於萬民福音部教會的教區司鐸們的牧靈手冊。

在這手冊中,遵照普世教會的教義和教規,我們依次討論的主要內容是關於司鐸的身分、靈修、生活及牧靈工作,並特別強調,依照大公會議清楚表明的意願(1),討論對在充沛活力的成長中的新興教會特別重要的幾點。

這些觀點是:司鐸內在本質的價值和他生活的方式,均能成為即使是非基督徒的見證;與主教、同工的司鐸及教友們的密切共融;熱切希望獻身於在非基督徒中的初步福傳;訓練教友參與教會的生命與成長和福傳工作;特別關懷青年,優先愛窮苦人;對人類發展關懷並維護正義;對推動本土化的性向;並其他宗教以大公主義精神的交談。

這些討論題材和類似的問題,是整個文獻的結合組織,使這手冊更適於在傳教區域內司鐸們的需要,也是誦讀以下內容的關鍵。

這手冊是為屬於萬民福音部教會的教區司鐸們所寫。這些司鐸的數字正在增加中,而且越來越肩負更大的責任,為此特別需要注重他們的素養。再者他們大部分是第一或第二代的本地司鐸,為他們來說有過修會傳教司鐸的傳統模式,但沒有本地教區司鐸的模式。最後,傳教區司鐸的問題是特殊而具體的問題,與當地的社會和教會以及文化的情況有聯帶的關係,並需要有合適的牧靈的指南和解決的辦法。

我們希望這本指南,將成為一本參考的手冊,以促進團結並推動所有在俗世服務的司鐸,同時成為在同一新興教會中工作的傳教修會司鐸們靈感的泉源。為此萬民福音部誠懇地介紹給各主教團,以及每一位主教,作為他們的神職的牧靈指南,並成為地方教會指南的規範及更新的參考基礎。如此使傳教區域內的整個司鐸團體,能熱誠地成長,以團結的精神和目標而工作,俾能呼應正在與瑪利亞一齊走向傳教新時代教會的希望。

壹、司鐸聖職的泉源

2建立在聖三的基礎

在耶穌基督身上,「住有整個圓滿的天主性」(29),祂由父派遣,使達成普世得救的計劃(參若317530816;迦44),由父接受所有權力完成祂的使命(參若520~21;瑪2818);祂以聖職的德能受祝聖(參路418等;宗1038)。並在完成父願意眾人得救的旨意後,知道這一真理(參第前24),到達犧牲自己的生命為大眾作贖價(參谷1045),以自己的復活摧毀了死亡,進入天國回到父那裡,祂永遠為王並為兄弟姊妹們轉禱(參若1627~28131;希414~16)。司鐸、有繼續基督使命的任務,找到他使命的最後泉源是在父的救贖慈心(參若176~924;格前11;格後11),以及他在基督內找到他聖召的直接起因,基督個別的召喚了他,猶如祂以前召喚了宗徒們;並賦給他們自己的聖神(參若2021),偕同祂的弟兄們一起走向父。在這聖三的事實上,它本是教會傳教使命的基礎(2),存有公務司祭職的聖召和使命的完全意義。

基督自己使宗徒們成為聖職人,為此在信友的團體中,他們必須具備聖秩的神權。主藉著宗徒們召喚他們的繼承者主教們,分享祂自己的祝聖和使命,並以從屬的水準,使他們的公務職得以傳遞給司鐸們,使他們在使徒使命的特有的發展上,能夠合作。這一使命,也包括教會向非基督徒傳教的普世性的使命,這特別是司鐸們的任務(4)

經由主教,司鐸們特別為基督所召喚(參谷313;路613);他們雖在此世,卻不屬於此世(參若1714~15),並且自他們受祝聖起,他們就有資格分擔基督自己的使命,向眾人宣講時期已經來到,天主的國已經在我們中間(參谷115,並牧養、訓導及聖化天主的子民(5)

公務司祭職的組成原素是基督,新而永久盟約的司祭和祭品(參希911~15)。有效的原素是天主方面的特別揀選及使命,使人成為基督的工具(參谷310~19;路2219;瑪2818~20)

模型的原素是基督的服務(diaconia),祂的形象光照司鐸的身分;基督由父派遣來拯救世界(參若317)強調普世性的使命;基督僕人,強調基督棄絕自己,祂來是為人服務而不是受人服務,並犧牲自己的生命(參瑪2028;斐27~8);基督牧者和老師,祂表現了自己的愛心,認識並領導自己的羊群,並使四散的羊隻,回歸唯一的羊棧(參若101),祂也是父生活的道(),邀請所有的人進入祂的國度裡(參若1248~50)

對公務職的重視,強調司鐸在本質上,要與基督建立起位際的關係。事實上,司鐸是耶穌基督,父的唯一司祭和中保的標記和工具,並祂在世的延續,實現基督自己宣講聖道的德能,在聖體聖事中重現十字架上的祭獻,寬赦罪人並領導天主的子民。不可能把司鐸的本質和基督的本質分開,把司繹的生活與基督的生活分開。

為此,所有司鐸應該信服,唯有當他們自己完全自覺,澈底並充滿熱忱地與基督的身分相符,才能有他們的司鐸身分。再者,他們要記得,基督在祂身為救世主的使命中,接受了降生的方式,空虛自己,並且除了罪以外,採取了人性的一切(參希217~18415)。此種降生將是傳教活動的標記。

聖神給予教會內在、及職務上的合一,並提供各種聖統的和神恩的禮物(參弗411~13;格前124)(6),像是靈魂、使教會體制充滿生氣(7),聖神又以推動基督傳教的心火,傾注在基督徒的心中(8)。「經由聖神傅油,司鐸們領受特別的神印,也這樣肖似基督司祭,使他能以基督元首的身分行事」(9)

在這被選、聖化、和被派遣傳教的源始,常有聖化者聖神在(133196)。聖神保證他對執行有效的服務客觀的能力。聖神本身就是「受派遣」(參若14261526)並常保持被派遣來與救贖工程合作的司鐸結合。

由於聖神,祂是共融的原素,特別經過聖言的德能,司鐸成為團體的領導人和鼓勵者。由於同一聖神,司鐸成為聖事的聖職人,從「以水和聖神」(35;宗1047)的洗禮開始到聖體聖事,都因聖神而具備活力,在各件聖事中,基督「藉聖神的行動,為我們繼續不斷地執行祂司祭的職務」(12)

為司鐸來說領受聖秩是聖神降臨不斷地開始,為此由於這特別的恩寵,他們應常常意識到聖神在教會內的工作並予以合作,警覺到為了萬民的利益,接受了超性的及普世性的使命。

3教會的及聖事性的基礎

教會是「普世得救的聖事」(13)經由聖道和聖事,尤其是聖體聖事,傳遞基督的救恩。分享教會職務的司鐸,受召宣講及傳播福音,主持禮儀,領導天主的子民。

教會是共融,以聖統集合團體內的不同職務、服務及工作。尤其經由聖秩的三級(主教、司鐸及執事),建立自己成為活的聖殿,以信德和愛德相通共融。這三種聖職,由晉秩並由宗徒及他們的繼承者所傳授,是聖統的,並建立為教會的聖統。

與主教團元首教宗及所有成員共融的主教,在其教會團體中是「最高司祭」(14),也是最高牧人基督活的標記。他的職務是基督元首,謙遜而有力服務的中心角色的再生(15)。但為了完滿而有效執行他的職務,主教需要有司鐸和執事們的臂助。司鐸是主教聖秩的助手和工具,在某種意義下,司鐸使主教在各個信友團體中臨在。以主教的權力,他們宣講福音(16),並「聖化,管理託給他們的部份的主的羊群」(17)

司鐸們與主教相通,也使基督臨在(18),既然他們由聖道服務,完成基督先知的職務,他們也向離他們很遠的人們宣講(19);他們是司祭也是聖職人員,因為當他們祝聖時,他們是以基督最高司祭的位格行事(20);由於他們以基督善牧的名義(參格1016;伯前52),領導並治理團體,他們是牧者。

最後在教會的共融中,晉秩的司祭職及教友的普通司祭職之間,有區別而彼此互補,這樣彼此以有組織的方式合作,完成基督託付於教會的使命。信友們的普通司祭職和公務司祭職,事實上雖然有本質上的不同,而且不僅是等級上不同,但彼此相關,並各以自己的方式分享基督唯一的司祭職(21)。司鐸必須自覺他們自己的特殊身分,在建立基督唯一身體上,做他們特別的服務,在性質上是負有先知、司祭及王道使命的。雖各有不同的功能,但無損於基督徒基本上的地位是相同的。

司鐸由加入教區而真正成為教區的成員(22),這樣以一個新的名義保持與主教聯合一起,並以特殊的方式置身於個別共融的團體即教區(23)中服務。

身為教區司鐸,他被召在地方教會的成員之間建立共融,也經由向團體以外的人福傳而使教會得以擴展。在這個共融團體教會內,不可忘懷終身執事的形象,他跟司鐸們一起工作並受陶成度福音精神的生活,能以適合的方法克盡厥職。他在今天新生教會中,是可擔任重要的角色形象,是新生教會成長,所需要的潛力。執事職應該在主教團會議的層面加以研究和組織(24)

必須以教會性及聖事性的幅度來強調司鐸職。每位司鐸是教會的表達也是救恩計畫的實現。這包括他與教會相聯繫的意識,參與教會的救贖工程,在精神和行動上與各式靈牧,尤其是與教宗與主教,以及其他司鐸和執事共融相通。

所有司鐸都得瞻仰瑪利亞基督的母親,也是教會的母親,她自天主子降生成人時起,成為司鐸本質和生活的模範和必要的基礎。

貳、傳播福音者和牧者的身分

4司鐸應有傳教士的良知

地方教會,只有在他們自己的地區內或超越了他們自己的邊界,向非基督徒傳教,他們與普世教會的相通共融,才算達到完滿(25)。由於在屬於教會傳教本質的使徒動力中(26),司鐸們必然佔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非基督徒內福傳正在進展的區域內工作的司鐸更是重要。

司鐸們在晉鐸時,所已經接受的特殊恩惠,「不只預備他們在有限而狹窄的傳教使命內而是為了普世眾人的得救,甚至『直到地極』(18)(27)

這樣說來,每位司鐸,應有一個清楚的傳教良知,使他有效而慷慨地能勝任並準備自己,去為那些沒有信仰基督的人宣講福音。司鐸特別地是「世界的傳教士」(28)

在受委託的教區或堂區內,相關的牧者和團體,對區內的非基督徒的福傳,有首要的責任。這使徒責任,要求主教是主要的信仰傳播者,而司鐸則傾全力向教會團體以外的人宣講福音,不但要自己親自投入,也要使他們的信徒們投入以與傳教士們合作。

在分配牧靈工作方面,教區司鐸管理已形成和已開發的團體,而傳教士受委託剛開始的團體並有福傳新團體的責任,這不應是一般的通則。教區司鐸有權利和義務為非基督徒弟兄姊妹們傳播福音,成為真實的先鋒使徒們,卻不應該企圖被視為更高、更穩妥、更中心或更好待遇的崗位。

新生教會受到了鼓勵「儘可能愈早愈好地參與教會普世傳教的工作。即使他們自己受到神職短缺的苦,也要讓他們派遣自己的傳教士到地球各處宣講福音」(29)。所有地方教會應該知道如何由他們的貧困中付出施捨(30)。為此除了屬於傳教修會的司鐸以外,教區應預備派遣那些感到有基督召喚的司鐸參與真正的對外傳教事業(31)。這樣的司鐸們因樂於完全生活於受父派遣的基督及普世教會的共融(參若17182021),把自己置於他們的主教手中,受派遣到其他民族間宣講福音。在他們方面,不但需要對他們自己的聖召成熟,也要求對自己的國家民族,家庭放得開,並有一種明智和尊重的才幹,始能進入另一種文化環境(參創121~4;希118)

在教會的使徒事業中,沒有像福傳這件事更能顯出司鐸對基督、對教會、對人類的愛有如此殷切的,他們可以與聖保祿一起說:「對一切人,我就成為一切,為的是總要救些人」(格前922)(32)

5司鐸應有牧者的良知

牧者的職務需要司鐸方面成熟的牧靈良知,由於他們是「宣講福音,牧養信眾並主持敬禮而受祝聖的」(33)。他們的使命是由基督善牧的使命引申而來,祂認識、飼養、領導祂的羊群,並去尋找那些失落的和在羊棧以外的羊(參若101;路153~6)

更深的表達,牧靈的良知表現在自己屬於普世教會的意識上,以愛的共融服從羅馬教宗,他是信仰的合一和共融的永琣茈i見的原素基礎(參瑪1619;若2115~17);也有一種在地方教會與地方教會之間的共融與往還的意義,在地方教會中且由於地方教會,普世教會得以建立34。地方教會如果不為她的姊妹教會們奉獻自己,將成為不毛之地。這包括司鐸應該準備好,由他們的主教派遣下,走出他們的教區,以愛德與其他更需要的,尤其是那些只有局部得到福傳的地區的教會合作(35)

在直接表達上,牧老的良知本身表示自己屬於一個地方教會與主教、其他司鐸和執事們,以及整個教友團體的相通共融。

與本人的主教的共融應該是精神的及聖統的,並應具有某些心態:例如承認主教有最高牧者基督的權威;以尊重敬愛來接納他身為教區團體家長的角色,以使徒的服從積極與他合作。主教們方面,也應把他們的司鐸視作「弟兄和朋友」;他們應該個別地認識他們,常去訪問他們,操心他們的神形福祉(36)。主教和司鐸間的關係,是基於信德的精神,但這種關係的成長和表達本身,是基於彼此的信任、尊重及實際的合作氣氛,並且尊重彼此間各種不同的角色。

與其他司鐸的共融,是基於他們彼此並與他們的主教一起建立一個「單一的司祭團」的事實(37)。由於屬於「司祭團」的意識,使每位司鐸感到與其他司鐸合而為一「以使徒性愛德,聖職與兄弟之誼,特別聯合在一起」(38)。達到基督為祂自己的人所願達成的合一(參若1723)

事實上,代表著「司祭團」角色的制度化結構,就是司鐸諮議會,它的任務是根據教會法典,幫助主教治理教區。這個諮議會即使在傳教區域內,也有一定的功能,為此它們必須建立並盡量給予它們重要的功能,在符合教會法典的規定之下,也注意到當地的具體情況(39)

與教友們彼此共融的意思是,司鐸們必須考慮到自己也是天主子民的一部分,以純正的牧靈愛德,奉獻於團體的成長,由於他們來自天主的子民,並奉派為天主子民去行有關天主的事(參希51)(40)。為此他們應持久為百姓祈禱,將人們奉託於天主的慈愛(參第後111)。他們應努力了解人們每天生活的情況,猶如牧者認識他們的羊群一般(參若1014);他們應生活在人們中間,猶如「兄弟在兄弟姊妹之間」(41);他們要在教友們信仰的旅途中伴隨他們,以榜樣走在他們的前面(參若1315);他們應注意戒避任何能予人惡表的事(參格後63);他們要與他們的團體一起給予基督徒純正的見證,這樣能為那些沒有信仰,離基督還遙遠的人們提供有效的邀請;他們不要因自己的地位而與人民疏離,因為往往他們的身分,在社會階層中,看起來有較高的地位。

那些接受主教託付給他們的任何工作,並以奉獻和愉快的心情去完成的司鐸們是可讚美的。他們以最好的方法吸引非基督徒,並且不置身於任何與司鐸聖召的使徒意義相背的活動。

6司鐸的兄弟友愛

司鐸們團結在主教的周圍,應生活在兄弟友愛中,體認到「聖事性的兄弟友愛」(42)是真實的,那是為彼此精神鼓勵並為完成他們目標一致的聖職服務是必要的基礎。他們必須把司鐸友愛的價值放在心裡,以達到福傳的目的,組成有活力及可信賴的團體,以符合在最後晚餐時耶穌對天父的祈禱(參若1720~21)。福傳從來不是個人孤立的行為,常是深刻的教會性行動,要在彼此共融的精神下完成。凡此種種,在那些絕大多數非基督徒的教會地區更見應用得到(43)

司鐸應努力與司鐸同事們有真摯的友誼關係,以這種方法彼此幫助,更容易發展他們精神的和知性的生活,給予物質方面的協助,並使生活更充實穩定。在司鐸間這種因基督而發展的友誼,是每個人與基督個人共融的結果,是克服孤獨困難的一大幫助(44)

以操心人靈的牧者論,司鐸尤其是堂區司鐸們,特別應關心到主教指派給他們作為助手的年輕司鐸們,應以手足之情幫助他們,使他們從來不感到受到遺棄,而能完全整合在「司鐸團」內。

在推動司鐸間兄弟友愛的方法中,也許值得一提的是各種司鐸善會。假如它們的章程得到合法長上的批准,它們的目的是培養精神生活,人際關係,文化和牧靈活動,以及發展司鐸間及與主教間的團結,都值得鼓勵(45)。凡是封閉的和排斥別人的,尤其是那些與政治運動和有勢力的團體掛u的,都應該戒避(46)。總之,在新興的教會中,整個「司鐸團」的團結應該特別強調。

有一點特別不可疏忽,就是在俗司鐸和傳教士之間的兄弟友愛,尤其是那些傳教士為地方教會的創始及發展本地神職有責獻的傳教士。

司鐸的弟兄友愛顯然也包括那些修會司鐸及使徒生活團體的司鐸們。再者,更推廣到更密切跟隨基督而度奉獻生活的平信徒們。司鐸們應有準備給予(輔理)修士及修女們精神協助,根據主教的指示而行,而不要干預到他們團體內在的紀律及組織問題。

7聖道職

司鐸身為天主子民信仰上的教育者,又分享基督的先知角色,並且是主教的合作者,宣講救恩的話﹝道﹞,並經由道的力量,把信眾團體集合在一起(參羅1017)(47)。是司鐸的任務。宣講福音者的責任是傳遞天主的話,他是聖道謙卑的僕人,而不是人間智慧的僕人(參格前21)(48)。聖道職有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新生的教會來說,可以提出以下數種:對非基督徒的初步福傳;對信徒宣講;慕道者的要埋講授;已領洗者的要理講授;在教育文化界的福傳,以及個人的交談。

△孜孜不倦的福音傳播者司鐸應優先向在自己區域內尚未受洗的人宣講福音。初步福傳是教會經由宗徒們從主自己所接受的最基本的責任:「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1615;參瑪2819)。每位司鐸由於他的先知角色,並由於他與他的主教的傳教責任的合作關聯,有嚴格的責任宣講「生活的天主及祂為了眾人的得救所派遣來的耶穌基督」(參第前19~10;格前118~21)。為此當聖神開啟非基督徒的心時(參宗1614)他們會接受信仰並自由地歸主」(49)。每位司鐸要和伯多祿和若望一樣,應肯定自己的意願,成為孜孜不倦有關耶穌默西亞的宣報者:「我們不得不說我們所見所聞的事」(420);他們要把主對保祿所說的話當作是對他們說的:「不要害怕,只管講,不要緘默,因為有我與你同在」(189~10)

在計畫教區及堂區的使徒工作時,對非基督徒的宣講,要擺在重要地位,首先是司鐸和執事們要投入,並與傳道員和整個基督徒團體合作。

△為聖道服務堂區司鐸與他的合作者們的責任,是訂立一個宣講的計畫,此計畫要多次並正常地下達到一般信徒們,包括那些不能每主日和慶節參與彌撒感恩祭的團體在內。

宣講負擔高度的責任感以及司鐸們的獻身精神:它從來不能是即興之工作,而是要以研究和祈禱作預備的;它必須表達出聖經的永睇靋、傳承、禮儀、教會的訓導和生活(50)。應該在司鐸的宣講與生活之間有一致性,使他的話由他的生活而增強他的見證(參瑪516);而所作的評斷標準,應對基督徒生活不論個人與團體有持久的價值(51)

彌撒中的講道是有特殊重要性的宣講,它是禮儀的一部份,並為司鐸或執事所保留。它應從聖經的章節和禮儀年的週期出發,闡明信德的奧蹟和基督徒的生活規範(52)。它也需要與教理有聯帶關係,使所宣講的奧蹟配合到日常生活的情況及文化的背景。

在傳教區域內神職短缺,依據教會法的規定(53),平信徒被允許宣講。在這種情況之下,司鐸們應在信徒中選擇合適的侯選人,也應該預備他們擔任這個非常審慎的職務。當主教發布任命後,他們需要投入堂區的宣講節目,並給予他們兄弟般的協助。

△投入要理講授要理訓練,了解為有系統地講授教義以及教友生活逐步的經驗,是教會團體,尤其堂區牧者們嚴重的責任(54)。堂區主任司鐸由於他們的職務,有責任操心使教理講授以正常而有序的常規進行,使普及到各階層及各種年齡的信徒(55)

在傳教區域內,要理講授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為新生的教會團體要成立,新頒洗的信友的信仰成長必須推動,在新生教會聯帶的背景下,需要適當的本土化並受到非基督徒環境及現代唯物主義可能有的影響,更是需要。

在這方面,各級團體人士的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下列一些範圍內的人士:

父母是首先有責任以言、以行引導他們的孩子成為基督徒(56)。司鐸要為即將結婚的人作準備,並以應有的教導及實際的協助,幫忙信徒夫婦擔負起他們的責任。

教師對新生代信德的成長,顯然擔任重要的責任(57)。對許多青年人而言,學校裡的宗教課程,為他他們是初次認真地接觸到聖經。為此司鐸們對天主教學校及公立學校應予以特別注意,使他們能提供首次福傳,及已領洗者的宗教訓練有適當環境,並使基督訊息適當地降生在學校所傳授的文化價值上。應用這些適當機會,要看學校的性質,教師的宗教訓練以及國家法律而定。重要的是學校方面,在教區及堂區的牧靈計畫中所能實現的關鍵性角色(58)

傳道員在傳教區的教會中,有責任教導基督教義,並和司鐸合作組織禮儀訓練與慈善事業(59)。在某些情形下,有時他們要照顧司鐸只能有時到達的小型團體的精神利益。由於各地教會的發展,往往什麼都做的傳道員,逐漸為專職的傳道員所替代。司鐸們要與傳道員發展一種特殊的關係,承認他們的身分地位,給予他們應得的報酬,注意他們精神的和知性的訓練,盡可能根據教區的規定,在特別中心受訓(60)

傳道員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訓練並領導慕道者(望教者)。尤其在非基督徒佔多數的地區,福傳的初果,往往大部份走由於他們的慷慨。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強調慕道期的角色,經由訓練與學習,慕道者進入救恩的奧蹟,並進入信仰、愛德及使徒工作的生活。主教團可根據「進教入門程序」(Ordo Initiations Christianae),訂定出慕道期的規範,決定慕道者的義務進程及權利(61)。要求司鐸們大量地努力發展慕道期,要信服這是推動教友團體在數量和成熟上成長的特優方法。

推動要理訓練及普通的講道,司鐸們應研究如何應用大眾傳播工具,也協助教友們發展對這些工具適當應用的準繩。這將要求警覺性及若干必需的訓練,激勵平信徒參與的才能,以及運用具有完整裝備機構的能力(62)

△個別交談這是切不可把它丟棄一旁的一種語言溝通的有效方法,面對面的交談。主親自運用了這種交談的方式,例如祂與尼苛德摩的談話(參若31),與撒瑪黎雅婦人(參若41)及法利塞人西滿(參路736~50)等的交談。在一個傳遞話的人和一個聽話的人之間的個別接觸應得到鼓勵。司鐸們應特別注意和好聖事以及靈修輔導,作為兄弟般接觸及交談的良機,此時對個人的問題,可有適當解答的機會(63)

8主持禮儀和施行聖事

司鐸特別分享基督的司祭職,身為基督的聖職人,並在主教的權威下表達他的司祭職,尤其是在禮儀及施行聖事時(64)。因此他應設法發展禮儀的深意,並成為信友禮儀生活的堅定激勵者(65)

△聖專司鐸對有關聖事的職務,首要的工作是經由要理講授,使聖事得到真正的了解:聖事的教會特徵,聖事與聖體的內在關聯,信友領聖事的基本領悟,以及教友由於普通司祭職,活出每件聖事的特有恩寵(66)。人應消除那種理念,以聖事是自動的好像魔術性的事,與生活無關。

如果信友準備妥當,有權利領聖事(67)。牧者們只是應注意他們是否準備妥當(68)。這個準備,不應僅限於在施行聖事前,也需要領聖事後繼續,伴隨他們並幫助他們成長成熟,對新教友尤其要注意(69)。對那些首次領聖事的人,團體有責任製造兄弟友愛的歡迎氣氛。

為了教會的成長強調聖體是團體建立以及生活和成長成熟的中心是必要的。在舉祭時,「與永生的司祭有特別的和聖事性的認同」(70),司鐸們應把聖體奧蹟務實地置於他們的生活和團體生活的中心。他們不可忘記,只有從這聖體為中心出發,他們的講道才能收效,並把託付他們的團體團結一起。他們應鼓勵信友積極地參與彌撒,奉獻主的犧牲於天父,並奉獻他們自己的生活予天父(71),多次領受生命的食糧,並朝拜在聖體龕內生活的基督(72)。當司鐸缺乏時,不可能所有教會團體每個主日都有彌撒,牧者們應訂定輪值的節目,使信友在他們的教友生活的基本範圍上,能有某種安全和次序。

在目前的情勢中,也必須提醒司鐸們「勤懇、正常、忍耐而熱誠地執行告解的神聖職務」(73)。這是一項要求便民和犧牲精神的牧職,但也是經由教會的聖職,天主的仁慈在基督身上的最高表達。司鐸也應嚐試使這件聖事成為排解現世紛爭的解決辦法,由於個人犯罪常影響到社會生活,使人格尊嚴受到負面的後果(74)

在傳教區域內,告解的習慣,仍然剴切面廣泛地實行,這要感謝好的要理講授及牧者們的慷慨,但要設法克服任何組織上的及人手的困難,以能維持並加強這件聖事。某些計畫是需要的,尤其是在大慶節時,能使鄰區的司鐸們,在這任務上彼此幫忙。人們必須記得個別的告解,是良心上感到有重罪的信友,與天主和教會和好唯一正常的方法。沒有先個別告解的集體赦罪,只在迫切有死亡危險或嚴重需要時方可頒賜;當有許多人要辦告解時,卻沒有足夠的司鐸,在一定的時間內要聽完每一個人的告解,同時他們又確知不是由於他們自己的錯,將會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剝奪了聖事的恩寵或領聖體時,方能這樣集體赦罪。依據教會法,為判斷是否有足夠的條件能集體赦罪而不個別告解是教區主教的權限,他需要重視主教團其他成員達成協議的標準,去決定個案是否有這種需要(75)

團體懺悔禮儀可以舉行,特別是在禮儀年的比較重要的季節中,同時要教育信徒瞭解此禮儀的團體淨化意義,即使沒有聖事性的赦罪。

司鐸們雖非絕對卻需要特別注意,在對非基督徒作首次福傳的區城,洗禮和堅振,也需要特別的注意。

需要特別強調洗禮的效果,如:從罪惡中解救出來,成為天主的義子義女,與基督的肖似,成為教會的分子(76)。應特別注意洗禮的準備事宜,包括父母及代父母在內,如果是嬰兒,如果是成人時他自己也要準備(77)。慕道期與洗禮之間的自然聯繫應予提出(78)。在領洗以後需要追蹤,因為新教友需要幫助以完成基督徒生活的責任,並使他們整合到歡迎他們的教會團體中(79)

也需要強調堅振聖事的效果。堅振使剛入教的人趨向成熟,以聖神的恩賜使他富裕,更與教會結合茁壯個人的信仰並增強人的責任,熱心於教會團體內和團體外的使徒工作(80)。為那些領堅振的人亦然,要為他們小心謹慎的預備,並事後追蹤,幫助他們的基督徒生活更成熟起來,並更慷慨投入包括向非基督徒在內的使徒工作。堅振的施行是使每位領堅振者與主教之間建立個人關係的好機會。

△禮儀的某些優先為教會成長的過程中,牧者在禮儀方面的工作,應有某些優先:首要的是在舉行禮儀時,要有「團體意識」,禮儀是基督及教會的工作(81),根據不同的秩序和職務(82),每位基督徒作適當的參與。其次,需要積極的參與,這假定有準備工作及對禮儀行為價值的意識(83)。為此必須強調禮儀與生活間的聯帶關係,使信友們在他們的生活中,實踐他們以信德所領受的基督奧蹟的富裕(84)。應有意識地作本地化的努力,使禮儀活動更易被了解,並更呼應民眾的文化背景,但不可削弱奧蹟不可或缺的意義(85)。對禮儀本地化的研究及它的務實應用,應根據主教團的水準,並與普世教會的傳統和規範符合。負責照顧人靈的司鐸們,應是本地化的有信心的擁護者,並對教區核准的共同計畫,勇敢地付諸實施(86)。最後應認真的注意到「無司鐸時舉行的主日禮儀」。既然舉行感恩祭是基督徒生活的中心及高峰,即使可鐸短缺(87)而不可能有彌撒的情況時,必定要確保信友團體,能在每個主日有祈禱禮儀。主教團和每位主教有責任對其內容、程序、與禮儀年的關係,誰來主持等,都依據教規的協調,規定這一禮儀活動的做法(88),重要的是不要把它與感恩祭混淆。司鐸要準備這些有關的團體以及團體的鼓勵人,使這些禮儀活動,包括讀經以及可能有的分送聖體,成為真正的禮儀祈禱的表達,能幫助信眾聖化主日並增加他們參與主日彌撒的熱聖。

△主禮司鐸的舉止應有端莊得體的意識,並且真正對禮儀有所了解(89)。禮儀的尊嚴同樣可以確保,即使建築或用具,簡單或窮困,只要禮儀保持內外的虔誠,避免任何怠忽和匆促。為此主持禮儀者要積極鼓勵,親自遵照禮儀規則,加以說明勸導,並經由讀經、詠唱、動作、靜默片刻等插入。為主持禮儀和使鼓勵有效,司鐸要有深度的靈修,道理知識,影響別人的才能並有準備每個禮儀活動的意願。

△忠信遵守禮儀規則司鐸們為表達神聖性並為教育教民此事,對於舉止、言語、服飾和設備都應該合適。教會對這事曾頒布了清楚的教導,所有司鐸都應該遵守(90)。對禮儀規則的忠信,並具有活力的樣子舉行,將為團體樹立好榜樣。信徒將在司鐸內在的熱心及儀態的尊嚴上,對所舉行的奧蹟得到深度的意義。司鐸應知道,如果沒有足夠的理由,以添加或刪改來竄改禮儀,或不穿祭衣,或不用聖器或不在指定的地方舉行禮儀,在領導角色上必定失敗,能導致信友們的迷失。除了承認有必要的情況和正當的例外,強烈要求司鐸們,使新生的教會團體的禮儀活動,盡可能循規矩並具尊嚴。也需要記得莊重的舉行禮儀,更會吸引那些有意要成為基督徒的人士。

9拯救、人性發展、與特別關愛貧窮人

人類的發展是與福傳聯結的。事實上教會的使命只有一個,是由於基督本身的意願而來(參瑪2541~45;格1619~31),包括男女的全人發展,無論是個人或是在社會中,需要時可以控訴那壓迫他們的邪惡與社會的不正義(91)。但也應記得,教會固有的使命並「不是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層次內」,而是「宗教的」(92),「因為當教會宣揚基督的真理,教會本身及人類時,她為發展的迫切問題,提供第一手的解決方法」(93)

由於這種關係,在教會不同地區,對拯救(解放)引發了或多或少的爭論,以及對「解放」的實際應用。每個人被召,在天主永遠之愛的計畫下,與天主與人類及整個世界共融,這與人息息相關的,也經由人達到共融的目的。這種共融,為罪所破壞,但在人類元始,依據天主預許的救恩(參創315;羅520~21),在基督內恢復。基督以祂的死亡和復活,拯救我們脫免罪惡,以及因罪而在私人和社會的層面所產生的壓迫、自私及不正義的後果;祂恢復與眾人的共融並提供救恩。

教會跟隨基督的榜樣,宣講同樣的拯救,並努力幫助人們在生活的所有層面獲得這一成果。在傳教區域內的司鐸們,必需對這一問題有清楚剴切的觀念並對解放(拯救)神學的基礎本質符合教會的訓導有所了解(94),以能在理論和務實上有效地提供貢獻而沒有失之於偏激的理念。

為使福音的及天國的價值,落實在經濟、社會、政治層面,是平信徒的專職(95)。司鐸們應為平信徒作此準備,並催逼他們在現世性的事務上,擔負起自己的責任來(96)。司鐸們在這種使徒工作上,應有勇氣與平衡。為了牧靈聖職在拯救人類的發展及正義上有收獲,司鐸們對教會的社會教義,指導鋼要並牧靈選擇,要努力去求得一個完整的了解。當有的人受到有錢與有勢的人的欺凌時,司鐸們應與他們打成一片,團結一致,使他們提高警覺,不被動地屈服於社會的不正義環境。牧者們不應放棄面對這類工作固有的困難。

也應該記得,由於戰爭及自然災害所產生的難民嚴重現象。逃亡,家庭的離散,孤苦伶仃,赤貧如洗等痛苦,多次導致精神崩潰,挫折,失望。為復建一個人的生活,宗教信仰是一珍貴的支持。司鐸對群居的百姓的問題、難民營的混雜、青年人的漂泊,等種種情況,首先感到衝擊。為此需要司繹們對此生活關切,對這種特有的牧者任務有所準備。

當為發展工作時,尤其是公開控訴不義案件時,司鐸仍要以教區斯定計畫,並經主教核准,以團體的而非單獨行事,尤其在社會政治範圍內的事,應常牢記,個人過度的投入,會使司鐸偏離本有的軌跡,即牧靈愛德,而損壞他使命的可信性,並使信徒產生迷失方向,以及對使徒工作的偏見。

在向其他教會或國際機構申請經濟協助時,常需有地方教長的核准並與教區計畫協調,這樣在堂區各個團體間確保公平。

在福音的要求中,有一件極重要的事,即對眾人的愛德特別關愛窮人。教會再三肯定她優先或選擇窮苦人,並要求司鐸們對此事務實。不是絕對選擇的問題,但是一個愛為優先的特殊形式—愛人。基於他們是人,不是基於他們有什麼或者由於他們所處的優越環境。貧窮人不僅指沒有錢的人,也指受壓迫者,邊緣人,有嚴重困難的人,例如殘障者,失業者,移民,難民沈溺吸毒者等(97)。司鐸們應與這些兄弟姊妹們親近,分擔他們的問題與痛苦,並在他們身上好似看到基督的痛苦面貌(參瑪2540)

即使在社會發展工作上,司鐸們應信服,福傳必須以超性的價值而不是靠經濟的力量來完成。為了確保教會的使命,人必須戒避那些為信徒以及對基督教義有興趣的人看來,太世俗的願聖。

10 促進合作

使徒傳教活動是教會的工作,是以聖統組織的團體(98),以各種不同層次的權限所作的工作。

司鐸們有責任以他們牧者的服務,具備教會的精神來完成責任,身為團體的分子,與主教合一及服從主教並與所有牧者身分的人士合作,避免獨立行事及自立行徑,要以忍耐及適應性並與團體同步來達成目標。

司鐸們的參與教區計畫,也經由他們加入各個不同的委員會和組織而達成。他們要以關心和慷慨付出時間以能使教區大家庭成長。

在堂區內,本堂司鐸首先要使牧職同工之間,有正常的合作:即司鐸、執事、會士及平信徒們(99)。要努力培養團結一致,尤其是在那些專職作使徒工作者之間,為了資訊、計畫及評估,多次並時常集會。

教會法已提到的參與的結構如牧靈委員會(100)及經濟委員會(101),和其他團體組織,例如小型基督徒團體,各種善會和運動,應志願地成立並推進。也應注意到,在某些文化裡,小型團體是社會結構的基礎,並可以成為基督徒生活的理想環境。這些基因團體需要幫助成為真正教會性質的,與教會及其牧者在教義、組織及使徒工作方面,完全合作無間(102)。司鐸應鼓勵團體之間行動的輻合,在尊重每個團體的個別性與獨立性之下,要精神團結一致。

在教區和堂區的層次上,應在地方神職及多數屬於修會的外籍教士們之間合作。這些傳教士是由教宗所表達的普世教會的命令並和地方教長訂立合同而作傳教工作。他們的臨在是傳教區域教會的一個特恩,也是地方教會之間愛的交流。這些傳教士應努力整合於本地社會及教會中。例如他們是司鐸是「司祭團」的成員,在一切有關牧靈工作活動上都屬於主教,而生活行動卻依據他們會憲所闡明的特殊神恩(103)。本地司鐸要克服任何錯誤的國家主義,要與他們的傳教士共融生活,重視他們在使徒工作方面的幫助,尤其在第一次福傳方面,不但有益而有專長,而且在許多情況下是不可或缺的。至於傳教士一面,要鼓勵使本地聖召成長。在這些修會與本地神職之間,在主教的領導之下要有適當的工作協調,注意到存在於使徒職責和各修會本身神恩的存在應有的團結一致(104)

為牧靈工作全面性的一致,這在傳教活動上是最重要的,司鐸們需要遵照教區和堂區層面特定的計畫做去。這需要應用到受過考驗的技巧,例如:對環境的研究,指定一般的和特殊的目標、標準、策略、行動的方式。不要使計畫僅存在於理論層面,要做出具體的計畫,釘牢剴切的目標、創意,那些人負責、地點與時間等,計畫應正常地受到核對。

11致力於文化的福傳

福音超越任何文化,不認同任何一種文化(參若1836)。可是福音所宣講的天國,是由人民生活出來的,而人與文化深深地結合一起,為此建立天主的神國是不能不注意到文化因素的。此重要領域對傳播福音有很深的意義,由於他顯然牽連到聖言降生成人「『道成人身』」。教會不只有福傳文化的單純任務,即推進並歡迎國家所有的只要是善良的泉源、富藏及風尚,也負有把福音帶到所有的民族中,從內部使之變化,淨化其中無論是新的或舊的負面成分,使福音訊息能以嶄新而有力的方法表達出來。

既然地方教會每天生活在信德和愛德的經驗中,本土化首要的對象是地方教會。專家們可以協助激勵和指示,但他們不是主要的工作者。本土化也不是一個團體的工作,而是在同一文化圈內生活的所有的教會團體的任務。最後本土化不是一蹴就成的,而是不斷把基督徒的經驗,整合到文化內,它從不止息或從此結束。

應注意到經過很多世紀以來,福音滲透到許多不同的文化裡,由這些文化中,採擷有價值的東西,成為基督徒普世性的價值,有資格回答任何文化的任何問題。這一事實有助於福音訊息,在一個特殊文化中的本土化,並使之富裕,當識別一種地方的風尚時應特別注意,不是粗心地毀壞這些風尚,剝奪一個種族的文化遺產,它也是整個教會的產業。在這一挑戰性的使徒工作領域內,司鐸應以信心與快樂投入,研究如例判斷自己的文化,能辦認出正面的因素及較不是正面的成分,並注意到罪的後果,為此不要相信所有文化的表現,都必然是價值。他們必須放在心上的,不要因為本土化而危害教會的合一,而要常從聖經出發,並符合於教會的傳承,以及活的教會訓導所指的方向(105)

為使本本土化達到目的而不使信友們失去方向,司鐸們要與主教並和他們的司鐸同工結合一起,跟隨主教團所制定的共同計畫去行(106)

在這方面,應提出各國天主教民間虔誠的必要運作,這些大眾化的虔誠和它的價值,信念、動態和建基於天主公教的表達,是福音與文化間交談的優良園地。它是民眾智慧的表達。為能使文化的福傳向下紮根,應在文化中培養這種大眾化的虔誠。司繹們也要顧及到大眾化虔誠是基於真正的基督福音,而不要陷於魔術,迷信及宿命論或其他的偏差(107)

12青年們的朋友和嚮導

在教會內青年人是活力和積極的力量,是教會關懷和愛護的中心;他們是教會的希聖(108)。深信青年人本身是受珍惜的一群(109),再者青年一代在建設社會上是處於關鍵性的角色(110)。教會委託司鐸們要優先照顧他們(111),司鐸們應協助青年成為人性的及基督徒堅強人格的男女(112)。在新興教會的團體內,年輕人口佔很高的比率,這種形態的牧靈工作,是致會現任及將來的優先工作(113),司鐸應善用年輕人做福傳工作。當他們已受福音的薰陶後,成為向非基督徒青年福傳的主角(114),使徒工作才有希望。

司鐸對青年人的態度,應以純樸的愛和極大的予以方便為特質。首先應努力自己和他們興緻勃勃地在一起,即使要犧牲自己的不方便,也在所不惜,分享他們的理想,對事情的看法和他們的問題與活動。司鐸應針對青年人激勵他們作成判斷,以及能面對艱困的情況,例如處身於世俗化的,有時是無神的文化,反人權的意識型態,社會的不義,失業,吸毒和性的誘惑等等。司鐸應接近青年人開導他們,指引他們,走出這些危險,助長他們有信心地成民使他們克服他們本身所有的某些矛盾,做正確的決定而堅持到底。司鐸們要設法用青年的眼光去看事,並準備為他們奉獻許多時間,分享他們的興趣,和他們建立友誼,並致力靈修輔導,能影響他們渡過青少年的時期,司鐸們應知道教會有許多話要向青年們說,青年們也有許多話要向教會說(115)

也需要使青年人組織男性、女性或混合的團體,盡量利用學校裡的機構、善會和團體,或者鼓勵他們新組成自然產生的團體。青年人需要參與及彼此支持,以達某種有價值的成果,以促成一起成長。因此司鐸要熟識團體動力,並訓練青年團體的領導人。

在教區的層次,必須有一個組織推動青年人中的牧靈工作,有對此工作訓練有素的司鐸,並委派他們去協助堂區或其他的團體。

司鐸應意識到今天慣有的一種現象,而且在傳播教會訊息時,有它的影響:即有很多的青年願意被重視,直到成年,並且強調他們不成熟的判斷標準說是他們青年人的,並以此標準來審斷生活。這是適應的問題,與青年人談論問題時,必須注意及此。

對青年人的牧靈途徑不應單限制在他們的範圍內,也要包括整個教友團體,使整個團體了解到和注意年輕一代的期望,為他們要成為光明正大和堅持信德的榜樣,並把青年人整合到團體內,因為團體沒有青年人生氣蓬勃的貢獻,將是不完美的。成年與青年整合一起並交換意見和價值觀,將形成真實而完備的教友團體。

13聖召的推動者

司鐸在推動聖召上有無人能取代的角色。由於深信聖神繼續不斷傾注特殊聖召的神恩,再者,由於基督愛護青年,故不斷地召喚他們(參谷1021),司鐸應志願地在青年人敏感而決定性做選擇職業的時期與他們同行。

聖召的工作是在基督徒團體中開始,要求祈禱以及符合信德的生活。團體以各種不同的服務,功能及神恩,在推動聖召方面,有共同負責的使命。家庭與學校都有特殊重要的角色,因為家長及教師對職業導向方面也有責任(117)。但是孩子及青年人自己是最有關係的。再者司鐸應向他們挑戰並幫助他們從各種可能的職業中做出成熟的挑選。

如果他們中有任何司鐸或會士或成傳教士聖召的表示時,司鐸應機智地介入,並陪伴他們作適當的靈修輔導。師法耶穌的榜樣,不要害怕向青年人挑戰,明確的建議他選擇,完全獻身於天主做使徒工作的服務(參瑪419~20;若13942~43)。司鐸也應該記得,最好的邀請是司鐸自己的忠信而又愉快的生活。司鐸不應該抱著幫助需要者的理想,而不強調每個神聖聖召的決定性的焦點,是要愛耶穌基督本身,並繼裙祂救贖的工程。司鐸應記得只有在熱忱教友生活的氣氛中,聖召才能產生和成長。

在這工作上很重要的一點是,幫助年輕人評估他或她的動機。申請者的素質必須受證明,以避免在陶成的場所,充滿了動機不充足的侯選人。每位主教有責任對辨別聖召,訂出一套標準,強調人性的與精神的成熟,智力,服務意願及社會關愛。是否適合司鐸聖召的標準中,基本的條件之一是有意向非基督徒福傳的意願。司鐸們也要參加教區的及全國性的聖召計畫,支持共同的創意,運用對推動聖召能提供援助的組織。

推行聖召的部分工作,是接待並關心在家裡度假和在作牧靈實習的修士們。司鐸尤其是堂區司鐸,要接近他們,陪他們祈禱,助他們使徒工作的體驗及進修,也要與修院長上有所溝通了解。在執事們牧靈訓練期間,是他們陶成也是他們開始聖職的重要時刻,特別應注意他們。

14關懷平信徒的身分

教會關心注意平信徒,強調所有受過洗的人的成聖的聖召,以及他們的先知、司祭、和君王的職務(118)

司鐸應開放並關心平信徒,視教友是和他們一起都是主的門徒。在執行聖職時,雖然職務不同,但不能忘記,他們與平信徒都是「同一基督身體的肢體,共同受命建設這一個身體」(參閱羅124~10)(119)

對平信徒所作的牧靈工作,首先應注意到他們的「在俗」特質。他們是經由處理現世事務來尋找天國。他們生活在此世,在社會和家庭生活裡打滾,但他們為天主所召喚,由福音精神所帶領,猶如酵母,從世界的內部使之聖化(120)。在那些基督徒人口屬少數的地方,受過洗的平信徒的存在特別有意義,因為他們能為福音訊息的力量和適切作證(121)

現在平信徒的工作愈來愈珍貴和迫切,因為教會傳教的任務範圍愈加擴大,需要所有受洗的教友本人的投入。這樣看來,訓練成熟而投入的平信徒,為教會的建立和發展,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122)

司鐸們應努力使他們的平信徒深覺宣講福音的嚴重責任,並以愛的精神和福音的力量,與同胞們團結一起,作為現世秩序的鼓勵者(123)

司鐸應深信平信徒使徒工作的價值,應推動、訓練並鼓勵他們。這樣做使他們度純樸的基督徒生活(124)熱忱地獻身於此工作。司鐸們應介紹他們參加各種委員會和工作小組,在團體中根據他們固有的聖召,委託他們事務(125)。司鐸們從來不應取代平信徒的地位,但要使信徒們常主動,深信教會的成長,尤其在傳教區域內,有賴於訓練有素的平信徒有活力的存在。

在教會的生活及各種牧靈活動中,要特別注意到婦女的臨在。由於女性固有的價值(126),在某些事務上,婦女的介入能有更大效果,例如,家庭生活,兒童教育,要理講授,慰問病患,援助與慈善工作等,以及某些事,也許不適合於男性,尤其不適合司鐸去干預。與婦女同做牧靈工作,在司鐸方面要求成熟和明智。女性活動的直接管理,最好委託她們中的一員去做。

15家庭的使徒工作

基督徒家庭有幸成為天主的肖像,而天主是愛,這個愛接觸到人時,是整個人格:身體和精神,使夫婦結合而結果實(參弗525~32)。為此家庭是「社會首先而有生命的細胞」和「教會家庭式的聖所」(127)。耶穌支持家庭原始的和不變的價值,如果說到處家庭正在經過複雜的變遷,有光明的也有黑暗的一面,在傳教區內,由於社會情形,文化影響和各宗教的信念,更要解決許多特殊的問題。教會自覺在這個時侯,面對基督徒家庭極大的挑戰(128),同時肯定支持它,把這事委託牧者們以首要的任務來處理(129)

堂區司鐸主要的職務之一,是操心堂區內的家庭,而其他司鐸、執事、會士和平信徒同工,在這事上要幫助他(130)。家庭牧靈最適當和直接的場所是堂區,由於共融關係,以及家庭本身由於領受聖事所得的恩寵(131)

家庭牧靈,應從預備結婚的男女,給予遠的、近的、和直接的準備開始。遠的預備始於青年人的要理講授;近的預備則由堂區牧者擔任,且有受過訓練的人予以協助;直接的預備是司鐸的任務,由於它和聖事有密切的關係。司鐸們應小心觀眾,將要結婚的男女是否對婚姻有所準備,要個別約談,及同時約談(132),特別注意聖事的意義,婚姻的神聖性,以及由婚姻地位衍生出來的責任。在某些文化中,是家庭本身傳遞年輕一代、婚姻及家庭生活的人性的和基督徒的價值,這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

在婚姻的禮儀中,夫婦象徵並分享基督和教會結合的奧蹟以及有結果的愛情(參弗532)(133)。為此,盡可能使婚姻聖事的舉行愈隆重愈好,更好在慶日或在教區計畫中規定的日子,並有教會團體的積極參與。聖道禮儀要申論婚姻的意義,並幫助在場的人對婚姻價值有所了解(134)

婚後的牧靈照顧,是幫助夫婦生活出他們的聖召和使命,這是團體所有成員的任務。司鐸應關心新建立的家庭,協助他們發揮婚姻聖事的恩寵,以基督徒精神感謝快樂的時候,接受並克服一定會面臨的困難,尤其需要以愛心來接受孩子們,以快樂的心情負起幫助孩子們長大成人和成為基督徒的責任(135)

雖然違背教會訓導的傳生生命的理論繼續不斷地繁衍,甚至成為神聖不可侵犯的民法,司鐸有艱辛而應受贊美的任務,幫助信徒們有意識和負責任的「天主造生之愛的合作者」(136)。在教區的層面,應有聯結、堅持,並有計畫的牧靈努力,在新生的教會地區,對負責的傳遞生命,有適當的教育,並符合教會健全的傳統訓導。在傳教地區,教會有關婚姻的教育,常得力於當地文化的價值,而這些價值要發揮出來。牧者們應特別注意的,有下列各點:經由講習和個人的訓導,由專家及道德崇高的人士的幫助教導信徒們,特別是那些已訂婚者,根據自然調節生育法作負責的基督徒父母;發揮出夫婦間節操的完備意義和價值(139);堅決地對抗墮胎的禍害(140);要以特殊的智慧依附教會有關遺傳工程及人工受孕等生理醫學問題的訓導(141)

牧者們應幫助家庭忠於基督徒的職守,即使在冷漠或者敵對的環境中,應以愛,犧牲的精神及共同的祈禱來彼此支持,並在社會上,尤其是在非基督徒間,做福音的真見證。在牧者的工作中訪問家庭是重要的課題。司鐸們對這一使徒工作應訓練有素,並要對家庭猶如「父、兄、牧者和導師」一樣(142),除了對窮人以及受到特殊考驗者特別關心外,對所有的人一視同仁。

新生的教會,由於地方文化、宗教或社會環境,對婚姻及家庭,常面臨特殊的問題。往往社會所容許的男女的結合,沒有在教會內合法的辦理,或者由於丈夫沒有付出應給新娘的完全的聘金,或者在觀望是否婚姻會有效果,或者另有其他民法和當地風俗習慣上的理由。有許多多妻個案,信仰不同的混合婚姻,在某些地方有離婚的禍害。這種配偶的牧靈照顧是敏感而棘手的。主教們應該與主教團其他成員商量,並規畫出牧靈的藍圖,根據教宗核准的一般規定,應用在具體環境中(143),一方面允許他們領受聖事,同時卻表達深刻的關愛和尊敬。為此青年人應該受到教育,接受基督徒婚姻的責任,對於那些因人性軟弱,或受外界壓力而處於不正常的婚姻狀況的人,應予以同情心的了解;要鼓勵這樣的夫婦不致失去希望,但要盡其能力度基督徒生活,教育子女們宗教生活,盡可能使他們自己的結合正常化;應用教會法的規定,使混合婚姻(144)作「根本補救」:使「法定效力追溯既往」(145)

16接近病患和老年人

病人與老人需要團體中的特別照顧,尤其這是牧者的事(參瑪253643;谷1618;路911)。這些人由於身體的和精神的脆弱,並由於內在的和外在的痛苦的幅度所困。

司鐸們要同情關切病患,並視他們是自己羊群中珍貴的部份。司鐸們應親切而不斷地伴隨著他們,幫助他們了解基督聖心中的無限愛情(參瑪1128),基督徒的休戚相關及十字架奧妙超然的意義。司鐸應鼓勵他們在祈禱中找到力量和希聖,與耶穌的苦難相結合,為了世界的得救而奉獻他們的痛苦:「在我的肉身上,為基督的身體教會,補充基督的苦難所欠缺的」(124)。由於這信德的支持,病人能成為在許多苦難中懷有聖神的喜樂的人」(得前16)為主內兄弟姊妹以及那些還沒有信仰主的人們,成為基督徒希望可信的見證。這種牧靈的關心病患和受苦難的人們應堅持不渝地做去(146)

使病患及者年人勤領聖體,是司鐸能給的最佳禮物和幫助。由於基督的復活,司鐸在聖體聖事中能帶給他們得勝痛苦和死亡的保證。雖然科技這麼進步,往往今天社會中所有的空虛,只有基督徒的智慧可予以充實。這樣也能幫助老人克服他們體力逐漸衰退的痛苦經驗,或是孤獨及被棄的經驗。司鐸們需關心年老人並幫助他們實現他們這一個生命階段的積極一面,有它特殊的使命。年者人在教會和社會能被視為「信德傳授的見證(參詠442;出1226~27),智慧的教師(參德634811~12)愛德的工作者」(147)。他們應受到積極的幫助,完成他們在世的時間。特別敬者的文化應受到讚頌,要以他們為家庭的構成部份,視他們為「過去的見證,並對青年人的將來是智慧的啟發與泉源」(148)

對病人及老人的牧靈照顧特殊的時刻是施行和好聖事及病人傅油聖事。司鐸們應小心翼翼完成這寶貴的聖職(149),不要拖到最後一刻,同時如果可能並依照主教所規定的,可以集合多人一超為他們舉行病人敷油聖事,如果可能也邀請他們的家人及團體參加。

在病患和老年人的牧靈照顧中,應邀請受過適當訓練並受委派的平信徒,例如特別委任的分送聖體員和其他不同的慈善工作者(150)。但司鐸不可放棄自己親身的不可或缺的接觸。

就這情況而言,司鐸們也應該特別注意殯葬禮。在任何地方,尤其是在有敬祖傳統的社會裡,牧者們要陪伴喪家在這種悲傷的時刻,並隆重舉行喪禮,並使團體中愈多愈好的人去參與。要把教會參與的特有意義表達出來:即基督死亡的踰越奧蹟性質(參羅63~9;格前1520~22;格後414~15;默1413),同時要注意各地文化傳統中有關服裝的顏色,音樂,葬禮的地點和形式(151)。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給予信友們一個諸聖相通功的經驗,並對四末及為亡者祈禱作要理講授。再者,也是一個機會給非基督徒作證,受過洗的人所信的基督,是得勝死亡,並賜予永生者。

17大公主義的推動者

基督徒間的不睦「顯然違反基督的旨意,遭致世人的困惑,並使向萬民宣傳福音的神聖事業遭受損害」(152),為此而阻撓「圓滿的合一」(153)。司鐸應深信自己是大公主義的推動者,希望耶穌的祈禱「願眾人合而為一」得以實現(1721),不因當地尚有的阻撓或誤解而灰心喪志。

司鐸們對他們自己的教友應把天主教教義剴切完整地教導出來(154),不能陷入相對主義,和在信仰和行為上的混淆不清,即使善意的也不可。

在大公運動正式起步時,司鐸們應遵照教會的指示,以地方教會言,應奉主教團及主教的指示(155)

在同非天主教徒的具體關係上,此有時造成牧職上的問題,司鐸們應避免爭議及宗教上的對立,但應在自己的團體中維持一致和明朗態度。他們應維持與其他宗教領袖保持良好的友誼,盡量彼此幫忙,避免誤會及輕視,因為這一切只會遭致非基督徒見怪。

與原教義派及強硬派宗教交往時,這在傳教區域內很多,同時他們慣常攻擊天主教徒,故教友應學習若干重要的特點:這些教派的人士常反對的教會的真正標誌;他們的弱點和主要錯誤;與他們交談建立起最起碼的共識都不可能;為自己辯護的責任,及向他們福傳的責任,因為往往連考慮他們是否能算基督徒都成問題。為此司鐸們應設法至少了解他們教義的主要成份,他們使人改變信仰(改宗)的方法,如此才能合適地幫助教友們。

18致力與非基督徒的交談

在教會的傳教使命中,與其他宗教的信徒交談,是一個敏感而且重要的課題。應弄清楚這是「得救恩的交談」,唯有在基督內實現,為此人不應該陷於相對主義的陷阱或者破壞天主教信仰的完整性。這樣的交談,為了弄清自己本人對福音的認識,以及使福音訊息更容易接受是必要的。

司鐸們應願意作此交談,並要對其他各宗教有相當的認識—不僅對其他宗教的歷史、組織、限度和錯誤,而且其他宗教也能包括「道(聖言)的種子」並「為福音鋪路」(156),也要知道。

在這個多元宗教的地球上,對人類重大的問題,例如:和平、正義、發展、人權等(157),應有大家交談與合作。司鐸們也有責任在這方面推動信友們的交談的精神,鼓勵他們與其他宗教的信徒團結合作。

為了宗教交談的具體工作,司鐸們不要孤立行動,但應符合教區所訂定計畫,依據主教、主教團及普世教會的指示去行。

尤其重要的,他們需要信服,其他宗教的信徒,也有權利接受基督宗教真理的全貌,它是經由天主教的宣道者,給全人類潛在的祖產。

參、教區司鐸的靈修

19司鐸靈修的性質和需要

公務司祭職的聖召開始於與基督的相遇,此相遇應在那些被召度傳教士生活者身上延伸:「祂把自己想要的人召來,…並派遣他們去宣講」(313~14)。與基督相遇個人的經驗(參若1394159),成為愛的師徒之誼(參瑪419等;1927)。司鐸對基督號召的反應化為踰越奧蹟的愉快,就可能給予基督「愛的最高見證」(158)。司鐸就像宗徒們,與他的主教合作並為教會服務,是死而復生的基督的當然見證:「我們都是祂的見證人」(232);「我們將所見所聞的傳報給你們」(若一13)

司鐸應該知道司鐸靈修的特色,為此他們要繼續不斷地革新自己。靈修是指因聖神而生活,使可鐸們成為基督位格的和特殊的標誌,與主教的神恩結合一起,以服務地方及普世教會。

司鐸的靈修發源於聖神的恩賜,在祝聖(成為司鐸)和傳教(行動)中,分享基督的先知、司祭及王道使命。在司鐸晉秩禮儀中,在主教對司鐸的訓示中,對他們整個生活行為作了陳述:「效法你們所處理的神聖事宜」。在此靈修中不僅有一種要求,而且有付諸實現的可能,就像聖事的恩寵,不但有行使司祭特色的德能,也能使人能以基督名義行動,同時它是聖神的持久標記,適當地延伸基督的司祭工作。司鐸應警覺到這一事實,並應在他虔誠的生活裡表現出來(弟前414~16;弟後16)

為此在司鐸的靈修裡以新的名義含有成聖的使命,作為基督個人的記號和工具。如果為天主的子民,存在「普遍成聖的使命」(159),為聖職人員,有特別的修成全的召喚,假如他們在基督的聖神內,以坦誠和不休不眠的奉獻精神行使他們應做的職務,必能達到這一成全(參肋1144~45192;瑪548;弟後19;伯前25)

教區司鐸的特有靈修,是以牧人的愛德度成全的生活,與宗徒們的繼承人他們的主教共融,在「司祭團」(PRESBYTERIUM)中形成一個司祭家庭,藉加入教區持久地為地方教會服務,並隨時應命負起普世救恩的使命(160)。這種靈修卓絕地是教會性的,也是傳教性的。

司鐸應深信,沒有堅強的靈修生活和一個慷慨的使徒性承諾,緊密地與基督司祭及善牧結合一起,朝向聖德的高峰根據他們的特有靈修,將不可能落實他們的司鐸身外並慷慨地在他們的聖職上持之以琚C

20司鐸靈修的幅度

教區神職特有的靈修,主要建基於下列數點:熱愛、信賴並虔誠跟隨由父派遣,並由聖神祝聖的基督,以特別敬禮奧蹟的中心聖體,並以瑪利亞的榜樣長相左右;對教宗和地方主教服從和大量地團結一致,與地方可祭團的司鐸仍有密切的手足之誼;對地方教會的信友有使徒性的服務,也有意去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教會,並對非基督徒福傳。

為此生活在世俗中教區司鐸的靈修,應該生活在三位一體的天主內,瑪利亞的、教會的以及傳教的觀瞻上。他的蒙召、祝聖及使命是分享基督在聖神內被祝聖,並由父所派遣的事實(參路418;若1036),此事在教會內繼續不斷(參瑪2820;弗123)。瑪利亞是基督司祭的母親和伴侶,她忠於聖神的行動,是教會的模範和母親,常與司鐸的生活緊密結合。「我們的司鐸職使我們與她結合,她是救世主的母親和教會的模範」(161)

司鐸靈修特殊的標誌是牧靈的愛德,它以某些主要的方法表達出來。

那是神聖的:司鐸靈修的出發點是在職務上的分享基督司祭的祝聖,這是在由聖神的工化,聖言降生在瑪利亞的胎裡的時刻完成,並在巴斯卦踰越奧蹟中完全表達出來。「同祂在一起」(314)的聖召,成為司鐸分享基督的司祭職,並為祂相許在司鐸生活中表現出這種神聖性(參若1710)(162)

司鐸的靈修是與教會共融:與羅馬教宗,自己的主教,以及其他司鐸、執事、修士、修女、教會團體相通(163)。這種共融是基於聖秩聖事,造成司鐸之間聖事性的兄弟友誼。亦父亦友的主教的神恩,是為獲得我主在祂大司祭的祈禱中,所渴求的共融不可或缺的(參若1723)。凡此種種,都深切需要團體精神及團體生活。教區司鐸在地力教會內,並在主教領導下,活出這種共融,這是唯一司祭職不可或缺的組成要素。

司鐸的靈修是(傳教)使命:司鐸的特質是聖職人特殊行動的根,他代基督行動,猶如祂的延伸,為了地方及普世教會的益處,是基督的延伸。這一事實,使司鐸在他的聖職內表達,我主救恩的愛,作為祂相稱的代表(參羅155)。教區司鐸「在主教領導之下聖化、管理託給他們的部份羊群,使整個教會在每一個地方都具體化,對基督整個身體的建設,做出有力的貢獻(412)。司鐸要時常注意著天主兒女的利益,盡力協助全教區、甚至全教會的牧靈工作」164

最後,司鐸的靈修,引起則效宗徒們的福音精神生活(165),這種生活主要在於放棄一切跟隨基督(參瑪1927),慷慨地隨時應命到天下各處去福傳(參谷1620),身為司鐸的家的成員,彼此友愛互助(參若1712等;宗113~14)。教區司鐸在主教的領導之下,依照使徒生活的福音要求,度追隨基督的生活。

21靈修生活中福音的特色

教會依據福音,在刻畫真正司鐸形象時,描繪出基本的屬靈的特點。

與耶穌友愛(166):就是因為司鐸是基督的延伸,司鐸受召生活在一個與祂深厚關係和個別的友誼上(參若1513~16),並這樣相稱地實現他的聖召。

為教會服務(167):身為基督及教會的聖職人,司鐸應有服務的精神(參路2226~27;谷1042~45),這表現在使徒的熱忱,能克服工作的艱辛,願意接受任何牧職,即使是卑下的,不追求榮譽或個人的報酬,時時準備到基督羊棧團體以外去宣講。

經由每天的聖職工作而成聖,以執行三重職務(168):身為聖道的聖職人,他必須更緊密地結合於導師基督,他為遠近的人宣講真理,並願意更深地進入「基督不可測的豐富」中(38);身為聖事的聖職人特別在彌撒的祭獻中,他執行主要的任務,他將為光榮天主及聖化世界繼續不斷地行施聖職(參格前1126);身為天主子民的領導人,他為基督善牧之愛的催逼,作出慷慨大量的服務,聚集走失的羊群,並且如果需要的話,為他的羊群犧牲生命(參若1015~17)。所以司鐸聖化的康莊大道,乃是克盡他們自己的聖職。聖職行動是牧人聖化自己的正常方法,只要他與基督合一而生活,以信德和愛德而工作,也不忽略為所有基督徒正常而有效的方法。他的與基督結合,將使內在生活與使徒行動保持平衡。

基督善牧固有的德行:實踐牧者的愛心,用熱忱來表示(參羅1211;伯前313:弟前414~16),在服從貞操及神貧的生活上(169),在謙遜的風度及願意背負十字架的精神裡,在師法基督上(參瑪10381624;谷834;路1427)。這些德行是福音中所提供的,是牧靈愛心的不可或缺的一面。司鐸們應努力忠誠地生活於這些德行中,也這樣成為善牧令人信服的門徒,並能臻於專心一致做教區內及會的牧靈工作。

22司鐸靈修的各種方法

基督徒靈修的一般方法,對司鐸也是必要的。除此以外,司鐸們有特殊的方法,主要是和他們的聖職有關,根據教會的精神和指示而生活。

在傳教區域內教區司鐸的靈修,是不要他們孤零零的生活,而是與教區「司祭團」及主教團結一起。主教中樞的和鼓勵的臨在,以及每位司鐸的責任,可以使「司祭團」成為具體刺激熱忱,並對靈修生活有具體的幫助,成為一個真正的「司鐸之家」,保護每位成員並幫助他們成長。尤其「司祭團」應該推動進修,特別是靈修,指出具體目標,並提供方法予以完成,無論是個人的或是團體的層面。

聖體是司鐸生活的中心和根源,他應該努力以祭壇上所做的當作生活的明鏡(170)。他應有一個完全而又熱忱的聖體生活,從聖體中汲取他的精神生活的動力。舉行彌撒要有準備和謝聖禮,每天跪拜聖體,這不僅是牧者的職務,也是不可或缺的靈修的幫助。

教會的傳統和教會訓導現行的指示,指出很多其他司鐸靈修的許多方法。但這些方法應參照司鐸自己的身分而去解釋:宣講過的並在祈禱中默想過的天主聖言;代替整個團體與團體一起作的時辰禮儀(每日頌禱);和好聖事使人淨化和茁壯;孝愛聖母瑪利亞,它能使人慷慨服務基督和教會;多次的和定時的個人祈禱與默想;退省及避靜;省察;神修指導;研讀神學;積極參與靈修的和使徒工作的司鐸善會。

與自己的主教經常會晤是很有裨益的,使司鐸可以表達自己的理想、計畫、問題和遭遇到的困難,猶如向自己的父輩和朋友,同他一起解決困難。與其他司鐸接觸也是重要的事,以能交換靈修及牧靈生活的意見:退省、一起祈禱、反省一個人的生活,神修輔導等。這樣教區司鐸彼此幫助,從個別的和團體的靈修方法獲益。

與自己的主教、司鐸、執事、以及整個教會團體共融,是成聖和福傳的有效方法和記號。彼此幫忙,成為「聖事性的兄弟友愛」(171)。主教的神恩受到充分承認(172),是形成我主所渴望的共融所必要的,如此分享祂普性的(傳教)使命(參若1718~23)

司鐸們應推敲研究這些典型的和不可或缺的靈修方法,並要堅持又定時去應用,追隨基督、宗徒們和歷代聖賢司鐸們的榜樣,維持豐富的精神的和傳教的生活。

肆、司鐸的生活規範

23天主的道向司鐸挑戰

在天主的道與司鐸生活之間有密切的關係。事實上由這「道」司鐸身分才有他的起源和意義;講道是司鐸的基本責任之一;在道中包括他的信仰的力量,和他靈修生活的滋養(173)。為此教會特別提倡司鐸以讀聖經,研究聖經並用聖經祈禱,來維持(與道)的接觸(174),以能更深一層的了解我主和祂的訊息的意義(參斐38;弗39413)

為了接受,消化並宣講聖道,司鐸應該空出時間靜默和點想。雖然牧靈工作提出各式各樣的要求,那些知道如何空出時間來發展內修生活的司鐸是可讚美的。在安排他們的生活時,他們應為反省聖經、誦讀教會教父著作及研究聖學,保留時間。內在的財富能幫助他們成為使人信服的使徒,尤其是對那些尚未信主的人。

24祈禱的生活

司鐸靈修生活最卓越的方法和表達,是祈禱的實踐。司鐸的祈禱,首先是信仰的分享及團體的祈禱,團體祈禱應有優先的地位(參宗114)(175)。此種祈禱為信徒也是榜樣,他們由此受到牧者們的鼓勵,度與天主共融的生活。司鐸除了在基督徒團體並與團體祈禱以外,化要經常以個人的祈禱,以滋養自己的精神生活,他要感到自己為效法基督,為了主內的兄弟姊妹,有成為一個祈禱的人的責任「基督常活著為他們轉求」(725)。在說話與行動以前,藉著祈禱,司鐸應把天主的事理通傳給他人,並以他們的名義對天主講話。從司鐸心中,必須為信徒及非基督徒,對天父作朝拜,讚美,感謝與祈求。

務實地說,必須承認在傳教區內,牧靈工作的節奏,並不有助於定時的祈禱。司鐸受委託做神聖的事,不能接受為了工作,而犧牲祈禱的環境。牧靈事務可能有時需要調配行虔誠的秩序和時間,甚至連方式都得變通,但切不可取消祈禱。那些知道如何安排自己工作時間的司鐸,甚至為了祈禱而限制工作的時間是可嘉許的事。教會用信賴的態度給司鐸們提議默觀是祈禱生活的最高理想,邀請他們以純正的心,朝向這個目標。雖然司鐸有其限度,外在的困難以及繁重的工作(181;弗618;第前517)

司鐸以基督的身分所奉獻的彌撒聖祭,是靈修生活的高峰,他們應該忠信每天舉行彌撒聖祭,以合適的準備和感謝聖體(176),如果可能要有信友參與。假如司鐸們過團體生活,共祭是一個好習慣,至少在特殊機遇中以表達並加強他們聖事性的手足之情。聖體也提醒司鐸們,他們必須在臨於聖禮龕內的耶穌台前,喜愛祈禱,每天延長更多的時間來朝拜聖體。

誦唸日課,這個教會委託司鐸們虔誠的公共祈禱,應完整而按照次序去實行,奉獻每天不同的時段以讚美天主,與祈禱中的團體相通共融。除非有重大的理由,不可輕易略去日課的部份。假如有數位司鐸在一起,可以一起公唸日課的某些部份。如果可能,牧人們應嚐試邀請團體中的教友們一起公唸晨禱和晚禱(177)

以聆聽的態度,所作的心禱及答覆,是一種在聖道與個人生活間最高深的對話。為此司鐸該忠心做每天的默想,最好在早晨。在此點想中,他們將為生活的一切需要及聖職,找到光明和鼓勵。經驗證實,是這經常的默想,使生活有秩序並確保靈修的成長,以及預防陷於怠惰。

孝愛聖瑪利亞應有一席榮譽之地,並由衷而熱愛敬禮天主之母及教會的母親。司鐸應把聖瑪利亞視作奉獻於天主、靜聽、祈禱及隨時待命的模範。他們要以熱心慶賀她的慶日,每天誦唸玫瑰經,以及其他包括健全的民間的恭敬聖母的方式。他們在自己日常的生活中,需要體念到她的臨在,信任地把他們的教友們和不認識主耶穌的人托付在她的保護下,這樣,也許他們能聽到她母愛的心聲:「祂無論吩咐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25)

身為和好聖事的聖職人,司鐸本身應時常定時辦告解聖事(179),如果可能,更好時常有同一位轉告解神師,以能獲得較好的幫助。他們在這件聖事中不但得到罪過的赦免,也獲得忠於他們任務的力量,並在靈修生活上有所進步。在這課題上,為司鐸強烈地推薦,在司鐸生活的過程中,應常有靈修輔導。深信他們比教友更有需要,可以從輔導中得到啟迪和勸告,可以幫助他們維持精神的熱心。

司鐸既然分享犧牲羔羊的奉獻,應接受十字架作為自己身分的必然幅度(參格後41064~5;迦617)。除了司鐸生活和聖職的日常環境所有的犧牲外,他們需要慷慨地跟隨受苦的基督,志願做克苦的工夫,以保祿宗徒精神,快快樂樂地奉獻:「如今我為你們受苦,反覺高興」(124);「在我們的各樣苦難中,我充滿了安慰,我格外充滿喜樂」(格後74)

靈修生活絕對需要,有定期的加強祈禱和反省為幫助(參谷631)。司鐸們需要忠信於他們每個月的退省及每年的避靜(180),應特別重視推薦教區為本地神職所組織的避靜,尤其是有主教參加的。司鐸們積極參加這樣的避靜,有助於定期清點他們靈修的光景,保持他們內修生活與使徒工作間的一致(181)

25知識生活

在聖神的助佑下(參若14261613)教會在神學上有持久的進步;需要傳播福音,並且使福音能在每一時代和每一種文化的百姓了解;也需要在信德的光照下,了解社會快速的變遷—凡此種種,使司鐸們對維持知識生活定必要的(182)。司鐸沒有知識,猶如一盞熄滅的燈(參瑪514~15)。為此教會堅持司鐸「即使領受鐸職以後,仍應繼續研究聖學。他們要持有根據聖經,先輩們所傳授以及教會普遍接受的健全道理,尤其是在大公會議及羅馬教宗的文獻中所指出的」(183)

司鐸有先知和牧者的身分,為此應該努力於跟上由聖神在教會內所引發的神學革新,便能對基督的奧蹟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不被空洞的新奇和假科學所欺騙。

司鐸的研究應該首先著重於聖學及其他相關的和有助於聖職的學科,或是那些為他的職務上所需要的學科。司鐸應想到需要,用合適的教理術語來表達福音的訊息,同時留意在神學方面的本土化。

知識生活不但假定有信服和願意,也要正當應用方法:如空出研習的時間;積極參與由教區組織的活動和集會;選擇優秀的讀物;如果可能建立基本的私人圖書室或至少有方便參考的教區圖書館。每位司鐸應該設法有教宗和地方主教最新頒佈的文獻,予以研究並為教友解釋。另一方面他不要有危害到他私人生活或他的聖職的思想的刊物。

選擇司鐸們在國內或去國外讀大學是主教的事,要看教區使徒工作的整體。在這方面,每位神父要準備服從,以適合教區或主教團的意願而沒有私人的企圖。學業結束後,他就應該直接回到他的教區,擔任受委派的工作,應用他所學習的東西,不因為他的學歷而要求特權(184)

26團體生活

基於唯一司祭職以及兄弟手足之情的表達,教會大力推介教區司鐸有團體生活(185)。它有助於共同的使徒工作,尤其是初步福傳,經驗告訴我們,假如私人單獨去作,勢必困難(186)。為此主教應該研究怎樣推動團體生活,根據可行辦法,以及當地文化所提供的模式,設法克服組織上能理解的困難和可能有的某些心理上的阻礙。應知團體生活無法即興而作,應在修院中就讓他們感到需要並有所準備。

假如有數位司鐸同在一個堂區工作,最好能住在一起,形成一個團體,在鄰近堂區而不在一起工作的司鐸們,組成團體,也是很有益的事。最好沒有一個司鐸,尤其是年輕的,長時期的自己獨住。但由於牧靈理由,在許多地區,司鐸必需單獨地住在他的堂區,主教應設法幫助他們發展團體精神,組織定期的集會,或是小團體或是以教區的層次。

團體生活的意義,不只是身體生活在一起,而是作精神的、牧靈的以及人性的分享。為此,形成一個團體的司鐸們,應在一起祈禱;他們應交換有益的資訊和計畫,並一超評估他們的使徒工作;彼此互助在文化上的跟上時代;根據主教的指示,彼此在經濟上,甚至在若干公物上也互助分享;志願一起度休閒時間;彼此共勉,在困難、厭倦和疾病時,尤其對聖召發生問題時,彼此幫助鼓勵,需要時,他們不應該怕提出弟兄般的規勸(187)

團體生活,可以幫助不同的背景和年齡的司鐸之間彼此了解;年長司鐸可把自己的經驗幫助剛任職的年輕司鐸,而年輕司鐸,則可把熱誠和活力以鼓勵較年老的司鐸(188)

為了使司鐸的團體生活有成效,勢必有最起碼的組織,例如指定一位上司,他不一定是堂區主任;清楚的工作分配;物質的與財務的處理;務實的時間表,提出每天公共生活的時刻。

27司鐸的服從

「為司鐸聖職最重要的聖德,必須特別提的是那種心靈狀態,即常準備好不尋找自己的意願,而是派遣他們來者的意願(參若434530638)(189)。司鐸服從的基本理由是他是基督個別的工具,為此應完全把自己符合於祂。基督「雖然是天主子,卻由所受的苦難,學習了服從」(58),「祂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聽命至死」(27~8),由於祂的服從取消了亞當的不服從,並賺得了眾人的得救(參羅519)

在非基督徒中福傳的任務,需要司鐸們在服從的精神下完成。耶穌服從祂父的救恩願望而成為第一個傳教士…「我來為承行妳的旨意」(107),為此司鐸要以服從基督和教會,活出他的使命,祂派遣他繼續那使四散的天主兒女聚集一起的工作(參若1152)

司鐸的服從是教會性的,與他的領受聖秩有關,由於他的使命,除非與聖統相結合,否則不能實現。為此牧靈愛德要求司鐸們「以服從的精神,奉獻自己的意志,為天主及弟兄們服務。此愛德要求他們以信德的精神,接受並執行由教宗、本人的主教及其他上司所命令或囑咐的事」(190)

為司鐸而言,服從首先是理性的經常態度,使他經由上司的權威,與天主的旨意相聯接,並且使他能克服自己個人獨立的太世俗的想法;使他忠實執行規範,承認他在「司祭團」的地位,以及他服務聖統的責任。

今天司鐸服從範圍有:

△忠於教會訓導基於他基督徒及司鐸的身分,這一忠誠,應具體地表現在服從訓導權威的姿態上,無論是教宗或是主教們的,由此司鐸們不該迷失於沒有被批准的理論或個人的理念上;這種忠誠對他們自己的可靠性是不可或缺的,並對他們來說這樣才能提供給他們的信徒,一種符合啟示真理的訓導;牧者應以健全的道理領導他的羊群,並且不應該以不確定或迷失的理論來擾亂羊群(參弟後214;鐸21)

△接受任命司鐸忠於自己身為福傳者和牧者,常準備接受並完成由他的主教所託付的任何使命。為此需要以有信德和服從的精神,隨時待命的態度,不強求或拒絕主教委任他某些任務或堂區。當做任命時,司鐸們應該對主教開放,用坦誠的交談表達他們的看法。但一旦作成了決定以後,當樂於接受,不再提出責難。如果有時自己覺得,以服從而接受的任務不太合適,他們應記得,這是教區司鐸的責任,身為主教的助手,要把自己完全獻身於教區的需要。當他們到了退休的年齡,也要向主教提出辭呈,並表示願意離開他們的職位。

△遵守職務上的需求和規範在基督徒團體所作的牧職,尤其在一個堂區的服務,要求司鐸定時而忠實完成某些例行職務。關於彌撒意向的問題,教會在天主教法典內已有規定(191),司鐸們應謹慎遵守。在彌撒獻儀上,不應該有賺錢的想法,特別為窮人即使沒有獻儀,也要獻彌撒。有關第二台彌撒的一般通則和教區所有的規定,以及為教民所奉獻的彌撒都應遵守。每位司鐸應該記錄收受彌撒獻儀的帳,列出特別的意向,獻祭的日子,意向轉移給其他舉祭的人等。在堂區應有一本彌撒意向的賬。

堂區登記簿領洗錢,婚姻錄,已亡錄,以及其他由主教團及主教所規定的項目的登記,這些為信友們權利與義務的實現是非常重要的。本堂司鐸應妥善地加以保管。在每個堂區應備有檔案值,包括堂區登記本,主教的信件及其他重要文獻(192)

神職服裝司鐸應穿著合於主教團規定以及合法的習慣所定服裝。他們不應輕易放棄他們地位的記號,這能穩妥保護自己並積極為教友作見證。

居住堂區牧人們由於他們的服務,有責任在堂區內居住。可是依主教的指示,司鐸們每年需要也有權利有適當的假期,以能恢復身體和精神的健康。他們也需要嘗試每星期放假並作有益的閱讀。但如有較長的時期離開堂區,必須與主教商量,找人代理他們(194)

28神貧與運用財物

教會被召走耶穌所經過的道路,祂「用貧困和在受壓迫之下完成救贖的工程」(參斐26~7;格後87)(195)。假如教會團體和他的牧者們要受到世界的歡迎(196),常常要有福音的神貧,並且優先關愛窮人。

司鐸領受聖秩聖事以後,「被邀請志願神貧。由於貧窮使他們更清楚相似基督,並能更獻身於聖職」(197)

對司鐸來說,神貧的德行,尤其是選擇基督為至上,作為他們的「份子和產業」(1820);意思是生活於這世界,但不屬於這世界(參若1714~16),並且不貪婪世物(參格前731);這樣也意味保持一定的自由及對世物的擺脫。

誠心而實際的神貧,要求對私人和教會神貧的處理中,有某些確切的態度和方法,而正義的德行也估計在內(198)

△對司鐸言需要某種經濟上的穩定既然他們服務祭壇(格前913),為此使他們在執行聖職時,不要有太多的操心或分心。傳統的原則,由不同的基督徒團體來支持他們司鐸的生活。主教團及每位主教要決定確保司鐸們應得報酬的最好辦法,決定何者屬於司鐸私人所有,何者屬於教會。但即使應用私人的錢,也該以神貧和愛德的精神去用。為此,司鐸要有朝聖者的靈修:凡超出他們生活所需,以及給他們所僱用的人公道的報酬外,他們應用來為教會,及慈善事業,不為自己積聚,深信神職地位,不是為自己斂財的工具。

△節儉的風範對天主的照顧知恩,司鐸應該運用現世的財物維持相稱而樸素的生活,擺脫財富和任何有虛榮意味的事物。這樣他們在議論基督徒對現世財富和運用財富的看法時,才是可信的證人並使聽眾能接受。

在某些環境裡,做司鐸是表示他們變為有社會地位的人。這一事實,雖然身不由己,不應該影響到使司鐸疏遠他的人民。所以他的生活方式,應該是福音的見證,並不應該和窮苦人分離;他要節省用錢,省下來幫助窮苦人;他不應該輕看手工勞作,例如日常家務、園藝等,但不宜用許多時間來操勞以致耽誤牧靈工作;他不做不需要的事,尤其是不必要的事;他在家事處理上加家具、衣服、交通工具、視聽裝備等要節儉;要避免豪華和多次的觀光旅行與度假;他必須認真工作而不浪費時間。凡此種種,都需要有神貧的精神,並使他能夠接近窮人而不使他們顯得寒酸。

△負責的財物管理司鐸意識到堂區的財物屬於教會,而不屬於他自己,也應該以正義和秩序管理財物,符合事物的用途,這些財物是用來:推動敬禮和傳教,維持牧者們正當的生活,並幫助窮困的人。他必須依據教區的規定,分清楚私人的和屬於教會的財產,不可以教會財產用於第三者,例如親戚及朋友。在管理堂區的財產或牧者的工作上,應求助於教友專才,應成立一個經濟委員會,明智而開放地使教友團體了解堂區的經濟狀況,依主教的指示。製作資產負債表。

△經濟自養及資助申請從經濟觀點看,每個基督徒團體的目標應該能自養。司鐸應教育信眾提供教會的需要,並與窮苦人分享。推動堂區間愛德慈善事業的交換,也是有益的事。可是司鐸們在要求奉獻和捐款上也要有明智,常依施捨者的意願來應用;假如沒有指明用途,應用於教會的需要及施捨窮人。在向有錢有勢者要求和接受捐款時,都要明智,免得在聖職服務上失去自由而有危險的義務。

△病患及老年的保險司鐸們應依據民法的規定,付他們為國民保險或退休計畫的保險費,這樣在他們患病不能工作和老年時能有扶養。在沒有周全扶養的國家內,地方教會本身,應以教區層次或更好以主教團的層次建立起保險和退休制度。為年老司鐸建造住處,也是值得推薦的事,使他們在老年時,於司鐸及和平的環境裡有周全的照顧。鼓勵司鐸們作定期的健康檢查,特別在衛生設備不佳的地區要提防傳染性疾病。

△遺囑正義與神貧的責任中,司鐸在健康的時候,不忘立下他的意願和遺囑,最好備存於教區公署。顯然的只有司鐸私人而不是教會的財物,在他的意願之內安排。司鐸即使在自己死後要努力幫助教會和窮苦人,而不要把財物留給已經生活富裕的人們。

29為了天國獨身貞潔

教會一直重視為了天國而作的完整及終身的守貞,是我主這樣強有力所推薦的(參瑪1912),「也特別適合於司鐸生活」。在今天縱容的社會中,司鐸被召重新肯定他們在獨身內完全貞潔的聖召,由此以一個「嶄新而特別的方法」,奉獻於天主;他們以「忠貞不貳的心」(參格前732~34)更容易對於「祂」久而彌堅。他們更自由更有效的為他們的兄弟姊妹服務,獲得「在基督內的身為父」的恩典(199),貞潔不應看作阻礙人格成長的法律;而應強調積極的一面。

獨身中的完全貞潔,首先它是恩典,是天主給予那些持久、真實並謙遜向祂祈求的人的恩典。可是也應該相信,晉鐸並不保護他們免除所有誘惑和危險,再者為天國而守貞潔,不是一勞永逸而有,而是每天去征服的果實(200)。司鐸們應採用正常方法且不忽略已證明有效的習慣:

△對天主對自己的真誠首先,他們該有勇氣對天主和自己的良心真誠,坦誠地看自己的企圖、困難和弱點。認識自己,幫助人找出要加強的某些方面和應矯正的某些地方;對天主誠實能擔保超性的幫助,並堅強人在鐸職中的自信和樂趣。

△運用正常的方法為忠於獨身生活,經驗告訴我們需要應用超性和本性的方法。為此司鐸們應每天重申他們整個的奉獻於基督;他們在祈禱中要祈求忠信和持之以琲漁成憛F把他們的心付託於瑪利亞諸童貞之后;而且他們要求助於克苦,它能增加自制的能力並克服困難。

為司鐸的貞潔生活,人性的成熟是不可或缺的前提。司鐸們要控制自己情感的生活,並且如果有需要,優先地從司鐸們中尋求內行的人幫助;他們需要從其他司鐸們得到友誼並喜歡和他們一起共同生活,避免太長久的孤獨;他們不應該把自己投入不需要的危險之中;他們要節制飲食,尤其節制飲酒吸煙;他們在閱讀上,參加表演節目上,採用視聽節目上和在他們選擇娛樂節目上要有明智。

他們也需要知道,獨身的生活有時和家庭或部落結構互相對立。即使如此,他們應忠於自己的操守,以言尤其是以生活,向他們的人民說明他們選擇獨身生活的真正意義。

△與女性相處由於司鐸的地位以及能使信徒們見怪的危險(201),司鐸們與女性的關係應特別注意。與修女們尤其要小心,由於她們修道的精神,傳教的理想,以及生活的方式更與司鐸們接近。為此當司鐸們有責任要與所有女性保持良好關係時,並使她們參與傳教工作時,應避免特別的關心和任何能造成特別關聯和減少心靈自由的事情。注意地方文化,他們應當避免一切能困擾教友的行徑,並對司鐸減低信心的事,如獨自與一個女人相當長的時間在一起,允許女人到私人的房間,送她們禮物,單獨同她們一起旅行等。在這方面,司鐸自己本身問心無愧是不夠的;他應該根據聖保祿的評估標準:「我們避免給任何人見怪,為使我們的職務不受詆毀」(格後63;參821)。至於在司鐸住宅僱用婦女,應遵守主教及主教團所定的規則。

30與親戚的關係

對司鐸來說與自己家裡的關係是重要的,他要在家裡找到他生活的自然的支持。在某些文化中,司鐸對家庭的關係問題也能尖銳化,不但介入人情和感情一面,而且也涉及經濟和正義的問題。福音的態度必須受到採納,此態度能使他與家庭共融生活,並能幫助他們,但卻不失去他聖職上的自由。

基督徒家庭應具備這樣的教育,看司鐸聖召為天主對教會團體的恩典,設法分享司鐸的使徒理想,而不干預他的司鐸職務。在經濟方面,司鐸們應樂於幫助他們的家人,尤其在他們的父母有需要時,但常要做得明智,從來不用教會的財產。不要讓他們的家人管理教會財產。正常接待親戚們時,要避免讓他們在司鐸住宅長期居住,尤其是團體的司鐸住宅。司鐸應考慮到他們的來訪,不要由於次數頻繁或時間太久而干預到使徒工作。

31國民義務

司鐸身為自己國家的國民,有責任積極的參與,依據福音精神及教會的社會道理,幫助國家建設和地上城市的正常生活。

司鐸身為牧者,應感覺到有責任「以最大的努力,維護人間基於正義的和平與和協」(202)。他們應在服從國家的命令和正當的法律上,給信徒立好的榜樣。他們應感到能保護自己行使牧職的自由,符合於教會自然而不能出讓的權利。為維護這些權利,並肯定他們的自立,應同他們的主教一起,採取行動。

在積極擔任國民生活的行動時,教會要求司鐸們自己的行為常常要適合自己的地位,並避免那些可能對牧者的可信性產生危機的行為。

天主教法典,在以下的範圍內,清楚設置了限制:禁止司鐸擔任行使公權力的公職;沒有其教長的許可,不能擔任屬於平信徒的財產管理或是負有提出帳目責任的俗務;即使是自己的財物,禁止做擔保的行為:不能簽署含有支付責任,但沒有說明為什麼支付的理由的期票;禁止自己或經由他人經商或實易;司鐸不能積極參加政黨或領導工會(203)

如果教會或人民團體的利益,要求司鐸參與這些活動,需有特別的准許,依主教團所定的標準並先聽了司鐸諮議會的意見後,主教可以設定期限而給予允許。

32進修

事實上人格是在不斷發展的,一個人基督徒的與司鐸生活,也需要不斷地成長,為了聖學和世間學科的更新,並保持與社會的演進並駕齊驅,要求司鐸們繼續不斷地進修,此進修包括生活的各種幅度:人性的、精神的、司鐸的、教義的、使徒性的和職業性的。人性的進修對司鐸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使能保持和社會生活接觸,以了解它的價值和缺點,以保持與人民的積極關係,適應變遷,在世界對他們作批判。

進修應該強調精神的、司鐸的及使徒的幅度:司鐸聖召,與天主的關係,跟隨基督的承諾,對身為福傳者和牧者使命的慷慨,內心的歸依,牧靈方法的革新—這一切都需要不斷的注意,以及附合教會因聖神的啟迪所作革新而成長的能力。司鐸應知道使自己迎上時代的責任,首要是關係到他們內在的本質,即精神的及使徒(傳教)的生活,此生活必須不斷朝向司鐸聖德的崇高理想而成長(204)

司鐸應相信有需要在整個生命中不斷地學習,作為他們人格的成長,滋養熱心並與天主接觸,以及激勵他們使徒生活的幫助。進修需包括運用合適的工具,例如組織講習,私人學習,分享經驗等等,深信人從來不會學得完全的。

進修在人生命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特色。在晉鐸後的起初幾年,尤其在第一次擔任職務或被要求擔任新職時,青年司鐸應由具備一些經驗的人輔助並努力適應新環境及工作的類型。要他擔任一個新職,而沒有相當的準備是不合理的。教區應有這種輔導機構,尤其是為了晉鐸後最初幾年的青年司鐸。

司鐸在漸漸成熟的年間,他們應該對自己的生活和使徒工作作批判性的評估,為這事應空出一段時間來,例如所謂的安息年。在生命的另一些時期,應特別努力於適應,例如,在患病或老年期,他們的工作自然會受到限制,並在角色上有所變更。司鐸們生活在這些情況中,主教和司鐸同工應以積極的方法予以協助,要以友誼、關切,甚至物質予以支助。最後,司鐸們要常準備死亡,看死亡如進入天國的門口,與生活而又光榮的基督會晤,受基督在萬有之上,並以慷慨和忠信侍奉祂(參瑪253134)

33司鐸生活中的一致和諧與熱誠

司鐸的生活中有許多壓力,他需要有祈禱的時間,使徒傳教的服務、研讀、休息及和他人接觸。為此開出一個節目單,包括每天的時間表是件好事,並要努力忠實地去做。但節目單不是去限制自由行動和自動自發的精神或者呆板釘住節目結構,阻礙到一個人的牧靈服務。而是用方法幫助一個人工作,避免即興活動以及忽略重要責任的危險。應是有次序的節目,堅持基本的事並在不同的責任之間提供正當的平衡。

可是為達到一個人生活中的一致與和諧,在牧靈工作上單是外表的秩序或者僅有祈禱的習慣,或者琱艂髡阬劓還是不夠的。必需更深一層地接觸到司鐸身分的原則和泉源,即基督本身,司鐸是祂的聖職人。

為達到生活的一致與和諧,司鐸應「與基督結合在一起,去體認天父的旨意,並為託付給自己的羊群獻身」(參若一316)(205)

尤其重要者,是在聖體聖祭內,他們將找到牧靈的愛德,它能產生不可抗拒的熱火,使生活和行動能一致與和諧。只有當司鐸是一個聖的人,他才能是一位為他人服務的人。

熱誠是司鐸特質的必要後果,以及對恩寵的慷慨答覆。有如聖保祿一樣,司鐸應該能說:「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220);「是我在基督耶穌內生了你們」(格前415);「對一切的人,我就成為一切」(格前922);「如果我不傳福音,我就有禍了」(格前915)。熱誠為司鐸是內在的需要,由他的受祝聖轉化而來;包括內在的熱心和深切的信念,並表達在傳教的專心奉獻上,從不厭倦牧靈服務,開放給疏遠的人和所有的人,特別是最貧窮的人。為此所有司鐸,應努力在奉獻與使命之間實現這一致與和諧。

在瑪利亞身上,司鐸將找到純樸而有效的模式,經由她的母愛,她能接受並表現出她親自參與耶穌的使命。「童貞瑪利亞的生活是母愛的榜樣,所有負著教會的宗徒使命,從事人靈重生工作的人士,都應懷著這種母愛精神」(206),瑪利亞以信德和愛德,歡迎了她的子耶穌(參路138),在她心中默觀祂(參路21951),並將祂奉獻給世界,她將是司鐸們一個有啟發性的不枯竭的泉源和有力的支持,就如他們努力對基督有熱忱的願聖,祂召喚並派遣他們:「我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麼切望它已經燃燒起來!」(1249)

(若聖保祿二世教宗,在一九八九年九月一日接見下面簽字的部長樞機時,批准這牧靈手冊並同意公布。)

部長若瑟董高樞機

秘書若瑟桑契士(新塞哥維亞榮休總主教)

一九八九年十月一日聖女嬰孩耶穌德肋撒慶日發自羅馬萬民福音部

原註

1CfVATICAN COUNCIL IIDecree on Missionary Activity of the Church Ad Gentes 16cfalso PIUS XIIApExhortAd Clerum Indigenum28 June 1948AAS 40 (1948) 374376

2CfVATCOUNCIIDecree on Missions Ad Gentes25

3CfVAT COUNCIIDoginConston the Church Lumen Gentium28ID﹒, 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nr Ordinis 2

4CfVAT COUNCIIDecree on Missions Ad Gentes20

5CfVATCOCUNCIIDogmConston the Church Lumen Gentium20ID﹒, 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4ffID﹒,Decree on Bishops Christus Dominus11ff

6CfVATCOUNCIIDogmConston the Church Lumen Gentium4

7Cfibid7

8CfVATCOUNCIIDecree on Missions Ad Gentes4

9VATCOUNCII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2

10CfVAT COUNCIIDecree on Missions Ad Gentes4PAULVIApExhort Evangelii Nuntiandi29 Dec197575AAS 68 (1976)6467

11CfVATCOUNCIIDecree on Ecumenism Unitatis Redintegratio2

12CfVATCOUNCII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5

13CfVATCOUNCIIDogmConston the Church Lumen Gentium48

14Ibid﹒,21VATCOUNCIIConston the Liturgy Sacrosanctum Councilium 41 CIC c 835 §1

15CfVAT COUNCII DogmConston the Church Lumen Gentium27 41

16CfVATCOUNCII Decree on Missions Ad Gentes20

17VATCOUNCII DogmConston the Church Lumen Gentium28

18Cfibid﹒,21

19Cf VATCOUNCIIDecree on Missions Ad Gentes133739ID﹒,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2

20CfVATCOUNCIIDogmConston the Church Lumen Gentium28

21Cfibid﹒,10

22CfVATCOUNCIIDecree on Bishops Christus Dominus28CIC c 265

23CFVAT COUNCIIDecree on Bishops Christus Dominus11

24CfVATCOUNCIIDogmConston the Church Lumen Gentium29CIC c 236

25CfVATCOUNCIIDecree on Missions Ad Gentes20ID﹒,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6

26CfVATCOUNCIIDogmConston the Church Lumen Gentium23ID﹒,Decree on Missions Ad Gentes235CIC c 781

27VATCOUNCII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10cfID﹒,Decree on Missions Ad Gentes20

28JOHN PAUL IIAddress to the Plenary Assembly of the Congregation for the Evangelization of Peoples 4 April 1989OssRom﹒,15 April 1989 5

29VATCOUNCIIDecree on Missions Ad Gentes20

30CfEvangelization of Latin America in the present and futurePuebla1979368

31CfVATCOUNCIIDecree on Missions Ad Gentes20CIC c 784

32PAUL II Address to the Plenary Assembly of the Congregation for the Evangelization of Peoples 4 April 1989OssRom﹒,15 April 1989 5

33CfVATCOUNCIIDogmConston the Church Lumen Gentium28

34CfST CYPRIANEpist5524Hartel642Epist364Hartel 575VATCOUNCIIDogm Conston the Church Lumen Gentium23

35CfVATCOUNCIIDecree on Bishops Christus Dominus6ID﹒,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10

36Cfibid﹒,7ID﹒,DogmConston the Church Lumen Gentium28

37Ibid

38VATCOUNCII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8

39CfCIC cc 495502

40CfVAT COUNCII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3

41Ibid﹒,9cfPAUL VIEncyclEcclesiam Suam6 Aug1964AAS 56(1964)617

42VATCOUNCII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8

43CfVAT COUNCIIDecree on Missions Ad Gentes27PAUL VIApExhortEvangelii Nuntiandi29 Dec197560AAS 68 (1976)5051

44CfVATCOUNCII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8

45Cfibid﹒;CIC c 278,§2

46Cf CONGFOR THE CLERGYDeclaration Quidam Episcopi8 March 1982AAS 74 (1982)642645

47CfVATCOUNCII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4PAUL VIApExhort Evangelii Nuntiandi29 Dec197568AAS 68 (1976)5758CIC c 757

48CfVATCOUNCII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4PAUL VIApExhort Evangelii Nuntiandi29 Dec197515AAS 68 (1976)1315

49VATCOUNCIIDecree on Missions Ad Gentes13

50CfCIC c 760

51CfVATCOUNCII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4

52CfCIC c 767JOHN PAUL IIApExhortCatechesi Tradendae16 Oct197948AAS 71 1979)1316

53CfCIC cc 766767

54Cfibid﹒,773JOHN PAUL IIApExhortCalechesi Tradendae16 Oct19796467 AAS 71(1979)1330133113311333

55CfCIC c 777JOHN PAUL IIApExhortCalechesi Tradendae16 Oct197918253545AAS 71 (1979)1291129813071314

56CfCIC c 774JOHN PAUL IIApExhortCalechesi Tradendae16 Oct197968AAS 71 (1979)13331334

57CIC cc 796ff

58CfJOHN PAUL IIApExhortCalechesi Tradendae16 Oct197969AAS 71(1979) 13341336

59CfCIC c 785

60Cfibid﹒,780785§2JOHN PAUL IIApExhortCalechesi Tradendae16 Oct197966AAS 71 (1979)1331

61CfCIC c 788

62Cfibid﹒,772§2779JOHN PAUL IIApExhortCalechesi Tradendae16 Oct197946AAS 71 (1979)1314

63CfPAUI VIApExhortEvangelii Nuntiandi29 Dec197546AAS 68 (1976) 36

64CfVATCOUNCIIDecree on Priest Presbyterorum Ordinis5CIC c 835§2

65CfVATCOUNCIIConston the Liturgy Sacrosanctum Concilium1819JOHN PAUI II ApLetter Vicesimus Quintus Annus4 Dec198810Oss Rom﹒,14 May 1989 insert

66CfVATCOUNCII DogmConst on the Church Lumen Gentium11ID﹒,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 5

67CfCIC cc213843§1

68Cfibid﹒,843§2

69Cfibid﹒,789

70JOHN PAUL IIApLetter Dominicae Cenae24 Feb19808AAS 72 (1980)128

71CfVATCOUNCIIDecree on Priest Presbyterorum Ordinis5ID﹒,DogmConston the Church Lumen Gentium34

72CfCIC c 898

73JOHN PAUL IIApExhortReconciliatio et Paenitentia2 Dec198431AAS 77 (1985)266

74CfID﹒,16ibid﹒,213217

75CfID﹒,3233ibid﹒,267271CIC cc 960963

76CfVATCOUNCIIDogmConston the Church Lumen Gentium11ID﹒, Decree on Missions Ad Gentes14CIC c 849

77Cfibid﹒,851

78CfVATCOUNCIIDecree on Missions Ad Gentes14

79Cfibid﹒,15

80CfVATCOUNCIIDogmConston the Church Lumen Gentium11ID﹒,Decree on Missions Ad Gentes36CIC c 879

81CfVATCOUNCIIConston the Liturgy Sacrosanctum Concilium7

82Cfibid﹒,27CIC c 837§1

83CfVATCOUNCIIConston the Liturgy Sacrosanctum Concilium30CIC c 837§2

84CfVATCOUNCII Conston the Liturgy Sacrosanctum Concilium10

85CfJOHN PAUL IIApLetter Vicesimus Quintus Annus4 Dec198816Oss Rom﹒,14 May 1989insert

86CfVATCOUNCIIConston the Liturgy Sacrosanctum Concilium3739

87CfCIC c 1248 2

88 CfCONCRFOR DIVINE WORSHIPDirectory for Sunday celebrations in the absence of a priest 2 June 1988

89CfVATCOUNCIIConston the Liturgy Sacrosanctum Concilium18

90CfCONCRFOR DIVINE WORSHIPInstrInaestimabile Donum3 April 1980 AAS 72 (1980)331343CIC cc 838841846JOHN PAUL IIApLetter Vicesimus Quintus Annus4 Dec198813OssRom﹒,14 May 1989insert

91CfVATCOLTNCIIDecree on Missions Ad Gentes12ID﹒,PastConston the Church in the Modern World Gaudium at Spes40ffJOHN PAUL IIEncyclSollicitudo Rei Sonialis30 Dec198742AAS 80 (1988)572574

92VATCOUNCIIPastConston the Church in the Modern World Gaudium et Spes 42CfPAUL VIApExhortEvangelii Nuntiandi29 Dec197525283234AAS 68 (1976)23252728

93JOHN PAUL IIEncyciSollicitudo Rei Socialis30 Dec198741AAS 80 (1988) 571

94CfCONGRFOR THE DOCTRINE OF THE FAITHInstrLibertatis Nuntius6 Aug 1984ASS 76 (1984)876909

95CfJOHN PAUL IIApExhortChristifideles Laici30 Dec19884143

96CfVATCOUNCIIDogmConston the Church Lumen Gentium31JOHN PAUL IIApExhortChristifideles Laici30 Dec198815

97CfJOHN PAUL IIEncyclSollicitudo Rei Socialis30 Dec198742AAS 80(1988) 572574

98CfPAUL VIApExhortEvangelii Nuntiandi29 Dec197560AAS 68 (1976)5051

99CfVAT COUNCII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9

100CfCIC c 536

101Cfibid﹒,537

102CfPAUL VIApExhortEvangelii Nuntiandi29 Dec197558AAS 68 (1976)4649CONGRFOR THE DOCTRINE OF THE FAITHInstrLibertatis Conscientia22 March 198669AAS 74 (1987)584585JOHN PAUL IIApExhortChristifideles Laici30 Dec198861

103CfVAT COUNGIIDecree on Missions Ad Gentes20CIC cc 678790

104Cfibid﹒,680

105CfVATCOUNCIIDecree on Missions Ad Gentes9111622PAULVIApLetter Ecclesiae SanctaeIII182VATCOUNCIIPastConston the Church in the Modern World Gaudium et Spes4457ffPAUL VIAddress at Kampala2 Aug1969AAS 61 (1969)587590ID﹒,ApExhortEvangelii Nuntiandi29 Dec197562ffAAS 68 (1976)52ffJOHN PAUIII Address to the Bishops of Zaire3 May 1980AAS 72 (l980)430439ID﹒,ApLetter Fanmiliaris Consortio 22 Nov198110AAS 74 (1982)9091ID﹒,ApExhortChristifideles Laici30 Dec198844

106CfPAUL VIApLetter Ecclesiae SanctaeIII182

107CfPAUL VIApExhortEvangelii Nuntiandi29 Dec197548AAS 68 (1976) 3738

108CfJOHN PAUL IIApExhortChristifideles Laici30 Dec198816

109 CfJOHN PAUL IILetter to Young People for International Youth Year Parati Semper 31 March 1985AAS 77 (1985)579628

110CfVATCOUNCIIDecree on Laity Apostolicam Actuositatem2

111CfVATCOUNCII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6

112CfVATCOUNCIIPastConston the Church in the Modern World Gaudiun et Spes 31

113CfJOHN PAUL IIApExhortChristifideles Laici30 Dec198816

114Cfibid

115Cfibid

116CfVATCOUNCII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11ID﹒,Decree on Priestly Formation Optatam Totius2ID﹒,Decree on Missions Ad Gentes1618CIC cc 233 574 §2791

117CfJOHN PAUL IIApExhortChristifideles Laici30 Dec1988

118CfVAT COUNCIIDogmConston the Church Lumen Gentium10123036ID﹒,Decree on Missions Ad Gentes21JOHN PAUL IIApExhortChristifideles Laici 30 Dec1988141617

119VATCOUNCII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 9cfJOHN PAUL II ApExhortChristifideles Laici30 Dec198820

120CfVAT COUNCIIDogmConston the Church Lumen Gentium31ID﹒,Decree on the Laity Apostolicam Actuositatem34JOHN PAUL IIApExhortChristifideles Laici30 Dec198815

121CfVAT COUNCIIDecree on Missions Ad Gentes11

122CfJOHN PAUL IIApExhortChristifideles Laici30 Dec198835

123CfVATCOUNCIIDogmConston the Church Lumen Gentium31ID﹒,Decree on Missions Ad Gentes1112ID﹒,Decree on the Laity Apostolicam Actuositatem 7ID﹒,PastConston the Church in the Modern World Gaudium et Spes43CIC c 225§ 2

124CfVATCOUNCIIDecree on the Laity Apostolicam Actuositatem16JOHN PAUL IIAp ExhortChristifideles Laici30 Dec198828

125CfVATCOUNCIIDogmCosnton the Church Lumen Gentium37ID:, Decree on the Laity Apostolicam Actuositatem2426CIC c 228JOHN PAUL IIAp ExhortChristifideles LaiciDec30 19882931

126CfJOHN PAUI IIApLetter Mulieris Dignitatem15 Aug19882830AAS 80 (1988)17201727

127CfVATCOUNCIIDecree on the Laity Apostolicam Actuositatem11

128CfJOHN PAUL IIApLetter Familiaris Consortio22 Nov19816AAS 74 (1982) 8788

129CfID﹒,73ibid﹒,170171

130CfID﹒,7975ibid﹒,170173CIC c 529§1

131CfJOHN PAUL IIApLetter Familiaris Consortio22 Nov19817071AAS 74 (1982)167168

132CfID﹒,66ibid﹒,159162CONGR FOR CATHOLIC EDUCATION Educational Guidelines on Human Love and Sexual Education1 Nov19836062OssRom2 Dec 1983insertCIC c 1063

133CfJOHN PAUL IIApLetter Mulieris Dignitatem15 Aug198823AAS 80 (1988) 17081710

134CfJOHN PAUL IIApLetter Familiaris Consortio22 Nov198167AAS 74 (1982) 162163

135CfID﹒,363869ibid﹒,126130165167

136ID﹒,28ibid﹒,114

137CfID﹒,7376ibid﹒,170175

138CfVATCOUNCIIPastConston the Church in the Modern World Gaudium et Spes 5051PAUL VIEncyclHumanae Vitae25 July 19681016AAS 60 (1968)487492JOHN PAUL IIApLetter Familiaris Consortio22 Nov19813035AAS 74 (1982)115 120HOLY SEECharter of Family Rights24 Nov19833OssRom﹒,25 Nov1983 insertJOHN PAUL IIApLetter Mulierris Dignitatem15 Aug19881819AAS 80(1988) 16931700

139CfVATCOUNCIIPastConston the Church in the Modern World Gaudium et Spes 51PAUL VIEncyclHumanae Vitae25 July 19682122AAS 60 (1968)495497

140CfVATCOUNCIIPastConst on the Church in the Modern World Gaudium et Spes 51PAUL VIEncyclHumanae Vilae25 July 196814AAS 60 (1968)490491JOHN PAUL IIApLetter Familiaris Consortio22 Nov198130AAS 74 (1982)115117HOLY SEE Charter of Family Rights24 Nov19834aOssRom﹒,25 Nov1983insert

141Cf ID﹒,4bcibid﹒;CONGRFOR THE DOCFRINE OF THE FAITHInstr Donum Vitae22 Feb1987AAS 80 (1988)70102

142JOHN PAUL IIApLetter Familiaris Consortio22 Nov198173AAS 74 (1982) 170171

143Cf ID﹒,337784ibid﹒,120123175186

144CfCIC cc 11241129JOHN PAUL IIApLetter Familiaris Consortio22 Nov 198178AAS 74 (1982)178180

145Cf CIC cc 11611165

146CfJOHN PAUL IIApExhortChristifideles Laici30 Dec19885354

147Ibid﹒,48

148JOHN PAUL IIApLetter Familiaris Consortio22 Nov198127AAS 74 (1982) 113114

149CfCIC cc 9221001

150Cfibid﹒,230§3231§1910§2

151CfVATCOUNCIIConston the Liturgy Sacrosanctum Concilium81

152VAT COUNCIIDecree on Ecumenism Unitatis Redintegratio1

153Ibid﹒,4

154Cf ibid﹒,11

155CfCIC c 755

156Cf ST IRENAEUSAdvHaerIII181PG 7932ID﹒,III202ibid﹒, 943STJUSTIN1 Apol44PC 6395VATCOUNCIIDecree on Missions Ad Gentes 3 11

157Cfibid﹒,12

158VATCOUNCII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11CfSTJOHN CHRYSOSTOMDe SacerdotioII2PC 48633STGREGORY THE GREATRegPast LiberPIc 5PL 7719

159CfVATCOUNCIIDogmConst on the Church Lumen Gentium3942

160CfSTIGNATIUS M﹒,Philad4edFunk1266

161JOHN PAUL IILetter to Priests on Holy Thursday25 March 988AAS 80 (1988) 1290

162 CfVATCOUNCII 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26

163Cf Ibid﹒,79

164VATCOUNCIIDogmConston the Church Lumen Gentium28

165CfVAT COUNCII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1517

166Cfibid﹒,12

167Cfibid﹒,1

168Cfibid﹒,13

169Cfibid﹒,131517CIC cc 245247273275277282287

170Cf VATCOUNCII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14

171Ibid﹒,8

172CfVAT COUNCIIDecree on Bishops Christur Dominus1517

173CfVATCOUNCIIDogmConston Divine Revelation Dei Verbum21

174Cfibid﹒,25

175CfVATCOUNCII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13

176CfCIC cc 276§220909

177Cfibid﹒,276 23011731175

178CfCIC c 276§250

179Cfibid﹒,276§250

180Cfibid﹒,276§240

181CfVAT COUNCII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14

182Cfibid﹒,19

183CIC c 279,§1

184CfVATCOUNCIIDecree on Missions Ad Gentes16

185CfVATCOUNCIIDogmConston the Church Lumen Gentium28ID﹒,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8CIC c 280

186CfVAT COUNCIIDecree on Missions Ad Gentes27

187CfVATCOUNCII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8

188Cfibid

189Ibid﹒,15

190Ibid

191CfCIC cc 945958

192Cfibid﹒,535

193Cfibid﹒,284

194Cfibid﹒,283§2533

195VATCOUNCIIDogmConston the Church Lumen Gentium8

196CfPAUL VIAddress to the BishopsMedellin24 Aug1968AAS 60 (1968)639649JOHN PAUL IIEncyclSollicitudo Rei Socialis30 Dec198742AAS 80 (1988)572574

197VATCOUNCII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17

198CfCIC cc 2222312812821254§2

199VATCOUNCII 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16

200CfPAUL VIEncycl Sacerdotalis Caelibatus24 June 196773AAS 59 (1967)686

201CfCIC c 277§2

202Ibid﹒,287 §1

203Cfibid﹒,285287

204Cfibid﹒,276§1

205VATCOUNCIIDecree on Priests Presbyterorum Ordinis14

206VATCOUNCIIDogmConston the Church Lumen Gentium65

 


網頁製作/校對:何錦輝